耻肛尾(PAC)三角的临床应用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hjxl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86年至1990年对62例肛直肠畸形的婴幼儿行耻肛尾(PAC)三角测量,并对照手术后肛门闭锁分型诊断,除2例曾行末端结肠造口术后的患儿外,该组分型诊断全部正确,其低位、间位和高位闭锁的A角和a/h平均数分别为97.0°、82.8°、77.5°和2.8、2.2、1.9,符合作者在1978年根据正常新生儿PAC的测定所确定分型的数值,即,A>82°,a/h>2.3为低位;82°>A>80°、2.3>a/h>2.1为间位;A<80°、a/h<2.1°为高位。作者认为PAC三角的测量作为肛直肠畸形的分型诊断依据不失为一种实用、简单的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一种用于inter-patient范式下对心律失常心电(ECG)信号进行分类的分类器,提高自动分类的准确度,解决心律失常人工诊断的局限性。方法构建包括预处理、特征提取、支持向量机(SVM)训练和集成分类4个模块的SVM+XGBoost集成分类器。具体步骤为:对ECG信号进行预处理,将R-R间期、高阶统计量、局部二值模式、小波分量作为特征,分别训练独立SVM分类器;使用XGBoost算法对各
期刊
期刊
本文介绍一种用于治疗儿童肛门失禁的新手术方法,即去神经带血管股薄肌移植术。手术的要点是于移植前先切断股薄肌的神经支配,保留肌肉的血液供应。肌肉去神经后可在受区获 得新的神经支配,参与反射性排便活动。保留移植肌的血管,使肌肉移植后不致发生缺血坏死,有效的保存足够的肌容积和肌力。本文报告4例肛门失禁儿童经手术治愈。移植后3个月肌电图检查证实移植肌神经再生良好。
期刊
本文对新生儿外科手术后营养必需脂肪酸(EFA)的代谢进行了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通过动物实验了解到EFA缺乏的时限,临床应用于新生儿外科手术后,对其治疗剂量、效果及其并发症进行了探讨。
1988年12月至1989年12月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例患儿接受了完全胃肠道外营养。所有患儿应用TPN的时间均在6天以上;最长的为64天。静脉营养包括氨基酸1.50~3.0g/kg/d,脂肪乳剂1.0~3.0g/kg/d和葡萄糖10g/kg/d。应用结果,11例体重增加,1/2患儿的转铁蛋白和白蛋白升高,大部分患儿的淋巴细胞总数超过2000/mm3。本文通过体重增加和总热量摄入关系的分析证
本文报告42例经脑室-腹腔分流治疗儿童各种类型脑积水。近期疗效满意,术后及远期并发症较少。文中重点介绍了手术方法及其手术中注意事项以及减少并发症提高成功率的一些措施。
本文报告采用改良鼻底三角瓣法手术修复三度唇裂97例,随访76例,随访时间为术后2个月~2年4个月,优良率达93.4%,并介绍了此种手术的方法及其优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