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的创新与发展

来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zz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共产党执政60年来,党内民主建设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并为党内民主建设的继续创新与发展提供了一系列宝贵经验。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基本经验
  [中图分类号]D262,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470(2009)06-0040-06
  
  党内民主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政党保持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动力源泉。中国共产党执政60年来,党内民主建设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新进步、新发展,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科学理论体系的创新与发展,深化和拓展了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党内民主建设内在规律和现实路径的科学认识,积累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的实践经验。
  
  一、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的理论创新与发展
  
  党内民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重要方面,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民主是无产阶级的一条重要原则,无产阶级政党应当将民主写在自己的旗帜上。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把正义者同盟改造成共产主义者同盟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用民主制的组织原则取代密谋主义的集中制。恩格斯还指出,共产主义者同盟其“组织本身是完全民主的”,党内生活的一切“都按这样的民主制度进行”。为此,他们根据民主原则制定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民主选举和罢免制度、全体党员参与并决定党内重大事务制度、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并对党员、党的基层组织以及中央委员会的权利与义务都作了严格的规定。列宁作为人类历史上社会主义制度的缔造者,率先将民主集中制确立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提出党的领导机关和成员应由党员选举产生、党内一切事务应由全体党员直接或间接通过代表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处理、党员大会可以撤换所选出的代表、党的代表大会应定期向党员报告工作、党内决定重大问题实行一人一票制、执政党要接受严格监督等思想。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理论上使用的是“民主”这一概念,在实践上规定的是民主制的具体内容。列宁在创建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过程中也提出了“民主集中制”这一概念,但他也还没有使用“党内民主”一词。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和民主理论与党的自身建设实践结合起来,明确提出了“党内民主”这一概念。1937年,毛泽东在《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一文中,首次明确使用了“党内民主”这一概念,并从党的事业的全局高度阐述了实行党内民主的极端重要性。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要党有力量,依靠实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去发动全党的积极性。在反动和内战时期,集中制表现得多一些。在新时期,集中制应该密切联系于民主制。用民主制的实行,发挥全党的积极性。用发挥全党的积极性,锻炼出大批的干部,肃清宗派观念的残余,团结全党像钢铁一样。”1938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再次强调,“扩大党内民主,应看作是巩固党和发展党的必要的步骤,是使党在伟大斗争中生动活跃,生长新的力量,突破战争难关的一个重要的武器。”他认为,“在我们国家,如果不充分发扬人民民主和党内民主,不充分实行无产阶级的民主制,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无产阶级集中制。”。为了推进党内民主的发展,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还对党内民主建设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要处理好民主和集中的关系、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要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要努力“造成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那样一种政治局面”等宝贵思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历史进程中,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党内民主的正确思想,明确指出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没有党内民主就没有人民民主,没有民主(包括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发展党内民主的關键是要使民主制度化、法制化,要健全党内选举制度,坚持和健全集体领导制度、防止权力过分集中。发展党内民主的目的是改善党的领导。发展党内民主的重点是要彻底消灭党内家长制作风,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健全党内的民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不得侵犯宪法和党章赋予党员的民主权利。发展党内民主的根本原则是坚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根本制度,民主集中制执行得不好会导致党的变质。发展党内民主的实践路径是要从中国国情和党的具体实际出发,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做法。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党内民主的正确思想,进一步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发展党内民主是实现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的必要措施,是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进入新世纪之后,发展党内民主的基本思路是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拓宽党内民主渠道,加强党员对党内事务的了解和参与;要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扩大在县、市进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的试点,积极探索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进一步发挥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的作用,健全党委常委会的决策程序,完善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提高工作效率;要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党内监督制度。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党内民主发展的正确思想,在实践基础上创新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党内民主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突出强调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内民主建设的科学理论体系,进一步推动了新世纪新阶段的党内民主建设。在指导思想上,明确提出要按照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体部署,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在性质上,明确指出党内民主是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作用上,进一步指出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在目标上,突出强调发展党内民主 就是要最大限度凝聚全党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激发全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巩固党的团结统一,更好地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进一步形成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强大合力。在任务上,就是要积极推进党内民主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使党内民主建设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紧密联系、相互促进,不断提高党内民主建设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在实践路径上,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更加明确地提出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要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
  
