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焊接的诗篇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k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的盛夏,第六届“和平颂”艺术节在山东蓬莱举行。沿着海边的道路,张贴着数以万计的书画作品,使这个传说中八仙过海的小城,再一次浸浴在浓浓的艺术气氛里。与以往不同的是,由中国《雕塑》杂志社主办的“中国钢铁焊接艺术大赛”应邀加盟艺术节。来自国内外的艺术家们创作了24件风格各异的作品。这是国内第一次举办如此大规模的金属雕塑大赛。海、海风、阳光、白云……在蓬莱的海边,金属雕塑艺术展开了它巨大的魅力,以及对人类和平的祈愿。
  金属,作为工具与武器,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在我们的集体无意识中,积淀了丰富而复杂的审美感性——坚硬、强大、沉重、冰冷、尖锐、威胁……从青铜时代、冷兵器时代,到现代工业和两次世界大战,金属带给我们的有欣喜,也有伤痛。卓别林在《摩登时代》中对工业机械极尽嘲讽,但未来主义者马利涅蒂却热情地歌唱恶魔刀剑般跳跃的桥梁。
  把金属理解为一种独立的材质,一种不依赖于泥塑的雕塑造型语言,用切割和焊接的方式直接进行创作,肇始于上个世纪初。布朗库西的意义在于他对于包括金属在内的各种材质自身美感或美学价值的尊重,而铁匠的儿子冈萨雷斯大约是艺术史上第一个纯正意义的金属雕塑家。
  美国人大卫·史密斯也没有受过正规的美术训练。他在60年代登上国际艺术舞台。全部由自己亲自动手焊接的金属雕塑,从超现实主义的幻想中渐渐呈现出一种介于构成主义和抽象表现主义之间的风格。史密斯的代表作是1960年代的“立方体”系列。这是一些用巨大的不锈钢块搭成的积木,摇摇欲坠地平衡着,有一种单纯而稚趣的抒情性。他是美国现代工业文明的辛勤歌者。是金属雕塑历史上一座真正的里程碑。
  


  英国人安东尼·卡罗曾经是亨利·摩尔的放大助手。但他后来脱离摩尔,走上了史密斯的金属之路。并被视为是继史密斯之后钢铁构成的天才。他的成就影响了包括迈克·莱恩在内的一代英国金属雕塑家。后来他在圣·马丁艺术学校任教,学生中有菲力浦·金和威廉·塔克,这就使他成为从亨利·摩尔,经过金属的抽象表现主义到英国极少主义的重要枢纽。
  另一位介于抽象表现主义和波普艺术之间的金属雕塑家是约翰·张伯伦。他喜欢使用废旧的汽车残骸,将它们冲压折叠再焊接在一起。其中既有一种抽象的张力又有一种意象的颓废。他在欧洲的“同志”是新现实主义阵营中的雕塑家塞萨尔——在巴黎郊区一家废旧金属场里,在一台美制的最新的压缩机前,塞萨尔监督着起重机的运转,热切地期待着每次冲压的结果。这些将近一吨重的大方块原来是一辆小轿车、一堆自行车或一套厨房炉具……里德在1964年的《现代雕塑简史》中似乎对这种新兴的艺术持怀疑或否定的态度:这种艺术“只能激起恐慌和仇恨”。
  


