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是如何崩溃的?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ohong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古代史上,元朝是拥有疆域最大却 延续不久的王朝,其灭亡的缘故,有各 种各样的阐释。本文仅从其运输业的困 境这条线索来探讨元朝灭亡的原因,尝试描述始终 盘旋在蒙元帝国上空那团浓重且挥之不去的乌云。
元代北京漕运壁画,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

元朝的弱点


  1271年,忽必烈宣告元朝成立,定都大都, 即北京。这是因为北京所处的地理位置满足了联 结中央欧亚与东亚交易要塞的条件。另一方面, 元朝依仗中国物产丰富,将财政基础放在了长江 下游三角洲以南的江南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 (这条线将中国分成了干燥的中国和湿润的中国), 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被分割开来,这为元朝此后 的崩溃埋下了最重要的伏笔。
  为了克服这一弱点,元朝自成立之初就进行 了不懈的努力,摸索出一套利用隋朝建造的大运 河将江南物资运往大都的方法。但是,在利用旧 遗产的过程中面临一个大难题。
  隋朝时候开凿的大运河一直用到宋朝。这条 大运河是为了将江南物资运往地处黄河流域的首 都而建的。但是元朝的首都圈却远离黄河流域, 坐落在远偏于唐宋首都圈东北方向的地方。
  元朝恢复了隋场帝建造的永济渠以运送物资。 这段路不但需要在黄河至卫河间100多公里的区 域间进行陆上运输,而且比联结江南与大都的直 线路径向西绕了一大圈。
  因此,元朝开始摸索新的路线。一条是开凿 从徐州向北到达今山东东平安山的运河,以联结 当时往南流的黄河与大清河(黄河现在的河道), 由此处出渤海到达大都。二是在山东半岛根处开 凿运河以聯结黄海与渤海。不过,第一条线路因 大清河的河口堆满泥沙阻碍了运输而没有充分发 挥作用,而第二条线路则因为无法保证运输船只 通过的水位几乎未得到使用。
  南宋灭亡后,对扩充与江南之间运输通道的 需求进一步提高,于是产生了将大运河东移的构 想。这一构想不是从须城(今山东东平)安山顺 大清河东下,而是往西北在临清与御河连接,直 接到达首都圈。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连接 安山与临清的会通河终于竣工,与迂回洛阳从江 南达北京的距离相比缩短了约900公里。
  大运河的东移存在两个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首先是如何处理与黄河的交叉口的间题。一提到 黄河,我们就会想到现在注入渤海的河道。但其 实历史上黄河的河道经常被改变。金军蹂躏宋朝 首都开封之后,往南转移的宋朝王室害怕金军继 续追击,于1228年毁掉了黄河的堤坝。从那时 起直到清末1855年,黄河都是往南流。
  也就是说这段时期,黄河从开封附近往南流 至山东半岛根处的丘陵地区南部,与淮河汇流注 入黄海。
  维持大运河需要将黄河带来的大量泥沙排到 海里,这样才能避免泥沙堆积在大运河处。因此 政府采取的是提高黄河水压的方法,但是这样一 来淮河流域的耕地往往就会成为牺牲品。换言之, 采用大运河路线,是以牺牲淮河流域农民的利益 为代价的。
  第二个难题在于大运河东移时会致其高低差。 过了淮河的汇流点之后,越往山东半岛根处走海 拔越高。如何稳定地向这个被称作山东制高点的 地方提供水源成为最大的难题。元朝最终也没有 解决这一问题,所以这条大运河的东线也没能充 分发挥作用。
  解决山东制高点的问题交给了明朝。
  当大运河无法完全发挥作用的问题明朗化以 后,元朝开始依靠海上路线。

