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礼仪教育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_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明礼”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将“培养良好道德品德和文明行为”规定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四项主要任务之一。在现阶段,将小学生礼仪教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的有效措施。目前不少小学生缺乏起码的礼仪常识,不遵守起码的礼仪规范,缺乏必要的礼仪修养,从中可反映出礼仪教育的缺失。因此,有必要对小学礼仪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相关对策。
  一、当前小学生礼仪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礼仪教育的实施在小学教育中未得到强有力的保障
  实施礼仪教育必须依靠必要的载体及阵地给予强有力的保障。目前小学生礼仪教育的内容主要散见于教科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道德与法制》中,虽然有一些课文渗透了文明礼仪教育内容,但比例较少,内容远远不能满足小学生礼仪教育的需求。实际教学中,缺乏固定的课程时间,没有相对独立的礼仪课程设置,导致小学礼仪教育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随意性强;师资队伍建设不足,缺少受过专业系统训练、功底深厚、训练方式科学的礼仪课指导老师;在教育观念上,学校、教师、家长不同程度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礼仪教育“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
  2. 礼仪教育存在简单化的问题
  目前对小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时,一些学校流于下发文件、开会、提口号、贴标语等形式,表面上轰轰烈烈,声势浩大,但往往只有一个大方向,要求比较笼统,内容比较空洞,缺乏操作性,实效性不强。同时,一些教师教育方法简单,不能很好地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开展礼仪教育工作,卡、压、盯、训等简单甚至是生硬的、粗暴的方法,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不到充分发挥,个性差异亦得不到合理的承认。
  3. 学校对隐性教育资源的开发整合不足
  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但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小学还不能很好地将校内的礼仪教育与社会实践和家庭教育密切结合起来,对隐性教育资源的开发整合不足,使礼仪教育未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横向联系的教育网络,全员育人的格局尚未形成。
  二、小学生礼仪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小学生礼仪行为的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在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
  1. 社会未形成浓厚“尚礼”氛围给小学生礼仪教育带来消极影响
  由于文明礼仪教育的欠缺,导致许多人对中国传统优秀的道德伦理和文明礼仪缺乏基本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在当今整体礼仪修养水平不高的社会环境中,部分人将礼仪看成是繁文缛节,认为礼仪过分追求规范、程序、礼节,约束了人的自由,限制了人的个性发展,认为讲文明礼仪是思想僵化,跟不上时代的潮流等,给礼仪教育带来消极影响。
  2. 应试教育对学校礼仪教育造成极大的冲击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偏重于文化知识的教育,放松了学生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目前,各种教育途径如何协调一致,采取什么方法提高礼仪教育的实效等问题,缺乏深入的研究,导致礼仪教育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教育内容零散,随意性强。其次,教师一门心思放在提高学生考试分数上,繁忙的教学工作,使教师无暇顾及礼仪。
  3. 礼仪教育忽视了对小学生礼仪习惯的培养
  目前小学礼仪教育中,并没有很好地遵循礼仪习惯养成规律来开展礼仪教育。首先,没有从正确的认知向正确的行为转化,将“礼”变成“行为”。由于一些学校的礼仪教育流于形式化、表面化,只注重礼仪规范的空洞说教,方法简单生硬,学生对礼仪行为规范相关知识的认识不全面、不到位,对礼仪内涵缺乏深入了解,更没有内化、认同,出现认识与行为相脱节的现象。其次,没有从正确的行为向稳固的习惯转化,将“礼”变成“习惯”。目前一些小学的礼仪教育没有做到持之以恒,未能严格督促和及时评价反馈,缺乏持续训练,没有在形成习惯上下功夫。
  4. 家庭教育不当影响了礼仪教育的效果
  家庭教育不力或失当是影响小学生礼仪教育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些家长对子女迁就溺爱,致使孩子行为散漫,不懂礼让;有些家长本身缺乏礼仪知识,不注重自身修养,本身礼仪素养不高,未能在家庭教育中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没有能力对子女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另外,一些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起居,往往比较多关心子女的物质生活、学习成绩,忽视对孩子礼仪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当孩子在家庭生活和交往中出现失礼的行为时,没有及时地纠正不良行为,使孩子失去了学习礼仪知识和提高礼仪素养的机会。
