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晓”的庄子(连载)

来源 :精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3439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战国时代宋国蒙城人,约生于公元前369年,继承和发展了老子思想,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生活在与孟子同样的历史时期,诸侯争霸,百家争鸣,社会动荡,人民不幸。庄子曾在家乡作漆园吏,时间不长就不干了。庄子在游历各地的同时,无书不读,善于思索,反感“诸子百家”无休止的争辩,推崇老子学说的清静无为。在此基础上,创立“庄学”,在愤世嫉俗之中,追求心灵的自由和精神的洒脱。庄子思想的基本内容全在庄子自己所著的《庄子》一书之中,主要体现在“逍遥游”和“齐物我”,“道无为”和“绝圣智”,以及“方生方死”。
  《庄子》一书首篇即“逍遥游”,意为:无拘无束、悠闲自得地畅游于自然和社会。
  庄子在乱世之中,以其独特的冷静眼光,看透了世俗人生的悲苦。但他并不主张,甚至反感所谓“治世救国”的各种理论。庄子曰:“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因而,在庄子看来,所有的“治国宏论”无非是助强者张目。
  庄子追求的是无比逍遥自在的精神自由,从而超越世俗的悲苦和物欲的绊羁。庄子描绘传说中的大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振翅奋飞),其翼(翅膀)若垂天之云。”大鹏为何能如此飞翔呢?庄子说,是因为风在它的翅膀下面,然后才乘着风力飞行,背负着青天而没有阻碍,然后才能像现在这样飞到南海去。庄子在这里要告诉人们的是:只有超越,才能腾飞;惟有高远,才能挣脱。人生一世最美好的享受当属精神上的愉悦和自由。
  如何才能实现真正的“逍遥游”呢?其一是要“无所待”。庄子说:如果能够顺应天地自然的法则,把握六气一一阴、阳、风、雨、晦、明的变化,便可以无须依待什么了!意思是,一个人只要能完全彻底地将自己融入天地自然,抛开世俗的所有烦忧,就可以无所期待地逍遥快乐。其二是要“无所用”,庄子曰:“无所可用,安所(怎么会有什么)困苦哉!”庄子以百尺粗高如山的社神栎树为例,告诉人们:“散木也(这是没有用的树木),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所以才会有很长的寿命)。”庄子自己一心追求的也正是这种“无用”。楚王了解到庄子很有才能,派使臣以千金聘庄子为相。庄子说:千金,真是厚礼。卿相之位,也是尊贵。可是你没见过祭祀的牛吗?喂养几年,披上彩绣,牵到太庙里祭祀,死了,这个时候想做一只孤独的猪都困难了。还是让我做如乌龟一样的人,无忧无虑地在泥潭里翻滚吧。
  可以说,在纷争不断、杀伐滥用的乱世,正可谓:有用导致祸患,无用可保全身。社会立场上的“无用”恰是自身立场上的“有用(保全身)”。
  在庄子看来,“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万物与我同为一体)。”这便是“齐物我”。庄子曰:“物无非彼,物无非是。”“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就是说:世界上的事物没有不是“彼”的,也没有不是“此”的。“彼”是从“此”中来的;“此”也因为有了“彼”才存在。万事万物“彼此,彼此”。
  庄子形象地讲述:从前庄周梦见自己变为蝴蝶了,翩翩飞舞的一只蝴蝶,自我感觉爽快极了,竟然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了。忽然醒了,自己分明是僵直卧在床上的庄周。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中化为庄周呢?庄周与蝴蝶,必定是有分别的。这种物我的混同如一就叫做“物化”。在庄子看来,己和人,物和我,我和非我都没有什么差别。所有一切都是“道”的产物,是一个本原出来的东西。只想到庄子与蝴蝶“梦变”的人是小的觉悟,而能认识到两者其实没有区别相互“物化”的人才是大的觉悟。
