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来源 :学生之友(初中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p88_d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教学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高中学化学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
  
  一、通过化学实验创设教学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精心设计的化学实验在带给学生惊奇、不解和矛盾的同时,更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在由实验产生的教学情境中,形成对新的未知知识的需要和探索。
  如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先演示课本上的两个实验,再做一个大理石和稀盐酸在开放型锥形瓶中反应的实验,结果与前面的结论不符,反应后物质质量变小了。学生很迷惑,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学生很容易得出由于反应产生的CO2进入空气中,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怎样改进此装置使它也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学生在积极讨论后得出:加一个带玻璃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玻璃导管上套一个小气球,且锥形瓶内稀盐酸单独用小试管盛装。这样当两者反应后气球鼓起。非常有趣。再如,在学习HCl与NaOH的反应时,由于该反应无明显现象。学生难以接受这条性质。此时可通过加几滴酚酞试液来指示反应发生: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酸酞试液。试管中液体变红色。再慢慢滴加稀HCl并振荡,发现红色逐渐消失。通过该实验,学生很快就弄清楚红色消失是因为HCl把NaOH反应掉了并转化为一中性溶液。
  
  二、通过设计启发性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某些内容直接地设疑提问能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来思考新问题,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是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方法。
  例如:讲CO的还原性,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已掌握的H2的还原性和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用设问的方法去引导学生用已具备的能力解决新问题。
  设问:
  (1)用H2还原CuO的实验操作可否用CO还原CuO,为什么?
  (2)实验装置可否通用?若不行需做哪些改进?
  (3)装置中澄清石灰水起什么作用?尾气如何处理?
  (4)如何正确鉴别同样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的H2和CO?
  这些问题的提出,使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大脑的思维始终处于“活化”状态,学生在自己操作中通过观察,比较和讨论。既弄清了CO的特性——还原性,又巩固了已知H2的性质。更重要的是学生还发现了H2和CO化学性质的差异,正确找到了鉴别H2和CO的方法,同时还发现了澄清石灰水既有验证CO2又有除去CO2气体的作用,并设计出多种除尾气CO的方法。
  
  三、通过策划课堂讨论创设教学情境
  
  讨论对于激发学生思维活动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对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所引起的矛盾冲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从而创设教学情境。
  如在“质量守恒定律”一节的教学中,我们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时,往往会发现橡皮塞冲出。此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去分析原因,并让学生思考:如何来改进此装置?问题一提出,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用手压住橡皮塞,也有的同学说,在橡皮塞上插根玻璃管并捆上一个气球。在学生讨论后,教师及时对他们的回答指出优缺点,并展示正确的实验装置。在做完实验后,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去讨论:从锥形瓶上取出橡皮塞为何感觉比平时费力?再如,在“溶解度”一节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动手实验:(1)10毫升水和10毫升汽油中分别放人少量油脂。(2)几小粒碘分别放入10毫升水和10毫升酒精中。在这两个实验基础上去引导学生讨论:物质溶解性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在讨论中要让学生各抒己见。允许不同观点的争论,在广纳众议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师要舍得让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去讨论,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通过化学史实创设教学情境
  
  科学家在科学发现的过程中所运用的研究方法以及遇到的系列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巨大的激励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教学提供了生动的素材,是创设教学情境有一种有效途径。
  例如:讲到“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时,可向学生介绍法国科学家拉瓦锡不畏权威,发现氧气。推翻盛行已久的燃索说的艰难曲折历史。做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向学生介绍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过程,以激励学生敢于怀疑,勇于探求真理。献身科学的精神。讲到熟石灰制取实验时,可向学生介绍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等等。以此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坚持真理,热爱祖国的品质。
  
  五、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创设教学情境
  
  化学与社会是当前世界各国十分关注的热点,化学知识的综合性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而产生的教学情境,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化学的乐趣及重要性。
  例如,在讲“绪言”课时,可首先列举我国化学领域取得的辉煌成果。我国早在商代创造的青铜器就闻名世界。春秋晚期勤劳的中国人民就掌握了冶铁技术。当今我国科技人员在人工合成蛋白质和核糖核酸,研究生命起源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再如,讲到溶液酸碱性实验时,可介绍当前日趋严重的酸雨对环境的影响:讲到酸的化学性质时,可以介绍在家中用食醋除水垢的实验;讲到酒精醋酸一节时,可联系山西朔州假酒中毒案件:讲到CO性质时,可联系尾气对空气的污染等等。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地分析教材,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来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其他文献
莱姆病的临床病程已逐渐得到阐明。本文根据该病病程进展的特点,详细叙述了疾病不同阶段的原则及各种药物的疗效。此外,对儿童与孕妇患者以及并发症的治疗也进行了概述。
对UTM技术架构的优势进行了阐述,并通过实例研究分析了UTM在双机热备份、虚拟域功能上的应用。结果表明在网络中部署UTM,增强了全面保护网络服务的灵活性,同时也降低了部署的复
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混沌映射的图像加密算法,由Chebyshev映射和Logistic映射配合产生位置置乱矩阵和像素置乱矩阵,通过对像素位置置乱和像素值扩散过程进行两轮操作完成图像加密
目的 探讨冰片开放血-脑脊液屏障(BCB)对实验性细菌性脑膜炎治疗的影响。方法 采用日本大耳白兔作为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冰片组和脑膜炎组。经枕大池注入肺炎球菌悬液建立
第25届美国-日本“霍乱及相关性腹泻”年会于1989年11月13日~15日在美国召开。本文介绍了该会议的主要内容,并强调了分子遗传学在研究细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会议介绍的研究成
HBV基因组在正常复制周期可发生突变,导致出现新的变异株.本文综述了人体对HBV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前核心基因的变异及其在不同地理区域与临床的联系,核心基因、前S基因和H
介绍了甲醇衍生物甲醛、醋酸、二甲醚、烯烃、甲基叔丁基醚和甲醇单细胞蛋白的生产方法、工艺技术特点和产品用途.
我们在场 RoF 通讯的一个简单系统基于在文章的电子光的频率调整(EO-FM ) 。光系统 software-Optisystem5.0 被采用。软件模拟 showe 的结果单一的鈥 ? 方向性 5 Gbit/s 数据
期刊
1布病疫情现状近年来由于布病疫源扩散,养殖户防疫意识不足及基层防疫检测困难等原因,耀州区布病发病率回升,防疫防控工作面临极大挑战。分析数据可知耀州区今年布病疫情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