“贿选”院士风波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h01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曙光将中国科学院拖入了舆论漩涡。
  2007年和2009年,原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副总工程师张曙光两次参选中国科学院(下称中科院)院士。在2013年9月10日的庭审中,张承认有2300万元的涉案资金与参选院士相关,这占其4755万元受贿金额的近一半,结果是他距当选院士仅一票之差。
  对此,中科院学部工作局回应称,在张曙光参选过程中,中科院未曾收到与张“花钱参评”的相关投诉。如查实哪位院士有受贿等违法行为,除其本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外,中科院将按照院士章程的规定和程序严肃处理,绝不姑息,欢迎社会监督。
  然而,这一声明并未平息质疑:2300万元巨款,到底送给了谁?
  张曙光揭开了院士增选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暗箱操作,亦暴露出院士制度不完善之处,院士评审被行政权力和其他利益左右,缺乏学术独立性。

贿款


  庭审材料显示,张曙光参选院士的活动资金来自三个人:今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戈建鸣的800万元,武汉正远铁路电气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建新的1000万元,以及北京博得交通设备有限公司(下称博得公司)法定代表人陈丙玉的500万元。
  2006年,张曙光开始筹备参选2007年院士。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院士增选皆为每两年一次。其中,中科院院士每次增选总名额不超过60名。
  张曙光1982年毕业于原兰州铁道学院车辆专业,毕业后在车辆段搞车辆维修工作,后在原铁道部做车辆运用的技术管理工作。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告诉《财经》记者,张曙光的履历说明他没有做过理论和技术研究,而是从管理岗位上来的,无论是中国工程院还是中科院,他都不具备申报院士的条件。
  院士评选标准并非含混不清。《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第四条规定了院士的标准和条件,即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
  退一步言,张曙光的专业属于工程技术领域,更适合参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而非专注于基础理论研究的中科院院士。
  张曙光之所以跨界参选,可能是因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路早被堵上了。据王梦恕透露,由于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力推引进国外技术的高铁发展路线,国内自主研发的高铁技术受到排挤,多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对此不满,这让负责高铁技术引进的张曙光不敢试水中国工程院。
  2006年前后,戈建鸣得知张参选中科院院士消息后,问“需要多少(钱)”,张说,“你给我准备200万”。戈建鸣承袭父业掌管今创集团,其父俞金坤与张曙光是旧相识,有将近20年的交情。张曙光曾在技术上给对方帮过忙,但“从来没有拿过他的一分钱”。
  约一两天后,戈建鸣驾车来京,邀请张曙光到京都信苑酒店吃饭。饭毕,两人走到停车场,戈建鸣从后备箱拿出一个黑色拉杆箱给张曙光。
  回家后,张打开箱子看到里面是200万元。
  不过,200万元大部分并未用于评选。据张曙光供述,箱子在家里二楼的写字台后面放了一段时间。后来,他将其中的七八十万元转移到保险箱里,陆续和情妇罗某一起花了;还给罗某一部分钱用于购房;余下的六七十万元陆续让其妹夫王勇拿走存起来。
  2007年3月,张曙光正式报名参选中科院院士。院士候选人来自两种途径,院士直接推荐候选人,或者国内科学技术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中国科协所属一级学会推荐候选人。不受理本人申请。
  与社会上的普通选举不同,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院士增选要经过同行评议,需要对其学术成绩作出被普遍认可的评价。其增选程序相对严谨。
  张曙光想花钱做工作。他打电话告诉戈建鸣需要用钱,戈建鸣问,“五个够不够”,张说,“两三个就够了”。过了几天,戈建鸣将300万元交给张曙光。
  增选初始,各学部常委会将本学部院士按专业划分为若干评审组,其中每个评审组不少于15人,同时将本学部的有效候选人亦相应分组。以通信方式评审,产生初步候选人。各学部常委会需确定初步候选人的主审小组,主审小组一般为三人,对初步候选人系统性、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等提出评价意见,对初步候选人的学风、提供材料的准确性等提出审查意见。之后是会议评审,产生正式候选人。
  2007年3月,铁道部邀请时任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和数十位院士、教授参加胶济线试车,张曙光陪同。行程中,清华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卢强提出加强高铁列车空气动力学研究的设想,张曙光表示赞同。一回北京,卢强立即起草高铁空气动力学特性研究大纲,两天后送到张曙光手里;只过了两天,卢强就收到铁道部的立项课题书;再两天后,课题正式立项。
  这样的立项速度实属罕见。原铁道部科技司司长、副总工程师周民告诉《财经》记者,铁道部的科研立项属于科学技术司的职责,课题立项最快的也要一两个月,而且项目设立是有计划性的,单独批复项目很少见。
  此外,卢强是自动控制和电力系统专家,其承担的科研项目大多是电力系统领域,而这项课题则基于空气动力学领域的研究。王梦恕认为这两个研究领域差别很大。
  2007年8月,中国科学院公布院 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张曙光通过了这一轮评审打分。
  至选举最后阶段,学部常委会组织本学部院士对本学部的候选人进行无记名投票选举,根据票数多少依次入选。 2007年11月,张曙光以7票差距落选。他觉得是自己的准备还不够,但戈建鸣认为是“钱没花到位”。

