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在各中小学建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对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和促进学校体育特色项目的发展正起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在俱乐部管理下,运动队既能遵循训练规律开展系统的业余训练,又能遵循教育规律开展系统的文化教育。俱乐部的合理运作是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在学校发挥功效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体育特色项目 棒垒球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以及教育、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所产生的一种社会化的青少年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它以培养青少年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促使他们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为目的,以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主要任务,同时发现和培养优秀的运动后备人才。
我校一直坚持“特色教育”的办学理念,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作为办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充分利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辐射功能以及承办江苏省第十九届运动会棒垒球比赛的契机,努力整合校际优质体育资源,优先发展棒垒球项目,积极打造优质体育特色项目。
一、教体结合谋发展
我校坚持走“教体结合”之路,强化共建意识:与市业余少年体育运动学校通力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与俱乐部会员学校合作共建,推动项目的“网点布局”。
1.组建俱乐部平台下的项目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了以理事长为组长、会员学校分管校长和体育局相关领导为副组长的运动队发展指导小组,下设竞训组、文化组、后勤组、外联组4个工作小组,主抓棒球、垒球运动队的科学训练、文化补习、后勤保障和竞赛工作。同时,各会员学校由分管校长牵头,成立由年级组长、班主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共同参与的常年训练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各校棒垒球俱乐部的日常训练管理工作。
2.强化合作训练的组织原则。
学校采用“统一规划,分队训练,合并选拔”的训练原则,既重视项目统筹,又突出会员学校的自主管理,形成了一盘棋的训练管理模式。同时,强调“统一计划,分组训练,合并考核”的训练总原则,确保了会员学校训练的计划性、衔接性和输送性。
3.重视运动员的输送途径和就学政策。
启蒙阶段,尽可能地让更多喜爱运动的学生参加基础训练,形成一定的效应,并定期进行科学选材,对有运动天赋的队员加以集中训练,提高其专业水平。提高阶段,尽早确定运动员的位置和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初步的专项技术训练、位置技术训练和综合素质训练,并尽快将体能突出、专项水平出色的运动员转入高水平运动队。高水平阶段,强化重点运动员的专业训练和全程管理,重点提高其战术水平和专项身体素质,确保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仪征市体育局和仪征市教育局也制定了运动员特招办法,为重点运动员的入学提供保障,建立起了稳定的、有吸引力的学生运动员激励机制。
4.加强俱乐部教练员队伍建设。
俱乐部教练员既有兼职人员,也有专职人员。学校一方面配足配齐专项教练员、外聘高级教练员,壮大教练员队伍;另一方面,积极抓好教练员的思想品质、管理素质和业务水平培训工作。通过几年的锤炼,目前,学校已经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敬业精神强、专业素质高的专兼职教练员队伍。
5.确立运动队训练竞赛保障机制。
俱乐部成立之初,学校便制定了棒球、垒球项目训练和竞赛经费使用制度,制定了教练员、运动员的训练期、竞赛期补助标准,制定了运动员、教练员竞赛奖励办法和输送奖励办法。此外,学校还不断地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吸引社会资金,用于球场设施养护、器材更新,确保训练正常开展。
二、科学训练培育人才
科学的训练和管理是学校打造特色项目、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重要保证。俱乐部在学校的领导下,高度重视棒球、垒球运动队的科学训练和管理工作,一心一意搞训练,全力以赴抓管理,想方设法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1.加强管理,确保长效。
运动队的良性管理关系到队伍的长盛不衰。在实践中,我校以队员的发展为本,把学会做人与参与运动训练结合起来,把科学管理和以德治队紧密结合起来:首先,要求运动员把学会做人看得比学会打球更重要;其次,要求学生将读好书和打好球结合起来,对文化课成绩较好的学生优先录用;第三,组织教练对运动员进行跟踪管理,全面掌握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及行为表现,发现问题及时教育。耐心的思想工作和细致的过程管理有效地提高了管理效益。
2.精心计划,科学训练。
运动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需要科学而富有特色的训练,更需要运动员、教练员之间的密切配合。
我校棒垒球项目每周安排6天训练,每天上午训练半小时,下午训练1小时(周六上午训练3小时,下午训练3小时,九年级学生适当缩短训练时间、减少训练次数);每周三节体育课上则进行专项辅助练习。各队主教练统一负责日常的训练工作,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训练内容、训练手段与组织形式。
学校还不定期组织运动队赴省内兄弟学校比赛、训练,以此锻炼队伍,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3.重视科研,系统提升。
学校成立了由仪征市体育局体育科研人员、教练员和校医组成的科研小组,长期跟踪运动员的训练情况,动态掌握每一名运动员的训练负荷、身体指标、心理状态,认真把好训练关和医务监督关。
学校还邀请棒球、垒球方面的训练专家和著名教练员来校为训练工作“把脉”;将省专业队和高校的先进训练仪器设备引入运动员选拔和训练检测工作,进一步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长期的运动训练专业化研究也产生了一批科研成果。自俱乐部成立以来,已有14篇体育科研论文在市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或在各类评比中获奖。
