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已广泛地运用于教育教学领域,为我们的教学改革带来了重大契机。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板书为主的“一块黑板加一支粉笔加一本教材加一张嘴”的枯燥单调的教学模式,以多彩的屏幕、形象的事物、直观的形式为我们诠释着现代化教学的魅力,展现着数学教学的活力,这确实对我们的高中数学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教学优势。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也是如此,在为我们的教学带来重要机遇的同时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确实在当前的多媒体教学中,许多教师出现了认识上的偏差,而降低了多媒体教学的效率。那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如何来实现多媒体与学科教学的完美结合,让多媒体更好地为数学教学服务呢?
一、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突出数学学科特点
多媒体是为我们的教学服务的,我们在运用多媒体时不能盲目追求外在新颖有趣的形式,而是要将重点转移到与教学内容的结合上来,更好地体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让多媒体辅助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更具现代化的气息与数学的味道。但是许多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却忽视了这一点,片面地认为多媒体的运用只要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便是成功的,因此只重视多媒体设计的趣味性,而忽视科学性,忽视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的联系。这样的结果确实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兴趣,整个教学一片活跃,学生的热情也是非常高,但一节课下来学生所能真正理解与掌握的知识到底有多少呢?这样的教学表面上看起来热闹非凡,但是却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果,学生的全部精力都是集中在多媒体的趣味上。但是由于与具体的教学内容关联不大,这些丰富新颖的形式与事物反而喧宾夺主,吸引了学生过多的注意力,而无法让学生将更多的思维与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这样的多媒体还不如不用。要实现多媒体与数学学科的优化整合就必须转变这一错误认识。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突出数学味,在趣味性与科学性间找准平衡,将与抽象的知识相关的、具有代表性与简洁性的学习材料直观地呈现出来,让学生获取感性材料,并经过主动的思考与思维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达到对概念、定理本质的理解与掌握。
二、围绕学生的学情展开,引导学生主体参与
现代建构主义提出学习不是被动地信息接收,而是需要学生的主动提取、不断分析,需要建立在学生思考与思维的基础之上。新课程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这是对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的根本性转变。现代教学的中心是学生,我们的教要让步于学生的学,以学生的学来决定教师的教。因此,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时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原则,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来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才能激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激情,提高学生教学参与度。首先要全方面地了解学生的学情。教师要经过测评、交谈等多途径地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要明确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哪些知识点,对于哪些知识点还存在薄弱环节。这样,教师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才能加强针对性,才能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其次,要明确各章节教学的重难点。重点是客观存在的,在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理解的关键;而难点则是主观存在的,由于学生基础与认知水平的不同,难点也会有所不同。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时要充分考虑到本班学生学习此节内容的重难点之所在。这样教师在教学时才能更好地利用多媒体强大的综合分析功能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直观的认知形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从而由已知顺利地过渡到未知再过渡到已知。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因为某个知识的“断层”而影响到对其他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或因知识重难点不明确不突出而造成理解的偏差,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对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与掌握。教师只有深入研究学生的基本学情,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设计教学思路与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满足各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化的发展与整体协调发展。
三、进行二次创作,使课堂处于动态生成中
多媒体课件也只是一种预设,虽然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分析、来设计,尽可能地考虑到了学生的各种情况,但是高中生是鲜活的个体,他们有着独特的思维与见解,在具体的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不可预料的情况。在以往,这些情况会被视为异常的举动,而受到广大教师的一致排斥。这些突发事件看似与教学无关,实则是延伸学生认知、拓宽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机会。因此在运用多媒体课件时,我们要提高自身的操作与驾驭能力,不能为多媒体所摆布,而是要学会根据教学的突发情况,对课件进行二次创作,当堂创作当堂运用,以灵活地处理这些突发事件。立足预设,同时又超越预设,升华学生的认知,推动学生的思维活动,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使课堂教学处于不断动态生成中,从而达到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统一,这正是我们教学所追求的一个重要内容。
