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民工问题在解决三农问题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农民工的就业现状,薪金待遇,社会地位存在种种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找解决途径。
关键词:农民工; 现状;再就业
一、农民工问题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深化体制改革,把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党的奋斗纲领。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三者之间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则是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有9.2亿农民,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0%多;有5亿多农村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50%。 “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核心问题之一。农业的发展,农民的问题的解决,农村的稳定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与稳定。农民工大约2亿分布在国民经济各个行业,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带回资金、技术和市场经济观念,直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工作,对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和顺利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农民工对社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民工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
二、三农问题——农民工的现状
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基础薄弱,人均收入相对较低,依然是一个农业大国,且根据国际经验,进入目前我国的发展时期也就意味着进入社会问题多发期、社会结构最不稳定时期,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不和谐现象。虽然国家投入了巨大的力量,从政策到资金,对解决“三农”问题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但是距离整体性解决的目标,目前仍有很大的距离。作为农村劳动力生力军的农民工,面临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主要是:工资偏低,被拖欠现象严重;劳动时间长,安全条件差;缺乏社会保障,职业病和工伤事故多;培训就业、子女上学、生活居住等方面也存在诸多困难,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我们从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中的调查数据和《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以及武汉大学经济研究所2005年的调查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农民工的生存状况。
(1)农民工年龄青壮年占据一半以上,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普遍低,初中文化及以下占绝大多数。又根据2012年全国劳动统计年鉴,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或者说未完成9年义务教育人数比的统计结果是,云贵川渝藏比率分别是53.4%,50.6% ,40.6%,38.6%,75.2%,均高于全国27.3%的平均数。
(2)农民工技术单一,所在行业集中在制造业和建筑业,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的局限性是他们就业的最大阻碍。
(3)仍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农民工受到拖欠工资的困扰。他们自身的角色意识上希望成为城里人,但是与现实中自身的社会地位不高形成强烈的反差。这些问题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和纠纷,成为了社会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解决好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三、农民工问题根源探究
(1)经济结构方面的原因。国家经济结构布局不合理,中西部经济发展部平衡,沿海内地差距大。客观上造成农民工就业难度加大,无法实现本地就业。我国长期实行城乡分割的二元政策加大城乡差距。长期以来农业现代化水平低下,农业内部结构不科学,区域发展及其不平衡,尤其是在西部地区,农村经济状况仍然相当落后。农民收入难以提高,生活物资价格上涨,医疗,教育费用提高,农民生活生存成本提高,压力增大。无奈之下只能背井离乡谋求生计。然而农民工并没有轻松的在异地他乡找到合适的收入可观的工作。
(2)相关的职能服务不力。首先,国家在城乡就业服务方面,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制度化的,效率化的服务机制。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很多农民工基本不知道有这样的途径,再就是监督机制缺乏,导致不法机构和个人趁虚而入,骗取农民工的钱财。据调查显示,75.6%的农民工在寻找工作时,没有使用过政府组织和职业介绍机构,85.4%的农民工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使用过亲戚、熟人和老乡等个人关系,82.3%的农民工获取工作信息的主要渠道是依靠亲朋好友等个人关系,只有4.2%的农民工获取工作信息的主要渠道是通过职业介绍机构和政府组织, 而5.8%的农民工则是通过街上张贴的招工广告作为寻找工作的主要渠道。
(3)社会缺乏对农民工的关心和帮助。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组织,集团以追逐利益为本,形成各种利益集团。例如:地方利益集团,行业性利益集团、等级利益集团、特权性利益集团和暴发性利益集团; 交通,铁路、建筑业,电信、石化等都已形成了各自的行业利益集团。他们通过各种渠道积聚财富,然而对于社会中下层的利益却不予扶持。
(4)农民工本身的原因。农民工本身的知识结构水平和文化教育程度无法满足更高层次工作岗位的要求,就业领域狭窄,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年少的男子在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负担学业的情况下,无法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教育不先行,经济能力则不可能提升。这样势必形成恶性循环:穷不思教,不教愈穷。
四、农民工再就业渠道探索
(1)严格监督制度,落实扶农助农政策。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真正掌握市场动态,了解农民需求的服务机构。逐步调整城乡的一系列关于养老,医疗,户籍,教育制度。让农民工变城市人不再只是梦想。调整优化地区经济结构,因时因地制宜,让农民工能不出本地就能找到满意的工作。例如,在工业区,可在规范区域内设置服务业,让工业区的生活便利的同时也落实了一批人的就业问题实现双赢。
(2)利用社会舆论的强大引导力量,可适当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国家扶持倾斜政策等鼓励为农民工就业起到积极作用的企业。鼓励正能量关注农民工就业问题。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农民工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农民工就业困难,通过中职学习或就业培训等提高农民工的技能和知识。
(4)转变农民工观念,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加大力度鼓励农民工自主创业, 让他们的思想和智慧遍地开花。鼓励发展非农产业,利用农民手中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有规划的发展林,牧,渔业。让农民立足本土,变土为金。
