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曹操之文风与治世思想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ye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千百年来,对曹操褒者多矣,贬者亦不在少数,很多问题其实已经是盖棺论定了的。他与其子曹丕、曹植在中国文学史上并称为“三曹”。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又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拓者。本文作者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谈谈对曹操文学创作与治世思想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 曹操 文风 儒法并用 治世思想
  
  千百年来,对曹操褒者多矣,贬者亦不在少数,很多问题其实已经是盖棺论定了的。我既不是皇帝,又不是史论家,只是作为一个普通的读史者谈谈对曹操的一些认识。
  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在中国文学史上并称为“三曹”。“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又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拓者。他一方面凭借政治上的领导地位,广泛地搜罗文士,造成了‘彬彬之盛’的建安文学之局面,另一方面用自己富有创造性的作品开创文学上的新风气”。曹操的文学创作以诗歌最为著名,内容多为描写亲身经历的战争生活。其中有不少感时之作,反映了汉末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生活的困苦,具有“诗史”的性质。其著名诗篇有《短歌行》、《苦寒行》、《篙里行》、《观沦海》、《龟虽寿》等。如《短歌行》,写出了作者的复杂心情和深沉感概。全诗笔调低回沉郁,“体现了建安文学‘志深笔长,梗概多气’的特色。同时,全诗声音铿锵,换韵自由,袭用《诗经》原句,不着痕迹”。另一首《观沧海》,描写了作者亲临东海观潮的感受,表现了其暮年的壮阔胸怀。词中描写了山海间万物的繁茂和萧瑟秋风中呈现出的大海洪波,那天水相连、波澜壮阔的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吞含日月、孕育星辰的伟大气势,浩浩荡荡,无边无际的伟大场面,真是壮观极了。日月星辰都在他的怀抱之中,如此恢宏、壮丽的意境实在令人赞叹。《龟虽寿》直接抒发了诗人的胸怀,节奏急促,顿挫分明。词中从正反两方面咏叹了自然界不可抗据的客观规律,发出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誓言。
  
  一、雄壮文风留下千古美名
  
  1.悲壮而雄浑,总领建安文学之风骚。
  曹操文学创作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其诗,古直悲凉,气韵沉雄;其文,清峻通脱,自开风气。曹操在文学上的突出成就有二:首先,其四言诗“于三百篇外自开奇响”(沈德潜),五言诗“借旧乐写时事”,堪称“汉末实录”(钟惺),继承并发展了《诗经》和汉乐府的诗歌传统;其次,散文创作方面,鲁迅称之为“改造文章的祖师”。总之,曹操是建安诗风和文风的开创者,在文学史上有着不朽的地位。
  曹操的诗有一种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有着政治领袖人物的宏大气魄,本色质朴但抒情浓郁,表现了他高远的志向、坚定的信心、卓越的毅力和雄伟的气势,悲歌慷慨,气韵沉雄。如《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之哉,歌以咏志。”
  这是组诗《步出夏门行》的第四章,抒发诗人不服老(此时曹操已五十三岁了)、不信天、奋发有为、老当益壮的雄心壮志。全诗用形象的比喻、生动的语言表达了人定胜天的非宿命论思想,犹如一位饱经世故的哲人,形象地阐释了对生死的看法,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世说新语·豪爽》记载,东晋王敦常在酒后吟咏“老骥伏枥”四句,并用如意敲着酒壶来打拍子,以致壶口都敲缺了。无怪乎南宋敖陶孙称其诗“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曹操把动乱板荡的时局,戎马倥匆的经历,统一天下的雄心,交织在他的诗歌中,形成了他古直悲凉、慷慨沉雄的艺术风格。而且以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位,爱好提倡诗歌创作,遂使建安诗坛人才之蔚茂,一时彬彬,奠定了他建安文学领袖的地位,开启了建安文学的新风,亦影响了后来杜甫白居易等的文风。
  2.抒情以言志,可表壮怀激烈的雄心。
  曹操诗歌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诗史”性叙事诗(《蒿里行》、《苦寒行》);二是政治抒怀诗(《短歌行》、《龟虽寿》);三是写景诗(《东临碣石》);四是游仙诗(《秋胡行》)。概括起来就是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抒发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流露忧思难忘的情绪。
  汉末大乱,曹操南征北讨,接触的社会面非常广大,故多有亲身经验和体会,如《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雄。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力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这首诗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现实,展现了战乱造成的悲惨的社会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军阀割据的谴责和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故后人谓曹操乐府“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曹操怀有统一之雄图,《短歌行》有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资明证。其进取之心亦可见出,如《龟虽寿》言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言己虽至晚年仍不弃雄心壮志。《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既反映了当时作者东临碣石山所看到的大海的辽阔壮丽,更反映了诗人当时那种叱吒风云的气概,以及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一代袅雄,纵风光一世,亦有星落殒灭之时。曹操对此也感到无能为力,只有作诗感叹,无可奈何。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伤,《秋胡行》的低沉情绪,《陌上桑》等游仙作品中都可見他的消极情绪。
  3.旧瓶装新酒,开创“拟乐府”诗歌创作的全盛局面。
  曹操的诗歌形式是十分创新的。他尤擅写五言体和四言体。《蒿里行》原是杂言,曹操却以五言重写,非常成功。四言诗方面,本自《诗经》之后已见衰落,少有佳作,但曹操却继承了《国风》和《小雅》的传统,反映现实,抒发情感。例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均是四言诗之佳作,使四言诗重生而再放异彩。曹操诗文辞简朴,直抒襟怀,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华美辞藻并不常见,惟形象鲜明,如《观沧海》一诗:“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寥寥数笔,即以辽阔的沧海景象,表现诗人的胸襟,不加润饰。
  
