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虎归山(外一首)

来源 :诗歌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_ST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下定决心把老虎放了
  我把它放出囚笼
  恢复它的自由
  到寥无人烟的林中凶猛地捕食
  去溪边饮泉水
  在草地上趴下睡觉
  耳朵警惕地听着风吹草动
  我让笼子空着
  看不见老虎的身影
  只留下虎的脚印
  在我的画中
  消失在莽莽森林
  当紫荆树开花
  当庭院的紫荆树开花
  阳光喜欢骑春天的高头大马奔驰
  我被隔在八楼家中
  只能在防护栏后旁观,替他们欢喜
  紫荆树就在楼宇间的通道旁
  偶尔遇到,用欣赏的目光示意
  或者在一树紫红下停留
  今年春天,人与人都保持距离
  紫荆不问疫情,一如往常
  在树梢披红挂香,不减一丝热情
  当我戴着口罩在紫荆树下呼吸
  串串花朵送上格外殷勤的气味
  人稀的庭院,紫荆寻找分享对象
  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
  就像拉住好朋友的手在一起,没有孤独
  别样的生活
  陶锋
  当你对生活不再抱有幻想的时候,
  却有不期而至给你的一个惊喜,
  让你重新燃起搏一下的愿望,
  惊喜常常过去得太快,
  甚至没有留下多少痕迹。
  当你处于顺境时,
  仿佛一切都是设计好的,
  锦上添花已不胜枚举,
  像生活的宠儿被诗和远方所环绕。
  当你处于困境中,
  坏消息会一个接一个,
  好像一切都在和你过意不去,
  叫天天不应,
  叫地地不灵。
  当有的人顺风顺水时,
  却传来坠入深渊,
  让人震惊。
  当有的人默默无闻,
  突然一鸣惊人,
  让你感觉像魔幻剧。
  偶然中孕育着必然。
  唯有自己才能主宰未来,
  路就在脚下,
  用自己的双腳去走才会更加坚实,
  风雨无阻,
  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老木棉
  黄奕
  村子里有一棵木棉树
  爷爷说
  木棉看着他长大
  春天,冒出红灿灿的花朵
  花落尽了 再探出绿油油的叶子
  秋天,便被轻薄的绒白覆盖
  载着种子漫天飞絮
  花煎出冰凉清甜的糖水
  树兜住孩子们的欢笑
  生气健朗 似乎永远歌颂着生命
  一年,下了一场暴雨
  人们躲进结实的房子
  木棉却只能迎接宿命的对决
  第二天 人们开窗一看
  木棉一半的身子倒下了 另一半还孤勇地站立
  树皮上结着疙瘩 闪闪发亮
  像饱满膨胀的肌肉 身形紧张地扭曲着
  颓败的花朵零星挂在他身上
  浴血奋战后的遗迹
  他孤傲地站着 将要放声一首凯歌
  人们不忍遗弃 这残破的躯体
  村子里的孩子长大了
  老人在村口吃力地目送
  远行的车辆
  衰老与眼泪坐在树下
  不知过了多久,人们决定运走那具
  挺拔的残骸
  但一个孩子跑过来
  惊呼着树梢裂缝里的隐秘
  “看!那里藏着一点绿芽呢!”
  殷墟的两只麻雀
  张启林
  安阳殷墟广场边的草丛中
  两只麻雀
  它们神态安然,偶尔对视
  交谈
  语言甲骨文般深涩
  阳光下
  两只麻雀飞到“门”楣之上
  修理羽毛,观看祖先们从树上下来
  寻找栖息地,以及
  武王伐纣前准备的那些铜镞和铝饼
  那个殉葬的将军
  最后的归属
  在甲骨文的坟场,翻找失落已久的文明
  千乘车骑
  “弓正”经及姓氏的起源
  两只麻雀,在我从妇好墓葬出来时
  不知所终
  而我,在这里找到部分文明的线索之后
  将到中国文字博物馆
  追寻文字的起源
  文字的重重压力
  那条路
  徐英才
  离乡那条路
  是一道纤绳
  这头背在我肩上
  那头 拴着我童年的全部
  无论我走到哪儿
  它都拽着我
  走得越远
  肩头越重
  你我虽各在两头
  却从未分开过
  我携着你的积淀
  你牵着我的乡愁
  那纤绳上荡漾的
  是生命交响的节奏
其他文献
瑞典诗歌评论家扬·乌拉夫·于连在评论女诗人安娜·吕德斯泰德的时候,揭示了女诗人身上存在一种植物性的“卑贱的力量”,这种力量具有一种“单纯的美和丰富性”,体现了“坚忍不拔的生命的非凡奇迹”。?譹?訛其实,这种植物性的力量并非女诗人专属,在一些男性诗人身上也有体现。或许,我们大致可以把诗人区分为两类,一类是热衷于漫游的、动物性的诗人,他们的生活空间不断变化,写作的题材、风格、主题变动不居;还有一类是倾
