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是一只野猫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nhez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去理发途中,遇见一只小黑猫“喵喵”地叫着挡住他的去路。他蹲下身来笑道:“你说什么呢?”他伸出手,试探地接近小黑猫,小黑猫没有躲闪,“喵”的一声,趁势跃到他的手上。
  他抱着小黑猫回到出租屋,翻出仅剩的两根火腿肠剥给小黑猫吃。小黑猫吃完一根,舔舔另一根,后退一步,看着他“喵喵”地叫。他温和地说:“吃呀,不好吃?”小黑猫上前用爪子抓了一下他的裤脚,又跑到火腿肠边朝他“喵喵”叫。他笑了,敢情是小黑猫要自己吃掉这根火腿肠啊!他说:“你吃,你吃,我吃饱了。”他拍拍肚皮。
  小黑猫上了他的微信朋友圈。
  他看看朋友圈,又看看小黑猫,笑道:“你有名字吗?”小黑猫“喵”了一声。他说:“我给你取一个名字好不好?”小黑猫又“喵”了一声。他从抽屉里找出一本卷了边的唐诗集,想从里面给小黑猫找一个有点诗意的名字。小黑猫“嗖”地跃上他的膝盖,盯着书看。小黑猫伸出一只爪子,唐诗集一个鹞子翻身,从他的膝盖处飞燕展翅般落地,又迅速“啪”的一声合拢,露出封面上的“唐诗”两个字。
  他兴奋地一拍大腿:“有了,你就叫唐诗,好不好?”
  “喵。”
  他喊一声“唐诗”,小黑猫应一声。他又喊一声,小黑猫又应一声。
  他说:“唐诗啊,以后咱就是哥们了。我明天一大早就要去上班,没时间陪你,你自己待在屋子里啊!”
  “喵。”
  “好。”
  他打开手机,看见刚发在朋友圈里的小黑猫照片下有了几个点赞,还有三条评论。他一目十行地看过,笑笑,刚要放下手机,有语音消息“嘀嘀”地进来。
  “这是我的小黑猫,你快把它还给我。”
  是厂里一个叫杜千的同事发来的,加了微信好友一年多了,一直没在微信里私聊过,平时遇见最多一笑,也从没有聊过。
  他回:“是你的啊,好可愛的唐诗。”
  “唐诗?是你给它取了个名字吗?”
  他说:“对啊,我在路上遇到唐诗了。我还发愁明天去上班了,唐诗能不能自己在屋里呢。”
  她说:“你把唐诗送过来吧。”
  “好的。”
  他高兴地抱起唐诗,喊:“回家喽,我们回家喽。”
  唐诗在他怀里好像不高兴,挣扎了几下。
  他说:“唐诗,你要乖乖听话啊!”
  杜千的出租屋并不是很远,很快就走到杜千的出租屋前。
  手机响了一下,打开看,是杜千发来的:“你怎么还不把唐诗带过来啊!”
  他说:“来了,来了。”
  他敲了敲门,门没锁,一推就开了。
  他站在门口没动,杜千跑过来问:“唐诗呢?”
  他有些不好意思,说:“唐诗跑了。”
  都怪自己粗心大意。“唐诗”现在不在自己身边,他寻思着这门还能不能进。
  杜千说:“唐诗太顽皮了。”
  他忙说:“我找它去。”
  杜千说:“我跟你一起去。”
  天色渐渐地暗下来,路灯一盏一盏地亮起来。
  杜千说:“你是在哪里碰到唐诗的?”
  “喏,就那边,我准备去理发,就看见它了。”
  杜千看了看他的头发,说:“你的头发很长了,你还是去理发吧。”
  他说:“我理发不打紧,现在找唐诗最要紧。”
  杜千好像很不满地瞪他一眼:“唐诗野惯了,咱先发个朋友圈。”
  杜千把他发在朋友圈里的小黑猫编辑一下,发在了自己的朋友圈,他都没细看,立即转发了,还复制了杜千的寻猫启事。
  杜千当即给他点了个赞,然后说:“走,理发去。”
  杜千不由分说拉起他的手。
  他想,被杜千拉着的感觉真好,他真想一家一家的理发店都关着门,让杜千拉着他的手绕着整个县城走一圈。
  有一家理发店的玻璃门内灯火通明,他被杜千拉着推门进去,杜千说:“师傅,理发。”
  身后“喵”了一声。
  他回头,惊喜地喊:“是唐诗!”