  三、小学实施礼仪教育的对策探讨
  1. 明确礼仪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位置,确保礼仪教育得到重视
  礼仪教育继承了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其德育内涵非常丰富。小学是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要把礼仪教育纳入到学校的德育计划中来,加强礼仪教育。要根据小学各阶段的具体情况,制订详细的教育内容和要求,根据实际制订教学计划,安排固定时间,做到教材、师资、课时到位;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水平,制定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手段,广泛地开展礼仪教育。
  2. 改进礼仪教育方法,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礼仪教育活动
  小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需要通过长期有意识的训练和培养才能养成,应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运用灵活多样的礼仪教育方法寓教于乐,如采取讲故事、模仿学习、玩游戏、表演节目、举行竞赛、岗位体验等方式进行礼仪教育。
  3. 加强礼仪课程群建设,提高礼仪教育系统性和持续性
  在小学礼仪教育中,礼仪教育课程是教育目的实现的中介,只有通过建立有效的课程群,增强小学生礼仪教育的系统性和持续性,才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有效实现礼仪教育目标,如开发小学礼仪教育认知课程、小学礼仪教育活动课程和小学礼仪教育隐性课程等。
  4. 把礼仪教育列入学校德育评估工作,保证礼仪教育目标的实现
  為促进礼仪教育的正常开展,应强化检查、督导和评估力度,将礼仪教育列入学校德育评估工作中去。如对礼仪教育工作的领导体制和组织结构、规章制度进行评估,对礼仪教育内容、途径、方法进行评估,对礼仪教育工作对象进行评估,对礼仪教育环境和氛围进行评估等。
  责任编辑黄日暖
  见习编辑黄博彦
其他文献
笔者平时喜欢写写文章,经常向一些报刊投稿,每次虔诚地投出稿子之后,总是耐心而又焦急地“静候佳音”。也许是幸运吧,经常有一些作品见诸报刊,其喜悦之情自然不言而喻。所以,我每天
小学语文教学中,难就难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尤其是中年级作文,中年级学生由原来的看图写话走向命题作文,确实有一定的困难。很多学生会说会听却不会用文字表达。究其原因,是他们觉得单调的生活无事可写,平静的思绪无话可说,缺少写作兴趣,无从下手,下笔无文。  一、观察中寻找突破方向  在语文的教学中,课内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课外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去观察周
2006年南京市将再投入300万元,该市近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城乡低保家庭的孩子将享受更多的学费减免优惠,“助学券”减免范围由以前的4项增加到6项,减免幅度也有所提高。
学案导学“六步”课堂教学模式实际上一种围绕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的,运用导学的教学方法,通过学案的教学载体,学生和教师通过“六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合作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六步”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整合各种先进教学模式的改革经验和结合我校学生特点,推出了“先学后讲,快乐课堂”为其教学模式的核心特点的新模式。   第一步:学习目标。通过学案把学习目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大概了解本节的主要内容。课堂上
低年段法治教育围绕规则意识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以具体化的规则媒介增进学生对规则的认知;进而让学生在践行规则中学以致用,并通过多种评价延伸规则教育,实现规则意识内化,才
“五书”习字以《同步字帖》为练习材料,将课后写字作业变为课堂作业。顾名思义,“五书”指的是:每节语文课课前预留五分钟的书写时间,以五行生字(词)作为书写数量的下限,运用五组书写教学的策略,达成五个书写作业的目标。  一、“五书”习字的策略  1. “3 2”课前写字策略  众所周知,写字练习要想有成效不是立竿见影的,需要长期坚持。于是,笔者尝试采用化零为整的方法,利用每节课的课前三分钟(预备铃响起
“通才”,这个词很容易让我们想到古典时代的知识分子,想起知识尚未学科化,社会尚未专业化、职业化的时代,想起孔子、孟子、庄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百科全书式”
先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2002年,招生18222人;——2003年,招生21842人:——2004年,招生27519人:——2005年,招生45704人;——2006年,招生49764人。这是衡阳市近几年中等职业学校的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中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如果把这些阅读目标分解到小学阶段,那么,每一个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45万字,而且还
2004年我从师范大学毕业以后,应聘到现在教书的这所学校。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那就是一定要在两年之内成为学校的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