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回归

来源 :参花(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gflo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出狱》是美国著名女戏剧家玛莎·诺曼的第一部作品。这部戏剧演绎了一个女囚犯从监狱出来一天的生活。诺曼熟练地运用舞台和戏剧手段展现了女主人公的过去和现在。本文试图从戏剧场景设置的角度来分析戏剧人物的身份危机的形成过程以及和解。
  关键词:《出狱》 场景设置 身份危机
  一、引言
  玛莎·诺曼,美国当代著名女戏剧家,1947年9月生于肯塔西州路易斯维尔。受到她母亲的影响,诺曼的童年十分封闭,这个影响在她戏剧的人物中也有体现。从1979年她的第一部戏剧《出狱》问世以来,诺曼一共创作了11部戏剧。1983年,她的戏剧《晚安,妈妈》获得普利策戏剧奖。《纽约时报》著名戏剧评论家弗兰克认为:“诺曼的一项杰出的成就就是让人们理解悲剧的美国生活。”
  《出狱》是她的第一部剧作,讲述了主人公阿琳(Arlene)出狱之后,艰难地回归社会的过程。阿琳童年时受到父亲的性侵,而母亲是一个屈服于男权社会的女性,没有保护她,甚至责备、疏远她。身心受到伤害的阿琳堕落成了小偷和妓女。在度过十一年的监狱生活之后,在邻居鲁比的帮助下,最终走出阴影,回归社会。约翰西莫认为,这部作品展现了诺曼“杰出的洞察力和诚实的怜悯之心”。克里斯福·毕比认为,这部作品的情节“原创性且引人入胜”。
  场景是戏剧中的一个重要因素。阿琳悲惨的过去对她现在的处境有着深远的影响,当她试图适应新环境时,过去遭受的苦难——儿时的性侵、卖淫、社会排斥和刑事监禁,这些有如梦魇一般缠绕着阿琳。在如何表现这种影响上,诺曼采用了额外场景(extrascenic space)来展现阿琳过去的经历。舞台中央是阿琳出狱之后住的公寓,围绕这个公寓的是另外一个表演区,用来展现阿琳过去的回忆。诺曼利用这两个表演区,用两个女演员向观众展示了阿琳的过去和现在、主人公遭遇身份危机的过程以及和解的手段。西利亚·雷恩认为,这部戏剧的主题就是“越狱”,主人公从过去的牢笼中解放出来的过程。本文试图从戏剧场景设置的角度来分析《出狱》中女主人公的身份危机。
  二、家庭——分裂的开始
  女性的生存困境是诺曼戏剧中的常见主题,《出狱》中女主人公的困境产生的原因是家庭,这个冷漠破碎的家庭是主人公身份危机产生的根源。禽兽一般的父亲和无情冷漠的母亲,阿琳的童年注定是个梦魇。某种意义上来说,阿琳是这个贫穷家庭试图在社会底层生活下去的替罪羊。
  她的父亲是缺场人物,并没有出现在舞台上。母亲冷漠的对白和旁白,从侧面表现了父亲对阿琳的性侵行为。阿琳的身份危机,母亲同样也是帮凶。她对女儿的漠不关心,使得阿琳不敢向她倾诉被父亲强暴的现实,找各种借口来掩盖和隐藏身上的伤。外部舞台的设置,向观众展示了一个受到惊吓的小女孩的形象。压抑的空间对其早期性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家庭中,她毫无安全感。长期受到侵害也使得她的心灵扭曲。虐杀邻居宠物青蛙的行为使她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觉得此生从来没有这样“快乐”。在受到虐待之后,没得到关怀的阿琳以暴力方式反馈社会,使得她的学校生涯也异常坎坷。
  在学校,她一直被认为是麻烦制造者,因为她的暴力行为,校长认为她应该去特殊教育机构。在被送到特殊儿童学校之后,她放火烧了那里。医生救了她之后,给她注射了镇定剂。她的反叛行为并没有给她带来自由和身份,反而遭受了更严重的惩罚。性虐待使得阿琳认为自己的身体是商品,可以用來交换利益,这也让她走上了卖淫的道路。从小缺乏关爱,没有安全感,社交上也遭遇打击,被前男友当成了肉票。
  三、监狱——囚禁之所
  监狱在阿琳的一生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她被囚禁在监狱中11年。在监狱中,阿琳受了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囚禁。
