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交流、探究”活动中的误区及纠正策略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injin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就“合作、交流、探究”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误区进行了反思:自主学习,需有明确的目标、任务的引领和教师有效的指导;合作探究应根据需要慎重选择,精心组织和设计;结果采用多元评价,多鼓励,促反思。
  关键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误区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2-0044-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2.020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倡导知识的自主探究,自主构建。以各种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的教学已成为目前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笔者所在学校于2011年始进行了课堂教学的改革,尝试“活动单·导学”教学的探索,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三单·六环节”教学的校本模式。
  “三单·六环节”导学模式是教师围绕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内容精心编制的预习单、活动单、检测单,三单合并成学生学习活动的“导学单”。既有活动目标和任务的引领,又有问题情境的创设,及活动内容和操作步骤,学生可以“导学单”为索引,接受学习任务,在教师引导下展开学习活动。将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设计成辅助定向、自学检测、质疑释疑、活动探究、精讲点拨和反馈提升等六个环节。课堂上学生以“导学单”为学习的载体,在教师创设情境,出示学习任务的辅助定向下,走进教材,自主学习,通过简单的阅读、调查、分析、学习了解基本知识,并在自主研习中产生新的疑问,在自学检测下,师生共同释疑,对学习的重点、难点,则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探究,合作交流,理解核心知识内容,教师参与评价,提出建议、组织归纳,提示规律,再通过练习反馈,巩固提升。这一基本模式符合“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基本教学原则。从学生“学”的实情出发,提供真实的学习事件,通过“活动”体验自主建构,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笔者作为学校教学的管理者和实践者,有幸深入一线课堂,进行大量的课堂听课调研。看到学生的情绪确实被“活动”调动了起来,课堂教学的气氛很热烈,合作、交流、探究几乎成了每堂课的主旋律。但时间一长却发现了很多的问题和误区:一是自主学习很快变成“自由”学习,目的性不明确,教师缺乏指导和监督;二是合作交流泛滥,不论内容是否合适,都要让学生合作,导致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下降,缺乏责任心,且讨论交流不切主题,变成闲聊,学生参与度也不平衡;三是问题探究生搬硬套,既体验不到探究的过程,也没有享受到结果的快乐,同时也因此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下面针对“合作、交流、探究”中出现的问题和误区,结合自己化学教学的实践,谈一些对“三单·六环节”导学教学的反思。
  一、自主学习——有任务,需指导
  自主学习是学习的根本,是指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发现、调查、归纳、建构。在课堂“六环节”中包括自主研习和独立练习反馈等过程,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
  自主研习,需要目标任务的驱动和真实事件的情境创设,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性和兴趣、欲望,展开自学。教师要预设研习的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明确要求,规定时间,并指导研习的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及时记录自学的结果,存在的疑惑及生成的问题。我在教授电解质一节时,关于电解质的概念,从列举日常生活中能导电的物质入手,设计以下几个问题:(1)物质导电的条件是什么?(2)电解质可以是单质或混合物吗?(3)电解质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导电吗?(4)能导电的物质都是电解质吗?指导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对电解质的概念进行自主研习、分析辨别,去理解其内涵。在学生研习时,个别指导,个别理解有错误进行及时纠正,共性问题通过集体的点评释疑。学生通过自己能力能解释和理解的问题,坚决鼓励自己去解决,教师只能进行帮助和指导。
  自主练习,需要及时的点评、纠正得以巩固提高,在学习了基本知识原理后,学生是否真正能理解掌握和应用,需要安排练习进行检测和反馈,教师围绕知识重点,编制习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训练、应用;教师在学生练习时要认真巡视,查找学生中出现的错误,第一时间搜集反馈的信息,对认识错误及时纠正,通过点评释疑。
  二、合作探究——重选择,求实效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尚不能完全理解的内容或生成的疑惑,以及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化学原理的应用,规律的揭示,则可通过小组同学间相互合作,共同调查、分析、实验、探究去完成。合作探究是“三单·六环节”化学课堂中重要的学习活动环节。
