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推动了科学的前进,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提升了人类的文明。数学学习在小学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数学这样重要,那么如何引起学生对数学的重视,是数学教师不断追求的。教学多年以来,我积累了点滴的教学经验,现总结如下。
一、用爱心浇灌学生的成长
夏丏尊在《愛的教育》中序言是这样写的:“教育好像掘地,有人说四方形好,有人又说圆形好,朝三暮四地改个不休,而于池的所以为池的要素的水,反无人注意。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的确,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孩子们所喜欢的是那种本人就喜欢孩子,离开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们交往是一种幸福和快乐的人。”这就是《学记》中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作为教师,最大的过失,莫过于对学生没有爱;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失去学生对自己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高于对子女的爱,它饱含着其理想与事业心。这种爱具有爱的自觉性、爱的原则性、爱的普遍性和爱的恒常性。所谓爱的自觉性是指,教师把自己终生的希望、追求寄托在学生成材上,心甘情愿地付出自己全部的心血和精力,为学生的进步而自觉地辛勤劳动;爱的原则性是指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始终坚持教育原则,坚持不懈地要求学生沿着教育方针规定的方向发展;爱的普遍性是指教师要以宽广的胸怀去爱全体学生,不能掺杂个人好恶,应一视同仁。只把爱心施予那些聪明听话、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而对其他学生或严厉过分或放任自流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爱的恒长性是指教师对学生的爱持之以恒,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这种情感不能随机而生,不能随遇而生,更不能感情用事,为个人情绪所左右。
二、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采取哪些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呢?首先,巧设导入语激趣。上课伊始,教师应根据该节课的教学内容、教材重难点,设计一段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导人语引入新课,以激活学生学习动力,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其次,设计擂台赛出情趣。小学生表现欲强,爱争强好胜,喜欢受人夸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抓住小学生这一年龄特点,有意识地设计竞赛题和竞赛形式.,学生会兴致盎然,热情高涨,学习空前活跃。如把基础数学知识或口答题设计成抢答竞赛形式,把中等难度题设计成限时必答竞赛形式,把难度较大的题设计成小数奥赛形式,让学生以赛激趣,以赛促学,以赛提效。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选用科学灵活的教学手段,不断创新激趣方法,会使数学课趣味盎然,高潮迭起;会使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三、灵活运用教材
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善于运用教材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第一、领会编者意图,提高驾驭能力。是否领会编者的意图是衡量教师对教材内容理解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在教学之前应从小学数学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和与之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全面了解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个小学数学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第二、结合教学实际,适当调整内容。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做到尊重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同时也要注意改革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不合理因素,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补充或调整,进行教学再加工,从而真正达到优化教学之目的。
四、创建一个动态生成的数学教学过程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向分数看齐,教学定位在与考试有关的知识点上,这就决定了教学的机械化。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做练习巩固,考试时就能按图索骥写出正确的答案,取得好成绩。整个教学过程如同一部流水线,教与学都是生硬、僵化的,按部就班,没有灵活性。新课改的实施促使教师抛开这种教学,实行灵活执教,这样才能让学生很好地探究学习,锻炼学习的能力和素质发展。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存在很多变化的因素,由于教师观念的束缚,把这种动态的因素遮掩了、忽视了,导致了教育的机械化。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要有灵活的教育机智,不能为了教而教学,不能主宰学生,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需要教师关注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与教学有关的方面。
教学要形成良性的教学互动过程,到成教与学的统一。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产生作用,教学的形式、教学手段要符合学生的要求。不能孤立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站在自己的立场去教学生,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不闻不问,结果是教与学是割裂的两个方面,教师难以教给学生,学生难以学进去,说明教学不是互动的过程,是对立的过程。要做到教学的互动,首先,师生在心理上要彼此接纳,互相理解和尊重,如果教师在心里对学生不耐烦,学生对教师讨厌,教师会懒得教,学生懒得学,对于两者来说都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教学效果根本不能提高。因此,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要让学生信服自己,必须先降低自己高高在上的姿态,要俯下身和学生平等相处。多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学习上更要仔细观察学生,为他们认真的解答释疑。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给予他们说话的权利,不能用权威的陈旧观念让学生必须服从自己。这样的教学才够活跃和开放,学生变得活泼起来,与教师的沟通增强,教与学变得灵活起来,不再有条条框框,促进了教学动态生成。
总之,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教师应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切实把握教材内容所反映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涵,真正把学生的内部灵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使学生的参与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和富有成效,才能使每一位学生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一、用爱心浇灌学生的成长
