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打造高效的农村初中化学的高效课堂,这篇文章主要从如何将昏昏欲睡的静态课堂向生动活泼的动态课堂转变的角度来探讨。取材于生活,善于调动学生积极,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这些都是动态课堂可以探讨的方向。
【关键词】高效;动态;生动
时至今日,新课程改革已经步入一个新常态。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常态教学中,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也渐渐进入一个新的低效困境。
之所以会老师越教越模式化,越教越没劲,其实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老师教着教着,忘记了化学课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初中化学放在九年级进行,迫在眉睫的就是一年后的中考。时间紧,任务重大,因此我们很多老师为了中考这一百分的目标做题讲题,讲题做题,而忘记了化学教学的初衷是,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和科学素养。就这样,老师讲台上念念念、讲讲讲,学生下面背背背、做做做,化学仪器铺满灰尘,题海中扑腾纵横,教学密度量小、质量差,高效课堂,渐行渐远。
如何摆脱这种状态,打造高效的农村初中化学课堂?其实,只要化学老师将教学方向定位清楚,化静态的知识灌输为动态的教学演示,就能在同样的单位时间里,调动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将初中化学教学进行得既生动又有趣,事半而功倍。
取材生活 创设情景
化学跟生活息息相关。一堂化学课,只要化学老师能多动点心思,把目光投向生活,就能信手拈来地从生活中取材,创设有趣又有效率的教学情景,将深奥的科学知识讲解得深入浅出、活色生香。
比如教学《分子和原子》一课时,如何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这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呢?有个老师一进教室,就掏出一瓶花露水,在讲台喷喷,走到过道中间,对着空气又是喷喷。学生议论纷纷:“化学老师这节课要搞什么鬼了,喷花露水是干嘛?”学生的情绪一下就被调动起来。接下来老师依次提出问题:“你们闻到了什么气味?为什么会闻到花露水的‘香’?我可没把花露水喷到你们鼻子上,是花露水自己长脚跑到你们的鼻子里去吗?”看似平常的生活现象,一下子引动了学生的思考:是呀,老师都没把花露水喷到我们身上,为什么我们会闻到香气?这时老师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了两个大大的字:“分子。”平常的生活物品,不平常的教学情景的设置,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提了起来,一场关于化学科学知识的探究,就这样顺畅自然的展开。接着,化学老师又变戏法地掏出一小瓶酒精和一小瓶醋,叫学生闻:“花露水的香气同酒精和醋的气味有什么不同?”把分子的另一特点教学,在动态的演示中推向深处。
制造“事端” 吸引注意
这里的“事端”之所以要加引号,意思是指,在昏昏欲睡的课堂上,老师通过一些适当的方式方法,创设一些出乎学生意料的实验现象,在学生的求知欲望、好奇心理等人的感官体验和教学内容之间制造出某种不和谐,让学生在一种戏剧性的矛盾冲突中,掉入问题情景之中,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讨论分析反应的本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讲解燃烧的条件的知识时,很多老师会做一个“烧不坏的手帕”实验。一块普通的手帕,烧不坏就烧不坏了,学生的兴奋点和参与度并不高。一次上课,老师把“烧不坏的手帕”改成“烧不坏的纸币”,学生的反应效果大有不同。老师拿出一张一百元的纸币在盛有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0%酒精的烧杯中浸泡时,就有学生开始议论:“老师今天又发烧了,好好的钱泡到烧杯里,要做什么?”等泡好的纸币在火焰上点燃时,学生惊呼起来:“老师,那可是一百块钱耶!”“老师,焚烧人民币可是犯法的!”有的学生甚至开起玩笑:“老师,不要烧了,把钱给我得了。”火焰熄灭,纸币完好无损,学生又啧啧称奇起来。这时老师趁热打铁,抛出问题:纸币为什么没烧坏?缺少了什么条件?那在燃烧的是什么?为什么能燃烧?经过师生的共同分析探讨,这一课的教学内容印象深刻,效果突出。
借助多媒体,灵活多变
即使是在农村中学,多媒体教学已经很普遍。可是问题在于,很多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以前念教案,现在念PPT,都是照本宣科。很多学生难以理解的化学知识,就让学生死记硬背起来,通过练习题反复强化巩固起来。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化学成绩也许不错,但真正的化学素养科学素养半点也没有。其实,对于化学学科,多媒体这一教学辅助手段是不可或缺的, 尤其是在一些硬件设备受到比较大限制的农村中学,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其重要。比如,涉及难以想象的微观世界的知识,如能借助多媒体把微观世界运动以生动的图画表现出来,让学生将微观变化和宏观现象有机统一起来,不但可以充实课堂内容,大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直观形象,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如分子可以不断的运动的实验,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设计三维动画模拟氨分子运动使酚酞变红的情况,让学生形象直观地从微观上加深对对分子运动的理解。另外像分子结构微粒间有空隙等概念,利用计算机的图像和动画直观形象地加以再现,将微观世界的运动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又如在讲灭火的原理时,利用网页课件,以视频的形式展示扑灭森林火灾的全过程,在画面刺激下,引发学生讨论:使用了哪些灭火方法?为什么能用这些方法扑灭火灾?从而总结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学生的参与度高,对灭火原理的理解也比较深刻,不易遗忘。
同样的教学时间里,是让学生停留在初层次的记忆和理解上,还是让学生进行高层次的分析、综合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是一堂课四十五分钟老师讲学生听,还是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将静态的教学模式化为动态的课堂演示以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取决于老师的教学热情、教学理念、教学技能素养等综合素质。不管怎么样,只要老师有心用心,高效的初中化学课堂离我们并不遥远。
【参考文献】
