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来源 :上海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qdn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特殊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术后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5例进展期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A组和实验B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为普通输液组;实验A组为标准肠内营养组,给予整蛋白纤维型肠内营养混悬液;实验B组为免疫增强营养组,给予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混悬液。术后第2天起,实验组给予肠内营养104.5kJ·kg^-1·d^-1,连续7d,分别检测血浆谷胱甘肽(GSH)和各项免疫指标,并观察临床表现。结果除对照组出现2例肺部感染外,其余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与术
其他文献
<正> 亲爱的读者:编辑部在1月底至3月20日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内就收到了读者寄回的大量意见表.为了搞好评选工作,我们邀请了情报资料研究及编辑工作方面的专家王易今、孙越生、刘仲亨、刘利圭、黄长著、周绍珩等同志组成评委会,对本刊1986年各栏目的论著和译文进行认真细致的评比.评委会在广泛吸收读者意见的基础上,从选材标准、资料占有、文章结构、文字表达等几个方面对候选文章作了评析.
<正> 20世纪以来的社会科学,在流派的形成与专业的划分上,往往是越分越细,容不得有丝毫的混淆.值得注意的另一种情况是:近年来有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却在发展一种现象学马克思主义.乍看起来,辩证的马克思主义和主观的唯心主义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而且另一些马克思主义者早就反对过这种现象学马克思主义,他们斥之为过分简单化了的人道主义、违反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修正主义.本书的目的就是要探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体系梠互结
<正> 苏联科学院哲学教研室组织编写、由B.?.莫洛佐夫教授主编、莫斯科"科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历史唯物主义概论》(全书共364页),是近年来苏联出版的历史唯物主义方面的著作中比较好的一本,值得一读.这本书作者们是为"已经熟悉历史唯物
<正> 学者们和哲学家们正着手探索科技革命的现阶段及其前景的时刻,提出“高度的契合”这一用语看来是再恰当不过的了。这里是想说,新的更高的生产技术发展水平,应该有跟自然界处于相互作用中的社会及人的新的更高的发展程度与之相适应。这就要求我们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对这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社会哲学研究。首先让我们用三言两语,谈谈这些问题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情况。
<正> 据日本《历史学研究》1984年7月号报道,1984年度日本历史学研究会大会,于5月19日在法政大学召开。参加这次大会的有大约’80多名会员,会上,首先由会务委员长吉泽南作1983年度委员会工作总结报告,报告认为,1983年有3项值得重视的大事件:(1)越改越糟的学术会议法案的公布,(2)中曾根内阁对“教育改革”下了非同小可的决心,(3)家永三郎对教科书判决提出第三次诉讼。针对这3个大事件,历史学研究会开展了大量工作。首先,为了阻止学术会议法恶化,历史学研究会发起签名运动进行反对,并向
<正> 研究马克思的经济学遗产,迫切要求在研究这一遗产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以完整的观点对待这一遗产.对作为《资本论》有机组成部分的《资本论》第2卷的形成过程进行研究,能够更好地理解它的内容及其在马克思经济学遗产中的地位,并了解它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列宁指出:"马克思所作出的另一个极其重要的新贡献,就是他在《资本论》第2卷中对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的分析."1857—1858年手稿《资本论》第1卷的来源是1857一1858年的手稿,这是《资本论》的初稿.其中已经包括了属于未来第2卷的相当广泛
以桑树(Morus alba)为材料,用亚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的混合溶液模拟SO2湿沉降,探讨SO2湿沉降对桑树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CK)相比,100mmol&#183;L(-1) SO2湿沉降
本试验以兰州地区常见冷季型草坪草黑麦草(Lolium perenne)品种首相(Premier)、潘多拉(Panterra),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品种百斯特(Barrister)、百胜(Barvictor),高羊茅
<正> 毛泽东虽是农民出身,又领导中国农民推翻了旧社会,但他在土改后实行的政策并未提高农民的收入,亦未能充分发挥出农业经济的潜力.毛当政的整个时代,国家控制了城乡之间各种交流活动——如商业、金融、技术、政治和社会各方面,实际上在城乡居民之间树起了一道新的"长城",加重了过去就存在的不平等,使农民仍然生活贫困.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只有到了邓小平强调发挥市场作用的经济改革时,由于给农民以更多的经济自由,促进城乡经济交流,方才发挥出农民的全部潜力.这证明邓氏采用东亚型的发展战略,抛弃苏联
Roderich Ptak博士是联邦德国的汉学家,现任教于海德堡大学。曾就读于葡萄牙,以研究中葡关系史见长。1980年获卢森堡文学和文学史奖。本文是他专为本刊撰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