夏丏尊在《愛的教育》中序言是这样写的:“教育好像掘地,有人说四方形好,有人又说圆形好,朝三暮四地改个不休,而于池的所以为池的要素的水,反无人注意。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的确,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孩子们所喜欢的是那种本人就喜欢孩子,离开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们交往是一种幸福和快乐的人。”这就是《学记》中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作为教师,最大的过失,莫过于对学生没有爱;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失去学生对自己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高于对子女的爱,它饱含着其理想与事业心。这种爱具有爱的自觉性、爱的原则性、爱的普遍性和爱的恒常性。所谓爱的自觉性是指,教师把自己终生的希望、追求寄托在学生成材上,心甘情愿地付出自己全部的心血和精力,为学生的进步而自觉地辛勤劳动;爱的原则性是指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始终坚持教育原则,坚持不懈地要求学生沿着教育方针规定的方向发展;爱的普遍性是指教师要以宽广的胸怀去爱全体学生,不能掺杂个人好恶,应一视同仁。只把爱心施予那些聪明听话、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而对其他学生或严厉过分或放任自流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爱的恒长性是指教师对学生的爱持之以恒,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这种情感不能随机而生,不能随遇而生,更不能感情用事,为个人情绪所左右。
二、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采取哪些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呢?首先,巧设导入语激趣。上课伊始,教师应根据该节课的教学内容、教材重难点,设计一段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导人语引入新课,以激活学生学习动力,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其次,设计擂台赛出情趣。小学生表现欲强,爱争强好胜,喜欢受人夸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抓住小学生这一年龄特点,有意识地设计竞赛题和竞赛形式.,学生会兴致盎然,热情高涨,学习空前活跃。如把基础数学知识或口答题设计成抢答竞赛形式,把中等难度题设计成限时必答竞赛形式,把难度较大的题设计成小数奥赛形式,让学生以赛激趣,以赛促学,以赛提效。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选用科学灵活的教学手段,不断创新激趣方法,会使数学课趣味盎然,高潮迭起;会使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三、灵活运用教材
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善于运用教材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第一、领会编者意图,提高驾驭能力。是否领会编者的意图是衡量教师对教材内容理解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在教学之前应从小学数学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和与之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全面了解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个小学数学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第二、结合教学实际,适当调整内容。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做到尊重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同时也要注意改革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不合理因素,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补充或调整,进行教学再加工,从而真正达到优化教学之目的。
四、创建一个动态生成的数学教学过程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向分数看齐,教学定位在与考试有关的知识点上,这就决定了教学的机械化。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做练习巩固,考试时就能按图索骥写出正确的答案,取得好成绩。整个教学过程如同一部流水线,教与学都是生硬、僵化的,按部就班,没有灵活性。新课改的实施促使教师抛开这种教学,实行灵活执教,这样才能让学生很好地探究学习,锻炼学习的能力和素质发展。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存在很多变化的因素,由于教师观念的束缚,把这种动态的因素遮掩了、忽视了,导致了教育的机械化。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要有灵活的教育机智,不能为了教而教学,不能主宰学生,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需要教师关注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与教学有关的方面。
教学要形成良性的教学互动过程,到成教与学的统一。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产生作用,教学的形式、教学手段要符合学生的要求。不能孤立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站在自己的立场去教学生,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不闻不问,结果是教与学是割裂的两个方面,教师难以教给学生,学生难以学进去,说明教学不是互动的过程,是对立的过程。要做到教学的互动,首先,师生在心理上要彼此接纳,互相理解和尊重,如果教师在心里对学生不耐烦,学生对教师讨厌,教师会懒得教,学生懒得学,对于两者来说都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教学效果根本不能提高。因此,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要让学生信服自己,必须先降低自己高高在上的姿态,要俯下身和学生平等相处。多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学习上更要仔细观察学生,为他们认真的解答释疑。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给予他们说话的权利,不能用权威的陈旧观念让学生必须服从自己。这样的教学才够活跃和开放,学生变得活泼起来,与教师的沟通增强,教与学变得灵活起来,不再有条条框框,促进了教学动态生成。
总之,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教师应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切实把握教材内容所反映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涵,真正把学生的内部灵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使学生的参与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和富有成效,才能使每一位学生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