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步枪的仿制与研制(十四)

来源 :兵器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dianxit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群起小口径研制热潮


  1962年美国在越南战场开始试用AR15(M16前身)步枪后,1963年10月,在总后军械部召开的国内第一次轻武器学术座谈会上,当时军械研究所的李先荣和李伟如联合发表了《减小步枪口径的优越性及其数量界限》文章。
  接着,李伟如(后任208所所长)用计算尺计算,通过整理大量数据发现:口径减小为6.0毫米左右,弹重系数取23~25克/立方厘米,初速取900~920米/秒时,不仅枪口动能可以小于1956式7.62毫米步机枪弹,保证后坐力大为减低,而且600米距离上的比动能还能提高。
  1971年3月,总后装备部召开常规兵器科研规划会(简称713会议),会上提出了“新自动步枪及枪弹研制计划”。项目要求是枪弹适当减轻重量,600米距离上精度、侵彻力和对有生目标作用效果不低于1956式7.62毫米枪弹。
  接着,第五机械工业部以[71]第1 104号文下达了“新自动步枪及枪弹”科研项目。组建了7个会战组即东北组321厂、671厂、626厂、375厂、475厂:华北组:930厂、9121厂、376厂:江苏组940厂、971厂:浙江组941厂、973厂:安徽组942厂、972厂:湘陕组861厂、977厂、845厂:四川组791厂、296厂、255厂。全行业展开了小口径枪和弹的论证工作。各会战组主要集中在5.2毫米、5.6毫米、5.8毫米和6.0毫米等口径上进行了论证探讨。
  1972年10月26日至11月2日,总后装备部科研局与第五机械部科研局联合在北京召开“新自动步枪科研工作会”。11月3日五机部以五机科1683号发文。新的弹枪系统指标:口径6毫米左右,初速1000米/秒左右,全枪质量3.2千克以下,寿命10000发以上,最大膛压313.9兆帕(31360牛/平方厘米),有效射程400米,连发精度要优于1963式步枪。600米处枪弹的精度、侵彻力和对有生目标作用效果不低于1956式7.62毫米枪弹。并考虑配特种弹,结构简单,工艺性好,勤务方便,使用安全可靠,外形美观大方,适于我军特点。
  会上选定如下问题需要专门攻关:①由四川组负责最佳口径选择;②由北京组负责减小抽壳阻力研究;③由华东工程学院和940厂负责最佳弹形选择;④由华东工程学院和930厂、376厂、9336厂负责膛线形状及缠距选择;⑤由861厂和977厂负责枪弹合理药室容积研究;⑥由972厂负责变化枪膛结构尺寸、降低膛压、提高初速的研究。
  那个年代的研制工作具有如下特点。
  从管理上都是在各地军区装备部门和国防工办领导下,实施两个“三结合”,即使用、生产、科研单位的三结合与工人、技术人员、革命干部的人员的三结合,经费自筹,主动奉献。国家级专业院所加入其中,208所参加了321厂和626厂的东北会战组,华东工程学院参加了940厂和972厂浙江会战组,也参加了942厂9336厂的安徽会战组,后勤高级专科学校(原后勤工程学院军械系,即军械学院前身)参加了791厂和296厂的四川会战组(注:会战组重组)。
1978年时的5.8毫米枪弹(左)与1956年7.62毫米枪弹(右)

  从技术上看属于同等水平,枪弹都是采用双基火药、弹壳采用1956式步机枪弹的弹壳缩口、弹头采用钢芯、铅套、被甲三件式,步枪基本雷同于1956式半自动步枪或1963式步枪的改进型,弯颈式木托、20发弹匣、折叠刺刀,特别凸显当时强调的“二百米内刺刀见红”的精神。
  从工作精神上看是非常可嘉,全体研制人员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日夜奋战,不為名不为利,一心扑在科研上。
1965年11月,中国军械技术考察组赴越南北方考察防空武器,发现美国已在越南战场使用M16步枪,引起对小口径武器的重
视,中国小口径枪械的研制于此启动。图为考察组出国前留影(后排右一是李伟如)

