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6)4
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科术后患者中极为常见的并发症,因而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开始加大对其的关注力度,且在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其预防护理措施,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巩固治疗效果。本文基于此,对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护理干预;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
就行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而言,大部分患者在后期的康复过程中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较大,会对患者的正常康复进程造成较为恶劣的影响,严重者或会出现更为严重的并发症,有必要给予患者一定的护理干预。
1.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成因
1.1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成因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临床疾病,与血液的粘稠度、血流速度均有一定的关联,患者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若患者得不到积极有效的治疗,对其日常生活、工作等均造成恶劣影响,因而临床上加大了对该病护理干预与治疗有效方案的研究。
1.2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成因
一般而言,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为:(1)手术操作距股血管较近,在分离组织中容易刺激股血管引起炎症反应;(2)术中反复过度牵拉和屈曲下肢可扭曲股血管造成血管内膜损伤;(3)手术时间长,出血多,全身应激反应可造成凝血功能紊乱;(4)患者多属高龄且合并多脏器生理退变和器质性疾病,心肺生理功退变或器质性改变,使心输出量减少,静脉血流减慢,致使下肢血流处于相对滞缓状态;(5)术后患肢制动使血流进一步减慢、凝滞,患者由于疼痛等原因活动较少,局部组织缺氧和代谢环境改变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主要表现为四肢乏力,患侧下肢疼痛,较健侧下肢略为肿胀;(6)患者术前合并高龄、肥胖、制动、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深静脉血栓既往史等高危因素时,使血液成分改变而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提高了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2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方法和治疗
2.1患者术后给予其相应的护理
2.1.1
基本预防:于患者行手术治疗前,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做好问卷调查,以对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知识掌握度进行了解,而后做好系统化的健康宣传教育;术中动作轻柔,避免对患者的静脉造成损伤;术后抬高患肢、深呼吸训练增强胸腔负压以加速静脉回流,必要时行足趾训练,增强肌肉收缩功能,并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烟酒,进而以积极健康的习惯配合临床治疗;
2.1.2药物预防:术后12h注入低分子肝素,或术前、术后当晚施加维生素K拮抗剂,并监测肝肾功能;
2.1.3机械预防:下肢彩超检查胫前后、股、髂外静脉,测定血流量、方向与流速;或行CT静脉造影,探查盆腔与腹部静脉情况;
2.1.4做好运动指导:视患者实际情况,指导患者行自主运动指导,并做好辅助运动护理,针对运动能力尚未完全恢复的患者,可对其下肢进行按摩,以加速下肢的血液循环;针对运动功能基本恢复的患者,针对康复训练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指导,以通过较为舒缓的下肢运动防止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1]。
2.2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
2.2.1常规处理:患肢抬高且用弹力绷带包扎,指导患者行肌肉主动收缩锻炼;
2.2.2下腔静脉过滤器植入:针对抗凝药物禁忌证者,并与手术取栓并用;
2.2.3导管溶栓:参照血栓部位行将买穿刺插管,静脉泵连接于导管末端,采用50u/24h尿激酶参照患者凝血功能、球蛋白溶解时间等调整泵入。有研究中[2],为30例患者行下腔靜脉滤器治疗后,18例显效(占比为60.0%),11例有效(占比为36.7%),1例无效(占比为3.3%),治疗总有效率为96.7%,且经随访6个月后的结果显示,未见1例不良事件出现,效果满意。
3.结语
骨科术后患者在功能恢复期大多卧床,患者血液循环受阻现象极为常见,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下肢肿胀、酸痛以及发炎的风险,对其康复造成了较为恶劣的影响,严重者或会出现更为复杂的疾病,最终会影响到骨科手术的效果。
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逐渐成为骨科关注的课题,但就事实而言,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处理大多由护理角度出发,通过分析患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在源头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预防护理干预可从预防入手,通过对骨科术后患者个体情况的与相关危险因素(如患者长期卧床、骨折、长期被动体位等)的分析,为不同患者制定出与其康复进程相适应的预防干预措施[。
我院在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干预中,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施加预防护理干预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26.7%明显高于观察组的6.7%;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以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充分说明骨科术后患者给予其预防护理干预后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的效果。有研究结果显示,80例骨科术后患者被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后,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施加护理干预后,对照组26例并发DVT,DVT发生率为65.0%,观察组8例并发DVT,DVT发生率为20.0%;34例患者行下腔静脉过滤器植入治疗,12例患者行药物抗凝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0%,12例患者行导管溶栓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7%,10例手术取栓的总有效率为90.0%,与本文的研究结果一致,同时也表明给予患者一定的干预与治疗后可降低骨科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
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有着较好的预防作用,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程海松,吴亚军.骨科创伤手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J].中国美容医学,2012,18(16):1593.
