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品牌,这次必须参战!

来源 :销售与市场·营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feng_19860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大品牌对互联网的态度,经历了切割、区隔,再到最近有“All in”的趋势。
  所谓切割,就是尽量不沾边,划清界限。过去,有的企业甚至声明“没有上网”。
  所谓区隔,就是“专人、专品”。如成立电商部门,拿出另一套产品,在不影响线下价格体系的情况下,不求利润,只为做点流量,避免行业说自己落后了。
  大品牌之所以成为大品牌,因为它们是传统线下营销的胜利者。电商虽然在不断瓜分传统流量,但还没有达到威胁传统品牌生存的地步。



  大企业的成熟,还表现在足够理性。不会因为有人贩卖焦虑就不顾一切转型;不会因为有人说XX代表未来,就“All in”。无论互联网发展多快,都不能忽视一个事实:除少数行业外,线下占比远远超过线上。
  传统大品牌对互联网的态度,我认为要做两个判断:
  第一,电商平台在商品销售占比的临界点。达不到临界点,大企业不会“All in”。创新企业,对于电商平台几千万或几亿的销量可能很满意,但是传统大品牌几十亿、几百亿,甚至几千亿的销量,岂是电商平台那么点销量可以弥补的?但是,在2019年社会零售商品总额中,电商占比23.1%,传统占比76.9%,已经达到触动传统大品牌的临界点。大品牌该考虑了。
  第二,传统大品牌融入互联网的方式。中国营销是品牌与渠道双驱动,不仅可以控制品牌活动,而且能够控制渠道。但是,即便是大品牌,在电商平台上也没有发言权。比如格兰仕与平台的争议,连行业龙头都没有博弈的资格,“All in”就意味着全面受制于人。
  2020年发生了两件事,我认为传统大品牌全面参与互联网的机会到了。
  一是新冠疫情期间,一批传统大品牌如奥康、慕思等,通过“线下门店+社群+直播”的路径,用互联网工具做营销,找到了全面互联网化的路径,而且是自己有控制力的路径。
  二是国美与拼多多的结合,意味着线下渠道与电商的全面融合。过去要在价格体系上进行切割、区隔,未来可能就不需要了。

大品牌眼中的电商


  电商:参与,保持距离
  过去,电商的势能不在于销量占比,而在于它的增长速度。势能,要么有规模,要么有速度。子弹的杀伤力,不在于重量而在于速度。
  平台电商,或许对某些品类仍然很重要。但是,平台电商的场景力不够,增长进入瓶颈,而且流量费太贵。
  大品牌对电商平台的态度应该是:参与,但保持距离。电商平台在商业中已经有战略性,所以,大品牌参与是当然的。但大品牌的商业逻辑,决定了“All in”就等于丧失自主,所以,一定是有限参与。
  私域流量:太小,无战略性
  私域流量很火。对于创业企业,私域流量或许是一条低成本创业的路径。但在大品牌眼里,它太小。私域流量做到几个亿,或许了不起。但传统大品牌,动辄几百億、上千亿很正常。现在做得最好的私域流量才有多大?要引起大品牌的重视,必须具备成为SBU(战略业务单元)的潜力。SBU,在不同的企业,是不同的数量级。在有些行业,大单品如果达不到几十亿的量级,就会被放弃,不是如此,大品牌巨大的销量靠什么拉动?
  达不到一定的量级规模,即使大品牌开始重视,也只是内部的一个边缘组织来运营。总之,私域流量太小,目前为止,甚至还没有出现规模巨大的私域流量,所以,存量很大的传统品牌商不要寄希望于用私域流量挽救企业的增长。
  流量可分为三类:一是公域流量,传统渠道就是公域流量,如KA等;二是商域流量,如所有的电商平台都是商域流量,流量靠花钱购买,而且价格越来越贵;三是私域流量,是借助社会化媒体形成的流量,不依赖中间环节,直接2C。
  三大流量体系,最大的是公域流量,其次是商域流量,最后是私域流量。未来很长时间内,仍将如此。我判断,以后个别品牌的私域流量可能做得不错,但私域流量整体是有限的。社会关系变商业关系,社会化媒体已经达到了极限,并形成了对正常生活的干扰。这就是经济学上的“合成谬误”原理,个别人可以做得不错,但不可能整个社会如此。
  B2B:自建
  曾经引起大品牌极大焦虑的是B2B,但近两年已经解除警报。如果B2B成立的话,有可能动摇大品牌的“根基”。前两年,大品牌基本都成立了B2B的二级组织。尝试与不同平台接触,生怕站队落后了。B2B平台这两年没起大浪,但大品牌感受到了渠道数字化的重要性。所以,即使不做B2B,也要做渠道数字化。



