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课堂教学存在问题之思考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stone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虽然中小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广大教师也更新了教学方式,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被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性的教学手段所替代,但是,前课堂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对教材的挖掘不深入、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对学生的作业布置及评价方式不合理等,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课程改革和教育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以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材设计;提问方式;评价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8)09-0038-04
  随着教育的发展及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此过程中,广大教师努力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自身角色、树立全面育人的教育思想;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发生变化,探究式教学、研究性学习已经被教师们所运用;多数教师已经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现代化、信息化教育技术使课堂教学手段由封闭转向开放、由惟一转向多元;以学生为主体的融洽、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形式已基本形成,平等、民主、互动的教学关系也已经建立,不仅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提高,而且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有了增强。从总的情况看,课堂教学的形势是令人鼓舞和振奋的,但是,在欣喜之余,还应看到目前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课程改革和教育的发展,應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概括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挖掘不深入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们依赖教材的现象依然比较严重,存在着局限于教材内容、局限地理解教材内容、局限地运用教材内容的倾向。不仅如此,课堂上,仍然有照本宣科、千篇一律的现象。这是因为教师在研究教材上下的工夫不够,不能正确深入地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对教材中蕴含的深层次的教育价值挖掘不到位,不仅不能融会贯通地利用教材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而且不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缺少对教材精细地加工和对教学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的意识、习惯。与此同时,在培养学生学会搜集整理资料、挖掘学习资源等方面下的力度不够,致使教学内容单调枯燥,课堂不生动、不活泼,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依然严重。这些都影响着课堂教学,制约着课程改革的发展。
  新教材和传统教材相比,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不论是从深度、广度和开放性方面,还是从现实性、系统性和灵活性方面都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空间,这就需要教师学会合理使用教材、研究教材、挖掘教材,要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不但会教“书”,而且要会编“书”,要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能把教材中提供的材料、内容,创造性地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及社会发展的现实,强调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以期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应根据实际,将教材与信息技术等其他基础学科有效整合,不拘泥于教材及自己的知识视野,悉心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挖掘、调整、补充、完善,灵活地运用教材,真正摆脱教材的束缚。开放教材,需要以教材为线索,由点及面地向课外延伸;开放课堂,需要以课堂为中心,能动地向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领域拓展,最终实现对教材的组织、呈现方式等合理的组合,真正体现教材的有效性。
  二、教学设计不实用
  一堂课上得如何,关键在课前的设计。有些教师不注重教学设计,导致其与课堂教学内容不相符合,存在着设计流于形式、走过场、应付检查等现象。比如有些教师教学设计完全照搬教辅内容或照抄他人教案,不能根据实际认真筹划;有些教师先讲课后设计或不设计;有些教师设计中没有吃透《课程标准》及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没有落实,教学任务不明确、不具体,重点、难点不突出,对所教内容哪些是需要理解、掌握的,哪些是需要运用、探索的心中无数;有些教师缺乏对教学策略的研究,缺少教学方式、手段及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设计;有些教师对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缺乏实际运用,不能放开手脚组织、引导学生探求知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反应缺乏预见性,甚至有的教师完全不顾及学生的实际和课堂的生成,不能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教学活动,因材施教及分层教学体现不够,全体与个别教育区分不明显。
  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学内容。教师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各册教材,把握一册教材中各个单元及每个单元中的每一节(课)的内容,弄清知识结构体系,掌握知识脉络,而且更要把握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做到重点突出、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教学环节清晰,以实现教学设计系统化、精细化,教学方式灵活化。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对象是智力、能力、兴趣等各方面都不相同的学生,因而教学设计一定要根据学生实际,因生而定。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应灵活多变,要一课一法、一课多法,更要综合运用。教师要学会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最优的学习情境,充分组织学生采用各种形式去学习,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活动。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努力构建“立体化”的课堂教学结构,要体现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项交流,以获取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使教学活动向预期目标协调发展。
  三、教学中的提问不明确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它在教学中使用十分广泛。然而,有些教师并不注重教学提问的设计,课上提问随意性强,有的问题范围过大,缺乏针对性、指向性,学生无从回答;有的问题又太小,所提问题没有意义;有的问题难度过大,缺乏思维含量;有的问题要求不明确、不具体,又过于繁琐等等。所以,教学过程中,不能促使学生充分思考的问题充斥着课堂,有的教师甚至不允许学生之间或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忽视了对学生置疑能力的培养。
  由此可见,教师要认真思考教学中每一个所要提问的问题,不仅包括问题容量、难易程度,而且还要兼顾开放性问题和封闭式问题的设计;所提问题要有梯度,提问方式要灵活,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思考;要讲究提问艺术,掌握调控策略,对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反应要有充分的应对策略,同时要注重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动性。在提问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研讨式问答的方式,以培养学生置疑问难的能力。通过师生、生生的多项交流,利用激疑、质疑、解疑等手段,激发学生渴望学习的愿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方式不灵活
  新的教学理念虽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有些教师对自己的角色依然把握不准,教师主宰课堂现象明显存在,教学形式单一,不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依然是以灌输式为主。比如有些教师不愿尝试研究性学习、合作交流式等学习方式,不愿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依然以讲解为主,课堂教学缺少活力与生气;有些教师虽然也在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各种教学方式,但其效果则是形势上的热热闹闹,实效性不强,而且小组讨论不是随意组织,就是任务不明确,学生各行其是;有些教师对探究性学习缺少精心策划,各种活动交叉混杂,没有充分考虑活动与教学的关系,出现了形式化倾向;有些教师对现代教育手段运用机械化,教师运用电教手段只是创设情境、再现学习目标、出示课堂提问、展现一些课堂练习、布置课后作业等,对优化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及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等方面不能发挥作用,课堂教学出现无序化状态。