内部的矛盾与分歧


  由于以上的原因,元朝放弃了通过大运河进 行漕运的念头,从1289年开始统一为海运,但 这并不意味着放弃了大运河。日渐增长的粮食全 部通过海上运输,而其他物资尤其是黄海沿岸一 带生产的盐等,则主要通过大运河。
  保障国家基础的运输事业牵扯到巨大的利益。 支持海运派与支持运河派互不相容,在政权内部 各自形成党派。如果装载粮食的船只由于台风沉 没,运河派就会强调海运的危险性;而当黄河泛 滥毁坏大运河时,海运派又会强调大运河的不稳 定。由于政策的轴心没有确定,从结果来看,其 间进行了一些不必要的事务,而每次又会动用大 量劳力,给人民造成负担。
  至正四年(1344)五月,阴雨连绵,黄河水 冲坏了白茅堤、金堤等,引起大规模的泛滥。黄 河的一部分经过开封后往北横冲直撞,在山东半 岛北部注入渤海。黄河被分成南北两部分,夹在 这中间的地区被泥土覆盖。灾害波及华北平原的 广大地区,山东、河南各地开始爆发饥荒。此后 的至正八年、九年,黄河都连续泛滥,带来巨大 的灾害。元朝政府内部围绕如何治理泛滥的黄河 展开论战,最终没有一个结论。
  从维持大运河这一角度提倡须对黄河进行大 规模改修的,是负责大运河运输的漕运使贾鲁。 至正四年洪水过后,贾鲁奉命视察河道,考察地形, 确认受灾地点,由此确定了改修工程的可能性与 必要性。作为漕运使,贾鲁掌握了槽运的实际情况, 向朝廷提出了二十条改革方案。
  至正九年洪水过后,他所提出了“塞北疏南” 的治水方针。堵住山东半岛北部泄漏出的黄河水, 把所有的河水集中到南面,使南流的黄河水通畅, 把会招致大运河功能减弱的泥沙冲到大海里。
  这一彻底的改修方案在政府内部招来坚决反 对。负责改修工程的工部尚书成遵为反对派的代 表。成遵对黄河流域进行考察后提出反对黄河改 修工程的意见,称“山东一带,连岁歉收,百姓 困苦已极,倘调集二十万众,骚扰民间,是祸及 民生。将来祸变纷乘,恐比河患更为严重”。
  当时元朝政府的实权掌握在右丞相脱脱的手 中。脱脱采纳了贾鲁的意见,罢免成遵,提拔贾 鲁充任工部尚书一职,负责黄河治理工程。整个 工程从河南、河北征集了15万壮丁,又从军队调 出两万人填补,整个工程从至正十一年(1351) 旧历四月开始到十一月才最终完成,黄河的改修 工程获得成功。但是也是由此,元朝落入了走向 自取灭亡的因果关系的旋涡中。   为了稳定国家基础而开展的黄河改修工程, 需要举国一致认可才可进行。由于在连年歉收、 危机四伏的河南、山东地区进行大规模土木工程, 所以在工程负责人贾鲁当初设想的计划中包含了 向劳工们发放粮食作为每天薪水,为日渐艰难的 当地居民提供生活口粮的方案。
  但是该项工程最终却是在脱脱的强制下获得 批准,对此元朝政府内部,尤其是担当该项工程 的工部内部存在着一股反对势力。恐怕就是这个 原因,使工程的进行没有获得充足的财政支持。 工部内部的矛盾,造成无法向劳动者支付充足的 薪水,工地上的各种矛盾给劳力们带来了不良的 影响。