  杜千看都不看,扭身一脚把它踹了出去,快速关上玻璃门,说:“一只野猫。”
其他文献
老而不死为妖。晋哥把这话挂在嘴边当歌唱。晋哥还真是老了,时年九十八,翻过两道坎就一百岁了。  快一百岁的人了,喊哥不地道,但晋老人家执拗,喊爷喊伯喊叔,不理,连喊晋老也不同意,非得喊哥。晋哥,这一喊,九十八岁的老人有劲头,也拉近了距离。  八十五岁前,晋哥挂在嘴边的话是“老而不死是为妖”,到了九十岁省了一个字“老而不死为妖”,大同小异。也有区别,九十岁后晋哥实实在在把自己当妖了。  妖该有妖气,晋
期刊
清朝初年,我祖上出一奇人。  人称张半仙,行医于民间。行医,主要是为人家看“撞克”的怪病。撞克之病大多来源于“四大仙”。四大仙分别是狐黄柳白。狐是狐狸,黄是黄鼠狼,柳是蛇,白是刺猬。传说它们都有仙根,大概它们不甘于沦落于兽,一直想成“精”。不知为什么这四条腿的和没有腿的一直和我们这只有两条腿的人争闹。也许它们总也修炼不过人,就心生嫉恨吧。  张半仙者,往上倒(有张氏家谱为证),为我祖上三世祖。传说
期刊
毋庸置疑,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块疆域存放诗意,如何将这份诗意释放出来,可能会因人而异,甚至就仅是感受这份美好,永远地没有一个用来表达的存在。  世间有诗人,也有不寫诗的诗人。不写诗的诗人,心怀诗意,充实而可爱。  一些年里,我试图找到一种表达心中诗意的文体,写诗、写散文,但总是力不从心,不能将心中诗情完美地表达出来,偶尔染指微型小说,写作的过程和结果,让我突然感到这适合我。  生活中到处有诗意,诗
期刊
叶明之在那么一瞬间就彻底明白了,自己落入了魔掌,再也挣脱不了了。  果然,叶明之经受了十八般刑具,双腿齐刷刷地断了,昏死了过去,醒来时已在一间黑洞洞的牢房里了。  叶明之抬抬双手,钻心的疼袭来,一头的冷汗披麻样滚下。此时,他发现了一双眼睛,目不转睛地望着自己,充满了恐惧和慌乱。  叶明之强忍着疼,给这双眼睛递过去了一个淡淡的笑。  眼睛躲避了一下,闪烁在牢房门外的旮旯里。  叶明之第二次看见这双眼
期刊
二十年前,我头一次离家去浙江打工。  进厂没多久,工友们开始想家,就去附近的电话亭往家里打电话,我却一次也没打过。当时电话还不普及,想和爹娘通话得花好几天时间。电话打到乡里,乡文书捎信给村主任,村主任再通知家人约个时间来乡里接听电话,往返几十里山路很不方便。  爹娘身体又不好,都有慢性支气管炎,走不了多远就喘得直不起腰,已经十多年没去过乡里。老婆又有身孕……  即便想家,我也只能憋在心里,晚上一個
期刊
我是一个从来不会说谎的人。这一点,人们——不论是自小与我相识还是刚接触我不久——都深信不疑。也正是基于这项美德,我向来受人尊敬和信任。因此,那天下午他们把我塞进一辆面包车里,盘问我是否偷了一只翡翠手镯时,我的愤怒前所未有。  之所以没有破口大骂,只是因为他们人多——除了赵家两兄弟分坐在我左右,前面还有一个留寸头的司机、一个戴棒球帽的大黑脸。我与赵家兄弟儿时就是玩伴,前面两位则从未见过。  “抱歉了
期刊
我认识刘义在什么时候呢?大概在五年前,那时他还是一个大老板,在郑州经营一家出版公司,有老婆,一个女儿,平常走路办事都是西装革履、人模狗样。  我那时想出版第一本书,一个散文集,名气不大当然现在也不怎么样,后来七拐八拐地找到刘义,他很爽快地就同意了,问我出版多少本,要书号不?我说拿个书号吧,两千多本,甭管哪个出版商都行,刘义说没问题。后来我以极低的价格拿到书号,联系曾经的母校签名售书,很快就卖完,在
期刊
这是很多年前遇到的一件小事,我一直未能忘却。  那年初春,在香江市参加一个会,会期很长,中间休息一天,会议安排去游览市区的几个景点。那几个景点我以前都去过,而与香江市相邻的香海市却未曾去过,那里有着一座我一直很想去看看的文庙,于是便买了去香海市早去晚回的火车票。  早晨天还没亮,宾馆门口只停了一辆出租车,我就上了这辆出租车。司机师傅四十上下的年纪,很热情,也很爱说话。得知我是去香海市旅游,就告诉我
期刊
孩子总喜欢往外走,大人见了,就说:“莫走远,走远了会迷路。”  孩子甚至连迷路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孩子说:“什么是迷路呀?”  大人说:“迷路就是不认识回家的路。”  孩子点点头。  但没隔三分钟,孩子又东看看西看看,然后往外走。  孩子隔壁住了个老人,老人见孩子往外走,也说:“莫走远,走远了会迷路。”  孩子又点点头。  也是没过三分钟,孩子又往外走,但几乎每次,大人都发现了,大人仍说:“莫走远
期刊
斜阳还差两个半小时砸进地平线,他一路掂着书包跑回家。  一把推开门,家里早就下班回家的父母青头丧脸,刚过完一个回合。窗边被小男朋友甩掉的妹妹,正拿着一把裁纸刀慢条斯理地自残。  他牢牢把住门关,吊起没经历过变声期的尖亮嗓子:  “我要学武功!”  声音震动阳台,波及盆栽的枝叶尚需三个弹指间,父亲的拖鞋砸在脸上只需两秒。  母亲一把鸡毛掸掣如闪电,在他左右两股间疾落如雨点。  眼冒金星之间,他恍惚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