  但合作探究学习,不是迎合新课程,追求课堂气氛的形式,而是注重“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的途径。合作探究应具备一定的条件:一是学生自主研习尚不能解决的问题,需要他人的合作、帮助,且又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二是有合作探究的意义和目的,且可操作性强;三是内容存在思维的深度,有基本知识的应用、拓展、延伸的余地。能由学生自己解决的简单问题、通过合作探究也无法解决的问题,都不适宜组织探究学习。
  合作探究应由教师根据内容和需要慎重选择,对一些化学知识的学习可能产生歧义,理解产生偏差,个体学习在短时间内又难以解决的内容,可以选择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感到确实有与同学间共同交流、合作去完成的必要,真实不虚假,既能体验探究的过程,合作的力量,又能享受探究成果的快乐喜悦,不是每堂课,每个知识点都要设计探究活动。如《乙醇的结构与性质》一节中,关于乙醇物理性质的归纳,乙醇结构的理解,通过教师指导下的自主研习、调查、模型的观察、归纳,不需要合作,也没有必要探究,学生个人完全可以对比理解掌握而乙醇参加化学反应时,各化学键的断裂,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规律的揭示,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对于醇类性质的应用,延伸有实用的价值,且在学习乙醇化学性质后,学生具备了分析的能力。就应组织学生探究,能更深入揭示本质,掌握化学反应与化学键断裂的关系规律,灵活运用。
  合作探究需要教师编制活动单时,预设好问题的梯度、角度。合作前引导学生先从不同角度进行独立观察、实验、思考,并加以适当引导、指导,导在难点、疑点处,从而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围绕教学内容有效展开。彼此交换意见,在争辩、探讨、质疑中明晰知识脉络并共享探究成果,交流思维方法。例:在组织探究“SO2的氧化还原性”时,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一系列的问题:①SO2中S元素的化合价;S元素还有哪些价态?②怎样可实现化合价0←+4→+6的转化?用相对应的方程式表示。③上述转化过程中SO2体现什么性质?④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通过对层层递进的问题的思考、分析、讨论,小组同学的相互补充、完善、修正,从理论上分析判断SO2的氧化、还原性,又通过实验探究得到验证,使学生感觉知识获得的真实,感受科学探究的严谨有价值。
  三、结果评价——多鼓励,促反思
  无论是自主研习,交流讨论,还是合作探究,任何一种学习活动,都终应将学习的结果以不同的形式反馈,以检测学生理解、掌握的程度,教师的理答,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十分重要。肯定的评价、中肯的建议、鼓励性的补充、完善,均是学生持续自主学习的动力。
  学生学习活动的结果,限于学生的认识水平、归纳能力、语言表达等,往往比较片面不完善、不深入,甚至有偏差,通过正确评价,使学生的理解更深入,知识掌握更完善准确。教师除对学生参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广度、程度、深度,学生学习的态度、表现,完成小组学习的分工任务的过程做出评价,更要重视学习的效果的评价。鼓励学生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学习的成果,认真聆听学生观点的表述,仔细查看学生的板演,细心纠正练习检测中的错误,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首先在学生对问题的认识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出回答时,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对正误做出明确的判断,不能含糊其辞,但教师的语言、手势、表现要作出积极的鼓励,不能因学生的回答不正确而刺伤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回答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与心理障碍,及时进行画龙点睛式的启发,排除故障,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其次对同一问题让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继续回答,让不同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同一问题作出分析判断,检测学生对问题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第三,通过对学生已有的回答结论进行大胆质疑,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引入深思,使师生交互作用增强,促使学生更深入反思,用巧妙的理答驱动形成问题链,使问题逐步向开放性,挑战性方面转化,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深入,提高思维品质,养成学习反思的习惯。
  自主、合作、探究是“三单·六环节”化学课堂中新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学习探究,真正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发展,但自主学习更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引领、启发。探究忌太滥,应从实际需要出发,从实效选择展开。合作学习可培养团队精神,同学互需互学,但应精心预设,明确每位学生的分工任务,积极参与,也要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防止一遇困难、挫折就想求助他人,削弱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 张克龙.对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8)