  我发现一个规律:只要是C端的模式,大品牌即使参与,也没有列入SBU;只要是与B端相关的,大品牌都高度重视,生怕错过。因为,错过C端,可以动用资源的力量追赶;错过B端,就有可能动摇根基。
  大品牌之所以是大品牌,就是因为B端有巨大的存量。与B端相关,才是大品牌真正关注的。但是,社会化媒体时代,只有C端是最活跃的。C端的活跃以及B端的存量,形成了大品牌巨大的矛盾:不抓C端,品牌不活跃,营销没势能;不抓B端,销量无法保障。
  其实,大品牌近几年就处于矛盾之中,而且似乎无解。
  社区团购:不是品牌商的菜
  社区团购从商业逻辑上讲很好,但缺乏战略操盘手,注定了社区团购关注的品类会日趋远离大品牌。

什么情况下,大品牌不得不“All in”?


  电商的一个基本特征,无论C2C还是B2C,甚至C2F,都是2C。传统商业的基本特征是2B。2C在商业上比2B有一定的优势,这是肯定的。
  传统大品牌对电商有一定警惕,就在于B端和C端是两个分离的系统,无法打通。即使大品牌也在做C端,在内部也是相对独立。比如,独立的产品体系、独立的组织、独立的考核。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有两项进展可能要改变大品牌的态度了,逼得大品牌不得不“All in”。一是BC运营一体化,二是渠道的技术驱动。因为都是涉及B端,大品牌不得不关注。
  过去BC一体化存在技术困难。疫情期间,社区社群、直播、云店系统的推动,打通了BC一体化的技术路径。社区社群,是B端和C端的天然联结点。深度分销抵达社区店,再通过社群抵达C端,就完成了BC一体化。比如,传统品牌奥康的千人直播,慕思床垫的千店直播,都是利用了“门店+导购员+社群+KOC+直播+云店”的路径。
  这个路径有几个特点:
  第一,充分利用了线下场景。线下场景体验,认知强度远远超过电商。这是传统渠道的优势。
  第二,充分利用了传统渠道的组织力。门店、导购员、KOL、KOC,这都是传统大品牌的线下优势。
  第三,利用了互联网的技术优势。“社群+直播+云店”,这是互联网技术手段,恰恰能够与传统渠道有效结合。
  如果说电商是C2C和B2C的话,现在的BC一体化就是F2B2C。F2B,这是传统深度分销;B2C,这是互联网抵达C端。F2B2C,就是BC一体化。
  F2B2C,这是目前为止最适合传统大品牌的互联网化模式,值得传统大品牌“All in”。这个模式的厉害之处,就在于既能让渠道(B端)受控,也能让用户(C端)产生黏性。
  作者:本刊高级研究员,新营销体系创始人
其他文献
疫情期间,在线办公被热议一时,看过钉钉的2020春夏新品发布会后,倪叔发现,那些讨论多少都有些被想象力给限制住了。  5月17日,钉钉发布了“迄今最大版本更新”的5.1版“年宝玉则”,该版本包含专属钉钉、家校共育2.0、F1视频会议一体机、钉钉Live等软硬件系列产品。  专属钉钉与在线音视频技术是其中最大亮点,前者解决了企业服务个性化的问题,后者解决了在线办公的远程协同问题。企业服务一直以来都面
期刊
在文章的开篇,我想先分享一个小故事:  佩内洛普和玛丽在某小型工作室共事,她们每天花很多时间交流,通常相当友好。但佩内洛普发现与玛丽在一起有点儿别扭,因为玛丽总是问她各种各样的私人问题,佩内洛普觉得这些问题并不得体,而且不尊重自己的隐私。  在佩内洛普看来,玛丽是在想方设法打探自己的私生活,她是个爱管闲事的人,总想知道最新的八卦。然而,玛丽非常喜欢佩内洛普,更愿意与她亲近。因此,她既询问佩内洛普的
期刊
在五四青年节《后浪》刷屏的时候,一位做服装设计工作的朋友很煞风景地告诉我“前浪后浪”是一个服装界的常用词,好奇的我点开了百度。  “前浪用于区分裤子中低高腰,前浪越大,裤子越高腰;前浪越小,裤子越低腰。后浪是衡量臀部大小的一个辅助参数,如果后浪短,一般裤子就有低腰裤的效果;反之就是高腰裤。”  看来前浪后浪的作用都很大,无论是在一个从遮羞发展到表达个性的服装行业,还是在一个可以传递精神文明和价值观
期刊
