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审美教育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odlys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这一概念,并作了详细的阐释与要求。核心素养的建设具有诸多重要的意义,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学习,也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乃至整个人生的规划与建设均会产生深远的意义。就高中语文学科来说,其核心素养包括四部分,审美教育就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审美教育是指利用现实美与艺术美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语文审美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以核心素养教育为指导,基于核心素养的理念优化学生的语言构建与运用,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一、关于核心素养与审美教育的概述
  (一)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含义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的过程中所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相关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这是一个人各方面素质的综合体现,除了知识水平外,还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最关键、最核心的相关素质与教养。这主要包括四部分,分别是“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其中,“语言构建与运用”属于语文学习的基础;“思维发展与提升”属于语文学习的关键;“审美鉴赏与创造”则是应用;“文化传承与理解”则是最终目的。
  (二)语文审美教育
  语文审美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时充分挖掘课本中蕴含的各种美的因素,通过相应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良好的审美情趣与鉴赏水平。这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并能促进学生德、智、情、意全方位发展。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意义
  (一)有助于学生德性的塑造
  鲁迅先生曾讲过:“审美可以辅翼道德”。近代学者王国维也说过:“美育实施者不仅能丰富人的情感,实现完美状态,而且有利于德育、智育的开展”。可见,审美教育的实施能促使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有助于对学生从“内”到“外”进行全面重塑,使其心理发展更健康,并逐步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同时,也能逐步优化他们的审美心理结构、情感认知及伦理结构。
  (二)语文学科有着开展审美教育的先天优势
  语文与其他学科明显不同的之处在于具有丰富的情感性,其多彩的辞藻与丰富的情感均能让学生产生无尽的遐想。因此,语文在审美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感知文字、思想之美,并能从单纯的智力教育与思想教育中脱离出来,让学生真正用心来感知世界,有利于丰富他们的情感。
  (三)有助于深化学生的思想
  审美教育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将他们培养成为有丰富情感、有血有肉的人。语文审美教育的实施能让学生从知识学习中体会美的内涵,寻找美的信息,逐步提高发现美、感知美的敏感性。通过从实践层面来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促使他们将美的感悟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让他们在语文学习实践中积淀人文素养,锻炼语言运用能力,进而提高审美水平。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方法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元素,提高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针对性
  新课标指出,在语文学习中应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这标明了语文教育与审美教育间的关系,应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审美教育,也就是回归语文的本质——语言与文字。纵观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收录了很多脍炙人口、文质兼美的佳作,内容覆盖面广,涉及到美的各個领域与层面,有自然美、社会美,也有艺术美与人性美。这些作品不仅审美内涵丰富,而且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学生易于理解,便于产生审美共鸣。可见,课文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要充分挖掘课本中所蕴含的不同美学元素,将文学作品的艺术美与社会现实相联系,有针对性地开展审美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比如,人教版高二必修3《蜀道难》中作者用很多精彩的语句向我们形象展示了蜀道的奇特、险峻之美,如“地崩山催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猴欲度愁攀援。”教师可选取一些古典音乐,一边播放一边示范朗读,让学生从中感受文章的情感与朗读的技巧。在朗读过程中教师要随着音乐节奏,把握好文章的感情基调,合理运用朗读技巧,如语调的升降、声音的高低、语气的强弱、节奏的缓急、速度的快慢、停顿的长短。这样才能将无声的文字转换为富有感情的有声语言,让学生脑海中浮现出相应的画面,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同时,也能让学生感知语言的音韵美、节奏美、意境美,并从中领悟到做人的道理。当然,也可以让学生配乐朗读,让他们在诵读过程中品味文本的语言美,并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二)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个性体验
  相关心理学研究认为,学生所处的情境如果越真实生动、形象具体,那么他们产生的情感感受也就越真切。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实施离不开情境的创建,教师应在语言文字的基础上,采用情境创建与其它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从而强化学生的参与感,激活他们的个性体验。以高中必修2《荷塘月色》一课为例,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创建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进入更真实的情境中。上课前先播放古筝笛子合奏曲《荷塘月色》,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聆听。这首曲子与课文的意境基本一致,都是描绘夜色的静谧、荷塘水面的碎光闪耀以及荷花随风摇曳的美丽。在听曲子的过程中学生仿佛就已经看到了月色下美丽的荷塘。随后,可让学生用画笔画出自己心中的“荷塘月色”,并选取一些作品在大屏幕上播放,让学生看到不同人心中的“荷塘月色”,使其从不同视角体会“荷塘月色”的美丽。这样能让学生获得个性化的体验,并能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水平。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在情境创建的时候可充分利用互联网,搜集合适的素材作为教学资源。同时,要将文章中的关键词句作为情境创设的切入点,使情境更有美感,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审美意识。