  二、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的实践创新与发展
  
  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是一个不断认识、不断实践、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实践的发展与认识的程度密切相关。虽然中国共产党是按照列宁的建党理论创立起来的,列宁提出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从一开始就被我们党所接受,并在党的一大至四大的党纲、党章中都有体现。但是,由于党成立之初理论准备不足,对民主集中制原则的理解还比较肤浅,对党内民主生活规律的认识更缺乏深入研究,再加上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使党也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致力于党内民主建设,因此,在实践中没有能够准确把握民主和集中的关系,致使我们党在党内民主问题上也走过许多弯路。党内既存在“家长制”、“一言堂”,甚至对持不同意见的同志进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现象,又存在极端民主化、无组织无纪律的倾向,这些都曾给党的事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重大损失。
  为此,在整个新民主主义时期以及之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都十分重视党内民主建设,并将党内民主提到保证各个时期历史任务顺利完成的高度来加以認识和推动。比如,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针对中国没有民主传统以及小生产的家长制占优势的特殊国情,提出“必须在党内施行有关民主生活的教育。使党员懂得什么是民主生活,什么是民主制和集中的关系,并如何实行民主集中制”。同时,鉴于张国焘严重破坏党的纪律的行为,还提出要坚持“四个服从”。尤其是延安整风运动,更是一次生动的党内民主实践。在这次运动中,毛泽东为党内民主实践确立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提出了“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明确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党内民主生活方式。其中,“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对以往“残酷斗争”无情打击”方针给党的事业带来严重损失的极力矫正,有力地保障了党内民主生活的健康开展。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一个克服官僚主义工作作风的有效方法,也是改进党的领导工作的重要基础,为党内民主提供了科学的实践方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创造性提出,是对人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充分肯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成为了党内民主生活的有效实践方式。之后,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毛泽东提出要运用“团结——批评——团结”的民主方法推动党内斗争活动民主化。1961年9月,全党在开展重新教育干部的学习运动中,还强调学习方法是发扬民主,并规定了“不戴帽子、不抓辫子、不打棍子”的“三不方针”。
  纵观毛泽东党内民主理论的实践,我们大致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历史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党成立到遵义会议召开之前。这个时期党内民主建设理论与实践都处于幼年阶段,党内家长制作风与极端民主化并存,毛泽东虽然对党内民主有过一些论述,作出了一些理论贡献,但在客观上没有能够推动党内民主建设走上正常轨道,毛泽东本人也屡次成为家长制作风的受害者。第二个时期是遵义会议到党的八大。这个时期党内民主建设理论与实践都处于不断发展阶段,民主集中制的好传统逐步形成,党内民主制度逐步建立,毛泽东作为党内民主建设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为党内民主建设作出了历史性贡献,特别是党的七大对党内民主和民主集中制作了深刻阐述,党章中还首次明确规定了党员的义务与权利,这标志着毛泽东党内民主思想的成熟。第三个时期是八大之后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这个时期党内民主建设理论与实践经历严重挫折,出现正确和错误并存的趋向。总的说来,自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以后,家长制、个人崇拜、一言堂现象逐渐滋长,党内民主生活开始不正常最终酿成“文革”这场历史浩劫,这也制约了毛泽东党内民主思想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使毛泽东过去长期坚持了民主作风等好的传统没能以严格的完善的制度坚持下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内民主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正如邓小平所评价的那样:“这次会议开得很好,很成功,在党的历史上有重要意义。我们党多年以来没有开过这样的会了,这一次恢复和发扬了党的民主传统,开得生动活泼。我们要把这种风气扩大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中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内政治生活逐步实现正常化,并开始以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为重点,以恢复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为关键来发展党内民主。在坚持和完善集体领导方面。明确划分了重大问题和日常工作的界限;党委讨论和决定重大问题要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严格试行一人一票表决制;在党委分工负责中,由书记负总责。与此同时,还积极贯彻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推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1980年4月,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了《关于十二大代表选举工作的几点意见》,之后党的十二大、十三大进一步改革了代表和委员的选举制度,优化了差额选举办法。十三大进一步提出,要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明确规定党内选举的提名程序和差额选举办法。党的十六大再次提出,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进一步发挥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的作用”。
  十六大以来,党内民主建设实践创新如火如荼。比如,在改革和完善选举制度方面,除了适当扩大差额选举的比例、干部任职前进行公示、倾听群众意见等,一些地方还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接选举的范围,在村一级实行“两推一选”,在乡镇一级实行“公推直选”,有的地方还对县(市、区)级政府主要领导人实行“公推公选”。在“扩大在市、县进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的试点。积极探索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方面,各地也进行大胆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果。为了完善决策机制,提出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决策、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党的全委会和常委会的议事和决策机制。从十六届四中全会开始,中央开始将全会文件征求意见的范围扩大到十六大代表;地方党委在决策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时,也广泛实行听证、公示等制度。
  