  莊子“齐物我”之说是要告诉人们:物与我合而为一,没有什么绝对的“我是我,物是物”。因此,世上的利与害亦是如此,有利必有害,有害必有利;不必为尘世中熙熙攘攘的利害冲突所困扰,一切顺乎自然。
  庄子学说源于老子,是对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主要体现在庄子对“道”具体而生动的论述之中。庄子曰:“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以固存”。就是说:道,是真实而确凿可信的,然而它又是无为和无形的;可以心传而不能口授,可以领悟而不能目见;它自己就是自己的根本,在没有天地时,自古以来就固定存在着。有个人叫东郭子,曾请教庄子所说的道在哪里?庄子说:“无所不在。”东郭子说:“一定要说个地方才可以。”庄子说:“在蝼蚁中。”东郭子说:“为什么如此卑微呢?”庄子说:“在杂草中。”东郭子说:“为什么更加卑微呢?”庄子说:“在瓦块中。”东郭子说:“为什么越说越过分呢?”庄子说:“在屎尿中。” 东郭子不出声了。一般人总以为道是高高在上的某种原理,或者是决定天体运行的某种力量。而在庄子眼中,再怎么低微卑贱的地方都有道的存在。
  由此可知,庄子所谓“道”既是所有一切的本源,又存在于所有一切事物之中。以道而观,物无贵贱,世上的一切都是平等的。一切由道而来,最终又同归于道,形成一个整体。由此,庄子进一步指出:“是之谓不以心捐道(这就是说人不可以用心智去背离道)。”
  庄子在对“道”深入思考的同时,进一步推论出:“古之畜天下者,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古时养育万民的君主,没有贪欲而天下富足,无所作为而万物自行变化,深沉静默而百姓安定)。”庄子认为,最好的世界便是“无欲”、“无为”、“无言”的安祥平和。
  相比老子,庄子的无为更加直接自然。庄子曰:“南海之帝为鯈,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鯈与忽时相与遇(时常聚会)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商量回报浑沌的情谊),曰:‘人皆有七窃以视听食息(人都有耳眼口鼻七窃孔用来视、听、吃和呼吸),此独无有,尝试凿之(唯独他没有,我们试着给他凿开)。’日凿一窃,七日而混沌死。”庄子用此寓言告诉人们:事物本来的样子是命运的安排,而命运所安排的样子就是最好的样子。人应当客观地看待世界,享受上天所赐,莫要人为干预;否则,即使出于“好心”,最终难免导致坏的结果。这就是庄子的“无为”,即:反对把人的意志强加于天地万物。人应该顺应自然的变化,使事物保持其天然的本性,去除一切人为的做作。   庄子又曰:“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你们不知道螳螂吗?奋力举起臂膀来阻挡车轮)”,螳螂难道不知道自身不能胜任阻挡车轮的重任吗?是因为它把自己的才能看得太高了。庄子的“无为”还有一层意思:在不可抗拒、不必抗拒的大自然面前,人应该安守本分。“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徳之至也(既然知道不可改变,那就安心对待视若本分,这才是人生最高的德行。)”
  庄子和老子一样精通“辨证法”,往往以超凡脱俗的视觉观察人和事,然庄子更善于入木而形象地叙述。庄子主张“绝圣弃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 如果圣人不死,大盗便不会停止。虽然是尊重圣人的言行来治理天下,却使盗跖(古代大盗)得到更大的利益。”