  [2] 邱学华,顾明远.尝试教学专辑[J].人民教育,2011,(7)
其他文献
摘要:化学平衡思想在高中化学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工具。针对学生理解上的常见误区,作者遵循先设计作业目标、建立作业框架,再选编试题、汇总形成作业,最后批阅反馈的作业设计流程,进行了“化学平衡思想理解与应用”高三复习课的作业设计。  关键词:四环节法;高三化学复习;作业设计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7—0021—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
摘要:翻转课堂是一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深度学习”、“以学定教”为理念的教学模式。综述了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建构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2S-5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选择“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中三个课例,分别进行了基于“实验探究”、“建构化学思维方法”、“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和实践,通过调查访谈、测验等方法研究得出结论:翻转课堂能促进知识、能力、价值观三个维度核心素
Shanghai’s first police patrol robot has made its debut at Nanjing Road pedestrian street. The robot has face recognition7 function. It can broadcast content and can transfer on-site images in real ti
摘要:学生实验教学是化学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从课前预习、过程评价、课后预习三个方面探讨了提高学生实验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学生实验;课前预习;开放式评价;课后反馈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10-0087-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10.031  实验
摘要:文章以高三实验复习课的教学为背景,兼谈课堂教学三重境界,有的老师浓墨重描,详实体现;有的老师淡妆浓抹,实践过程;有的老师淡淡无痕,寓知识、方法与思想于情境之中。作者看来,课堂教学实质是引导学生发现知识本身与魅力,有形走向无痕,淡妆(知识与思想)浓抹(方法过程)总相宜。  关键词:浓墨重描;淡妆浓抹;淡入无痕;教学境界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3-0077-03 中图分类号
摘要:以“茶垢清洁剂”之趣为例,提出整合模式的主题式复习课设计的几点建议:整合碎片知识,形成情境知识;融入现代设备,提升视听效果;开展深度对话,促进思维提升;遵循大道至简,追求简洁有效;基于实证研究,培养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化学;整合模式;主题式复习课;反思  文章编号:1008-0546( 2020)04-0055-05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
摘要:有机化学模块中涉及较多微粒观的教学内容,如共价键的结构与极性、碳原子的饱和程度、官能团的断键成键等。为解决传统教学中单一注重有机物的类别和官能团、学生记忆负担重和信息迁移能力不强等问题,以人教版选修5“卤代烃”为主题,基于有机物“结构?性质?用途”的学科思想进行微粒观的渗透教学,按照理论铺垫、预测性质、实验验证、归纳提升、性质迁移5个环节进行课堂教学,通过问卷和访谈等方式检验教学效果。结果表
摘要:实施“学讲计划”的意义在于改善课堂生态,改变教学行为,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为载体,探究学讲课堂教学,让学生愿学习、真学习、乐学习、擅学习。  关键词:学讲课堂;问题导引;合作学习;反思感悟  文章编号:1008-0546(2019)01-0050-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
摘要:“溶液酸碱性”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由于学生认知和教材体系的局限性,学生易形成一些迷思概念。文章对这些迷思概念逐一举例探讨,并提出四条解决策略:实验对比,加深认识;实验引导,掌握本质;循序渐进,构建概念;补充拓展,形成体系。  关键词:迷思概念;溶液酸碱性;实验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2-0022-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
摘要:研究氯水作氧化剂提取海带中碘的实验条件。考察了溶液pH,酸,氯水用量和反应时间对提取碘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氯水作氧化剂提取海带中碘的影响因素较多,很难得到稳定的实验条件使提取碘量最多。向海带灰分浸提液的硫酸四氯化碳或氯仿溶液中滴加氯水并振荡,有机相颜色由浅变深再到浅的过程。结果可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海带;碘提取;氯水;实验条件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