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介素-10对胃癌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vinc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IL)-10对胃癌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

方法

通过建立小鼠胃癌模型,手术后第12周,治疗组小鼠于开始腹腔注射IL-10干预成瘤,10 000 U/次,2次/周,持续到手术后第20周,对照组、模型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手术后第20周处死所有小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IL-10、TNF-α、干扰素(IFN)-γ和IL-4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脾CD4CD25、CD3、CD4和CD8水平,乳酸脱氢酶(LDH)细胞毒性检测自然杀伤(NK)细胞和CD8T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

结果

治疗组血清IL-10、TNF-α、IFN-γ和IL-4水平分别为(28.96±6.35)、(92.15±12.01)、(2.58±0.72)、(10.19±2.56) ng/L。各组血清IL-10、TNF-α、IFN-γ和IL-4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95、2.273、3.403、5.159,P=0.032、0.026、0.012)。治疗组血清IL-10、IFN-γ和IL-4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t=2.351、2.159、2.235,P=0.015、0.028、0.020),血清TNF-α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t=2.159,P=0.028)。治疗组CD4CD25、CD3、CD4和CD8分别为5.86±1.02、58.55±20.52、26.17±7.35和15.38±2.55。各组小鼠脾CD4CD25、CD3、CD4和CD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98、2.385、5.056、2.302,P=0.012、0.018、0.000、0.026)。治疗组小鼠脾CD4CD25、CD3显著低于模型组(t=2.302、2.175,P=0.025、0.039),CD4和CD8T显著高于模型组(t=2.159、2.285,P=0.033、0.026)。治疗组NK细胞和CD8T细胞的LDH外漏率分别为(172.31±22.69) U/L和(159.78±18.37) U/L。各组NK细胞和CD8T细胞的LDH外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02、2.595,P=0.038、0.011)。治疗组小鼠NK细胞和CD8T细胞的LDH外漏率显著低于模型组(F=2.356,P=0.025)。

结论

通过建立小鼠胃癌模型,以IL-10治疗提高其体内IL-10水平,可明显提高血清IFN-γ和IL-4水平,降低TNF-α水平,提高T细胞水平和NK细胞、CD8T细胞杀伤能力,起到抗肿瘤的效果。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肿瘤基因高通量捕获测序技术在检测肝癌细胞株体细胞突变及突变模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基于第二代测序技术的目标基因靶向测序技术,采用包含325个肿瘤相关基因panel的罗氏Nimble Gen定制序列捕获系统,对7种肝癌细胞株样本(HuH-7、Hep3B、SK-HEP-1、MHCC97H、MHCC97L、HepG2、HepG2.2.15)进行目标区域捕获和双端测序,并分析其DNA中的肿瘤相关突变
目的探讨新型乳腺癌分子分型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预后。方法选取乳腺癌1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和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将乳腺癌分为三阴性型、Her-2过表达型、Luminal B型和Luminal A型;采用χ2检验分析乳腺癌新型分子分型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乳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发达国家慢性肝病的重要原因,在我国其发病率也高达15%,且呈上升趋势。该病发生机制并不明确,但与肥胖、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等因素密切相关。补体作为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参与代谢调节,尤其是补体替代途径的激活及C3a、C5a、C3a-desArg(ASP)等代谢产物与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肝细胞炎症损伤密切相关。本文就补体系统在NAFLD的发生和发展过
目的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1交互作用蛋白1(BACH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新疆维族妇女早发性乳腺癌的关系。方法用直接测序法及Snapshot技术分别对新疆80例维族乳腺癌(年龄≤40岁)和240例维族健康女性(年龄≤40岁)进行BACH1基因外显子检测分析。结果在维族乳腺癌组和对照组,rs4986764、rs4986765和c.587A>G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
目的探讨微小RNA-140(miR-140)靶向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胰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本文选择miR-140及HMGB1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我们在胰腺癌细胞中转染miR-140 mimics或miR-140 inhibitor以实现miR-140过表达或miR-140沉默,并检测了miR-140过表达或沉默时HMGB1蛋白的表达水平;其次构建了在HMGB1的3’端非编码区(3’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干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磷酸化过程作为乳腺癌靶向治疗的可能性和有效性。方法构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裸鼠移植瘤模型,通过腺病毒介导hSulf-1基因的表达,抑制EGFR的磷酸化,检测其对裸鼠移植瘤治疗的疗效。结果重组腺病毒Ad5-hSulf1介导的hSulf-1表达能产生明显的抗肿瘤效果,治疗开始后第21天,Ad5-hSulf1组肿瘤体积(670.83±65.02) m
胃肠道间质瘤(GISTs)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且对放化疗皆不敏感。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作为特效药应用于临床治疗后取得了显著疗效,但随之而来的耐药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随着相关机制研究不断深入,新颖的治疗药物也层出不穷。可见,关于胃肠道间质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对于发现治疗新方法至关重要。目前至少有3种模型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实验,即同源耐药/敏感细胞株模型,肿瘤移植小鼠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