前期,内外官方公众号发布了第一个广告片《致—我的身体》。时长60秒,广告中出现了六位不同年龄、不同身材的女人—有肚腩、平胸、胸大、妊娠纹、疤痕、岁月痕迹的赘肉—她们共同构成了短片的主角。内外希望借此告诉女人们:认可独特,接纳自己。同时,也希望借助这次广告运动,为店内春夏新款内衣做预热。  这是一次典型的价值观营销,“多元身材”的背后是对自我的一种态度、对生活的一种宣誓。但是,一次基于价值观输出的营
期刊
No.1当顺丰与美团、饿了么同台竞技,你会患“选择恐惧症”吗?  近日,顺丰同城上线了一个“丰食”平台,主打面向企业员工市场的预订、送餐服务,引发关注。  时说新语:  顺丰突然推出了“丰食”项目,正式进军本地餐饮外卖市场。随之,顺丰欲与美团、饿了么竞技对打的说法很快就甚嚣尘上。不得不承认,丰食推出的时间恰到好处。一方面,疫情之下,商家借助平台拓展线上业务的需求更加旺盛;另一方面,美团正在遭遇史上
期刊
微博时常会涌现一大波情节狗血的视频广告,大家调侃其为土味视频广告。这些广告的剧情大多以主人公因穿着、打扮寒酸被嘲笑为开始,然后在微博领券改头换面,实现成功逆袭为结束。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让人忍不住再看,简直是让人欲罢不能,但是也因广告内容三观不正遭到大家口诛笔伐。离奇标题+狗血情节的广告套路  在信息泛滥的数字传播时代,广告要想吸引消费者的眼球,首先要有一个引人注目的标题,让人产生看见标题就想点进去
期刊
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感受:同样一句话,名人说出来感觉就比普通人更有道理。或者,成功产品的经验被认为可再次复制成功的概率更大。  一家业绩蒸蒸日上的公司,舆论和大众都认为其管理是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有凝聚力的、战略是有前瞻性的……但只要它业绩急转直下,曾被认为超凡的策略都变成“罪证”,被研究和嘲讽,意见领袖们希望总结出“方法论”,让更多公司引以为戒。  成功本是结果,却常常被当成原因
期刊
4月初,中科院“探索一号”科考船圆满完成科考任务,返回码头。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本次科考有一个重大发现:在中国南海首次发现鲸落。  鲸鱼死亡掉落海底的过程,即为鲸落。作为地球上最庞大的哺乳动物之一,鲸鱼身上总是带有神秘美丽的色彩,它们自由穿梭在一望无际的大海,时而一跃而起,宛若游于天际。但即便如此诗意的生命,也会经历死亡。鲸落听起来唯美浪漫,但实际却是一个相当悲壮的过程。  当一只鲸鱼预感到死
期刊
直播惊人的带货能力,促使许多品牌走进直播间,尤其是新晋小品牌,而且直播带货具有投入(坑位付出)和产出(产品销售)实时同步兑现的特点,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和风险。但是在主播越来越红的同时,真正由此崛起的品牌却并不多见,更多是昙花一现。抛开直播本身因素,缺少品牌意识,没有正确认识到直播对品牌建设的作用和价值,是导致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直播与品牌建设本末倒置  品牌主将直播当做业务模式,没有关注品牌建
期刊
无论哪个行业,应该都会有2—3家头部企业,他们做得比较早,而且越做越大,形成了一个正漩涡,我们叫寡头企业。比如,酒类越来越向茅台、五粮液等高端白酒集中,软饮料向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集中,牛奶向蒙牛、伊利集中……  我们发现,这些头部企业的品牌越大越好做,经过充分竞争,或者叫行业洗牌,它们越来越快地向领先企业集中了。尤其是这次疫情,对很多中小企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加快了行业洗牌的速度。而头部企业,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