  (三)以写促美,完善审美评价机制
  2017年语文新课标要求,能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个人的审美体验,表达个人的情感、态度及观念,表达和创造自己内心的美好形象。审美输入与输出是同时存在的,有审美输入就有审美输出。其中,写作就属于审美输出的一个重要形式,也是审美教育的最终完成表现,但在审美教育中经常得不到重视。写作是一个创造美的过程,涵盖了审美感知、审美观察以及审美理解等诸多审美活动。读与写是相对的,因此,在审美教育中可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以读促写。课本中的课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教师可在阅读教学中恰当设置话题,开展随堂练笔或写作训练,将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批阅作文时可采用学生自评自改、互评互改的办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这样在评改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能力均会得到锻炼与提升。最后,选取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全班评论分析。对于优秀作文可让学生本人朗读,在班上树立榜样,并能让学生重新经历审美创造过程,得到新的体会。
  审美教育是培养高中生核心素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中语文课本含有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是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审美教育在高中语文中的地位与意义,努力挖掘课本中含有的各种审美教育因素,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将审美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治中.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审美教育初探[J].现代语文,2017,31(3):83-84.
  [2]王利娜.试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7,11(8):267-268.
  [3]刘琳.渗透审美教育滋养语文核心素养[J].语文教学通讯,2018,986(3):20-22.
  [4]王宁.语文核心素养与语文的特质[J].中学语文教学,2016,18(6):25-26.
  [5]周均平.论语文审美教育的基本特性和主要特征[D].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
  陈敏,重庆西藏中学校教师。
其他文献
在蛋鸡的饲养过程中,经济效益的高低,除了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等主要营养物质有关外,还与鸡机体内所需要的微量营养成分有直接的关系。这些需要量极少的营养物质在鸡生理生
看到教育部审定2019年7月第三次印刷的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里的《句子的成分》(P85)和《句子的主干》(P90),感到分析句子的方法走的是老路,即把"暂拟"体系里的中心词分析
预习是学习活动的重要环节,有效地预习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同时能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为此,我们教师要高度重视预习教学,引导学生课前预习,指导学生有效预习,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预习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预习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一步,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
自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千人计划”)以来,在天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全市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牵头单位、有关职能部门和
高新科技、知识经济、网络技术等的迅猛发展,使社会迅速转型为大数据时代。这一变化,深刻地影响着每个人的工作、生活、思维和生存的方式,面对这种情况,我国打破了原有的封闭办学的格局,参与了世界教育资源的竞争,形成了多元办学的新体制,在这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课堂教学则更注意基础性和发展性、适应性和超越性、科学性与人文性、行为目标和过程目标的相结合,更注意多元化的整合,强调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既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也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想象,体会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美,感受文本中的思想情感和深刻内涵。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在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为学生口述讲解初中语文知识,学生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并不能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学生对初中语文的学习兴趣逐渐下降,导致学生不能真
高效课堂观点的提出是基于当前教育需求的不同呈现形式而产生的,是在课堂存在的基础上对课堂的再次评价。在教育研究者的词条里高效课堂是为学生发展奠基的课堂、在教育管理评价中高效课堂是能为安全实施教学过程的课堂、在教师和家长的期望中高效课堂是为学生制造高分数的课堂……不同的契入点有对高效的不同解读。因此,很有必要探讨高效课堂建设“标准”中何为高效课堂?   一、高效课堂是一种实现教学目标的教育理念   教
2017年全国小学生和初中生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第一课的内容不再是拼音字母,而是六个汉字“天地人、你我他”。总主编温儒敏教授在中央台的电视采访中解
直到母亲猝然离世,直到自己的小说获奖,直到因母亲离世生命出现无法填补的空白时,史铁生才惊觉"母亲却已不在人世";才明白母亲"心里太苦了";才知道"一切都来不及了".此时回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