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E患者抗核糖体P蛋白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le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多器官受累的自身免疫紊乱的疾病,常导致残疾和较高的死亡率.免疫调控紊乱的累加对B细胞产生激活作用,导致自身抗体的产生.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是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anti-ribonsome P protein antibody,ARPA),主要是针对磷酸化的核糖体蛋白P0、P1和P2 (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8、19和15×103),这些蛋白位于核糖体60 S亚基.作为自身抗体谱之一,抗核糖体P蛋白1985年被提出,在大约10%~20%的SLE患者中被检测出,并发现与中枢神经系统、肾脏等器官的并发症相关.近年来,它在SLE中的致病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其他文献
鞘脂是所有真核细胞中广泛分布的生物膜成分,通常以鞘氨醇为主链构成.鞘氨醇的C-2位氨基被酰化则形成神经酰胺.尚不知鞘脂的营养需要量.不过,动物实验显示摄人鞘脂可抑制结肠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男性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女性,因此传统观点认为雄性激素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但是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发现,
肩痛是最常见的周围关节疾病之一,据报道发病率高达20%.非外伤性肩痛的常见原因是生物力学的改变继发组织损伤引起的肩关节及其周围的炎症所致.最常见的原因包括腱鞘炎/滑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