运作


  张曙光两次参选中科院技术科学部的院士,都进入了最终选举阶段,折戟于无记名投票环节。
  当2009年再次参选院士时,第二位“赞助人”也出现了。武汉正远铁路电气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建新与张是20多年的朋友,都是做技术出身。王建新曾对张曙光表示,愿意提供赞助费,用这些经费去给中科院院士开展横向的科研课题,这可以让更多的院士进一步认识张曙光和中国高铁,对张参选院士会有帮助。   2008年七八月份,张曙光告诉王建新,他要第二次参选中科院院士,需要组织科研成果,让院士们了解他的成果,“需要一部分费用”。王建新很快就给张送去500万元。张曙光称,对于自己参评院士,王建新“比我的积极性还要高,他恨不得一天就能让我做起来”。2009年元旦刚过,戈建鸣也给张送来300万元的运作资金。
  由于考虑到“当时正在参评院士,的确需要一些花费”,张曙光虽然认为其产品达不到标准,还是接受了博得公司法定代表人陈丙玉500万元的贿款。博得公司生产电控气动车门,希望能在高铁项目的招投标中获得照顾,但未果。
  此次评选张曙光志在必得。除了收受比第一次更多的运作资金,此时他已经出了几本著作。据媒体报道,张曙光组织原铁道部、南车集团四方股份公司、北京交通大学、铁道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单位的多名学者,为其捉刀代笔,编纂出《铁路高速列车应用基础理论与工程技术》《超大型工程系统集成理论与实践》等专著。
  不过,关键还在于,如何拉近与中科院技术科学部的院士之间的关系,这些院士手中捏着决定他命运的选票。媒体披露,为此,原铁道部甚至专门成立公关团队,为张曙光跑评委,送礼物,拉选票。
  在中国的院士评选中,“运作”并不鲜见。包装是一种较早出现的运作方式,部分院士候选人付费在科技类报刊登软文,文章多以访谈或个人成果汇报的形式出现,来提升知名度。特别是当院士增选进入关键性公示阶段,会有一波宣传高潮。2001年的院士增选中,甚至出现院士候选人花钱做广告,将宣传运作的方式推至顶峰,这引来了舆论的批评,很多院士也明确表示反感这种炒作。
  一些科技类媒体、个人等还扮演了掮客的角色。一家大型国有煤炭企业领导人的“跑院士”过程是:先由媒体协助组织学术研讨会,遍邀中国工程院目标学部的院士们参会,该企业领导与参会院士见面,增加印象分。随后,企业趁热打铁,举办“院士行”活动,将院士们邀请到企业本部考察调研,最后给每位院士发若干咨询费。整个过程中,不用提及具体参选院士的事情,“大家心知肚明,这是一种默契”。一位亲历者说。该企业领导人参选两次,最终顺利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科院院士陈运泰发现,每到院士增选的年份,一些院士候选人就以邀请开会等名目与拥有投票权的院士接触。
  张曙光选择了更为聪明和强大的路径。2009年,他力推铁道部与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的合作,先后在两校分别设立了“高速铁路技术研究中心”,其中浙大方面有六名院士参与了中心的建设。两校中不少院士也主持了铁道部的科研项目。
  此次初步评选下来,进展非常顺利。在张曙光的办公室,王建新已经开始说,“评上了就去感谢下院士们,这个钱还是由我来出。”
  然而,形势比人强。2006年,中科院曾对院士增选制度做出修改,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将院士增选终选阶段的规定由“获得赞同票超过投票人数二分之一的候选人当选”,改为“获得赞同票不少于投票人数三分之二的候选人,按照本学部的增选名额,根据获得赞同票数依次入选”。
  2009年11月,张曙光一票之差,再次落选,特别沮丧。不过,王建新表示,“没评上也得感谢。”随后,他又给了张曙光500万元。
  实际上,张曙光的两次参选,分别以7票和1票之差败选,这一得票水平如果放到制度修改前会逆转局面。
  因增选制度修改,2007年中国科学院当选院士人数出现了明显下降,当年只有29人当选,创出了历次增选的最低人数;2009年,这一趋势延续,中科院当选院士35人。然而,到了2011年,修改院士增选制度所增加的“门槛”又被抵消,中科院新增51名院士,恢复以前的水平。
  不过,张曙光没有机会了。