失控的淮河流域


  有一位叫宋濂的学者,辅佐明朝的开国皇帝 朱元璋创建了明王朝的制度,并且受皇帝之命编 修元朝历史,著成了正史之一《元史》。基于同 一时代人的见解和作为一名学者的判断,宋濂对 元朝因黄河改修工程而灭亡这样论述:
  先是岁庚寅,河南北童谣云:“石人一只眼, 挑动黄河天下反。”及魯治河,果于黄陵冈得石 人一眼,而汝、颍之妖寇乘时而起。议者往往以 谓天下之乱,皆由贾鲁治河之役,劳民动众之所 致。殊不知元之所以亡者,实基于上下因循,狃 于宴安之习,纪纲废弛,风俗偷薄,其致乱之阶, 非一朝一夕之故。
  宋濂所指“妖寇”,也就是把元朝引人自取 灭亡道路的在河南发展势力的宗教团体白莲教。 白莲教是南宋时期组织起来的宗教团体。到了元 朝,又受波斯诞生的摩尼教影响,进一步发展, 比以往更加强调改造社会的意志,称毁掉旧体制 后,明王将建立新的秩序。在“弥勒下生,明王 出世”的信仰下,白莲教的信徒网络遍布河南乃 至安徽,而那里恰恰是为维持大运河而被牺牲掉 的地区。
清末,沈喻《通惠河漕运图卷》。
明代《黄河运河全图》(局部)。图中的黄河用黄色标示出来,运河却用青绿色,示意碧水涟涟。

  白莲教的组织特点在于举行仪式的场地尽量 选择不被地方官员所察觉的地方,并以此为中心 聚集周边的信徒。各个组织联系松散。这样一种 关系网式的组织形态能够保证即便某一地区的信 徒组织被揭发,其他的组织依然可以继续存在。 因此元朝政府无论如何执著地搜查,依然无法完 全消灭其组织。信徒起义不断在各地发生。
  其中一个组织就把这项条件还未成熟而强制 进行的治理黄河的工程看作发起叛乱的好时机。 1351年5月28日,白莲教教主韩山童、刘福通 在安徽颖州对元朝发动武装起义,以头戴红巾作 为标志,占领了当地的官府所在地。“红”色乃 是代表被蒙古帝国灭亡的宋朝王室的颜色。因为, 按阴阳五行说,宋朝是火德。
  起义军倡导复兴宋朝,明确以颠覆元朝为目 的。这次起义最终被镇压,其领头人韩山童也因 此丧命。但是通过关系网络所普及的路线,叛乱 的火种迅速传播,在各地开始出现。这就是史书 中所说的红巾军起义之始。
  至正十五年(1355),刘福通扶持韩山童的 遗孤为皇帝,号小明王,国号为宋。其定名为被 元朝灭亡的“宋”,在于强调自己的正统性,拥 戴白莲教教主之子做皇帝,确保了对白莲教反叛 势力的宗教权威。刘福通政权以开封为都城,将 势力扩展至华北一带。
  翻阅有关明朝的历史书,会发现有关元朝崩 溃有各种各样的解释—那时的元顺帝已对政治 丧失兴趣,宫廷内部沉溺于密宗;由于财政困难, 朝廷大量增印纸币交钞而没有相应的白银支持, 从而造成经济上的混乱;官吏剥削严重,地主相 互勾结,从农民那里征收各种毫无道理的费用; 自14世纪中叶开始频频发生洪水、地震、台风等 天灾;还有元朝鼎盛时期暂时变温暖的欧亚大陆 东部气候这时也开始变冷,由此饥荒增加,世态 不稳。
  但实际上,13世纪时就已经出现了统治者内 部的矛盾和增印纸币等现象,而剥削的严重以及 饥荒等也在古代王朝中时有所见。为何1351年 开始的红巾军之乱会让元朝崩溃,仅凭把这些状 况串联起来是无法看出其原因的。
  把问题做一下限定。为何1351年发生的刘 福通红巾军之乱会让元朝崩溃。如果剔除时机成 熟这一托词,答案应该在叛乱发生的地点。
  刘福通他们发动叛乱的颖州位于淮河中游。 叛乱军没有顺势走出淮河下游,而是选择在这一 地区扩张势力。其间,当时位于黄河边又是大运 河要塞的徐州发生了土豪起义。次年的至正十二 年,安徽省定远也发生叛乱。这样在一年多的时 间里,大运河陷入了被叛乱威胁的境地。与此同时, 元朝出于军事目的征用船只,利用大运河运输军 用物资,这就降低了大运河运输其他物资的作用。