  二、曹操的儒法并用思想
  
  漆泽邦认为,曹操的思想是懦法杂用,二者结合。他采用法家思想,一是为了消灭割据,统一全国;二是为了加强对农民阶级的镇压,以巩固地主阶级专政。他十分推崇儒术。在北方统一后,他下令兴办学校,传播儒家思想。他的儒法并用思想是两汉以来封建统治者采用的传统手段。
  柳轩《从曹操的诗文看他的政治思想》认为曹操的思想以儒家为主。他为父报仇,屠杀徐州人民,是他尽“孝”的表现。他不是法家,因为他不可能像法家那样废除宗法制度,反对儒家的“亲亲”观点。不管在教育思想上,还是人才问题上,他都以儒家思想为标准。
  吴其昌在《曹操思想浅谈》一文中认为,曹操思想中包括儒、法、道、兵、名等各家思想,他是杂家的代表人物。曹操在运用这些思想时,能够根据不同的形势变化,把它们区分为主次两个方面。在他的思想中,有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深刻矛盾。这应该从他的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中去解释。
  
  参考文献:
  [1]卢弼.三国志集解.中华书局,1982.
  [2]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1958.
  [3]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四部丛刊本.
  [4]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札记.中华书局,1985.
  [5]三曹资料汇编.河北师范学院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编.中华书局,1980.
其他文献
摘 要: 形成“共鸣”是提高诗词鉴赏教学质量加强师生沟通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加强沟通、提高学生素养;令学生形成共同的思想基础;使用探究型、讨论型教学手段来和学生形成共鸣。  关键词: 诗词鉴赏教学 共鸣 探究    提高诗词鉴赏类课程的教学质量,是一项要从多方面着手的艰巨任务,如今大量的网上精品课程和专家示范课件是已经收到一定成效的手段之一。但这不等于说某门课程或者个别课件成为精品和示范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创新意识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我在作文教学中是这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  一、创设宽松氛围,设立创新前提  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过于强调审题——揣摩出题者要我写什么,怎样写,再硬凑些内容装进命题人的框框
摘 要: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显示,学习效果取决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主观能动性。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进入主体角色,才能使学生自主地去学习,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关键词: 《科学》教学 主观能动性 表率 教学艺术 问题    陶行知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一次,他来到武汉大学演讲。他走上讲台,不慌不忙地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道他要干什么。陶先生从容不迫地
摘 要: 本文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为例,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在语言教授过程中教材中文化因素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即,激发学生兴趣,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强文化语言交际能力。  关键词: 大学英语 英美文化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    一、前言  目前随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进步及国家大学英语教学方针的确立,大学英语改革正在各高校如火如荼地进行。而作为如今
摘 要: 随着国家对高职院校的日益重视,如何培养适合中国国情发展需要的高职学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同时,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动力的实际情况,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作者基于对高职院校学生现实状况的调查和分析,以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为指导,结合自己在讲授《商务谈判》课程中所运用的一些方式方法及切身体会,试图探索出一套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可行性方法,以期增强学生学习
摘 要: 本文作者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为例,反思了教学中的失误及原因,其根本原因在于课堂教学未能完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具体表现为课程理念更新缓慢,未能完全跳出旧教材知识的框框;教学理念更新困难,总是习惯于教教材;教学方式转变不易,仍旧过于注重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鉴于此,教师必须用新课程理念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认真按新课程的思路和内容来教,学会“用教材教”,进一步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
鉴赏性阅读就是以审美为根本目的的阅读,这对于小学生来说似乎要求有些过高,其实不然。现行的小学特别是高年级的课本中选入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如中高年级中选入了不少古诗文。这些古诗文,玲珑剔透,是我们进行鉴赏性阅读教学的绝好素材。在小学高段,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素材,适当地开展一些浅显的鉴赏性阅读教学,让学生在立体的审美教育中,拓展精神空间。下面我们以人教版六年级课文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的教学
摘 要: 本文作者对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健身娱乐产业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指出了加速高校体育经济政策的完善,提高产业从业人员素质,培育健身娱乐市场和消费者是促进高校健身娱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河南省高校体育健身娱乐产业 现状 发展对策    体育健身娱乐产业是体育产业的核心构成要素之一,是大众体育社会化、商品化、市场化的一种主要形式。健身娱乐业以体育娱乐项
摘 要: 著名美国小说家海明威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受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唯意志主义悲观思想的影响,他对“虚无缥缈”的社会产生了深刻的认识。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正是表达了海明威对理想幻灭的绝望之情。本文通过分析该篇小说的主题,对海明威的虚无主义思想进行了一番分析。  关键词: 海明威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 虚无主义    欧内斯特·海明威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有人称之为美国20世
摘 要: 2009年江苏历史高考卷给广大师生带来了很大的困惑,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出了重大挑战。本文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既反映了江苏高考卷在命题方面存在着重大不足,又反映了目前中学教学中还有不少问题。本文就本套试题的特点与难点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当前的中学教学的应考策略提出建议。  关键词: 历史高考卷 教材 教师 学生    要问2009年江苏历史高考卷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相信绝大多数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