  为有效实施教学,教师要解放思想、开拓思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性学习是新课改提倡的学习方式,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实际,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小组学习要选好组长、明确学习任务、运用恰当的激励方式,但切忌复杂化、形式化。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内容、每节课都适合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中要在学生独立思考并在组内交换意见后,再向全班汇报,实现讨论的现实意义;探究性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方式,又是一种教学思想,是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它追求的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提炼有价值的问题,并创设一定的情境,组织学生去探究,使学生真正在动脑、动手、动口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此外,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组织学生采取表演、辩论、对话、采访、座谈等多种形式有效地学习,增强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实现学生的自学、自思、自创、自展、自评,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作业布置不精细
  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作业,不能用更多的时间去考虑给学生留什么样的作业、留多少作业,盲目倾向比较严重。有些教师所留作业很少经过精心地选择与加工,不论是课上巩固练习,还是课下作业的预留,在形式和容量上随意性较强,在层次和梯度上把握不够,而且缺乏前后知识的联系性。此外,作业形式单一,主要是以书后作业为主,缺少动手操作性的作业和社会活动性作业以及表演、调查、座谈等开放性作业。有些教师对作业评价、处理缺乏实效,教学中很少有作业讲评,更少有教师与学生对作业进行交流与讨论。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学习的主要形式,布置好作业是检查学生学习、加强学生练习的有效手段,对于激发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是相当重要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花费一定的时间来考虑如何布置作业以及如何精心地选择和编写作业。需要注意的是,作业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它的代表性、价值性。教师要认真思考课堂教学中留什么样的练习、课后留多少作业、留什么形式的作业。作业完成后,教师要通过不同的形式给予学生评价,使学生充分认识所学知识,也可以通过讨论不同学生完成作业的不同方法,使学生从中掌握多种学习技能,增强学习能力。精心设计的作业对于学生的学习会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六、评价方式單一
  有效的教学评价对促进教学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不注意教学评价或很少考虑评价用语和评价方式,不论学生回答问题怎样或不论学生表现如何,都用“很好”等激励性语言来评价,缺少有针对性地分析与点拨,给其他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带来干扰。此外,教师评价形式单一,而且在评价内容上是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定量轻定性、重教师评价轻学生评价,其结果是失去评价的意义。
  现代化的教学在评价上主张全面、整体地评价学生。在评价范围上,既要考察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在评价标准上,要从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转向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在评价方法上,不仅要有定量评价,而且还要有定性评价;在评价主体上,要改变教师的单一评价,需调动学生自身评价的积极性,形成评价主体多样化;在评价内容上,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的评价,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在评价形式上,力求形式多样,除语言评价外,还可运用分组打分评价、奖励评价、标识评价,鼓掌、点头、微笑也可以做为评价方式。
  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去认真思考,以便得到有效的解决。一是要彻底更新教育观念,用新的理念充实头脑、指导教学;二是要加强教学管理,特别是校长要增强教学管理的责任心与管理力度,深入课堂,全面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分析研究教学,对教师研究教材情况、教学设计情况及课堂教学要实施的具体的方式,和其他教师们一起研讨,以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三是组织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学校领导要充分调动教师参加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以教研组、课题组为单位,经常组织教师学习、培训,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提炼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定期开展以问题为主题的研究活动,活动以课例研讨、经验交流等形式为主,强调活动的时效性;四是提倡反思性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悉心实施课堂教学,而且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总之,面对新的教育形势,每位教师都要认清教育改革的紧迫性,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课程的开发者、教学的研究者、终身的学习者。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材观、学生观,并努力实践,使课堂焕发新的活力。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多排CT低剂量不同扫描方法在新生儿颅脑检查中的应用,探讨最优化扫描模式。方法选择须接受颅脑CT扫描的新生儿200例,按照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螺旋扫描组与断层扫描组
目的探讨术前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在辅助肝癌肝三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05年4月~2010年12月我院肝癌患者行肝三叶切除的19例患者,其中8例在切除肿瘤后术中经肝固有动脉
The corrosion-protective performance of plasma-polymerized (PP) coatings on pretreated aluminum substrates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cathodic polarization curve
园林工程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而花卉是整个园林植物中最为常见也是最为基础的部分,也是整个城市化建设中最为常用的基础材料,对整个城市的美化、香化有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对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1例行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病例资料。分别对106例腹腔镜手术组和105例传统手术组的患儿,就单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 block)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40例,随
1临床资料患者,男,53岁,因"呕吐3d"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现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有双侧股骨头坏死病史4年,2年前因胃穿孔行手术治疗,有30+年大量饮酒史。体格检查:无力体
目的:分析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并多发伤的临床救护疗效,为提高临床救治成功率提供基础资料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重型颅脑损伤并多发伤诊断的病例资料,并符合相关分组救治
目的比较暂时性肝门阻断时,门静脉分流和阻断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为临床上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选取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实验组和时
摘 要:高中学校为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之中,培养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实现与新高考的完美对接,在致力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同时,正在积极进行课程上的改革。为提升高中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综合素养,新课程改革需要处理好五种关系,即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教学内容与教材知识、教学成绩与学生能力、課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和本校实际与先进经验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