  为什么这样说呢?庄子言:在那人类天性保留最完善的年代,人类和禽兽同样居住,人群与万物聚合并存,哪里知道什么是君子、小人的区别!人与人都不用智巧,人的本性就不会离失;人与人都不存私欲,所以都纯真朴实,纯真朴实就能保持人的本性了。等到世上出现了圣人,勉为其难地去倡导所谓仁,竭心尽力地去追求所谓义,于是天下开始出现迷惑和猜疑;放纵无度地去制作乐,繁杂琐碎地去制定礼,于是天下开始分离了。——毁弃顺应天道的人类本性而追求所谓的“仁义”,这是圣人的罪过!在庄子看来,正因为有人发明了所谓“仁义”,才扰乱了原本自然素朴的人心,自然素朴的人心才是最宝贵的;所以要“绝圣弃智”。
  庄子进而阐述:正如为了防备小偷,人们把好东西放在箱子、口袋、柜子里,还要绑紧绳索,加固锁钥,这便是世俗的聪明。谁知江洋大盗一来,却背上柜子、提起箱子、挑着口袋,抬腿就跑,唯恐绳子锁钥不够牢固。那么以前所谓的聪明,不正是为大盗积聚财宝吗?那么,可以推论世俗的所谓“智者圣人”,也不过是为那些“窃国大盗”在积聚守护财宝。庄子举例:当初齐国治理国家,处处按照圣人的要求搞了许多“礼乐仁义”。但是,一旦田成子杀了国君窃取了齐国,就连同这个国家的“礼乐仁义”一起窃取了,而且把这些“礼乐仁义”的措施落实得更周到。因此,田成子虽然有盗贼的名声,其处境却如尧舜一样的安稳,小国不敢指责,大国不敢讨伐。田成子就这样擅自拥有了齐国,这岂不是窃取齐国的同时,盗用了“礼乐仁义”来守护他的盗贼之身吗?
  庄子的“绝圣弃智”之说,与社会的文明进步背道而弛,反映出他绝望厌世的消极情绪。然而,深入分析,在庄子的时代,“文明”是由劳动者辛辛苦苦创造出来的,而“文明”的成果却由统治者专享、挥霍。庄子在无奈之中发出这种“反文明”的言论,不失为一种愤世嫉俗的“呐喊”。况且,现实社会中不乏野心勃勃的“伪君子”,一方面玩弄权术,危害百姓;一方面又用圣贤礼法装饰门楣。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的呐喊,又何尝不是与“假仁假义”者决裂的震吼。
  庄子思想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否定一切事物的稳定性,或者说认定世上的一切都是相对的。庄子曰:“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就是说:彼与此是相对共生的。即便如此,一个生命刚刚诞生就开始走向死亡;一个生命刚刚灭亡就意味着一个新生命开始诞生。当某一事物被认为“是”的时候,它的“非”也就开始了;当被认为“非”的时候,它的“是”也就包含在“非”的里面了。因此,庄子对“生死”抱有非常达观的人生态度。
  庄子认为,有生即有死,生生死死是正常而必然的现象。庄子在妻子刚死时一阵哀伤,随即又意识到,妻子的生命原本来自于元气的变化,这才有了形体、生命,如今变化又回到了死亡,这就跟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不可避免。死去的那个人将安安稳稳地寝卧在天地之间,而我却呜呜地围着她哭,这样做未免不能通达天命。所以庄子就停止了哭泣。“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死和生,都是应有的命运,犹如黑夜和白天永恒的交替,完全出于自然)。”
  在庄子看来,生也是死(这一个世界的生就是另一个世界的死),死也是生(另一个世界的死就是这一个世界的生)。他曾经说过,彭祖(传说活了八百岁)与夭折的娃娃都是在生死间转化,他们的一生没有什么本质区別。
  虽然如此,毕竟每一个人都逃不脱生与死的考验。那么,人应该如何对待生和死呢?关键是要“达生”,即要明白养生以畅达生命。这样的人,不去盲目追求对生命而言所不必要的东西,不去企图改变对生命而言无可奈何的事物。庄子还指出:“养身”并非是注重保养人的形体,仅仅保养人的形体会使人坠入劳累的陷阱,结果反而会“过劳死”。最好的“养身”“莫如弃世,弃世则无累(不如摒弃世俗的追求,这样就不会疲累了)”。