总之,多媒体的运用已显示出了巨大的教学优势,推进了教学改革进程,但在具体的运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随着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入,多媒体的运用也愈加理性化、科学化、成熟化,我们要在不断实践与探索的基础上加强总结与创新,以实现多媒体与数学教学的优化整合,使之成为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责编 高伟)
一、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突出数学学科特点
多媒体是为我们的教学服务的,我们在运用多媒体时不能盲目追求外在新颖有趣的形式,而是要将重点转移到与教学内容的结合上来,更好地体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让多媒体辅助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更具现代化的气息与数学的味道。但是许多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却忽视了这一点,片面地认为多媒体的运用只要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便是成功的,因此只重视多媒体设计的趣味性,而忽视科学性,忽视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的联系。这样的结果确实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兴趣,整个教学一片活跃,学生的热情也是非常高,但一节课下来学生所能真正理解与掌握的知识到底有多少呢?这样的教学表面上看起来热闹非凡,但是却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果,学生的全部精力都是集中在多媒体的趣味上。但是由于与具体的教学内容关联不大,这些丰富新颖的形式与事物反而喧宾夺主,吸引了学生过多的注意力,而无法让学生将更多的思维与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这样的多媒体还不如不用。要实现多媒体与数学学科的优化整合就必须转变这一错误认识。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突出数学味,在趣味性与科学性间找准平衡,将与抽象的知识相关的、具有代表性与简洁性的学习材料直观地呈现出来,让学生获取感性材料,并经过主动的思考与思维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达到对概念、定理本质的理解与掌握。
二、围绕学生的学情展开,引导学生主体参与
现代建构主义提出学习不是被动地信息接收,而是需要学生的主动提取、不断分析,需要建立在学生思考与思维的基础之上。新课程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这是对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的根本性转变。现代教学的中心是学生,我们的教要让步于学生的学,以学生的学来决定教师的教。因此,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时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原则,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来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才能激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激情,提高学生教学参与度。首先要全方面地了解学生的学情。教师要经过测评、交谈等多途径地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要明确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哪些知识点,对于哪些知识点还存在薄弱环节。这样,教师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才能加强针对性,才能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其次,要明确各章节教学的重难点。重点是客观存在的,在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理解的关键;而难点则是主观存在的,由于学生基础与认知水平的不同,难点也会有所不同。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时要充分考虑到本班学生学习此节内容的重难点之所在。这样教师在教学时才能更好地利用多媒体强大的综合分析功能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直观的认知形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从而由已知顺利地过渡到未知再过渡到已知。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因为某个知识的“断层”而影响到对其他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或因知识重难点不明确不突出而造成理解的偏差,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对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与掌握。教师只有深入研究学生的基本学情,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设计教学思路与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满足各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化的发展与整体协调发展。
三、进行二次创作,使课堂处于动态生成中
多媒体课件也只是一种预设,虽然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分析、来设计,尽可能地考虑到了学生的各种情况,但是高中生是鲜活的个体,他们有着独特的思维与见解,在具体的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不可预料的情况。在以往,这些情况会被视为异常的举动,而受到广大教师的一致排斥。这些突发事件看似与教学无关,实则是延伸学生认知、拓宽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机会。因此在运用多媒体课件时,我们要提高自身的操作与驾驭能力,不能为多媒体所摆布,而是要学会根据教学的突发情况,对课件进行二次创作,当堂创作当堂运用,以灵活地处理这些突发事件。立足预设,同时又超越预设,升华学生的认知,推动学生的思维活动,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使课堂教学处于不断动态生成中,从而达到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统一,这正是我们教学所追求的一个重要内容。
总之,多媒体的运用已显示出了巨大的教学优势,推进了教学改革进程,但在具体的运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随着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入,多媒体的运用也愈加理性化、科学化、成熟化,我们要在不断实践与探索的基础上加强总结与创新,以实现多媒体与数学教学的优化整合,使之成为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责编 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