含金量


  非正常的“运作”导致的严重后果就是,科研能力强、学术成就突出的人不一定能当选院士;而一些学术成就不突出、但能够调动行政资源的人更容易当选,因此院士中不乏政府高官和央企高管。
  高官和高管在学术上和工作中,往往更贴近工程科技领域,中国工程院也因此集中了大部分“两高”院士。其中,很多是在担任高官或高管职务时,当选为院士。2013 年的院士候选人中,亦可见来自央企和政府部门的部、局级高官。
  从历史看,中国的院士群体自产生始,其学术水准就存在争议。1955年,中科院学部成立时选聘了172名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1957年增加了18名,前后两批共190名。但此名单产生自推荐和指令,而非选举。大数学家华罗庚就对学部委员的学术标准过低表示不满。在当时,一批在学术界关键岗位上的党员领导干部也进入学部委员队伍,这是因为学部委员聘任增加了一条政治标准。如此,首批学部委员的人数是1948年民国“中央研究院”自然科学领域院士的3.6倍。
  第二批学部委员产生则是1980年。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王扬宗特别注意到,当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增补办法》中对学部委员的要求是“优秀”而不是“卓越”或“优异”,他认为这意味着中科院降低了对学部委员的学术要求。
  自1991年后,中科院两年一次增选制度得以实行,且再未中止。1994年,中科院学部委员改称中科院院士,同年筹备建立中国工程院。王扬宗认为,院士学术标准距离世界科学的一流水准尚存在较大差距,同时,中国的院士数量过多,增长速度过快。
  院士整体水准不够高,可以从其与国际学者的影响力对比得到结论。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哲学部教授徐飞的统计,截至2011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共有2113名院士,有近200人曾荣获诺贝尔奖;英国皇家学会约有会员1500人,共产生80多位诺奖得主。而中科院和工程院的1400多名院士中,至今尚无一人问鼎诺奖。

