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现状,不管是杜郎口的“三三六”模式,还是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抑或郭思乐的“生本教育”,之所以成功,都是因为尊重教学主体。“学讲”教学的大力推行正是顺势而为,是徐州教育的一次大革命,必将使徐州教育长足发展。然而随着“学讲”方式的逐步推进,我们遇到了那些曾经走在课堂教学改革前沿的名校遇到的问题和疑惑,这些问题就像一堵无形的墙,阻挡着“学讲”向深水区发展,如果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就会产生盲人摸象的迷局,有感无质,有形无实。笔者通过综合分析,发现这些问题都集中到一点上,就是如何发挥“学讲”主体的作用,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学讲”课堂就只是去蝉之蜕,有形而无实。笔者在“学讲”课堂实践过程中躬耕其中、现身说法,把自己在这一问题上的思考和研讨行诸成文,与同侪共享。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讲”教学正是基于这种改革思维进行的高效课堂改革尝试。“学讲”方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为主的组织形式,以“学进去”、“讲出来”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导向和学习目标实现的基本要求的课堂教学方式。这种课改的最大变化是学生身份的改变,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然而,根据笔者的课堂教学经验,这种教改的尝试易于导致课堂教学混乱,特别对于农村学校,学生的“学讲”激情有了,但是很难围绕教学中心展开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讲出来”的和导学案的目标相差甚远,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就是主体“身体”解放了,但是“大脑”还没有解放;主体的话语权得到保证,废话也多了;主体中的“善言者”激活了,主体中的“木讷者”被抑制了。于是就出现了课堂教学中诸多不均衡的现象,使“学讲”课堂实效大打折扣。究其原因,首先是传统课堂教学形式一直约束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就像鹦鹉,只会被动地接受,“学讲”方式的实施让许多学生还不适用,“主人”的意识尚未深植其心;其次学生座次的变化,面对面,易于引发学生对课堂行为的兴趣,而心不在焉;再次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预判不足及对小组合作学习组织不力,致使学生在由“学”到“讲”的过程中自由发挥过度,导致课堂无政府,甚至放纵不羁。当然,这种情况是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教师不应该把它归咎于“学讲”方式,而应该敢于面对,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使“学讲”课堂跨过这道槛,实现“学讲”课堂高效。
预设课堂要细心,做到有备无患。“学讲”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全程自主学习,落实学生学习主体地位,采用自主学、合作学、质疑学、“学进去”、“讲出来”、“教别人”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的活动是否高效是判断这种学习方式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要做的是对课堂做好充分预判,一是在导学案中对学生在课堂上将要展示的知识和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做出具体的指导,讨论什么问题,达到什么要求,是集体展示还是个性发言,各小组展示如何过渡等问题考虑周全,并且利用课余时间听取各小组的学习汇报,与学生交流,使学生的“演”控制在老师的“导”框架内。
因势利导。“学讲”课堂学生发言和展示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重大跨越,也是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的具体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在课前做充足准备,所以取得知识共享的效果。但是学生毕竟是学生,其视野和知识储备相对不足,语言表达能力一般,思维的跳跃性又比较强,在发言和展示过程中有时游离于课题之外。对此多数老师的做法不恰当,如终止学生的发言,甚至批评,这种棒打鸳鸯的方法,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和热情,削弱了学生的表现欲望。教师要及时挖掘学生发言中的有效信息,给予中肯的评价,因势利导,促使学生养成围绕课题中心发言的习惯。这样主体得到鼓励和指导,“学讲”课堂变得激情四射,促进“学讲”教学长足发展。
弯下腰来,“亲其生信其道”,才会牵着学生走。教师千万要记住自己是课堂的一员,缺少教师,课堂教学不存在,“学讲”教学和小组合作又从何谈起?帮助小组解决困难是引导主体走对方向的重要方法,但是教师不能以教师自居,而应该弯下腰来,以“同学”的身份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会争论不休,甚至争吵,教师如果深入其中,不仅可以调节主体情绪,帮助解决问题,还可以激发其他小组的“求胜”心理,使小组在展示和讨论的过程中自争自强,严于律己,给学生亲近感,让教师的主导作用渗入其中。营造平等和谐的交流氛围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又一展现,在“学讲”课堂上,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对话,解读教材,小组和小组之间存在竞争,在课堂上为了争得发言权,为了争做优秀小组,既暗中较劲又真刀实枪地较量,易于因争论而放纵,小组内部也存在类似竞争。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充分信任学生,并及时引导,对于那些易于激动的学生,多交流,勤疏导,肯定其在课堂上的热情,教会他们尊重他人,对于那些合作学习中的“保守派”则要多鼓励,给予他们表现的机会,帮助其树立自信。教师要通过这些措施,极力营造平等和谐的“学讲”大环境。