三、以点带面全开花 俱乐部工作的重大突破,不仅推动了学校体育特色项目建设,也带动了学校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1.开设校本课程,尝试教学改革。
学校在立足运动队建设和发展的同时,将拓展型课程教学与特色体育活动融为一体,开发了体育特色校本课程,满足了不同层面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专项化发展。
学校的教学改革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其中,“棒垒球校本课程”获江苏省中学优秀校本课程案例二等奖,扬州市“十一五”规划课题“地方传统体育项目(棒垒球)促进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已顺利结题,校本教材《校园棒球》也已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
2.倡导体育文化,推行阳光体育。
学校积极倡导棒垒球文化,充分利用体育课、学校橱窗等宣传棒垒球知识,以棒垒球文化推动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学校以“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为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深受学生喜爱的课外体育活动,积极开发班级、年级、学校特色运动项目。同时,以体育竞赛为契机,打造体育精品赛事,例如每年一届的江苏省国际棒垒球交流赛、年级组棒垒球联赛、社会人员慢垒赛等。
3.促进普及提高,带动课余训练。
学校既突出棒垒球项目的优先发展,又十分重视其他运动队课余训练的普及提高工作。一方面,学校高度重视棒垒球队的健康发展,做好运动队训练保障工作,积极鼓励棒垒球队队员参加其他各类运动训练,同时选拔其他运动队中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充实到棒垒球队中;另一方面,棒垒球运动队的拼搏精神和骄人业绩也鼓舞着其他运动队的士气,高水平运动员的成才之路激励着其他队员更加投入地参加训练。
4.积极回报社会,开展交流活动。
俱乐部塑造了学校的体育特色品牌,学校也以优质的体育师资和体育场馆等资源,助力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
自2009年以来,学校积极承办了江苏省国际少年棒球友谊赛、中国青少年棒球联赛华东赛区总决赛、江苏省青少年棒球锦标赛、江苏省青少年垒球锦标赛等省级重大体育赛事。同时,自2010年起,学校每年举办棒垒球夏令营,培训学员近千名,棒垒球场累计接待近1万人次参与锻炼。俱乐部也连续两年被仪征市评为优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当前,阳光体育活动遍及校园。我们将进一步明确社会责任,在追求运动成绩的同时,更加注重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发展。并且,将进一步扩大俱乐部的辐射范围,与专业运动队及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立更加密切的合作关系,促进运动队训练与竞赛向市场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作者为江苏省仪征市实验中学校长)
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在各中小学建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对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和促进学校体育特色项目的发展正起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在俱乐部管理下,运动队既能遵循训练规律开展系统的业余训练,又能遵循教育规律开展系统的文化教育。俱乐部的合理运作是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在学校发挥功效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体育特色项目 棒垒球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以及教育、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所产生的一种社会化的青少年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它以培养青少年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促使他们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为目的,以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主要任务,同时发现和培养优秀的运动后备人才。
我校一直坚持“特色教育”的办学理念,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作为办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充分利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辐射功能以及承办江苏省第十九届运动会棒垒球比赛的契机,努力整合校际优质体育资源,优先发展棒垒球项目,积极打造优质体育特色项目。
一、教体结合谋发展
我校坚持走“教体结合”之路,强化共建意识:与市业余少年体育运动学校通力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与俱乐部会员学校合作共建,推动项目的“网点布局”。
1.组建俱乐部平台下的项目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了以理事长为组长、会员学校分管校长和体育局相关领导为副组长的运动队发展指导小组,下设竞训组、文化组、后勤组、外联组4个工作小组,主抓棒球、垒球运动队的科学训练、文化补习、后勤保障和竞赛工作。同时,各会员学校由分管校长牵头,成立由年级组长、班主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共同参与的常年训练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各校棒垒球俱乐部的日常训练管理工作。
2.强化合作训练的组织原则。
学校采用“统一规划,分队训练,合并选拔”的训练原则,既重视项目统筹,又突出会员学校的自主管理,形成了一盘棋的训练管理模式。同时,强调“统一计划,分组训练,合并考核”的训练总原则,确保了会员学校训练的计划性、衔接性和输送性。
3.重视运动员的输送途径和就学政策。