各种力量的撕扯


  于是,从江南运输物资不得不完全依靠海运。 以浙江台州为根据地的方国珍抓住了元朝的这一 弱点。方虽然是海运业从业者之一,但1348年 时就因海盗身份被元朝官府追究,曾在海上袭击 过政府驶往大都的货船。对付这些海盗,元朝只 有一个办法,即怀柔,赐其官位,让其负责海运。 方国珍看到元朝已经没有镇压自己的力量,大谈 自己的不满,欲背离元朝。元朝接受他的要求, 并且再次让他升官职以作抚慰。
  至正十三年(1353),盐贩张士诚在江苏泰 州发动叛乱。这个地方无论是对大运河还是海路 来说,都处于江南三角洲的出入口。失去了这块 土地对元朝来说,就等于完全失去了运输江南物 资以及从黄海沿岸造盐场征收盐的路径。
  元朝试着对张士诚采取怀柔政策,未见成效。 第二年至正十四年正月,张士诚自称诚王,定国 名为大周,宣布独立。两年后(1356年),张士 诚渡过长江来到江南,定苏州为首都。
  张士诚、方国珍与元朝之间,相互帮助与被 帮助,关系微妙。至正十九年,淮河流域完全脱 离了元朝的统治,大运河的功能停止,海运也不 尽如人意,大都陷人饥荒状态。于是,元朝把皇 帝才能穿的龙袍赐给张士诚以示拉拢,与其达成 提供江南粮食的协议。方国珍这才准备好在海路 运输的船只,运至大都。
  对张、方两政权来说,消灭元朝不可能是他 们的政治目标。因为对于控制了富庶江南与海运 路线的政权而言,元朝是他们最大的顾客,而且 是容易被看透弱点的顾客。
  被红巾军切断大运河,被张、方两政权控制 了海路的元朝,从统治层面来看可以说回到了攻 陷南宋之前的状态。元朝实际控制的地区只剩下 与蒙古高原相连的大都周围的华北平原,以及过 去忽必烈攻陷的云南了。
  而且,元朝的统治者已经失去了一个世纪以 前蒙古人所拥有的游牧民族的气概,也没有从“秦 岭一淮河线”以南地区征收纳贡的意志和实力, 甚至连回到南北分立体系都已经不可能了。
其他文献
2003年,驻舟山某部队的“干岛文工团”的女文艺兵正在练基本功。  大众对“文工团”并不陌生,它指的是军队中 的文艺工作团体。我国文工团的前身可以回 溯到红军时期,1930年前后,红军各级政 治部成立了艺术股。1931年,中央苏区第一个剧团 “八一剧团”成立。1939年,抗大一分校文工团成立, 据说这是第一支自称“文工团”的文艺团体。当时, 这种文艺团体更常用的名字是“剧社”唱歌、跳舞、 刷标语、
期刊
1944年9月,云南昆明空军基地,飞 虎队P40战斗机。从 1941年起,在西南 联大征调了不少大四学生充当飞虎队的翻译。学子参军  两次大规模参军,分别发生于1943年末和 1945年初。  1943年的那次参军主题是“征调译员”。 当时,随着由大批美军充当教官的各类训练班 的相继举办,需要大批懂外语的专业人才。国 民党政府成立战地服务团,面向社会招募了相 当数目的学生作为翻译员,但仍远远不能满
期刊
2012年3月25日,美国,著名导演詹姆斩·卡梅隆乘坐名为“深海挑战者”号的潜艇,准备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的深海处。  在19世紀中叶以前,地球上的主要大 陆和大多数较小陆块,都已经被发现, 海岸线也受到相当程度的调查,南 极、北极、澳洲大陆和西北航线都已经被发现, 但人们对于这些航线下的大海,尤其是深度超 过几十米的深海仍然是一无所知。人们不知道 海底有什么生物,是什么样的地形,甚至不知 道海水的
期刊