  三、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的制度创新与发展
  
  党内民主制度是保障党内民主目标实现的可靠保障,是推进有序政治参与、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基 本要求,也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全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客观需要。发展党内民主,重点是要建立和完善党内民主的各项具体制度。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在他看来,“党委制是保证集体领导、防止个人包办的党的重要制度”。为此,他向全党提出,一切重要问题均须交委员会讨论,由到会委员充分发表意见,作出明确的规定,然后分别执行。同时,还要划清常委会和全委会的界限,要正确处理书记与委员的关系,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决策。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是党的一项根本的组织制度,是发扬党内民主、保障党员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途径。为完善这一制度,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建立常任代表制度的设想。在毛泽东的提议下,党的八大决定采取一项根本的改革,就是把党的全国的、省一级的和县一级的代表大会,都改作常任制,多少类似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那样。同时,八大还明确提出:“代表大会常任制的最大好处,是使代表大会成为党的充分有效的最高决策机关和最高监督机关。”在这一时期,我们党开始逐步建立党内民主制度,初步形成了党内政治生活的一些制度规定。但是,遗憾的是,这时我们党对制度重要性的认识还没有提到党的建设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制度建设在保障党内民主有序发展方面也没有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比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分析“文革”发生原因时就深刻指出:“长期封建专制主义在思想政治方面的遗毒仍然不是很容易肃清的,种种历史原因又使我们没有能把党内民主和国家政治社会生活的民主加以制度化,法律化,或者虽然制定了法律,却没有应有的权威。这就提供了一种条件,使党的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党内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现象滋长起来,也就使党和国家难于防止和制止‘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和发展。”㈣
  为了恢复民主集中制的传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除了对民主集中制的内涵、民主与集中的关系作出科学的阐释之外,更加重视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建设。在原有民主集中制制度建设的基础上,着力健全党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的制度,健全党的代表大会制度、领导制度以及党内监督制度、选举制度等。党的十三大突出地强调制度建设这个问题,之后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步伐逐步加快。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六大,根据邓小平关于要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的精神要求,我们党围绕民主集中制制度化建设这个主题,加大了党内选举制度、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还对党员权利作了八条具体规定,并特别强调“党的任何一级组织直至中央都无权剥夺党员的上述权利”。这一时期,我们党还高度重视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建设,从1982年到2002年都严格执行党章关于召开代表大会的时间规定。
  十六大以来,党内民主制度创新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在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坚持和完善党的集体领导制度、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完善黨内民主监督制度、健全和完善党员民主权利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推进和创新。比如,为了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党中央于2004年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为了加强党内民主监督,党中央于2003年颁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将党内监督的重点明确确定为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的主要负责人。为了充分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逐步建立了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的制度,中央组织部于2004年还颁发《党的地方委员会全体会议对下一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正职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表决办法》,对重要干部任免实行全委会票决制的办法作出详细规定。
  