启蒙阶段,尽可能地让更多喜爱运动的学生参加基础训练,形成一定的效应,并定期进行科学选材,对有运动天赋的队员加以集中训练,提高其专业水平。提高阶段,尽早确定运动员的位置和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初步的专项技术训练、位置技术训练和综合素质训练,并尽快将体能突出、专项水平出色的运动员转入高水平运动队。高水平阶段,强化重点运动员的专业训练和全程管理,重点提高其战术水平和专项身体素质,确保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仪征市体育局和仪征市教育局也制定了运动员特招办法,为重点运动员的入学提供保障,建立起了稳定的、有吸引力的学生运动员激励机制。
4.加强俱乐部教练员队伍建设。
俱乐部教练员既有兼职人员,也有专职人员。学校一方面配足配齐专项教练员、外聘高级教练员,壮大教练员队伍;另一方面,积极抓好教练员的思想品质、管理素质和业务水平培训工作。通过几年的锤炼,目前,学校已经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敬业精神强、专业素质高的专兼职教练员队伍。
5.确立运动队训练竞赛保障机制。
俱乐部成立之初,学校便制定了棒球、垒球项目训练和竞赛经费使用制度,制定了教练员、运动员的训练期、竞赛期补助标准,制定了运动员、教练员竞赛奖励办法和输送奖励办法。此外,学校还不断地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吸引社会资金,用于球场设施养护、器材更新,确保训练正常开展。
二、科学训练培育人才
科学的训练和管理是学校打造特色项目、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重要保证。俱乐部在学校的领导下,高度重视棒球、垒球运动队的科学训练和管理工作,一心一意搞训练,全力以赴抓管理,想方设法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1.加强管理,确保长效。
运动队的良性管理关系到队伍的长盛不衰。在实践中,我校以队员的发展为本,把学会做人与参与运动训练结合起来,把科学管理和以德治队紧密结合起来:首先,要求运动员把学会做人看得比学会打球更重要;其次,要求学生将读好书和打好球结合起来,对文化课成绩较好的学生优先录用;第三,组织教练对运动员进行跟踪管理,全面掌握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及行为表现,发现问题及时教育。耐心的思想工作和细致的过程管理有效地提高了管理效益。
2.精心计划,科学训练。
运动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需要科学而富有特色的训练,更需要运动员、教练员之间的密切配合。
我校棒垒球项目每周安排6天训练,每天上午训练半小时,下午训练1小时(周六上午训练3小时,下午训练3小时,九年级学生适当缩短训练时间、减少训练次数);每周三节体育课上则进行专项辅助练习。各队主教练统一负责日常的训练工作,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训练内容、训练手段与组织形式。
学校还不定期组织运动队赴省内兄弟学校比赛、训练,以此锻炼队伍,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3.重视科研,系统提升。
学校成立了由仪征市体育局体育科研人员、教练员和校医组成的科研小组,长期跟踪运动员的训练情况,动态掌握每一名运动员的训练负荷、身体指标、心理状态,认真把好训练关和医务监督关。
学校还邀请棒球、垒球方面的训练专家和著名教练员来校为训练工作“把脉”;将省专业队和高校的先进训练仪器设备引入运动员选拔和训练检测工作,进一步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长期的运动训练专业化研究也产生了一批科研成果。自俱乐部成立以来,已有14篇体育科研论文在市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或在各类评比中获奖。
三、以点带面全开花 俱乐部工作的重大突破,不仅推动了学校体育特色项目建设,也带动了学校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1.开设校本课程,尝试教学改革。
学校在立足运动队建设和发展的同时,将拓展型课程教学与特色体育活动融为一体,开发了体育特色校本课程,满足了不同层面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专项化发展。
学校的教学改革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其中,“棒垒球校本课程”获江苏省中学优秀校本课程案例二等奖,扬州市“十一五”规划课题“地方传统体育项目(棒垒球)促进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已顺利结题,校本教材《校园棒球》也已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
2.倡导体育文化,推行阳光体育。
学校积极倡导棒垒球文化,充分利用体育课、学校橱窗等宣传棒垒球知识,以棒垒球文化推动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学校以“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为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深受学生喜爱的课外体育活动,积极开发班级、年级、学校特色运动项目。同时,以体育竞赛为契机,打造体育精品赛事,例如每年一届的江苏省国际棒垒球交流赛、年级组棒垒球联赛、社会人员慢垒赛等。
3.促进普及提高,带动课余训练。
学校既突出棒垒球项目的优先发展,又十分重视其他运动队课余训练的普及提高工作。一方面,学校高度重视棒垒球队的健康发展,做好运动队训练保障工作,积极鼓励棒垒球队队员参加其他各类运动训练,同时选拔其他运动队中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充实到棒垒球队中;另一方面,棒垒球运动队的拼搏精神和骄人业绩也鼓舞着其他运动队的士气,高水平运动员的成才之路激励着其他队员更加投入地参加训练。
4.积极回报社会,开展交流活动。
俱乐部塑造了学校的体育特色品牌,学校也以优质的体育师资和体育场馆等资源,助力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
自2009年以来,学校积极承办了江苏省国际少年棒球友谊赛、中国青少年棒球联赛华东赛区总决赛、江苏省青少年棒球锦标赛、江苏省青少年垒球锦标赛等省级重大体育赛事。同时,自2010年起,学校每年举办棒垒球夏令营,培训学员近千名,棒垒球场累计接待近1万人次参与锻炼。俱乐部也连续两年被仪征市评为优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当前,阳光体育活动遍及校园。我们将进一步明确社会责任,在追求运动成绩的同时,更加注重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发展。并且,将进一步扩大俱乐部的辐射范围,与专业运动队及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立更加密切的合作关系,促进运动队训练与竞赛向市场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作者为江苏省仪征市实验中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