  今天看来里德先生的看法显然狭隘了。在张伯伦和塞萨尔的作品中,确实没有宁静和爱,但它们有一种在坚硬的金属废弃物上施加摧毁性力量的快感,有一种对在金属的弯曲和褶皱中呈现出来的“最完美变形”的迷恋,更为重要的是有一种能量与结构之间的对抗、表达、交流与转换。当我们手提切割机和焊枪,在废金属收购站里留连忘返的时候,那些肮脏、锈迹斑斑的金属就会向我们说话,它们有某种要求,某种再次实现成什么的渴望。路过它们的时候我们会停下来,看、凝视、沉思!不是宁静与爱,但也不是恐慌和仇恨,而是一种对话,是真正的沉思或深沉的体认!事实上,我认为雕塑的一个区别于绘画及其它艺术的基本特性就是:它最直接地与物质材料本身发生交流!这个特性自从被布朗库西强调以来,一直以极强大的潜力贯穿于现代雕塑的形式演变之中,通过揉捏、雕凿、溶解、凝结、切割、焊接、浇注、冲压等等行为方式,它把雕塑家带到材料的物性之中,而把物性的一种非常广义的诗意带到雕塑的艺术表达之中。
  在欧美,上个世纪60年代就已经在艺术学院的雕塑专业中开设金属课程。我国的雕塑家大约是从90年代初开始学习和尝试进行金属创作。例如李秀勤留学英国,师从迈克·莱恩;尚晓风留学澳大利亚,师从大卫·威尔森;而他们的学统应该同属于“大卫·史密斯—安东尼·卡罗”一脉。从那时到现在,中国的金属雕塑已经走过了15年,但从来没有举办过全国范围的大型展览、比赛和交流活动。因此,这次借应邀参加蓬莱和平艺术节之机遇,《雕塑》杂志社以自己特有的宏观视野和平台优势,组织了国内外24位艺术家,成功推出了中国第一届金属焊接艺术大赛,其于中国当代雕塑艺术史的意义已经不言而喻!
  


  从8月中旬开始,来自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的艺术家和来自北京、天津、广州、桂林、西安、长春等全国各地的艺术家获得了一个集中地展示、交流、创作、对话的机会和平台。工作是非常艰苦的。那几天正是台风“麦莎”造成的“桑拿天气”,非常闷热。北京贵龙雕塑有限公司的厂房外是炎炎烈日,厂房内是噪音、粉尘和着汗水。
  8月29日,全部作品完成并运抵蓬莱,集中摆放在蓬莱的体育场中。当晚艺术节盛大开幕!
  雕塑吸引了无数好奇的目光和欣赏的镜头。
  迈克·莱恩是前英国皇家雕塑协会的副会长,是受安东尼·卡罗影响而成长起来的一代英国金属雕塑家。他对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情有独衷,作品亦呈现一种辨证运动中的和谐与均衡。这次参赛的作品明亮、简洁,是用18MM的钢板直接切割焊接而成。有一点淡淡的史密斯的痕迹,但不是工业的,而是自然和抒情的。
  来自加拿大的托鲁告诉我,他研究中国的道家思想已经30年了。他的作品一眼看上去是典型的极少主义,单纯、对称、完型、一目了然。而他的创作理念却植根于中国的古典形而上学:“宇宙的均衡、自然力的和谐以及存在中心的空灵与宁静”。
  与国外艺术家崇尚的简洁单纯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中国艺术家创作中的复杂性。丰富的视觉元素、强烈的视觉冲击与震撼力、独特的构思、新颖的形式、以及制作的难度,艺术家们为自己的作品构筑一个创作和欣赏的“纵深”。
  这次参赛的作者包括了朱尚熹、景育民、李秀勤等一批当代中国雕塑界的中间力量。其中尤其以李秀勤的作品“阳光灿烂的日子”,显示了对于金属材料和造型语言的谙熟,以及一种童谣般率真开朗的力量。它令人联想起卡罗的“季风飘荡”。
  


  何镇海和徐国华的作品都是以废旧的金属零件、管件为创作素材,通过艺术家的选择、重新组合焊接而成。何镇海强调的是旧金属管件的锈蚀和残损,它们构成了事物内部某种逝者如斯的真实,并与表面上的红色钢板形成触目惊心的对比。这是一座界立在存在与消亡之间的门。而对于徐国华,数以千计的金属零件,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它们仅仅是纯粹的元素或符号,用以构成丰富甚至繁复的视觉语言。
  乔迁和夏天的作品属于另一种类型。即把现代雕塑的金属方式与中国画“逸笔草草”的写意精神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形神皆备、雅俗共赏的“金属大写意”。这可以被看作一种相当机敏的策略,它有两种可能:更为讨巧或更为高蹈。
  陈华的创作是一个黑色的方形框架中,一组正从原本完型的立方体中分离并散落下来的小型立方体。这是所有参赛作品中最接近构成—极少—解构主义理路的作品。
  最后来说说来自俄罗斯的尼基达。他是唯一一个到了制作现场才开始创作的作者。我先是陪他找到一家废品收购站,他顶着烈日在那里搜寻了一两个小时,收获了一个自行车轮子、一个玻璃器皿、几根铁链子以及若干破铜烂铁。然后回到制作现场,在纸上勾画了七八张草图。用英语和手势征求了几个人的意见:“时间穿过空间……”然后申请配备了一名助手,就开始工作了。两天以后,一首俄罗斯的抒情诗出现在张明贵的雕塑工厂里。但他的冥想还在延续。尼基达在最后一天的早上产生了他的“风车”灵感:“我要在那个轮子的边缘焊上叶翅。”后来在蓬莱的海风中,它真的转动出一阵轻轻的欢呼。
  