[1]余文森.如何在新课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王中华.新课程中教师亲和力探析
(作者单位:福建永春乌石中学)
【关键词】高效;动态;生动
时至今日,新课程改革已经步入一个新常态。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常态教学中,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也渐渐进入一个新的低效困境。
之所以会老师越教越模式化,越教越没劲,其实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老师教着教着,忘记了化学课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初中化学放在九年级进行,迫在眉睫的就是一年后的中考。时间紧,任务重大,因此我们很多老师为了中考这一百分的目标做题讲题,讲题做题,而忘记了化学教学的初衷是,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和科学素养。就这样,老师讲台上念念念、讲讲讲,学生下面背背背、做做做,化学仪器铺满灰尘,题海中扑腾纵横,教学密度量小、质量差,高效课堂,渐行渐远。
如何摆脱这种状态,打造高效的农村初中化学课堂?其实,只要化学老师将教学方向定位清楚,化静态的知识灌输为动态的教学演示,就能在同样的单位时间里,调动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将初中化学教学进行得既生动又有趣,事半而功倍。
取材生活 创设情景
化学跟生活息息相关。一堂化学课,只要化学老师能多动点心思,把目光投向生活,就能信手拈来地从生活中取材,创设有趣又有效率的教学情景,将深奥的科学知识讲解得深入浅出、活色生香。
比如教学《分子和原子》一课时,如何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这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呢?有个老师一进教室,就掏出一瓶花露水,在讲台喷喷,走到过道中间,对着空气又是喷喷。学生议论纷纷:“化学老师这节课要搞什么鬼了,喷花露水是干嘛?”学生的情绪一下就被调动起来。接下来老师依次提出问题:“你们闻到了什么气味?为什么会闻到花露水的‘香’?我可没把花露水喷到你们鼻子上,是花露水自己长脚跑到你们的鼻子里去吗?”看似平常的生活现象,一下子引动了学生的思考:是呀,老师都没把花露水喷到我们身上,为什么我们会闻到香气?这时老师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了两个大大的字:“分子。”平常的生活物品,不平常的教学情景的设置,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提了起来,一场关于化学科学知识的探究,就这样顺畅自然的展开。接着,化学老师又变戏法地掏出一小瓶酒精和一小瓶醋,叫学生闻:“花露水的香气同酒精和醋的气味有什么不同?”把分子的另一特点教学,在动态的演示中推向深处。
制造“事端” 吸引注意
这里的“事端”之所以要加引号,意思是指,在昏昏欲睡的课堂上,老师通过一些适当的方式方法,创设一些出乎学生意料的实验现象,在学生的求知欲望、好奇心理等人的感官体验和教学内容之间制造出某种不和谐,让学生在一种戏剧性的矛盾冲突中,掉入问题情景之中,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讨论分析反应的本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讲解燃烧的条件的知识时,很多老师会做一个“烧不坏的手帕”实验。一块普通的手帕,烧不坏就烧不坏了,学生的兴奋点和参与度并不高。一次上课,老师把“烧不坏的手帕”改成“烧不坏的纸币”,学生的反应效果大有不同。老师拿出一张一百元的纸币在盛有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0%酒精的烧杯中浸泡时,就有学生开始议论:“老师今天又发烧了,好好的钱泡到烧杯里,要做什么?”等泡好的纸币在火焰上点燃时,学生惊呼起来:“老师,那可是一百块钱耶!”“老师,焚烧人民币可是犯法的!”有的学生甚至开起玩笑:“老师,不要烧了,把钱给我得了。”火焰熄灭,纸币完好无损,学生又啧啧称奇起来。这时老师趁热打铁,抛出问题:纸币为什么没烧坏?缺少了什么条件?那在燃烧的是什么?为什么能燃烧?经过师生的共同分析探讨,这一课的教学内容印象深刻,效果突出。
借助多媒体,灵活多变
即使是在农村中学,多媒体教学已经很普遍。可是问题在于,很多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以前念教案,现在念PPT,都是照本宣科。很多学生难以理解的化学知识,就让学生死记硬背起来,通过练习题反复强化巩固起来。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化学成绩也许不错,但真正的化学素养科学素养半点也没有。其实,对于化学学科,多媒体这一教学辅助手段是不可或缺的, 尤其是在一些硬件设备受到比较大限制的农村中学,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其重要。比如,涉及难以想象的微观世界的知识,如能借助多媒体把微观世界运动以生动的图画表现出来,让学生将微观变化和宏观现象有机统一起来,不但可以充实课堂内容,大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直观形象,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如分子可以不断的运动的实验,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设计三维动画模拟氨分子运动使酚酞变红的情况,让学生形象直观地从微观上加深对对分子运动的理解。另外像分子结构微粒间有空隙等概念,利用计算机的图像和动画直观形象地加以再现,将微观世界的运动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又如在讲灭火的原理时,利用网页课件,以视频的形式展示扑灭森林火灾的全过程,在画面刺激下,引发学生讨论:使用了哪些灭火方法?为什么能用这些方法扑灭火灾?从而总结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学生的参与度高,对灭火原理的理解也比较深刻,不易遗忘。
同样的教学时间里,是让学生停留在初层次的记忆和理解上,还是让学生进行高层次的分析、综合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是一堂课四十五分钟老师讲学生听,还是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将静态的教学模式化为动态的课堂演示以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取决于老师的教学热情、教学理念、教学技能素养等综合素质。不管怎么样,只要老师有心用心,高效的初中化学课堂离我们并不遥远。
【参考文献】
[1]余文森.如何在新课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王中华.新课程中教师亲和力探析
(作者单位:福建永春乌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