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记游写景类古典散文的审美要略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a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里士多德说:“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正是这种美妙绝伦,才使文人墨客将诗情画意付诸笔端,钟情于美景与心灵结合的一刹那迎来的智慧与想象。所以,与其说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古人为某次游景所写的美文,不如说是因自然之景,古人从己身挖掘的富饶精神情感。但是,我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终不能直接目睹作者最后要表达的东西,所以,还是要从景色本身的文化内涵、精心布置的语言“棋局”,以及作者的人生迹况入手进入到文本的情感世界,分析景物与心灵结合所发生的精神情感反应。
  一、以景色本身的文化内涵为角度,分析作者可能出现的情感浮动
  景色本身承载的除了时间,还有人们和客观空间赋予它的文化内涵,当人们感受到它显示出的文化内涵,也正是人们受其影响的时候。尤其对于具有敏锐观察力和体悟能力的文学创作者而言,景色在其眼中并不是景色本身,它会变成激发文学创作者产生情感浮动的符号。所以,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分析景色本身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以此作为文本解读的第一步骤,了解作者为什么选择某一景色以及可能给作者心灵带来的撞击。
  以苏轼的《赤壁赋》为例,这篇文章的体裁较为特殊,它是赋,虽然有些字句形成对仗结构,但多数句式相对较为自由,代表着古典散文从骈文的限制中突出重围的成果。所以,我们应把《赤壁赋》作为一篇古典散文进行分析。这篇记游写景类散文使黄州这座小城名载史册,今人每每阅读都对这一小城充满向往,因此,黄州才成为文人骚客的旅游胜地。为什么赤壁成为苏轼写作的“靶向”呢?这是学生阅读标题时回旋在头脑中的问题,当然也是分析文章情感流动的切入点。在这里,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资料完成对赤壁、对黄州的了解。如有学生搜集资料,了解到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发生在这里。所以,面对这一铭刻着历史印记的赤壁,作者当然会浮想联翩。《赤壁赋》中的景物描写占很多篇幅,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黄州赤壁闻名全国的丹霞地貌、红色崖壁,以及犹如象鼻取水江中的赤壁山,让学生感受作者面对此山此水时的心境。
  二、以精心布置的语言“棋局”为角度,找到作者情感浮动的依据
  人们阅读文学作品时,首先接触到的便是由语言材料构成的作品文本外观,即文字。作为构建文学形象的材料、传达文学信息的媒介,文字以其特有的组合构成文学作品的语言层面,引领着读者通过拆解语音及语义两部分,完成对作者情感的探寻。首先是语音。韦勒克在其《文学理论》中强调,文学作品是关于声音的系列,而意义正是从声音的系列中产生。对于记游写景类古典散文而言,对偶句层出不穷,句中押韵不断,读起来朗朗上口,形成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回旋之感。学生在吟咏中品尝文章的韵味,感受作者情感的波动。然后是语义。为了营造美学的效果,文学创作者在古典散文的創作中常常有意让自己的语言摆脱语言的成规,借助各种修辞手段达到语义深刻、内涵丰富的效果。因此,为了追踪语言透露的情感踪迹,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语义的探索,找到作者情感浮动的依据。
  《赤壁赋》是一篇冲出骈文桎梏的古典散文,句子结构相对比较自由,但还是有一些句子形成对偶,语势上循环往复,读起来抑扬顿挫,能够感受到作者情感的浮动。如第一段,出现七个“四字句”,所以,读文时语速应相对较快,只觉舒畅无滞,这透露出作者的情感,可以感受到作者在写第一段时,情感气息流动之舒畅,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品味感受。然后是语义方面,教师可以逐一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描写赤壁之景的句子,并通过“一切景语皆情语”进行理解角度的转化,让学生分析在这水光接天、清幽朦胧的景色中,主人公泛舟秋江的心情。通过“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等句可以看到作者的心情是愉悦的。但是什么打破了愉悦的境界?教师可将学生目光转移到作者对箫声的描写上,并让学生说明作者用哪种表现手法把箫声那种悲咽的感觉形象真切地呈现出来。学生通过“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句,理解作者夸张、想象、比喻等手法的应用。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客为何生悲,除了悲叹英雄不在、人生短暂,还悲悯天地广阔、自身渺小,不仅表达吊古伤今的感情,也表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了解客的悲情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了解苏轼本人对人生的看法,在这里学生围绕苏子阐述的哲理,看到作者乐观的人生态度。整个过程由乐到悲,再由悲过渡到乐,构成文章完整的结构。
  三、以作者的人生迹况为角度,分析景物与心灵结合所发生的情感反应
  散文贵在浑融有味。可以说,从内容到形式都更趋于生活的自然形态,有着更大的自由。在取材方面也可以广泛地表现大千世界的种种事物景物、情理心态,而没有写作对象上的限制。在这里,作者使一切都保持自然的形态,真实、直接、自然地表达自我对人生的感悟,并透露着感悟产生的过程及缘由,正如叔本华所说:“是按照自然所启示的经验来生活。”所以,作者常常将视线落在人生境遇上,通过对境遇的感慨和释然,延伸出自适达观的态度。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以作者的人生迹况作为角度,分析景物与心灵结合所发生的精神情感反应。
  结合作者的境遇,不难看出客的悲实际上就是苏轼自己的悲。在这里,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文本与苏轼的人生境遇结合起来阅读。通过结合思考,学生可以了解到苏轼因为《湖州谢上表》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也因为这一罪名被捕入狱,在狱中惨遭折磨。后来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过着半囚犯的生活,也正是这时候作者写下了《赤壁赋》。所以,《赤壁赋》必然饱含着作者自身复杂的情绪,一方面受儒家积极入世、忧国忧民思想的影响,作者必然会像“客悲”那样有感自己英雄抱负的无法实现、人生的短暂以及自身的渺小。但是作者又精通佛理,常同僧人来往,这又注定他那种悲伤的情绪很快会烟消云散。同时,苏轼又好学老庄,所以,最后必然会超然物外、与世无争、旷达自足,这也是文章由乐转悲、再由悲转乐的缘由。