  下面让我们回忆一下当时年龄已近60岁的程尔康教授参加研制的情况,他当年的身份是解放军后勤高级专科学校(后高专)教员,参加的是新自动步枪及枪弹项目的四川组。
  四川组是由成都军区领导,成员有791厂、296厂、255厂、9821厂和661厂、54野战军军械处、后高专学校、总后驻渝办事处组成,296厂是组长单位,791厂是副组长单位。程尔康和袁国柱代表后勤高级专科学校。当时政治气候下各行权威人物要接受审查,程教授从宁夏贺兰山总后五七劳动学校回来不久,说是去工厂接受再教育,后来才知道是总后军械部点名推荐参加新枪的科研。到了296厂,正在推行“内外三结合”。“内三结合”指的是工人、技术人员、工厂科研所三结合,“外三结合”指的是工厂研究所、部队、院校三结合。
  他们刚去时,四川组几个主要工厂的代表正在791厂对这3个口径进行弹道设计,实际上只有枪弹厂和药厂一共两三个人投入设计计算。他们一去,增加了计算设计的生力军。在新步枪口径选择问题上,为了找出较满意的口径,791厂赵智提出,从5.81、5.6和5.20毫米3个口径中筛选。先说5.6毫米口径,因为296厂与他们厂以前一直分别生产5.6毫米口径运动步枪和枪弹,想从这个口径开始做论证试验,比较容易;提出5.81毫米,寓意解放军纪念“八一南昌武装起义”;提出5.20毫米,寓意纪念当年毛主席的“5.20声明”。   在5.20、5.6和5.81毫米的3个口径方案研究中,先是5.20毫米弹威力未达标,被淘汰。其后对另两个口径多次试验研究,同时达标,而5.6毫米的膛压较高。在讨论5.6和5.81毫米口径的取舍过程中,考虑到口径大一点,加工容易些,废品也少些,成本会比较低些。很快统一到5.81毫米口径上来了。
  在1972年10月份的全国专业会议上,程尔康代表四川组汇报选择口径的经验,提出并解说在给定的口径和战术技术指标范围内选择口径的方法。当时除四川组是由3个口径选优外,其它各组都是在6.0毫米以内任选一个口径,其中一组选的5.8毫米,其余都选6.0毫米。
  1973年10月,296厂正式设计了5.81毫米口径自动步枪,并做出了结构不同的两种样枪;弹厂制造了提供试验用的5.81毫米枪弹;药厂又对发射药做了改进。在各厂分别做了多次单项试验后,在661厂的靶场做了综合试验,比较满意地解决了枪口火焰大和膛压峰值过高的问题。做抽壳试验时,用汽油清除枪膛、弹匣和自动机的油脂后射击,只打了一发,退不出壳,停止射击试验。把装药量由1.65克减至1.62克,Pm由3038kgf/cm2减至2976kgf/cm2才顺利打连。接下去打计算工具——计算尺,其有效数字位数只有3位,精度很差两弹匣,分别出现过弹头缩入,掉底火,产生枪弹直立起来导致停射等故障。不管是1.75克的装药的弹,还是1.72克的弹的威力,在400米距离上都能穿透5毫米厚A3钢板,在600米距离上侵彻胶合板的深度与杀伤山羊的作用效果都优于1956式7.62毫米枪弹。1.72克装药弹在600米处的动能和断面比能都比“56式”大11.8%和92%:至于1.75克装药弹,在600米处的动能和断面比能更大,分别比“56式”大29%和122%。100米距离上射弹散布,虽然在弹道枪上是3.5厘米,比“56式”有较大差距,而100米距离上步枪的点射散布,则远优于1963式步枪,R50=14.3厘米,仅为其一半。试验后决定,1.75克装药、初速950米/秒的5.81毫米枪弹用作弹的进一步研究,1.72克装药、初速935米/秒用作步枪设计研究使用。
1970年代初期,启动中国小口径弹枪系统研制时用的唯一工程计算工具——计算尺,其有效数字位数只有3位,精度很差

