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彝族地区的学生由于受到地区环境的制约,以及民族语言与汉语言之间的差距,导致学生在学习 的 过程中存在交流的障碍,严重 的阻碍了学生学习质量和水平,也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为此,本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地区的环境状况,对彝族 小学生的数学,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理论 和实际相联系。
【关键词】彝族学生数学教学能力
凉山地区的彝族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主要以彝语作为语言交流工具,由于受到民族之间语言交流的障碍的影响,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困难重重,给汉族教师的教学带来语言鸿沟,彝族小学生解决问题的教学工作难度比较大。如何提高彝族小学生解答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数学教学质量实现质的飞跃,是我们每一位彝族地区的农村数学教师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解决问题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解决问题教学是使彝族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改革》的目的要求。解决问题教学是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更是决定小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它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基础知识;促进彝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从而提高数学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能够培养彝族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在實际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
受传统教学观念、方式的影响,相当一部分教师,特别是山区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关注的更多是书本上的知识点,教学的任务就是帮助彝族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装进彝族学生的口袋,装进彝族学生的脑袋。由于对解决问题区分认识深度与广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开发上,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上,在对彝族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上,都没有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活动、活动中的体验与反思作为关注点。在长期的讲练结合,顺能生巧的教学方式和思想的指导下,教学成果的获得唯一的途径就是题海战术。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就是就题讲题,尤其注重典型应用题的传授,对于智力水平一般的学生,就告诉彝族学生记住算法就可以了。从彝族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由于只是机械的记忆,虽然很快地获得了答案,但是这样的学习过程,对数学的理解、对自身思维的发展、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对于学生来说,特别是彝族学生具体的表现就是题意不理解,对数量关系分析部到位,以至于找不到很好的答题方法。
三、几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彝族学生面对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要通过一系列步骤才能系统地解决问题,得出答案。这一系列步骤一般由以下四点构成:
1、理解问题: 解决问题过程的第一步就是让彝族学生思考他们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这是学生解决问题之前最重要的一步。如果彝族学生不明确他们要做什么,下面的步骤也不可能做好。这一步,可以让彝族学生用自己的话重新表述问题,解释这个问题要他们做什么;也可以让他们在小组中讨论,倾听其他人的想法。
2、选择计划: 这是解决问题的第二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彝族学生必须决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彝族学生需要确定一个解题的计划或者是策略。在这个阶段进行讨论能帮助彝族学生确定或选择合适问题解决的策略。
3、实践、优化计划: 在这一步,彝族学生要对讨论的方法进行实践,比较,优化。有时,小学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同学们提出的几种策略并没能解决问题,或者无法操作,这时应尝试放弃或者改进,最终得到最理想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4、反思做法: 一旦问题解决了,就应该让学生反思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说一说自己碰到了哪些困难,有时如何解决的;在活动中如何与他人合作,评价伙伴们学得怎么样;最后自己有哪些收获……
(二)、几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1、列表的策略:列表的策略,有时候我们也叫列举信息的策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我们将问题的条件信息用表格的形式把它列举出来,往往能对表征问题和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画图的策略:适时的让孩子们自己在纸上涂一涂、画一画,可以拓展彝族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画图应该是彝族学生掌握的一种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什么说画图很重要呢?主要是比较直观,通过画图能够把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把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常用的画图方法有:线段图、平面图、示意图、实物图等。
3、对比分析策略:对比分析也叫比较分析,通常是把两个或更多相互联系的事、物等进行比较,以达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判断或评价。在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在做混合运算题是,不善于观察题中的运算符号和数字的特征,不注意获取、收集数学信息,就急于动笔计算;而对于一些能采用简便计算的题目,彝族学生找不到切入点,又不知道怎样计算。此时,就可以采用对比分析策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异同,让学生自己发现简便算法。
例如:简算“125×32×25”,彝族学生初看这道题时,难以找到简捷的途径。为此,可以出示“125×(8×4)×25”一题,与上题进行对比,学生经过两题的对比,就知道该如何简便计算。
4、等效转换策略:等效转换就是在保证最终效果相同的情况下,用较简便的事件或者条件将原事件或条件代替转化来考虑问题。有的数学问题从真面入手可能很繁杂,但是只要转换一个角度,就会使条件和问题变得明朗,有利于同学们理解和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达到顺利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
例如:“60名同学排成一个正方形,每个角都站有人,问每边有多少名同学?”这道题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植树问题里面的在封闭图形里植树的问题,求每边有多少人,即是每边的间隔数 1,则每边同学为60÷4 1=16(人)。
适当的等效转换,可以使新题不新,难题不难,抽象的变得具体,繁琐的变得简单。不但能开拓解题思路,而且能培养从不同角度进行审题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事实上,当一个数学问题呈现在面前时,其思维的触须是多端的。为了更有效地提高数学问题解决的能力,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数学问题解决的实践中不断思索,逐步积累解题经验,以掌握更多,更具体的解题方法和思维策略。