  在中国古代散文的艺苑中,记游写景类文章是一朵亮丽的奇葩。能够傲视文坛,且历久弥新的名篇佳作数不胜数,但这些经典作品承载着作者对社会的关注、对景物的思考、对自我的探寻,也表现出对中国传统思想的追寻,对读者的心态具有很大的影响。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也涉及一些写景游记类散文,如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王勃的《滕王阁序》等。教师可从景色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语言所展现的语音语义的特点,以及作者的人生境遇等角度入手进行记游写景类散文的有效教学。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211200)
其他文献
“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使大多数学生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曾几何时,吕叔湘先生的质问让每一个语文人陷入深思。时至今日,语文学习的痼疾仍未消除。尤其是阅读教学,从阅读方式上看,尽管单篇阅读、主题阅读、群文阅读各显神通,从阅读主体上看,传统教读、自主阅读、师生共读大秀风采,但从最终效果上看,似乎哪一种都不够尽如人意。小而言之,阅读天天讲,问题课课有。大而言之,阅读力提升长路漫
期刊
閱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科学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作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五步教学,旨在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向性,让学生深入到课文阅读中并获得丰富的体验,从而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下面就以五年级上《圆明园的毁灭》为例进行简要分析。  一、自主阅读,了解背景  在阅读教学中不难发现,课堂中教师提出问题后,不少学生并不能较好地回
期刊
2011 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关于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这句话揭示了语文课程的特性,即“综合性”“实践性”,同时也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为此,统编版教材在每个年级的教材中都精心设置了“综合性学习单元”,旨在链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综合性、实践性的平台,推动学生语文综合性能力的发展。 下面笔者以统编版六下综合性学习“难
期刊
帮助小学生掌握汉语动词并让学生能灵活运用动词,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小学生语言构建能力的培养,使小学生学有所得,以更好突出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就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而言,许多教师在课堂上没有重视对动词的详细讲解,往往是“一闪而过”,忽视了动词教学的重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提高。基于此原因,本文以小学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这篇
期刊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以民间故事为主,由《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三篇课文组成。其中将《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设定为精读教学,《牛郎织女》(二)设定为略读教学。教学时,要围绕本单元语文要素来设计导读打开方式,通过对课内习得方法的学习,指引学生迁移运用到民间故事的自主阅读实践中,提高学生阅读素养。  一、围绕语文要素,做好课外阅读衔接  本单元所要落实的语文要素是
期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界定了整本书阅读教学学习目标:在阅读过程中,探索阅读整本书的路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重视学习前人的阅读经验,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综合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的方法阅读整本书,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可见,整本书阅读教学,需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并学会灵活运用。  吴欣歆教授将整本书阅读大致梳理出五种基本策略:
期刊
新课改提出后,花样翻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层出不穷,但我们看到的是学生成了配合教师的“合桌聊天的演员”。客观地讲,智慧的教学应是形神兼备的。语文教师应摒弃浮华的外表,将潜心的备、有效的导、静静的等、适时的讲有机结合,学生的心智之花才会在我们的智慧课堂绽放。  一、潜心的备  要上好一堂课,课前准备是必不可少且尤为重要的环节。课前,教师必须潜心研读文本,并做深入剖析,力求全面而透徹地解读文本。然而,由
期刊
语文教材中有一定量的自读性课文,在教学设计上如何对其定位,在学生自主阅读时应该发挥怎样的调度作用,如何让学生展开卓越的阅读学习,这是教师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新课程改革倡导主体学习,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成为主流认识,教师要在阅读方法指导、阅读思路规划、阅读活动设计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阅读服务和启示,确保自主阅读也能够酝酿巨大的回响。  一、创新设计原则,讓学生情绪活跃起来  自读阅读教
期刊
文言经典引领人们在文化熏陶中不断成长,汲取有益的精神营养。然而,高中文言文教学还停留在浅层,主要围绕文言文大意进行解读,简单地对内容进行梳理,缺乏思维的参与,思辨性不足,导致文言文阅读教学“冷场”,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引入思辨性阅读,引领学生在多样化的思辨性阅读活动中触摸文言经典的温度,感受文言经典的魅力,从而亲近文言经典,从中汲取精髓,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提升,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期刊
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的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是初中语文必读名著篇目,该小说记叙了汤姆历险的经历,情节跌宕起伏,极具语言魅力,适合初中生阅读。教师在阅读指导上,需要重视学生思辨性思维指导,培养学生思辨思维,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加强思考,能够更深入理解名著的主题和情感,提高阅读收获。  一、细读主要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通读文章是名著阅读第一步,还需要对主要情节细读分析,了解主人公人物形象,感受名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