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中CH4/CO2分离用椰壳活性炭的制备

来源 :洁净煤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qf7572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解决煤层气中CH4/CO2分离用吸附剂的难题,以椰壳炭化料为原料,通过水蒸气活化工艺制备活性炭吸附剂,考察了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和改性剂添加量对变压吸附分离CH4/CO2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活性炭吸附剂最适宜的条件为:炭化温度600℃,活化温度800℃,活化时间30 min,改性剂添加量10%。最适宜的条件下制备的活性炭吸附剂对CH4和CO2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2.34
其他文献
为考察外加富氢物质对低阶煤热解焦油产率及质量的影响规律,阐明低阶煤与外加富氢物质共热解作用机理,以锡林浩特褐煤(XL)和稻壳(DK)为原料,在铝甑干馏炉中进行低温共热解,通过比较单独热解与共热解产物产率及氢分布的实际值与理论值,研究锡林浩特煤与稻壳共热解过程中氢的迁移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锡林浩特煤与稻壳共热解过程中发生了协同作用,稻壳木质素中的甲氧基与锡林浩特煤热解产生的自由基结合,使焦油中含甲氧基的酚类物质增多。锡林浩特煤与稻壳共热解对水和气体产物的形成存在正协同作用,与理论值相比,转移到水和气体产物
为了揭示内蒙古褐煤(X-L和B-L)在热解过程中的破碎/粉化特性,提出了描述颗粒破碎/粉化的表征指标,利用实验室固定床和流化床试验装置研究不同热解条件对颗粒破碎/粉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热力加载方式下的粒度变化率和粉化率分别为6.83%和2.95%,单独机械力加载方式下的粒度变化率和粉化率分别为2.72%和1.54%,单独热力加载方式下的粒度变化率和粉化率均高于单独机械力加载方式;单独热力加载方式下颗粒的总孔体积为原煤总孔体积的4.34倍,大孔和介孔的容积均大幅扩充,验证了半焦孔隙结构和粒度分布的改变主
煤气化细渣是煤炭气化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目前主要通过填埋方式处理,但由于其含碳量较高,仍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碳灰分离是实现其减量化、资源化利用的关键。以榆林地区煤气化细渣为研究对象,采用浮选方法进行脱碳试验,在基本特性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浮选条件及工艺对分选效果的影响,当柴油用量14 kg/t、仲辛醇用量14 kg/t时,经一次分选,精矿产品灰分为37.88%,尾矿产品灰分为51.65%,可燃体回收率51.99%;采用一粗一精一扫浮选工艺流程,粗选柴油用量14 kg/t、扫选柴油用量7 kg/t时,
选择VCSEL激光器作为此系统的光源,设计搭建用于CO和CH4气体检测的低功耗型一体化复合式激光气体检测系统,驱动两个VCSEL型激光器产生对应两种气体特定波长的激光束,经过光纤合束器入射到检测气室内部,所发射的激光经被测气体吸收后由气室后端出射到光电探测器上,由光电探测器将光信号转变成相应的电信号。本文采用TDLAS气体检测技术,同时检测CO和CH4混合气体中各气体浓度,设计的系统具有体积小、功耗低等优点。
活性焦是一种优良的孔隙结构材料,前人研究了活性焦在中高温条件下的脱硫脱硝性能,但鲜见其在低温(<100℃)条件下的脱硝性能研究。为了研究活性焦低温脱除NO特性,按照煤粉工业锅炉实际烟气组分配制模拟烟气,搭建固定床反应器试验台架,通过改变温度、氧浓度、SO2浓度、水分等参数,研究工艺条件对活性焦脱除NO效率影响。采用红外光谱(FT-IR)、原位红外、热重试验(TG-DTA)、光电子能谱(XPS)、程序升温脱附(TPD)等手段表征反应前后活性焦的微观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结果表明:5
传统的废水处理技术面临着系统繁杂,运行费用高、易结垢和腐蚀等问题,因此需要采用一种一体化的多功能耦合系统,兼顾除盐、防垢等功能,用以除去废水中的污染物。电吸附技术是一种可实现水的净化、淡化的新型水处理技术,可在低能耗的前提下有效去除水中的杂质离子而不结垢。综述了电吸附理论的发展沿革、电吸附原理和双电层理论要点、电吸附结构及其工作流程等,介绍了几种主要的电吸附材料及其优缺点。基于日趋严格的环保要求,电吸附技术以其低能耗、低成本、无二次污染等优势,可望在电力行业得到较广泛的应用。
气化细灰是气流床气化炉的出口粗煤气经过洗涤后黑水沉淀得到的产物,是一种煤基固体废弃物,尚无大规模资源化处置方案。为了开发气化细灰高效脱碳技术,利用激光粒度仪、元素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BET比表面积分析仪、热重分析仪等分析设备针对我国西北地区3种气流床煤气化细灰(DSG、HL、SH)的化学成分、粒径、微观形貌、孔隙结构、熔融特性和燃烧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气化细灰水分较高均在40%以上,热值均低于10 MJ/kg,挥发分低,且孔隙结构差,表面存在熔融渣层。较差的
水中氨氮含量过高,会导致“水华”、“赤潮”等现象,破坏生态平衡。为了实现对工业和生活废水中氨氮的高效去除,以煤气化过程中产生的大宗煤气化渣经过水介旋流器分选后,得到富碳细渣(RCS)产物为原料,制备了煤气化基氨氮吸附剂,并对其氨氮吸附性能进行研究。物理吸附结果显示,吸附剂比表面积为311 m2/g。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FT-IR)光谱等对吸附剂进行结构表征。RCS水热后生成了较为规整的A型沸石和SAPO-20型分子筛杂晶。氨氮吸附试
随着煤炭资源高值转化技术的不断开发与升级,气化渣是我国近年来产生的重要固废,年产生量巨大,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针对气化渣的资源属性,目前以低端建工建材和高端陶瓷等铝硅复合材料制备两大方面为主,但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建工建材利用日趋饱和,因此气化渣高值转化利用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但因缺乏对气化渣自身元素/物质组成的稳定性、赋存状态等方面的认识,目前多数复合材料制备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尚不足以实现工业化生产。以中石化不同地区气化渣为原料,分别考察不同地区细渣/粗渣的元素组成、物质组成、微观形貌及元
对多角度偏振成像仪测量偏差进行数据挖掘分析,解决多角度偏振成像仪测量偏差预测准确率低问题。利用包含决策树建立和决策树剪枝两个步骤的决策树算法,通过数据预处理,去除原始数据中的噪声,通过误差数据挖掘,选取真值方位和真值距离为输入属性,方位误差和距离误差为预测属性建立测量偏差模型,挖掘多角度偏振成像仪测量偏差;采用前向算法转换偏差测量结果为离散观察序列,概率较高序列便为测量偏差预警结果。通过实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