  狱警一贯使用暴力手段使囚犯顺从。被阿琳认为是“最好”的狱警比利,其实也包藏祸心。他只是把阿琳看做“小东西”,只要稍微操作,就能跟随他的意愿。他对阿琳的好,也仅仅是想把阿琳弄上床。给阿琳“嚼过的口香糖”,用这种屈辱的方式来表达他对阿琳的绝对控制。格雷琴·格林认为,比利是“试图使他对阿琳的强奸行为合理化”。他想要的仅仅是让阿琳成为一个听话的性玩偶。
  比利是对阿琳的身体囚禁,而监狱的牧师则是进一步对阿琳的精神进行摧残。监狱牧师和狱警的目的一样,让囚犯做一个“顺从”的人,区别在于手段不同,牧师用强大的宗教教义来控制囚犯。在无助的阿琳面前,带着宗教光环的牧师就是权威。他仁慈和令人尊敬的表象,获得了阿琳的信任,他给阿琳重新取了一个名字(Arlene),告诉阿琳过去的自己(Arlie)是个邪恶的存在,暴力而又反叛,需要“彻底抛弃”。这样使得阿琳陷入了人格分裂中,讨厌另一个自己,最终用刀叉自杀,来试图杀了“自我”以获得重生。用生活必需品刀叉进行自杀,这个行为充满了讽刺意味。这样宗教性的“献身”行为,使阿琳几乎丧命。格雷琴·格林认为,“分裂阿琳灵魂是宗教对阿琳精神的强奸”。
  “自杀”过后,阿琳试图走向新生,但是宗教给她指引的路,现实中走不通。在监狱中,阿琳努力成为模范,也学了一些生活技能,如编织、理发等。讽刺的是,因为她的犯罪记录,没人愿意雇佣她做这些职业,她只能做最底层的刷碗工。自我“觉醒”之后,她也反抗比利对她的控制,用绝食的方式来反击比利对她的“性索取”。阿琳的反社会的行为,其实是长期受到侵害的结果。她在宗教的诱引下,采取的“激进的女权主义的行为——自我毁灭”方式来走出困境,这条路明显是走不通的。
  这些行为,诺曼是通过周边的附属舞台来表演,那个分裂的“自我”对中央舞台的“本我”也有着重大的影响。周边的附属舞台如同牢笼一般包围着中央舞台。这样的场景设计,表达了过去那个暴力、毁灭的阿琳,包围着现在的阿琳。如同戏剧的名字一样,只有实现和过去的自我的和解,才能实现真正的出狱。
  四、公寓——和解之地
  公寓场景的设置也是十分压抑的,窗户上的铁栅栏提醒了她以前的监狱生活。诺曼让读者和观众成为主人公恢复的见证人。诺曼认为自己戏剧的主题是“生存,如何生存”,当主人公面临选择时候,会让戏剧变得很有“吸引力”。   重获自由的阿琳,重新面临如何生存的问题,再一次面对无情冷漠的母亲和贪婪自私的男人们。诺曼认为,“我们的作品反映的是当周围的人不变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在姐妹情谊的帮助下,阿琳最终解决了身份危机,实现了和解,接受了过去的自己。
  母爱是成长必不可少的,阿琳从冷酷无情的母亲那里得不到,最终从邻居鲁比那儿获得。鲁比的角色既是母亲又是值得信任的姐妹,她给了阿琳没有从母亲那儿得到的爱。她耐心地倾听阿琳的遭遇并安慰她。在她遇到选择时,以自己的经历来指引阿琳,使阿琳认识到,“杀死”过去的自己并不能走出困境,只有带着过去的印记生活,才能控制好自己的生活。诺因·波特认为:“阿琳的恢复取决于自己,整合了过去自己的活力和力量以及建立和鲁比的新的联系。”在鲁比作为女性的温柔天性下,阿琳成功地整合了两个自我。
  阿琳周圍的男人们还是试图“利用”阿琳。卡尔还是和以前一样试图控制阿琳,继续做自己的肉票。他以儿子作武器,来操纵勒索阿琳。他觉得卖淫比刷盘子来钱快得多,利用阿琳对儿子的思恋,“儿子会以一个富有的母亲感到骄傲”,以此来胁迫阿琳。他粗鲁地处理了阿琳花费很长时间给儿子做的衣服,吃掉了阿琳为儿子精心准备的饼干,这些行为也表明了卡尔还是和过去一样,并没有真心关心阿琳,还是想利用阿琳。
  抱有同样心思的还有狱警比利。在阿琳出狱之后,他还是想享用阿琳的身体,把阿琳看成了诱人的“野猫”。在爱情的伪装下,给阿琳送食物送花,这些行为本质上和在监狱中强迫阿琳吃他嘴里的口香糖的行为一样,试图在监狱外延续对阿琳的控制。
