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α,β-不饱和酮的2-吲哚酮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来源 :合成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2-吲哚酮衍生物(1a~1c)与醛(2a~2n)为原料,通过克脑文格尔反应和酰化反应得到17个(E)-1-乙酰基亚苄基吲哚酮衍生物(1~17),其结构经1 HNMR、13 CNMR和MS(ESI)表征。采用CTG法评价了目标化合物1~17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人胃腺癌细胞(BGC-823)3种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6对3种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IC50值依次为0.50±0.03(A549)、0.20±0.02(MC
其他文献
细胞生物学实验是高校细胞生物学课程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基本的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科研思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传统的细胞生物学实验“细胞膜的渗透性实验”进行了改进,由原来简单的验证性实验设计成富有挑战性和难度的实验,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得到极大地激发,教学质量和效果显著提高。
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生物及医学类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现行的基础实验多数情况下体现为观察、描述为目的的验证性实验,因而无法更好地达成上述培养目标。细胞生物学基础实验如何改革,是目前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立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达成课程目标,本文以“PEG介导鸡红细胞融合”实验为例,结合多年实验教学经验,探讨如何在简单的、验证性的基础实验中“做文章”,设置问题情境,挖掘基础实验的科学探究属性,引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原因,从而加强学生对科
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北京化工大学积极组织教师结合课程特点开展线上授课。“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是面向全校所有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开设的素质教育课程,教师综合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学校在线教育综合平台与多种辅助软件的紧密融合构建了特殊形势下的在线教学模式,保证了教学质量,发挥了普及防疫抗疫基本知识与坚定学生信心的特殊作用,教学效果良好。本文将从教学的内容设计、组织实施、特色案例及教学数据等方面进行介绍,为今后线上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提供参考。
高温高压实验研究发现了一种新型铁氧化物FeO2,其可以稳定地存在于地球内部.理论研究表明,FeO2可以与He在高温高压下发生反应,形成FeO2He,借此解释了地球内部He的赋存机制.采
生理学是综合类院校生命科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却存在实验难度大和学时有限等难点。本文通过制作实验相关手术操作视频建设线上资源,引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生理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实践证明,混合式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增强了生理学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
生态脆弱性是当前全球环境变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点,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研究的热点.以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区盐池县为例,基于2000—2017年3期遥感数据,运用景观
实习支教是师范类高校培养基础教育事业合格人才中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为了解新疆师范类高校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实习支教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以新疆师范大学、伊犁师范大学和喀什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已结束实习支教的学生为对象,对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实习前的准备、实习培养过程、实习地条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参加实习支教的学生进行岗前培训不全面,实习岗位不对口的现象较突出,参加实习支教的学生的授课任务重、在乡镇学校中承担多门授课任务的情况严重;以上问题是影响三所高校生物科学专业学生教育实践(实习
The North Qaidam orogenic belt(NQOB)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o be an early Paleozoic ultrahigh pressure metamorphic belt,but increasing reports of the Neoproterozoic magmatic and metamorphic events indicate that the NQOB probably also experienced the ass
Although δ13C data (either δ13Ccarb or δ13Corg) of many Triassic-Jurassic (T-J) sections have been acquired,paired δ13Ccarb and δ13Corg from continuous T-J
本文梳理了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根据沈阳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多年来对生物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科研引领、平台支撑、贯穿始终”的生物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该模式通过一系列改革和实践举措,在创新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完善、创新教育平台搭建、指导教师团队建设、本科生创新立项和竞赛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实现了将科研资源和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和育人成果,提高了本科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升了本科生培养质量和专业建设水平。该模式对于地方院校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