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感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chen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语感能力。语文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提高人的语感的灵敏度,如果语感敏锐,听话和阅读的理解就准确,并能领悟语言的情味和言外之意,教师的主要作用就在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之主动参与,自觉投入,在现实的语言情景中切身感知到语言的规律和意蕴,并使语言规律和意蕴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
  【关键词】初中语文培养学生语感能力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准确而又灵敏的感受。它包括语音感、语法感、语义感。
  语音感即对言语的音调(声音的高低变化)、音速(声音的快慢)、音量(声音的轻重)的感受。同一个句子、言语的音调、音速、音量不同,表达的意思和感情就有所不同;语法感即对语言规范的感受;语义感即对语言意义的感受。
  语言学家把语言的意义划分为语表意义和语里意义。语表意义是指句子的字面意义,或称为句子本身的意义和情味,它是不依赖句子以外的因素而自有的;语里意义是指字句以外的隐含意义,它依赖于句子以外的因素而又包蕴在该句子里。
  语言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因而语感必然包含情感因素。阅读时必须进行“披文入情”的情感体验,才能获得真切的语感。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写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如果单就表层意义来看,这首小诗描写了在晚秋季节的一个黄昏,一个旅人在道路上所看到的景物:枯萎的藤蔓,苍老的树木,归巢的乌鸦,还有潺潺的流水、水面上的小桥;依水而居的人家,古老的骚道,瘦弱的老马。如果语感仅止于此,就显得平庸。如果能通过这些意象所构成的画面,感受到凄凉、萧瑟的晚秋气氛,进而领悟到“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那种漂泊无涯的旅人在“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晚秋时节,在倦鸟归林的黄昏时分,那种思忆故乡、家人的哀愁情怀,那么此时的语感就进入到了对语意深层意义的感受、领悟,这种语感就是深切的、敏锐的。
  以语言工具论来说,语文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提高人的语感的灵敏度,如果语感敏锐,听话和阅读的理解就准确,并能领悟语言的情味和言外之意,语感愈强理解与运用语言的能力也愈强。
  那么,如何进行语感的培养训练呢?
  一、形象思维
  语感能力具有直觉思维特性,事实上直觉思维属于形象思维的范畴,而且汉语和汉字又无不具有形象性特征,这就为语感培养实施形象思维提供了最基本的可行性依据。
  二、整体感知
  语言现象与涉及语言的所有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只要我们接触了某种语言现象,就可能接触有关语言的全部知识。整体感知其最基本的解释就是把语言文字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完整地感受其表达的意蕴,并非通常所说的课文整体、单元整体,更不是把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甚至再训练式的一个字一个词地解释而把文章弄得面目全非。基于上述理解,整体感知作为一个方法论术语,它对语感培养的意义就分外突出了。
  三、能动参与
  语感能力,归根结底是认识个性在长期的对各种言语体味过程中习得的,教师的主要作用就在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之主动参与,自觉投入,在现实的语言情景中切身感知到语言的规律和意蕴,并使语言规律和意蕴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进而形成他们头脑心灵中的一种积极的、创造的力量。切忌一讲到底,语文界积极倡导的语文活动课就是一种有效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性、培养语感能力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措施,学生在听了说、读、写的活动中有了强烈的角色意识,自动探究,倾心于实践,于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语感能力。
  四、实践感受
  学生学习的能动参与积极性发挥得怎样,实际上取决于学生的语言感受情况。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习语言的实际能力(实质上是关于语言的感性认识),而不在于使之掌握理性的关于语言的理论知识,可以说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学习应当以感性为主。而感性又总是直接与实践联系着。因此,只有通过长期的有效的训练,在人的意识与行为之间建立起条件反射性的关系模式,也就是通过语文教学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一种语感直觉、语言习惯,才能将有意识的语言知识、语法规则等变成意识的感觉。
  首先,要抓阅读背诵,积累语言材料。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熟读背诵,能让书面语的一切言语要素在阅读者的大脑皮层留下深刻的、系统的印象,诵读的多了,印象就越来越深刻。最终文章的丰富的词语、多变的句式、畅达优美的语调以及逻辑脉络、表达方式、作者的思想感情,就会在阅读者的头脑中形成牢固的网络系统,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久而久之随着语言材料的不断积累及对规范化书面语言的掌握,就会增加对语言的敏锐的感受和鉴别能力,当听到不正确的读音或词不达意、生硬不通的句子时,就会从感觉上感到不适,并加以排斥,同时,自己也能自然而然地、确切地、生动形象地、有条理地表达思想,这就具备了通常所说的语感。
  其次,在听、说、读、写的训练的同时,还需要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因为语感虽然是在言语活动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但它同时也离不开语文知识的指导,所以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对于提高语感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要提高语音感的灵敏度,就要学习必要的语法修辞知识;要提高语义感,则要学习相关词义的知识、文章阅读以及文学鉴赏的知识。
  总之,视语感能力培养为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核心是由语文学科内部规定性和教学活动的内部规律性所决定的。语文教学就是要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使得学生面对语文材料,创造性地感悟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的东西,用有限的知识孕育和启迪最多的能力,从而达到“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目的。
其他文献
对二元共聚物宏、微观组成的讲授方法进行了一种新的尝试,并提出了二元共聚物组成与相关参数间关系的图解方法。 A new attempt was made to teach the macro and micro comp
B2H6分子中的化学键陈光巨(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100875)马兴科(河南周口师范专科化学系466000)关键词二硼烷化学键分子轨道在结构化学的教学中,常常要讨论二硼烷(B2H6)等“缺电子分子”的几何结构和化学键
涉深海者得蛟龙——介绍《大学化学实验》(第二版)蔡作乾董小梅(清华大学化学系北京100084)《大学化学实验》(第二版,下面简称新版)1997年2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具有突出特色的大学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期刊
当前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很不平衡,同一班内的学生信息素养差异很大。如何合理利用学生的差异,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困扰信息技术教师的一个难题。本文将就如何在信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重视学生素质能力培养。在数学教学实施过程中重视素质能力的渗透。本文介绍素质能力培养的地位、作用以及它对学生今后发展的影响。在目前实施素质能
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对写作能力要素的分析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教学,避免教学中的盲目性、随意性。梳理建国后颁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或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