  和鲁比之间姐妹情谊在她摆脱男权的控制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鲁比不仅是个好的听众,也以自身的遭遇来提醒阿琳远离过去那些剥削者。在鲁比无私的帮助和指引下,阿琳认识到卡尔和比利虚伪外表下的真面目,她把写着卡尔和比利联系方式的纸条撕成了碎片,也象征和过去生活的彻底决裂。
  诺曼用温馨的场景来结局。阿琳像妈妈一样叉着腰,寻找躲在壁橱中的过去的自己,喊着:“阿琳,你在哪儿?”这一幕也表现了身份危机的最终解决,阿琳和过去的自我实现和解,走向未来。
  五、结语
  思考女性的生存状态也是诺曼戏剧作品的一个重要的主题。阿琳的身份危机其实是这个社会底层家庭生存环境造成的,阿琳也是父权社会的牺牲品。《出狱》虽然是诺曼的第一部作品,但是她熟练地运用了各种舞台技巧,巧妙的舞台设置,表现了在父权社会下遭受身份危机的底层女性艰难地回归社会的过程。
  参考文献:
  [1]Norman,Marsha.Four Plays[M].New York:Theatre Communications Group,1988.
  [2]王莉.论玛莎·诺曼戏剧中的过去和记忆[D].南京:南京大学,2012.
  [3]岑玮. 女性身份的嬗变——莉莲·海尔曼与玛莎·诺曼剧作研究.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
  [4]Norman,Marsha.“An Interview with Marsha Norman”, By Sherilyn Beard. Southern California Anthology Mar,1985.
  [5]刘岩,西方现代戏剧中的母亲身份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
  [6]Norman,Marsha. “In Their Own Words: Contemporary American Playwrights.” Ed. David Savran[M]. New York: Theatre Communication Group,1988.
  [7]Porter, Laurin. “Contemporary Playwright/Traditional Forms.”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American Women Playwrights. Ed. Brenda Murphy[M ].Cambridge: Cambridge UP,1999.
  (作者简介:徐瀛,男,硕士,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字文化馆将“互联网+”应用到文化馆的日常服务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对解决文化馆服务的短板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以东莞市文化馆为例,阐述数字文化馆的应用场景,分析数字文化馆对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数字文化馆 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  近年来,我国各地文化馆积极探索,推动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着力将“互联网+”应用到文化馆各类公共文化服务场景中。随着数字化建设与文化馆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传统文化大院的存在形式、过程及影响的实例分析,展示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文化大院:家族式文化大院和群体式文化大院。不论哪种形式的文化大院,它的存在都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为基础,以族群意识为前提,以亲情和谐为根基,弘扬传统美德,传播历史文化。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这种文化大院有了一定的局限性,最终消亡,成为古老的历史文化遗产。  关键词:时代性 传统美德 族群意识  