  四、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创新与发展的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成立88年、执政60年、领导改革开放30年来,党内民主建设在创新和发展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党内民主理论宝库,也为党内民主建设的继续创新与发展提供了一系列宝贵经验。
  (一)党内民主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为指导。列宁曾经指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这既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所决定的,也是共产党作为先进政党的基本资格之一。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以及党的自身建设的一切实践也都反复表明,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不动摇,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各项事业才能不断取得胜利。马克思主义民主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观的理论基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过程中各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的历史教训以及我们党党内民主建设历史实践启示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为指导,用不断创新的党内民主理论成果指导党内民主建设。既是指导党内民主建设的思想武器。又是党内民主坚持正确方向的根本要求。
  (二)党内民主建设必须以中国国情和党的自身建设实际为依据。民主是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非常敏锐地写道:“人们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件,到处都在促进民主。所有的人,不管他们是自愿帮助民主获胜,还是无意之中为民主效劳;不管他们是自身为民主奋斗,还是自称是民主的敌人,都为民主尽到了自己的力量。所有的人都汇合在一起,协同行动,归于一途。”但是,政党党内民主建设并没有统一的模式。民主作为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要受制于特定历史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同时,还要受到各国政治生态环境以及政党内部民主发育程度的影响。因此,任何脱离现实、超越阶段的民主空谈都是毫无意义的。
  (三)党内民主建设必须以坚持民主集中制为关键。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其核心就是实行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在邓小平同志看来,民主集中制还是最合理最便利的制度。“民主集中制执行得不好,党是可以变质的,国家也是可以变质的,社会主义也是可以变质的。干部可以变质,个人也可以变质。”㈣实践证明,这个看法是非常有见地的。凡是民主与集中关系处理得好,民主集中制得到正确坚持和贯彻的时候,党内政治生活就比较正常,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比较强,党的团结统一就更加巩固,党的决策就更加科学,党的事业就更加兴旺发达。世界上各种政党,都强调一定程度上的集中制,不可能只有民主、只有各抒己见而不集中。我们党在历史上把发展民主与实行集中的理念有机结合起来,并以党和国家的根本制度的要求规范下来,在政治运作过程中形成了民主集中制的模式,应当说具有巨大的组织优势,对整个世界政党政治的运作都是相当有借鉴意义的。
  (四)党内民主建设必须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把 制度建设作为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是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鉴于国际共产运动所遭受的挫折以及“文革”的惨痛历史教训,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长期性。”“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实践证明,加强制度建设,实现党内民主制度化、法制化,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不断提高的根本保障。如今,正如亨廷顿所指出的:“制度就是稳定的、受珍重的和周期性发生的行为模式……制度化是组织和程度获取价值观和稳定性的一种进程。”“政治制度具有道德和结构两个范畴。政治制度软弱的社会缺乏能力去抑制过分的个人或地区性的欲望……道德需要有信赖。信赖包含着预测性,而预测性又要求存在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行为方式……一个拥有高度制度化的统治机构和程序的社会,能更好地阐明和实现其公共利益。”从世界范围来看,多数进行成功执政实践的政党,都十分重视制度在组织正常、高效运转中的特殊作用。目前,党内民主制度还不够完善,创新和发展空间还很大。为此,我们必须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与制度创新,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规范党内民主程序,着力将民主作风、民主意识转化为民主制度,努力实现党内民主的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
  (五)党内民主建设必须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所谓党内民主,本质上就是全体党员都有平等参与党内事务的基本权利,因此,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是党内民主的核心和精髓,也是发展党内民主的逻辑起点,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是发展党内民主的根本之所在。从我们党的历史来看,长期以来,各级党组织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重义务、轻权利,重服从、轻平等,重统一意志、轻主动精神的倾向,部分党员主要是作为被教育、被管理、被监督的对象即党内客体而存在的。正由于部分党员主体地位的缺失和党员主体意识的匮乏,党员主体作用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影响。因此,党内民主建设应当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认真落实党章及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等党内规章赋予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拓宽党员参与党内事务渠道,探索和丰富党员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式。
  (六)党内民主建设必须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发挥党员主体作用的基础性工作。我们必须重视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通过完善党内基层民主制度法规、创新党务公开形式、完善基层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改革党内基层选举制度、完善基层党组织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加强民主监督、建立重大事项决策的责任追究机制、提高基层领导干部民主素质和党员民主意识、营造充分表达看法、平等讨论、保护不同意见的基层党内生活氛围等方法加快探索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步伐,尤其是要着力探索党内基层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发展的有效形式,把群众公认原则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的全过程,不断提高党内外群众对党的工作的参与度、认同度、满意度。
  
  作者简介:吴桂韩(1983-),男,福建莆田,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博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2010年11月9日,朗盛已同意收购美国首诺公司(Solutia Inc.,总部位于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的分公司富莱克斯的两大业务——主促进剂和抗硫化返原剂Perkalink 900,以强化其橡胶化
盾构施工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及保护是盾构隧道关键施工技术之一。本文总结了盾构隧道施工引起地面沉降和土体变形理论的研究成果,探讨了盾构施工对土体扰动影响,盾构近距离掘进
目的通过动脉插管介入治疗药物灌注方法,探索直肠癌的治疗效果。方法经股动脉插管,分别超选肠系膜下动脉或髂内动脉后支,应用联合化疗药物进行血管内灌注治疗。结果5例患者经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diciencv Syndrome)又称艾滋病(AIDS)。已成为危害全球的一种严重传染性疾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
以傅立叶热传导规律为基础,针对输送带在硫化时以二维非线性热传导为主要传热特点,通过对输送带覆盖胶和骨架材料热扩散率等参数的测定,使用Visalfoxpro语言和导热模型,模拟
目的了解广西龙潭医院4年来抗微生物药物的使用情况、发展趋势及临床合理用药情况。方法采用金额排序、用药频度及日均费用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2~2005年抗微生物药销
目的 研究人工支气管肺泡灌洗在持续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可行性、实用性。方法 对49例无自主呼吸,须持续呼吸机机械通气的低氧血症患者予2.5%碳酸氢钠溶液5~10ml气道注入后通气-翻身
物权法定原则是已经被我国物权法确定的基本原则之一,对我国物权体系的建立,交易秩序的维持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物权法定原则渊源、概念等的界定,通过对其现实存在状
本文对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进行了剖析,从中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我国小学语文在新课程背景下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
“生态文明”具有深刻的“哲学反讽性”,在现代哲学看来,“生态”与“文明”处在尖锐对立之中。以人类中心主义为特征的现代哲学主张凌驾于自然之上的主体性,主张人对自然的“文明统治”.“文明-野蛮”二元对立范式排斥“生态”。而“生态中心主义”,则反对人类“文明”,主张“生态”的内在价值。本文立足于“主—客-主”交往实践观,转换哲学视角,为生态文明提供一个可以理解的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