初选、集中、竞争


  1974年4月10日至27日,总后装备部在浙江972厂、湖南861厂两地同时进行了首次小口径步枪系统选型试验。在浙江972厂进行的是步枪选型,湖南861厂进行的是枪弹选型试验,各厂小口径步枪、枪弹诸元见附表。
  经过两地样枪、样弹试验对比,小口径系统的5.81毫米口径方案和6.0毫米口径方案比较突出。6.0毫米方案由两组汇合,一个组是浙江972厂的步枪、湖南861厂的枪弹和陕西845厂的发射药组成,该组早期工作得力,在1972年9月25日至10月13日就到三十一基地进行了6.0毫米枪弹的摸底试验:另一个组是321厂与475厂的6.0毫米方案,该方案也曾于1973年5月至8月到三十一基地进行了6.0毫米枪弹的摸底试验。5.81毫米口径方案是成都军区重庆兵工办领导,主要由重庆296厂的枪、791厂的弹、255厂的发射药组成,该组到1973年10月已經进行了6次大型试验。
  5.81毫米口径方案枪弹的射击精度和600米的侵彻作用不如6.0毫米枪弹,但其它性能(例如枪口冲量和600米距离上动能)都比较好。自动步枪样枪的试验,296厂用5.81毫米减装药弹射击,性能(包括外弹道和终点弹道性能)比其他各会战组的枪都好。总的看,296厂由于是老厂,条件比较优越,试验做得更充分些,问题摸得更透一些,因此试验中296厂的样枪占上风,而861厂的6.0毫米枪弹在总体性能方面占上风。最后由兵器工业部轻武器处的谭有江代表上级宣布6.0口径组和5.81口径组继续研制,其他厂、所不再组织,其主要人员加强到这两个组内。
  
  
  