期刊
七岁时,那天下午风和日丽,我和小伙伴们一起上学,大家一边走一边滚铁环,还有人打梭。我无意中一回头,看到胡老师在我们后面,我大喊说:“胡老师来啦……”伙伴们一听,慌慌忙忙收起铁环和梭,纷纷躲到草丛里,等胡老师走过去大家才钻出草丛。我的堂哥小刘成因为成绩差,经常挨胡老师的巴掌,所以他特别记恨胡老师。  他突然计上心来,神秘地对着我们几个人小声嘀咕着。原来他为胡老师编了一个顺口溜,还说谁要不喊就揍谁,我
期刊
喜欢阳光的午后。品上一壶茶,无论是红的,还是绿的,或者是“碧潭飘雪”的混乱,茶香氤氲,让它任意地滋润着我的咽喉;捧上一本书,唐诗也好,宋词也罢,哪怕是朱自清的一篇小散,让思绪在文字里缱绻回环,感受生命中难得的静好。  有时候,也喜欢午睡。听着“十点读书”里一段幽幽的文字入眠:“守在岁月的路口,幸福与你我悄然牵手,我将一朵婉约,轻轻地缀在你的襟袖,江南烟雨幽幽,淡淡的馨香入心,入眸。心中暗藏一份期许
期刊
眼前的墻纸在灯光的映衬之下显得格外清晰。树的别致在墙倚的拖拽中蔓延,叶子零散地飘零在和煦的墙角,似乎在表达着什么。浓茂不是唯一的覆盖方式,而是在镌刻襟胸。粉红的花儿在树的身旁盘踞着绿的青翠,花伴随着绿的盎然而褴褛着初秋的步伐;仓皇盼树在搁浅着年轮的青衣,在撑训着慵懒的浅秋;仿佛英伦的曼妙在音符的煽动下流露出花的惜时,花草丛中透露的音符回旋渗透了的芳香,并不搭配的想象在顷刻和蓄意之间,仿佛看到了音乐
期刊
清晨,给自己一个微笑  清晨  对着阳光  对着鲜花  对着鸟鸣  对着清澈的镜子  给自己,一个满意的微笑  昨夜的梦  磨炼心情  身体,像手机一样  放电后充满  黑暗  一层层淡化  淡化成黎明  扭曲的色彩  被晴天的声音  慢慢拉直  整理利落新衣  洗去一夜红尘  梳理,让秀发飘扬  饱餐后  放飞目光,加载  壮丽的心音  逆行  在车轮滚滚的路上  逆行  路线标志  洁白无瑕 
期刊
进城的老鼠  一天的某个时辰,不是中午,不是黄昏  没有凛冽的嘶啸。雪  静静地展开,顺着枯草的脉搏,伸向阳台  它第一次走进我的视线,独自闯荡的孤子  像个幽灵,探头探脑  更像个贼  我的宿舍多了一只老鼠,我们  变成了“缺一”。我们相互窥视着,相互  留有余地,相互把自己掖进一角  这个繁华的城市,酒香宜人,霓虹闪烁  白雪流出的蜜汁,将大地泛青  春节过后,一群老鼠在那只老鼠的带领下  浩
期刊
鹧鸪天·观贵州从江岜沙枪手部落  枪杆压肩变顶梁,盘头黑发脸安详。  吊楼幽雅宾朋密,树木参天斗志昂。  激血液,晒朝阳,图腾旗帜誉八方。  民族记忆埋心底,部落迎来彩色光。  鹧鸪天·观贵州西江千户苗寨夜景  放眼坡灯似海洋,疑为星落汇西江。  吊楼宴上豪情纵,风雨桥中窃语藏。  歌美妙,舞轻狂,潺潺流水谱诗行。  群山默记陈年事,巨变苗家火凤凰。  鹧鸪天·观贵州从江加榜梯田  骤雨初歇万亩田
期刊
泥哨  童年的记忆  全是黑白照片  包括泥哨  我就在吹呀吹  直到声音背叛了乡村  泥哨回归田野  灵魂也早已出窍  我只是一个  梦里的还乡者  月下村庄  一轮明月照着  那个头颅硕大的孩子  巴望世界的眼晴涌动着无限惆怅  一把雪粒磨亮的剑  在花枝里与风神格斗  多么遥远的路  总能找到回归线  月光下,村庄  缺失了原有的磷火  夜鸟鸣过  飞起无边的朦胧  老门槛  吱吱呀呀的榆木
期刊
枫叶  当落叶燃尽思绪  化作一捧捧春泥  当苦寒横扫一切浮华  诗意的潮汐蓄势待发  就让我做一枚小小的书签吧  无论被你夹进哪一页往事  都能摸到你乡愁的泪花  你一定要好好珍藏  也一定要原谅我  让你多了一份心痛和牵挂  只有懂得收藏的人生  才会把万顷晴空里的牧云  收藏在灵感的鞭子下  陪伴你一生文思泉涌  在妖娆浪漫中妙笔生花  哪怕日子的坚与硬  被泪水掏空  哪怕生活的棱与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