总之,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对于我们每一个教师来说,即是机遇,又是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全新的教学方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关键词】彝族学生数学教学能力
凉山地区的彝族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主要以彝语作为语言交流工具,由于受到民族之间语言交流的障碍的影响,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困难重重,给汉族教师的教学带来语言鸿沟,彝族小学生解决问题的教学工作难度比较大。如何提高彝族小学生解答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数学教学质量实现质的飞跃,是我们每一位彝族地区的农村数学教师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解决问题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解决问题教学是使彝族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改革》的目的要求。解决问题教学是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更是决定小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它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基础知识;促进彝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从而提高数学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能够培养彝族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在實际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
受传统教学观念、方式的影响,相当一部分教师,特别是山区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关注的更多是书本上的知识点,教学的任务就是帮助彝族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装进彝族学生的口袋,装进彝族学生的脑袋。由于对解决问题区分认识深度与广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开发上,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上,在对彝族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上,都没有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活动、活动中的体验与反思作为关注点。在长期的讲练结合,顺能生巧的教学方式和思想的指导下,教学成果的获得唯一的途径就是题海战术。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就是就题讲题,尤其注重典型应用题的传授,对于智力水平一般的学生,就告诉彝族学生记住算法就可以了。从彝族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由于只是机械的记忆,虽然很快地获得了答案,但是这样的学习过程,对数学的理解、对自身思维的发展、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对于学生来说,特别是彝族学生具体的表现就是题意不理解,对数量关系分析部到位,以至于找不到很好的答题方法。
三、几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彝族学生面对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要通过一系列步骤才能系统地解决问题,得出答案。这一系列步骤一般由以下四点构成:
1、理解问题: 解决问题过程的第一步就是让彝族学生思考他们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这是学生解决问题之前最重要的一步。如果彝族学生不明确他们要做什么,下面的步骤也不可能做好。这一步,可以让彝族学生用自己的话重新表述问题,解释这个问题要他们做什么;也可以让他们在小组中讨论,倾听其他人的想法。
2、选择计划: 这是解决问题的第二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彝族学生必须决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彝族学生需要确定一个解题的计划或者是策略。在这个阶段进行讨论能帮助彝族学生确定或选择合适问题解决的策略。
3、实践、优化计划: 在这一步,彝族学生要对讨论的方法进行实践,比较,优化。有时,小学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同学们提出的几种策略并没能解决问题,或者无法操作,这时应尝试放弃或者改进,最终得到最理想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4、反思做法: 一旦问题解决了,就应该让学生反思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说一说自己碰到了哪些困难,有时如何解决的;在活动中如何与他人合作,评价伙伴们学得怎么样;最后自己有哪些收获……
(二)、几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1、列表的策略:列表的策略,有时候我们也叫列举信息的策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我们将问题的条件信息用表格的形式把它列举出来,往往能对表征问题和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画图的策略:适时的让孩子们自己在纸上涂一涂、画一画,可以拓展彝族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画图应该是彝族学生掌握的一种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什么说画图很重要呢?主要是比较直观,通过画图能够把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把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常用的画图方法有:线段图、平面图、示意图、实物图等。
3、对比分析策略:对比分析也叫比较分析,通常是把两个或更多相互联系的事、物等进行比较,以达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判断或评价。在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在做混合运算题是,不善于观察题中的运算符号和数字的特征,不注意获取、收集数学信息,就急于动笔计算;而对于一些能采用简便计算的题目,彝族学生找不到切入点,又不知道怎样计算。此时,就可以采用对比分析策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异同,让学生自己发现简便算法。
例如:简算“125×32×25”,彝族学生初看这道题时,难以找到简捷的途径。为此,可以出示“125×(8×4)×25”一题,与上题进行对比,学生经过两题的对比,就知道该如何简便计算。
4、等效转换策略:等效转换就是在保证最终效果相同的情况下,用较简便的事件或者条件将原事件或条件代替转化来考虑问题。有的数学问题从真面入手可能很繁杂,但是只要转换一个角度,就会使条件和问题变得明朗,有利于同学们理解和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达到顺利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
例如:“60名同学排成一个正方形,每个角都站有人,问每边有多少名同学?”这道题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植树问题里面的在封闭图形里植树的问题,求每边有多少人,即是每边的间隔数 1,则每边同学为60÷4 1=16(人)。
适当的等效转换,可以使新题不新,难题不难,抽象的变得具体,繁琐的变得简单。不但能开拓解题思路,而且能培养从不同角度进行审题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事实上,当一个数学问题呈现在面前时,其思维的触须是多端的。为了更有效地提高数学问题解决的能力,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数学问题解决的实践中不断思索,逐步积累解题经验,以掌握更多,更具体的解题方法和思维策略。
总之,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对于我们每一个教师来说,即是机遇,又是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全新的教学方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