  此后,经程尔康强调:弹头的加工公差只能达到0.03毫米,5.81毫米枪弹口径中的0.01毫米无实际意义,于是5.81口径改称为成5.8毫米。程尔康老教授以认真求实的精神纠正了当时的形式主义的“讲政治”。这种牵强附会还不如当时军械研究所的李伟如技术员(后来80年代任208所长)推出的选自恩格斯军事论文《步枪论》中的“关于减小步枪口径的八条论述”更具有正能量。
  到此为止,中国的小口径系统研制完成了遍地开花到集中组织竞争阶段。
  (未完待续)
  [编辑/何懿]
其他文献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功夫中的这句话,放在兵器,特别是导弹领域也蛮合适。导弹的高速度,有利于突防,有利于对付时敏目标,很多时候也有利于获得更大的射程。本届珠海航展,就展出了几种以速度制胜的导弹。  LD-10:空空导弹改行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首次展出了LD-10轻型反辐射导弹。从外形上看,该弹和早已为人所知的SD-10A雷达制导中距空空导弹几乎没什么区别,两者弹径相同,均为203毫米,气动布局相
卫星定位导航已成为现代军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成熟的当属美国GPS。但GPS的脆弱性同样尽为人知,战时易被干扰、诱骗甚至被彻底摧毁。那么,在GPS突然失灵的情况下,军队还能打仗吗?  答案显然是肯定的。  2017年9月,时值俄军大规模军事演习发起之前,拉脱维亚移动通信网络突然中断片刻,一架在挪威上空飞行的民航客机GPS信号短暂消失。北约分析人士认为,此或为俄军演练GPS干扰所致。  美
无人机领域的后起者——贝卡公司  近来在利比亚战场上大出风头的TB-2“旗手”无人机,是由土耳其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年轻私营军工企业——凯拉·贝卡公司(Kdle-Bdykar)研制生产的。  1984年贝卡公司创建后,起初主要业务是汽车零配件制造,直到2000年才组建了无人机研发部门,开始微型无人机的研制。在这一时期,资金雄厚的土耳其凯拉工业集团与其组建了合资公司,无人机相关技术积累进展迅速,自主研制
郑民达先生已经年近八旬,但精神很好,举手投足之间仍闪现出一个老知识分子的睿智和聪颖,讲起话来抑扬顿挫、条理清晰……  哈军工岁月  我是天津人,高中毕业后于1956年8月考入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院长就是赫赫有名的陈赓大将。不过到我们入学时,他已经是副总参谋长兼哈军工院长了,大部分时间都在北京工作,所以我们这一届学员也没见过他,也没有听他给我们做过报
2018年11月27日,日本防卫大臣岩屋毅表示,海上自卫队的“出云”号驱逐舰(题图)将被改装为航母,并计划搭载F-35B战斗机。日本共同社报道称,此方案将被写入新修订的新版《防卫计划大纲》。  自“出云”号下水以来,关于“日本拥有航母”的种种猜测与质疑就从未停息,日本在发展航母上也一直是遮遮掩掩。随着岩屋毅的正式表态,“靴子”终于落地。一旦“出云”号完成改装并搭载F-35B战斗机,海上自卫队将完全
霍爾木兹海峡的战略地位  自美国单方面宣布退出伊核协议以来,美伊关系持续紧张,矛盾再度激化。面对美国不断加大的压力,伊朗一贯坚持强硬的态度,不断释放可以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信息。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武器除“海湾”、“霍尔木兹”反舰弹道导弹,以及“努尔”、“卡迪尔”和“胜利”1等飞航式反舰导弹外,最神秘的武器就是各种水雷。一旦伊朗以水雷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将使美军的反水雷装备很难应付,成为伊朗在海湾“
由原南海舰队猎潜艇73大队667号艇艇长,张俊殿老师牵线搭桥。日前,记者在“风筝之都”潍坊见到了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西沙战区海上编队指挥舰161号导弹驱逐舰舰长杨伦经老人。他虽然年过八旬,耳朵有些失聪,但对记者的到来还是表示了很大的热情。  开头的话  你从北京来采访我,说明我与你们杂志和你有缘份,咱们中国人讲究“有缘千里来相会”,就是这个意思。我今年82岁,耳朵也不大灵光,你大点声问我大声
印尼与周边国家的南海冲突时有发生,其中较为严重的是最近与越南的海上冲突。2017年5月21日,印尼海上执法部门派出1艘海上巡逻船准备对越南渔船实施拦截,而越南方面似乎预有准备地派出1艘海岸警卫船进入事发海域,并撞沉了1艘被印尼方面俘获的渔船,并将该渔船上的1名印尼渔业官员掠获为人质。随后印尼方面雷达发现大量越南船只驶向事发海域,印尼方面不得不选择撤退。此次事件中,越南扣留了1名印尼渔业官员,印尼方
2013年,F-35在武器试验、大迎角试飞、上舰试验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生产数量也已经破百。对于F-35系列三种机型起飞降落、发射导弹的照片,我们见得不少了,对其性能数据也很了解。因此我们就不再哕嗦,换个角度,通过另一些图片,看看F-35在测试与生产中一些有趣的地方。  首先来看一组F-35在Block 2阶段的空中武器分离试验,从中可以对F-35各型的测试时间表有点总体印象。但我们这里要提请您注
说来有点惭愧,我多多少少是有点对不起67式的。  在我的印象里,67式是一款典型的“破枪”,这不仅是说我接触的67式大都破破烂烂,而是我一直对67式抱有偏见。大四的时候,我本有机会系统学习下67式的结构,但当年的我心气太高,根本瞧不上67式这种“破枪”,觉得这个枪名声也不好,更没啥设计亮点,还死沉死沉的。于是我打定主意,不好好学习这支枪。  此后几年,我陆续接触过几次67式,但每次都在摸鱼,懒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