我父亲疫情期间一直奋战在社区防疫一线。除夕夜得闲回家过年之时,他眼中的红血丝让我震惊。在我去厨房帮忙煮饺子、端饭的短短十几分钟时间里,他就已经躺在沙发上睡着了……  我不忍看父亲劳累,也敬佩他的尽责。第二天,他要重返工作岗位之际,我主动请求去他所在的社区做一名志愿者。上“阵”之前,父母对我的安全百般叮咛。  我每天8:20到达社区指定的卡点驻守,下午5:00休息,两天轮岗一次。工作内容主要是在社区
谈论曹宇翔这样的诗人及其诗作类型,我们很容易在“军旅诗歌”的写作脉络和惯性理解的层面上来推演和判断。值得注意的是,曹宇翔的一部分诗歌包括近作《黄河夜饮》《向大地致意》《儿想娘》等组诗或小长诗带有同样强烈的个性特征,并不能用“军旅诗歌”来统括,而是具有显豁而丰富的命运感,以及对人类宏大和永恒命题的重新揭示。比如《永定河星空》:“几十年我游历了沧桑大地/而星星还在原处竞一动不动/天幕之上该是怎样的另一
春天,村庄被植物绑架了  牵牛花、黄瓜花、丝瓜花、扁豆花、金银花……  顺着瓜架、草垛、桃树和一圈圈坟堆  一个劲地往上爬,那么专心、固執,一意孤行  雨水也浇不醒。母亲的病还没有好透  在村诊所,打了一天吊瓶,就忍着疼痛说没事了,仿佛为了证明,你提着竹篮颤巍巍地走到菜园,薅草、摘菜,顺便将腐烂的篱笆背回来,当作烧饭的柴禾,仅仅一天没有母亲拾掇的锅台,油盐柴米就慌乱了位置一天口服三次药片,白色的、
山中夜晚的湖水  是寂静的狂澜,是一山的树木  卸下的风  是风,在水面上发着细小的光  如果你恰巧在,你也会成为整个夜晚  或者夜晚里  间断发光的一部分  世界在湖水中亮起灯盏  静坐的人们在湖边举杯,你湿漉漉的  被微醺的水雾一点点淹没  成为水天交接的线条  语言的边界  有一刻,你和山和夜晚和湖水和语言  重新被发现  被发现曾被安慰,曾被  替代  花祭  每一片花瓣都下着突至的雨水 
扑棱着羽翼  向明处奔去  呼唤自己,呼唤伙伴  回声往复,擦亮了窗棂  风起了,凉了秋  穿透木结构,穿透叶片  枝桠震颤  我卸下坐骑  你也安顿好马匹  微光细微,语速倾斜  或烛焰翻卷,或波澜不惊  谁也不知道,一辈子  能有几个这样的夜晚  周遭弥漫着木香  青芒咄咄,淋漓酣畅  这温暖的老巢  报喜鸟,知更鸟  栖息的心灵家园  九单元的苹果  化整为零  从角落到角落  从点到圆,从
午夜时分的火车,依然灯火通明  每个人的疲倦,像车外偶尔闪过的店招一样明显  在混合着烟味、泡面味和排泄物味道的座位间  他们的身份界限模糊不清  衬衫在命运的摇晃中,头歪到了背心上  而我与这黑夜对视,走进了它深邃的瞳仁  在轰隆的车轮声中  它沉稳跳动的心脏  用力泵出树干、路灯、房屋、田野  以及一个,站得笔直敬礼的铁路工人  凌晨四点醒来  凌晨四点醒来,这个世界的声响  仍未有停止的打算
关注张晓雪已经好些年了,她是一位安静低调、视野开阔、思考深邃、表现力丰富的诗人。组诗《纸上的森林与结冰的池塘》是她的一组近作,是诗人面对山水风物所写。本文主要从诗人面对这些山水与风物时的心灵图景出发,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悟。  该组诗歌有一番异常别致而穿透心灵的景观,一种娓娓道来,安静渗透的语言气息与心灵秘语,令眼前的汉字好像获得一种天鹅的飞姿,我不得不驻足下来,反复打量这些文字以及她的主人。透过这些
没有喧嚣,也没有鸟鸣  静静的湖水  把沉默搂在怀里  好像,鱼都被淹死了  没有微风,也没有色彩  所有的植物  都穿上了冬裝  花草,也不例外  似乎被这个季节  剥夺了生机  但,我觉得  它们的的确确  还活着——  活在忍耐中  活在寂寞里  我清楚,当一缕  春风吹来,大地复苏  阳光下——  它们还是,这里  最美的风景  最甜的芬芳  到那时,我会一刻  不停地,奔向  南艳湖的深
在塞尔维亚的古城斯梅德雷沃,我得到一把金钥匙,这是欧洲对中国诗歌的褒奖。对我而言,这是一个意外。在来自世界各地的诗人注视下上台领奖,感觉犹如做梦。颁奖词中有这样的话:“赵丽宏的诗歌让我们想起诗歌的自由本质,它是令一切梦想和爱得以成真的必要条件。”宣读颁奖词的是塞尔维亚作家协会主席拉多米日·安德里奇,也是一位诗人,他的颁奖词的题目是《自由是诗歌的另一个名字》。他的话在我心里引起了共鸣,这是对所有发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