  


  


  我之所以如此着重地介绍尼基达,是因为真正的金属焊接大赛就应该是这样进行的。应该强调的是焊接的现场性、制作的亲历性、艺术家与金属材料的当下对话——选择、切割、融化、凝固、噪音、高温和烧灼。还有,更重要的是那种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即兴的灵感和冲动。我们所倡导的是一种忘我和物,物我交融的创作状态或审美境界。不是雕塑家把预先在设计好的方案交给金属加工厂的工人,然后施加在物质材料上,不是我们要用钢铁来制作一个什么东西;而是我们和切割机、焊枪、钢铁一起工作,成为一个浑然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通过各种机具作用于钢铁,钢铁也通过各种性质和形态作用于我们。整个创作过程应该呈现为一种剧烈的对流和互动状态。依靠这样的过程,我们得以深入到金属的生命、钢铁的灵魂之中。就此推而广之,我们倡导艺术家更广阔地深入到石头、木头、陶土、玻璃、树脂、橡胶、布、纸、甚至水等等一切永久性或非永久性的材质之中,去呈现庄禅精神那种物我同春的生命境界或海德格尔那种存在本身的澄明诗意。事实上,这样的精神指向才是《雕塑》杂志社历时四年策划并组织这次邀请赛的真正初衷。
  虽然,基于种种现实的制约,目前这还只是一种理想。这次大赛也只能看作是一个成功的起点,但有了理想和起点就有了行走的方向和可能!
  而路都是人走出来的。
  