“学讲”教学尊重学生的长远发展,强调以人为本,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价值,抛弃传统,抛弃死板,抛弃滞后,课堂将在这样的改革中迎来创新,迎来活力,迎来新生。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讲”教学正是基于这种改革思维进行的高效课堂改革尝试。“学讲”方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为主的组织形式,以“学进去”、“讲出来”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导向和学习目标实现的基本要求的课堂教学方式。这种课改的最大变化是学生身份的改变,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然而,根据笔者的课堂教学经验,这种教改的尝试易于导致课堂教学混乱,特别对于农村学校,学生的“学讲”激情有了,但是很难围绕教学中心展开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讲出来”的和导学案的目标相差甚远,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就是主体“身体”解放了,但是“大脑”还没有解放;主体的话语权得到保证,废话也多了;主体中的“善言者”激活了,主体中的“木讷者”被抑制了。于是就出现了课堂教学中诸多不均衡的现象,使“学讲”课堂实效大打折扣。究其原因,首先是传统课堂教学形式一直约束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就像鹦鹉,只会被动地接受,“学讲”方式的实施让许多学生还不适用,“主人”的意识尚未深植其心;其次学生座次的变化,面对面,易于引发学生对课堂行为的兴趣,而心不在焉;再次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预判不足及对小组合作学习组织不力,致使学生在由“学”到“讲”的过程中自由发挥过度,导致课堂无政府,甚至放纵不羁。当然,这种情况是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教师不应该把它归咎于“学讲”方式,而应该敢于面对,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使“学讲”课堂跨过这道槛,实现“学讲”课堂高效。
预设课堂要细心,做到有备无患。“学讲”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全程自主学习,落实学生学习主体地位,采用自主学、合作学、质疑学、“学进去”、“讲出来”、“教别人”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的活动是否高效是判断这种学习方式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要做的是对课堂做好充分预判,一是在导学案中对学生在课堂上将要展示的知识和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做出具体的指导,讨论什么问题,达到什么要求,是集体展示还是个性发言,各小组展示如何过渡等问题考虑周全,并且利用课余时间听取各小组的学习汇报,与学生交流,使学生的“演”控制在老师的“导”框架内。
因势利导。“学讲”课堂学生发言和展示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重大跨越,也是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的具体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在课前做充足准备,所以取得知识共享的效果。但是学生毕竟是学生,其视野和知识储备相对不足,语言表达能力一般,思维的跳跃性又比较强,在发言和展示过程中有时游离于课题之外。对此多数老师的做法不恰当,如终止学生的发言,甚至批评,这种棒打鸳鸯的方法,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和热情,削弱了学生的表现欲望。教师要及时挖掘学生发言中的有效信息,给予中肯的评价,因势利导,促使学生养成围绕课题中心发言的习惯。这样主体得到鼓励和指导,“学讲”课堂变得激情四射,促进“学讲”教学长足发展。
弯下腰来,“亲其生信其道”,才会牵着学生走。教师千万要记住自己是课堂的一员,缺少教师,课堂教学不存在,“学讲”教学和小组合作又从何谈起?帮助小组解决困难是引导主体走对方向的重要方法,但是教师不能以教师自居,而应该弯下腰来,以“同学”的身份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会争论不休,甚至争吵,教师如果深入其中,不仅可以调节主体情绪,帮助解决问题,还可以激发其他小组的“求胜”心理,使小组在展示和讨论的过程中自争自强,严于律己,给学生亲近感,让教师的主导作用渗入其中。营造平等和谐的交流氛围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又一展现,在“学讲”课堂上,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对话,解读教材,小组和小组之间存在竞争,在课堂上为了争得发言权,为了争做优秀小组,既暗中较劲又真刀实枪地较量,易于因争论而放纵,小组内部也存在类似竞争。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充分信任学生,并及时引导,对于那些易于激动的学生,多交流,勤疏导,肯定其在课堂上的热情,教会他们尊重他人,对于那些合作学习中的“保守派”则要多鼓励,给予他们表现的机会,帮助其树立自信。教师要通过这些措施,极力营造平等和谐的“学讲”大环境。
“学讲”教学尊重学生的长远发展,强调以人为本,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价值,抛弃传统,抛弃死板,抛弃滞后,课堂将在这样的改革中迎来创新,迎来活力,迎来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