[2] 邓月香,曾玉娥,卢小燕,朱艳,黎文武. 优质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 2012(14)
[3] 毛厚平. 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预防护理措施[J]. 中外妇儿健康. 2011(07)
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科术后患者中极为常见的并发症,因而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开始加大对其的关注力度,且在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其预防护理措施,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巩固治疗效果。本文基于此,对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护理干预;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
就行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而言,大部分患者在后期的康复过程中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较大,会对患者的正常康复进程造成较为恶劣的影响,严重者或会出现更为严重的并发症,有必要给予患者一定的护理干预。
1.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成因
1.1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成因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临床疾病,与血液的粘稠度、血流速度均有一定的关联,患者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若患者得不到积极有效的治疗,对其日常生活、工作等均造成恶劣影响,因而临床上加大了对该病护理干预与治疗有效方案的研究。
1.2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成因
一般而言,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为:(1)手术操作距股血管较近,在分离组织中容易刺激股血管引起炎症反应;(2)术中反复过度牵拉和屈曲下肢可扭曲股血管造成血管内膜损伤;(3)手术时间长,出血多,全身应激反应可造成凝血功能紊乱;(4)患者多属高龄且合并多脏器生理退变和器质性疾病,心肺生理功退变或器质性改变,使心输出量减少,静脉血流减慢,致使下肢血流处于相对滞缓状态;(5)术后患肢制动使血流进一步减慢、凝滞,患者由于疼痛等原因活动较少,局部组织缺氧和代谢环境改变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主要表现为四肢乏力,患侧下肢疼痛,较健侧下肢略为肿胀;(6)患者术前合并高龄、肥胖、制动、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深静脉血栓既往史等高危因素时,使血液成分改变而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提高了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2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方法和治疗
2.1患者术后给予其相应的护理
2.1.1
基本预防:于患者行手术治疗前,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做好问卷调查,以对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知识掌握度进行了解,而后做好系统化的健康宣传教育;术中动作轻柔,避免对患者的静脉造成损伤;术后抬高患肢、深呼吸训练增强胸腔负压以加速静脉回流,必要时行足趾训练,增强肌肉收缩功能,并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烟酒,进而以积极健康的习惯配合临床治疗;
2.1.2药物预防:术后12h注入低分子肝素,或术前、术后当晚施加维生素K拮抗剂,并监测肝肾功能;
2.1.3机械预防:下肢彩超检查胫前后、股、髂外静脉,测定血流量、方向与流速;或行CT静脉造影,探查盆腔与腹部静脉情况;
2.1.4做好运动指导:视患者实际情况,指导患者行自主运动指导,并做好辅助运动护理,针对运动能力尚未完全恢复的患者,可对其下肢进行按摩,以加速下肢的血液循环;针对运动功能基本恢复的患者,针对康复训练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指导,以通过较为舒缓的下肢运动防止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1]。
2.2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
2.2.1常规处理:患肢抬高且用弹力绷带包扎,指导患者行肌肉主动收缩锻炼;
2.2.2下腔静脉过滤器植入:针对抗凝药物禁忌证者,并与手术取栓并用;
2.2.3导管溶栓:参照血栓部位行将买穿刺插管,静脉泵连接于导管末端,采用50u/24h尿激酶参照患者凝血功能、球蛋白溶解时间等调整泵入。有研究中[2],为30例患者行下腔靜脉滤器治疗后,18例显效(占比为60.0%),11例有效(占比为36.7%),1例无效(占比为3.3%),治疗总有效率为96.7%,且经随访6个月后的结果显示,未见1例不良事件出现,效果满意。
3.结语
骨科术后患者在功能恢复期大多卧床,患者血液循环受阻现象极为常见,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下肢肿胀、酸痛以及发炎的风险,对其康复造成了较为恶劣的影响,严重者或会出现更为复杂的疾病,最终会影响到骨科手术的效果。
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逐渐成为骨科关注的课题,但就事实而言,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处理大多由护理角度出发,通过分析患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在源头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预防护理干预可从预防入手,通过对骨科术后患者个体情况的与相关危险因素(如患者长期卧床、骨折、长期被动体位等)的分析,为不同患者制定出与其康复进程相适应的预防干预措施[。
我院在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干预中,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施加预防护理干预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26.7%明显高于观察组的6.7%;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以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充分说明骨科术后患者给予其预防护理干预后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的效果。有研究结果显示,80例骨科术后患者被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后,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施加护理干预后,对照组26例并发DVT,DVT发生率为65.0%,观察组8例并发DVT,DVT发生率为20.0%;34例患者行下腔静脉过滤器植入治疗,12例患者行药物抗凝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0%,12例患者行导管溶栓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7%,10例手术取栓的总有效率为90.0%,与本文的研究结果一致,同时也表明给予患者一定的干预与治疗后可降低骨科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
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有着较好的预防作用,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程海松,吴亚军.骨科创伤手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J].中国美容医学,2012,18(16):1593.
[2] 邓月香,曾玉娥,卢小燕,朱艳,黎文武. 优质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 2012(14)
[3] 毛厚平. 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预防护理措施[J]. 中外妇儿健康. 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