  “和平颂”中国钢铁焊接艺术邀请赛入选名单
  《和平颂》范伟民(特邀)图9
  《阳光灿烂的日子》李秀勤(特邀)见P2
  《传播》朱尚熹(特邀)图14
  加拿大Toru(特邀)《守望和平》图10
  澳大利亚Ron(特邀)《和平》图8
  英国Michael(特邀)《呼唤》图11
  俄罗斯 Nikita(特邀)《花·时钟》图2
  《远去的战争》乔迁(二等奖 见封面)
  《翔》沈允庆(二等奖 见P2)
  《国殇》夏天(三等奖 见封底)
  《红门》何镇海(三等奖 见封底)
  《棋》陈炼(三等奖 见P2)
  《和平之舞》景育民(图7)
  《飞翔》徐国华(图1)
  《和平颂》陆乐(图3)
  《耕云种月》鱼苗(图4)
  《和平颂》刘忠(图6)
  《绚丽》王枫(图6)
  《和平乐音》张国军(图12)
  《和平·友谊·健康》陆金(图13)
  《来电》张文霞(图15)
  《天绘》苗孔聪(图16)
  《日光》张朝阳(图17)
  《元素》陈华(图18)
其他文献
今年暑期北京的艺术事件几乎与一次次的橙色预警同样频繁,开始呈现出奥运临近带来的文化升温。在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举办的《黄天厚土——当代中国雕塑展》应该是其中并不张扬却做得极为扎实的一个,在展览的后期,曾应主办方《雕塑》杂志诸君之约参与由钱绍武先生主持的优秀作品评选工作,作业之一是要写一篇评选感言。非常惭愧的是我虽然在博物馆工作了很多年,对于雕塑艺术却知之甚少,看到好的作品只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着急
期刊
摘要:观众欣赏的是艺术家创作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同他的作品是合二为一的。作品的很多局部是一种临时性的结果,它们贯穿于作品过程中不能作为最终结果存在。这些局部可能被下一过程覆盖,也可能被下一过程继承,成为另一局部的构成要素。艺术家向我们定义和展示了一个新媒体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  关键词:原作过程新媒体艺术     一、 新媒体艺术的特点——从表现到表达    新媒体艺术和行为艺术一直是当代艺术
期刊
雕塑艺术与商品学  主持人语(东土)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一切商品都是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所谓商品学,就是以商品质量为中心内容来研究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综合性学科,涉及到自然与社会科学两部分。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雕塑作品不管是城雕作品,还是架上雕塑作品,还是各类工艺美术作品,甚至是设计方案都成了可以交换的商品。所以,雕塑艺术与商品学的研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雕塑商品品质
期刊
敦煌壁画雕塑与建筑艺术  文/谢成水 By Xie Chengshui    在古代,不管是东方或西方,雕塑和绘画往往和建筑是紧密相连的,特别是人类出现宗教信仰之后更是如此。当然,这两者的结合更多地是为着政治和宗教需要服务。举世闻名的敦煌石窟艺术也不例外,在敦煌这座经历中国十个朝代一千余年的佛教石窟里,其壁画、雕塑与建筑的关系似乎从洞窟的开凿之始就是浑然一体的。甚至可以说有的洞窟的形制完全是在艺术
期刊
我们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个保守的民族。但是一定要在自己的土壤上成长。一天到晚跟着人家转,东拼西凑、改头换面就算了自己的创造,那是最没有出息的。我们希望这个展览只是个开始,要一届一届地办下去。  The Chinese nation has never been a conservative nationality. But we must grow on our own soil. Following
期刊
生平:  瑞克·吾特斯[1882—1916]  瑞克·吾特斯生于比利时的Malines城。  1902年他20岁时,成为比利时艺术学院的学生,从师于比利时Charles Vanderseappen教授。在艺术学院,他结识了自己的终生伴侣内欧[Nel]女士。  他的第一件雕塑作品叫“家庭”,他同时开始学习和创作油画与雕塑二个艺术领域。  1908年,他创作了18幅油画和12件雕塑作品。  1911年
期刊
2005年7月1日到9日,在清华美术学院展厅举办了清华美院雕塑专业2004—2005学年度雕塑研修班作品展。记者前去观看了展览,并对进修班的指导教师、现任中国美协副主席和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的曾成钢教授(以下简称“曾”)作了专访。以下是访谈的主要内容:    记者:曾老师您好,我为展览所取得的巨大成绩而感动,发现同学们的作品大多数是用传统写实的手段来表达,但是表现得极其深刻,令人振奋。你能谈一下自己
期刊
“黄天厚土”展览是对“皇天后土”的一种解释,实际上是对天地与人的关系的另一种解释。  “黄天”取其自强不息。所谓自强,对于先进者,是悲天悯人,引领潮流、开拓未来的责任。对于落后者则是一个追求平等、维护公平、争取自由的过程。那么,《雕塑》杂志寄望于我们参与评价,是要把“自强”的意义品评赞许,以期促进创作的成功。  在雕塑中,在2005年的雕塑中我们应该指望什么样的“自强”?我们指望中国的艺术家突击到
期刊
在“阳光下”雕塑“悠悠粤韵”   文/许鸿飞(广州雕塑院副院长、石磨坊主持人)    这篇小文如此起名,是因为我近来创作的两件颇具岭南风情与意蕴的雕塑作品,标题分别是《阳光下》和《粤韵悠悠》。以《阳光下》为题的肥女人和她的爱犬,已作为户外城雕矗立在广州沙面公园的入口处;《粤韵悠悠》则表现被誉为“南国红豆”的广东音乐或粤剧,这件作品曾在二沙岛广东美术馆公开展出。作为立足岭南的本土雕塑艺术家,我希望我
期刊
主持人语: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景观已经成为城市文化的审美象征以及反映城市发展水平的显著指标。鉴于当前中国中小城市景观艺术的发展境况与时代趋势,中国《雕塑》杂志社、山东省栖霞市人民政府、北京市雅龙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共同组织发起了中国中小城市景观艺术研讨会,旨在探寻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城市景观发展道路,进一步促进栖霞城市景观的持续发展。2005年10月15日,会议于山东省栖霞市成功召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