去特权化


  张曙光对院士名号的执着,可能不仅在于荣誉感,在中国,院士除了在医疗、乘机等生活方面享受副部级待遇,在升迁、工作安排、申请经费、评奖、社会荣誉等方面都享有特权。   中国院士特权并非在制度上赋予,是在实际操作上演化至此,上世纪80年代,中国进行科技体制改革后,科研经费分配、科技成果评审、科技奖励、科研项目申请等,都没有严格而明确的规范。
  王扬宗指出,在制度缺位的情况下,院士发挥了替代性的功能,在很多事情上,行政领导往往会把院士抬出来,以显示资源划分的合法性。然而,没有明确规则的时候,院士自身权力逐渐膨胀起来,潜规则开始大行其道,部分院士成了科技界官僚的利益共同体。
  尤其是院士对立项、研究经费、评审的话语权,使高校、研究所和企业对推选和引进院士趋之若鹜。院士在国内已变身为高于教授的最高职称,诸多高校与研究所更是将院士人数当作重要指标,甚至实施“院士工程”,大手笔引进或“开发”院士。如武汉理工大学制定的相关办法规定,为引进的两院院士提供科研启动经费1000万元,补贴安家费60万元和院士楼;每年发放30万元的院士津贴。
  面对强烈的追捧,中国院士显得远远供不应求,从而出现了“共享院士”“双聘院士”“兼职院士”等新名目。
  一直关注科学规范的学者方舟子将中美两国科学院院士做了对比。美国院士仅仅是一个荣誉,其唯一的特权可能是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推荐发表论文,而无其他实质性好处。
  王扬宗认为,与美国科学院等私立学术团体不同,中科院的政府背景会赋予院士一些有形无形的权力。
  学术界已认识到此弊端。早在2005年,时任中国科协主席、中科院前院长周光召与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教授汪品先等多名院士曾谈及院士制度困境,并大力呼吁进行院士制度改革。他们认为现行的院士制度已不可持续,必须改革。
  2012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改进和完善院士制度”,这是中央文件首次提及院士制度改革。
  曾有学者甚至提出取消现行院士制度。不过,中科院科技政策研究所研究员樊洪业撰文反对此看法,他认为院士制度是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形成和完善的合理制度,轻言取消院士制度,实不可取。中科院学部被定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始于1983 年,至今不过30 年。
  但包括方舟子、王扬宗在内的诸多人士对于改进院士增选来应对困境并不乐观,因为只要院士特权在,候选人的学术成就反而是次要的,再好的选举程序也会出现不正常的选举结果。
  他们呼吁,如今困局根本的解决办法并非改变院士选举制度,而是削弱院士特权,让“院士热”降温,使“荣誉称号”回归本义。
其他文献
2012年夏天,对希腊退出欧元区的担忧与日俱增,加之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借贷成本居高不下,欧元区似乎眼看就要崩溃。如今,这个货币联盟分崩离析的风险已大大降低,但造成风险的因素仍未解决。  几大发展势头帮助欧元区重回平静。欧洲央行行长马里奥·德拉吉承诺,将竭尽全力拯救欧元,欧洲央行随即推出直接货币交易计划,着手购买受困成员国的主权债券。  欧元区衰退已经结束。一些结构性改革得到实施,财政方面也进行了大量
期刊
美联储在沿用一项毫无效果且破坏稳定的战略——维持量化宽松政策,这意味着每月购买价值850亿美元的长期资产,从而使得美联储在国内外面临日益凶险的结局。  迄今,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显而易见,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经常账户存在巨额赤字的发展中经济体,一旦该政策看似即将停止,这些国家也就首当其冲地受到压力。美联储在9月中旬的政策会议上最终退缩,上述国家的本币汇率和股票市场如释重负,闻风反弹。  但美国国内有一
期刊
评判德国走向独裁之路有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即谁是独裁者。是希特勒——或者说,仅仅是希特勒吗?倘若德意志的决断性和独裁倾向仅是一种文化思潮,希特勒就很难以政治领袖身份俘获民心;如果独裁的选择仅出自希特勒和纳粹党的图谋,那么独裁的希望就会淹没在民主化的浪潮中。  德意志的独裁倾向,在魏玛后期就具有了全民性。它不仅表现在文化思潮中,也表现在政治抉择;不仅出现在公众的意识,也出现在他们的热切期盼——如此,
期刊
全球投资刚刚恢复热情之际,中国对外投资继续呈现逆势上扬。  9月17日,中国商务部披露了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强劲“冲刺”详情。“也许用不了很长时间,中国对外投资的规模就会超过中国吸收外资的规模。”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中国对外投资快速增长的势头,在以后还会强劲持续。  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中国各类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的3583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
期刊
近些年,全国新区建设愈演愈烈,几乎蔓延到绝大部分省区和城市。各地建设提出的口号越来越响,标准越来越高,规划的摊子铺得越来越大,严重地超越了经济发展现实。如不及时加以遏制,必会导致资源的严重浪费,并引发地方债务风险。  今年6月,我们对12个省的各城市进行网络调查后发现,90%以上的地级城市规划建设了新城新区。  我们检索了12个省各城市的政府工作报告、文件、规划和新闻报道等,涉及地级以上城市共15
期刊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中国的一个老问题。从上世纪末开始,通过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和中部崛起等战略,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有了很大起色,尤其从2007年开始,西部地区经济增速首次超过东部地区。  这么多年的经济增长,有没有改变中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这个老问题?至少从目前看,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以2012年为例,除去直辖市以外的人均GDP以江苏最高,达到68347元;而最低的贵州只有19566元。从历史看,19
期刊
乌拉尔山脉以西的卡马河畔,巨大的钾肥矿藏深埋于此。  矿长米哈伊尔·瓦罗戈夫指挥着600多名矿工,把地下420米深处挖掘的矿石,通过管道运送至地上加工厂。  这里是俄罗斯彼尔姆边疆区第二大城市别列兹尼基(Berezniki),亦是该国重化工中心。瓦罗戈夫刚召回了所有休假的工人,从8月开始,他负责的这个年产1900万吨原矿的矿山开始满负荷生产。  该矿隶属于全球最大钾肥生产商乌拉尔钾肥公司(Ural
期刊
一个专门的、独立于现行地方法院系统的行政法院,能解决“行政诉讼难”的问题吗?  2013年9月4日,在清华大学法学院举行的“理想的行政诉讼法”研讨会上,最高法院行政审判庭拿出一份《行政诉讼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建议设立行政法院,以解决现行行政审判体制问题。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计划,《行政诉讼法》修正案将在2013年下半年初次审议。但是,全国人大法工委行政法室副主任童卫东表示,目
期刊
在中国历史上,一个女人的掌权预示着一场大变革或大危机的到来。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被提名担任美联储主席是变革时代来临的标志。值得注意的是,美联储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都将由女性领导。要知道,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女士(Christine Lagarde)——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总裁曾表示,如果雷曼兄弟更像“雷曼姐妹”一点,恐怕我们就不会遭遇这么严重的危机了!  从本质上讲,我们
期刊
在区域平衡发展的问题上,抛弃自己的身份和固定的思维,每个人都可以变得很有智慧。平衡发展的两条路  让我从一个思想实验说起,如果要拉平中国和美国之间的收入水平,该怎么办?把美国人的钱给中国人,或者让中国人移民到美国。真正有意义的平衡发展是尽量缩小地区间(国家间)的收入水平差距。  所谓人均收入,无非就是总收入除以总人口。因此,平衡的发展就有两条路可走:一条路是从富裕地区(国家)向落后地区(国家)转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