  至于说到死,庄子主张只要是正常的死亡,不但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是不必改变的。庄子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就是说,人一旦正常死亡了,在上没有人管了,在下也不去管别人了;也没有四季不停的操劳,从容安逸地与天地共日月,即使南面为王的快乐,也不能超过它。因此,“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正该来的时候,先生应时而生;正该去的时候,先生顺时而去。安心时运而顺乎自然变化,死之哀和生之乐便不能侵入人的心灵)。”
  人们应该向往的是:“善夭善老(该青春年少则好好把握,该衰老死亡则好好对待)”,“游于物之所不得遁而皆存(游于不会亡失的精神自由而与大道共存)。”
  庄子一生追求的是灵魂的舒展、精神的饱满和意志的奔放。庄子早年也曾有过一官半职;然而,一旦觉得身处乱世从政难免为虎作伥,况且身心倍受折磨;随即归隐江胡,从此神游环宇,著书立说传道。
  庄子的清贫是他自己刻意为之的,他原本是楚国贵族的后代,以其学术和声望,谋求升官发财犹如探囊取物。然而,庄子比喻惠施所担任的“国相”之职如腐鼠,讽刺钻营厚禄且无耻炫耀的曹商是“为秦王舔痔疮”。即使到了借米下炊之时,庄子仍然以昂扬的恣态,忿然作色教训虚伪、吝啬的监河侯。
  庄子晚年常垂钓于濮水、涡水,游于濠梁观鱼,与鱼鸟共乐,甘于清静闲居的生活。庄子临终前,他的学生们聚在一起商量,打算要好好的操办他的丧事。庄子说:“何必做这些事呢?我死后,整个的天地之间都是我的棺椁,日月星辰是陪葬我的碧玉珍珠,万物都是祭拜我的牲品…我的葬仪不是早就准备好了吗?”学生们说:“我们是担心老师被乌鸦、老鹰吃掉啊!”庄子说:“如果不被乌鸦、老鹰吃掉,也是会被蛄蝼、蚂蚁吃掉啊!为什么要从乌鸦、老鹰的嘴里抢过来给蛄蝼、蚂蚁吃呢?这不是偏执吗?”
  自古至今,庄子其人逍遥达观、幽默昂扬的生活态度,常常深刻感染着各个阶层的人们,尤其是那些“看破红尘”的知识分子,往往“入世用孔孟,出世学老庄”。《庄子》一书其文汪洋恣肆、仪态万方、奇妙诡谲,同样对历朝历代的文学创作者产生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唐天宝元年(742年),皇帝唐玄宗颁布诏书,赐号庄子为“南华真人”。此后,人们又称《庄子》一书为《南华真经》。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教育局)
其他文献
●“虎妈”本名蔡美儿,于2011年推出了一本名为《虎妈战歌》的书,以自传体式回忆录的形式,讲述在自己魔鬼式、高压式的教育之下,将两个女儿培养成才的经过。“狼爸”本名萧百佑,推崇国学教育,信奉“棍棒教育”,育有一子三女,在其近乎严苛的教育理念之下,其中有三个孩子已经考上了北大。此外,还有上海的温柔“猫爸”,被教育制度“逼疯”的武汉“变态娘”,全职的“海归奶爸”……    ● 湖北武汉市13岁的少先队
期刊
关于房价的那些事儿  ● 1月,“国十一条”的出台拉开了2011年楼市调控的序幕,对于二套房贷的从严认定,以及首付不得低于40%的规定一时间掀起惊涛骇浪。  ● 1月20日、2月24日、3月25日、4月21日……央行接连不断地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伴随着三次加息政策的出台,让众多房奴高呼“伤不起”。  ● 1月28日,上海、重庆开始试点房产税。  ● 下半年开始,诸多一线城市出现降价的趋势,北京、上
期刊
关于空气的那些事儿  ● 10月31日,郑渊洁在微博上说:“我今天下午5:01拍摄的北京像一个硕大的毒气罐。我们的孩子、年迈的父母以及所有纳税人吸入这样的空气。但北京环保局将今天的空气质量定性为‘轻微污染’。” 一时间,引发了公众对空气质量,尤其是可吸入颗粒PM2.5是否列入常规监测评价体系的大讨论。  ● 事实上,不仅仅是北京,国内各大城市的PM2.5浓度都不容乐观。美国宇航局的数据显示,中国华
