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耐氟性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来源 :蚕学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wudai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蚕的耐氟性不仅随其龄期、世代的不同有差异,也与其品种的不同和健康性有关,其耐氟性主要由微效多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或耐氟显性主效基因控制,选用耐氟性强的品种作亲本,结合耐氟性与其他经济性状的相关性,运用科学的遗传育种方法选育出高耐氟性家蚕新品种,是解决氟化物对蚕业生产危害的方法之一。本文综述了家蚕耐氟性遗传育种的研究进展。
其他文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大学蚕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向仲怀教授荣获“全国茧丝绸行业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于2006年12月22日在北京举行。
把16次浓度测定值与亚硝酸盐氮原始浓度值(100μg/ml)作为一组测定值,用狄克逊检验法检验该组数值中最小值0.98μg/ml和最大值1.02μg/ml是否为离群值.经检验,最小值0.98μg/
南昌市环境监测站引进了一套降水自动监测系统,该系统由一个中心站及五台AR-107型自动监测仪(子站)组成.通过对AR-107型降水自动监测仪及手工样监测结果间的对比实验发现,自
农药的使用可有效地防治桑树害虫,同时也带来害虫对农药产生抗药性。在防治桑树害虫时,由于害虫产生抗药性,将影响其防治效果。一些蚕农每年都在使用农药防治桑树病虫害,投入了大
提出了一种能自动连续监测CH4、CO2、TOC日变化及垂直分布的系统,利用该系统监测了2002年冬季CH4、CO2、TOC垂直分布的日变化的变化趋势.结果发现,距地面高度增加,受湍流扩散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分析雨水中的有机物,在4月份采集的5个样品中,共分离鉴定出158种有机化合物并对检出的有机化合物进行研究.
2007年9月14日,由华南农业大学卢永根院士为组长、以武汉大学吕应堂教授、中国海洋大学麦康森教授和教育部科技司邹晖博士为成员的教育部创新团队考察组来到西南大学蚕学与系
蚕种即浸后再冷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中,蚕种即浸后利用大胚子(丁胚子)在2.5-5℃中冷藏的期限不能太长,如果是原种,最好控制在10天以内,如果是杂交种,再冷藏时间可适当延长,但最
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增加蚕桑生产效益、提高蚕农收入、增强蚕业竞争力是我们广大蚕业工作者长期追求的目标,经过三年的时间,我们在推广方格蔟茧的同时,提倡室外预挂营茧技术,到
蚕种市场由原来的计划经济逐渐过渡到了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蚕农的质量意识的加强,对蚕种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在蚕种生产过程中,首先最关心的是蚕种孵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