民国时,滇越铁路沿途小站。西南联大的部分师生从滇越铁路进入昆明。  七七事变后,华北危急,平津相继沦陷, 北大、清华及南开等高校教学无法开 展。为保护教育事业不致中断,平津 学界领袖在南京商议,在交通相对便利、远离 战事的长沙设立临时大学,让北大、清华和南 开暂时合校,收容散落各地的三校学生,定名 为长沙临时大学。然而,1937年12月南京沦陷, 长沙几乎成为战争前线。经临大校委会反复研 讨,决定
期刊
1941年,日军袭击珍珠港几天后,山本五十六和他的同僚们身穿盛装,坐在“赤城”号的 飞行甲板上照相。  山本五十六,二战时期日本海军联合舰 队司令,臭名昭著的法西斯分子, 1943年4月18日,他在乘机前往布 干维尔岛日军阵地视察途中,遭到美军战斗机 伏击,殒命太平洋上空。有关这次事件,当时 日方认为是个意外,美方也未大做宣传。二战 结束后,真相被披露,原来这是一次美国人精 心策划的暗杀行动。布千
期刊
希腊船王奥纳西斯的豪 华快艇“克里斯蒂娜 号”。它最初造于1943 年,本是一艘加拿大海 军的护卫舰。奥纳西斯 把它买下后又花400万 美元进行改造,从此掀 起富豪购买私人游艇的 风潮。  人类生活于地球之上。然而,“地球”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名不符实之 词,地球之表面积的七成以上,属于 海洋,只有不到三成才属于陆地。  这种格局,决定了人类的历史中少不了关 于海洋的故事,驾船纵横四海,意味着财
期刊
前半生的悲欢离合  严幼韵,1905年9月27日出生于天津 一个富商之家。但这个家族的根基, 却是在上海。其祖父严信厚,属于晚 清时期依附于李鸿章等权贵而发家致富的诸多 富商之一,也是所谓的“宁波商帮”代表人物 之一。严信厚生意极盛,涉猎盐业、近代金融业、 纺织、珠宝、造纸、面粉等等领域。  严信厚留下的庞大家产,让严氏家族的成 员享受到惬意生活一与良好之教育。1925年,严 幼韵进入上海沪江大学
期刊
1949年,芝加哥大學。左起第一人是杨振宁,杨右边是邓稼先和弟弟杨振平。  电影《无问西东》中,老师在台上讲物理, 写了满黑板的公式,此时,简陋的教  室外风雨大作,教室也开始漏雨了。 同学们已经听不清楚老师在讲什么,但是他们 都安静地坐在那里,用心倾听。老师写了更多 的公式,雨把他的衣服打湿了,大家都不在意, 全身心地揣摩着宇宙的奥秘。  镜头对准的是王力宏演的那个优等生,最 终他报名当了飞行员
期刊
1982年4月,云南大理,初学自行车的白族姑娘。  苍山如翠屏装点于西侧,洱海如明镜衬 托于东侧一一建立在这一片绝无仅有 自然风光中的大理古城,已经走过 一千余年的历史,在唐、宋500多年里一直是 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内遍布历史 古迹和人文景观,凝结着白族先民的智慧。而 古城久经战火硝烟洗礼,多次在战乱中进行着 损毁与重建的循环。古城的起源  从昆明到大理,坐的是卧铺车临时改造的 硬座车
期刊
20世纪50年代初期,搭乘飞机的旅客穿着正式服装依然普遍,航班注重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  世界上首位空姐艾伦·丘奇原是 美国的一名护士,获得飞行员 执照后,她去航空公司觅职。 但当时的航空公司不愿雇佣女性担任飞 行员,丘奇便转而求其次,想成为空中 乘务员。她说,在飞机上有一名注册护 士有助于缓解乘客的担忧,而且“要是 有一名女性在飞机上一卜作,哪个男人会 说他害怕飞行呢。”这一说法得到了航 空公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