期刊
医患冲突那些事儿  ● 9月15日,同仁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徐文在同仁医院内被患者王宝洺砍成重伤。行凶者王宝洺曾在同仁医院治疗喉癌,当时徐文是其主治医生。据王宝洺的妻子透露,王宝洺最初对徐文的诊治提出异议时,找到医院的客户服务中心,未得到处理,2008年8月,又将同仁医院和徐文告上了法庭,当时,北京市东城区法院受理了此案。但三年过去了,该案经过十一次开庭,却一直未做出最后判决。对法院感到绝望的王宝洺最
期刊
朝鲜中,国背的靠大中门国,,也面能向是大外海国,进既攻能中是国拱卫的跳板。所以,每当朝鲜处在外敌来犯的危急时刻,中国都会挺身而出,抗敌援朝。甲午战争以前,朝鲜作为“藩属国”在“天朝大国”的护卫下自成一国,甲午战后,大清帝国败落,朝鲜亡国。  公元663年,日本天智天皇令毛野稚子等率2.7万余人援助百济。唐朝将领刘仁轨破灭百济后,在白江口大败日本水军,日本势力退出了朝鲜半岛,其染指大陆的野心也随之破
期刊
关于人情冷暖的那些事儿    ● 2011年有两个可爱的小女孩让人难以忘记,我们亲昵地唤她们:小伊伊,小悦悦。经历了7·23动车浩劫后,在如潮爱意中,两岁的“奇迹女孩”小伊伊在10月18日终于首次走下病床,重新练习走路;10·13佛山碾压事件发生后,10月21日伤势过重的小悦悦却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再也无法回到山东聊城老家。    ● 8月28日大巴司机殷红彬驾车时发现前方有一位摔倒老人,后下车对其
期刊
关于交通的那些事儿  ● 为了治理交通拥堵,北京市从2011年开始采取了摇号购车政策,1月1日北京市机动车牌照申请网站开通,12月26日,北京的小客车指标摇号从年初第一次1:11的中签率下降到1:41。北京人过上了买车像买彩票一样的日子。  ● 12月初,上海市建交委提出自2012年1月1日起,沪嘉高速公路停止收费。作为我国大陆建成的首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在通车23年后停止收费,自此为全国高速路打
期刊
关于食品安全的那些事儿  ● “3·15”特别行动中,央视曝光了双汇用“瘦肉精”养猪一事。瘦肉精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使肉品提早上市、降低成本。但瘦肉精有着较强的毒性,长期食用有可能导致染色体畸变,诱发恶性肿瘤。  ● 4月初,上海多家超市销售的小麦馒头、玉米面馒头被曝系用香精和色素制成,还加入了防腐剂防止发霉。馒头生产日期标注为进超市的日期,过期回收后重新销售。青少年如果长期食用这样的馒头,轻则中
期刊
关于“限娱令”的那些事儿  ● 10月18日,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构一个科学的大众的民族的文化体系,并“在这个过程中有对电视文化建设进行考量”。新华社在配发社论的同时,对《可凡倾听》、《超级访问》、《超级女声》、《非诚勿扰》、《称心如意》、《婚姻保卫战》以及《我们约会吧》进行点名,指出“观众在观看电视节目时,大多数时候是被动地接受,因而给予什么、怎样引导非常重要”。  ● 10月25日,国家
期刊
“2012年12月21日的黑夜降临以后,12月22日的黎明永远不会到来。”  这个世界末日预言,是创造出璀璨的玛雅文明的玛雅人给世界留下的诸多谜团之一。除此之外,玛雅人还预测到了汽车、飞机等现代交通工具的出世,甚至预测到了他们整个族类的消失——公元16世纪,玛雅人消失于中南美洲热带雨林中,谁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  根据玛雅历法的预言,我们所生存的世界,共有五次毁灭和重生周期——每一周期即所谓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