综上所述,要解决农民工的就业问题,除了农民工本身的提高以外,还需要国家,社会,学校的共同努力。由于本人学识、能力有限,本文所见肤浅,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关键词:农民工; 现状;再就业
一、农民工问题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深化体制改革,把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党的奋斗纲领。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三者之间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则是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有9.2亿农民,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0%多;有5亿多农村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50%。 “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核心问题之一。农业的发展,农民的问题的解决,农村的稳定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与稳定。农民工大约2亿分布在国民经济各个行业,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带回资金、技术和市场经济观念,直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工作,对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和顺利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农民工对社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民工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
二、三农问题——农民工的现状
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基础薄弱,人均收入相对较低,依然是一个农业大国,且根据国际经验,进入目前我国的发展时期也就意味着进入社会问题多发期、社会结构最不稳定时期,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不和谐现象。虽然国家投入了巨大的力量,从政策到资金,对解决“三农”问题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但是距离整体性解决的目标,目前仍有很大的距离。作为农村劳动力生力军的农民工,面临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主要是:工资偏低,被拖欠现象严重;劳动时间长,安全条件差;缺乏社会保障,职业病和工伤事故多;培训就业、子女上学、生活居住等方面也存在诸多困难,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我们从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中的调查数据和《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以及武汉大学经济研究所2005年的调查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农民工的生存状况。
(1)农民工年龄青壮年占据一半以上,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普遍低,初中文化及以下占绝大多数。又根据2012年全国劳动统计年鉴,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或者说未完成9年义务教育人数比的统计结果是,云贵川渝藏比率分别是53.4%,50.6% ,40.6%,38.6%,75.2%,均高于全国27.3%的平均数。
(2)农民工技术单一,所在行业集中在制造业和建筑业,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的局限性是他们就业的最大阻碍。
(3)仍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农民工受到拖欠工资的困扰。他们自身的角色意识上希望成为城里人,但是与现实中自身的社会地位不高形成强烈的反差。这些问题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和纠纷,成为了社会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解决好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三、农民工问题根源探究
(1)经济结构方面的原因。国家经济结构布局不合理,中西部经济发展部平衡,沿海内地差距大。客观上造成农民工就业难度加大,无法实现本地就业。我国长期实行城乡分割的二元政策加大城乡差距。长期以来农业现代化水平低下,农业内部结构不科学,区域发展及其不平衡,尤其是在西部地区,农村经济状况仍然相当落后。农民收入难以提高,生活物资价格上涨,医疗,教育费用提高,农民生活生存成本提高,压力增大。无奈之下只能背井离乡谋求生计。然而农民工并没有轻松的在异地他乡找到合适的收入可观的工作。
(2)相关的职能服务不力。首先,国家在城乡就业服务方面,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制度化的,效率化的服务机制。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很多农民工基本不知道有这样的途径,再就是监督机制缺乏,导致不法机构和个人趁虚而入,骗取农民工的钱财。据调查显示,75.6%的农民工在寻找工作时,没有使用过政府组织和职业介绍机构,85.4%的农民工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使用过亲戚、熟人和老乡等个人关系,82.3%的农民工获取工作信息的主要渠道是依靠亲朋好友等个人关系,只有4.2%的农民工获取工作信息的主要渠道是通过职业介绍机构和政府组织, 而5.8%的农民工则是通过街上张贴的招工广告作为寻找工作的主要渠道。
(3)社会缺乏对农民工的关心和帮助。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组织,集团以追逐利益为本,形成各种利益集团。例如:地方利益集团,行业性利益集团、等级利益集团、特权性利益集团和暴发性利益集团; 交通,铁路、建筑业,电信、石化等都已形成了各自的行业利益集团。他们通过各种渠道积聚财富,然而对于社会中下层的利益却不予扶持。
(4)农民工本身的原因。农民工本身的知识结构水平和文化教育程度无法满足更高层次工作岗位的要求,就业领域狭窄,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年少的男子在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负担学业的情况下,无法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教育不先行,经济能力则不可能提升。这样势必形成恶性循环:穷不思教,不教愈穷。
四、农民工再就业渠道探索
(1)严格监督制度,落实扶农助农政策。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真正掌握市场动态,了解农民需求的服务机构。逐步调整城乡的一系列关于养老,医疗,户籍,教育制度。让农民工变城市人不再只是梦想。调整优化地区经济结构,因时因地制宜,让农民工能不出本地就能找到满意的工作。例如,在工业区,可在规范区域内设置服务业,让工业区的生活便利的同时也落实了一批人的就业问题实现双赢。
(2)利用社会舆论的强大引导力量,可适当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国家扶持倾斜政策等鼓励为农民工就业起到积极作用的企业。鼓励正能量关注农民工就业问题。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农民工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农民工就业困难,通过中职学习或就业培训等提高农民工的技能和知识。
(4)转变农民工观念,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加大力度鼓励农民工自主创业, 让他们的思想和智慧遍地开花。鼓励发展非农产业,利用农民手中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有规划的发展林,牧,渔业。让农民立足本土,变土为金。
综上所述,要解决农民工的就业问题,除了农民工本身的提高以外,还需要国家,社会,学校的共同努力。由于本人学识、能力有限,本文所见肤浅,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