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故人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h19890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拿大温哥华大学历史系博士生诺尔曼·司密斯立意研究中国三四十年代的东北女性文学,他在阅读了若干部东北女作家的作品之后,写信给我说:“我在深思一个主要的论题,我想那个两个字‘忍耐’是正好。我觉得您们满洲女作家特别了解忍耐,也许比别的中国人深沉的……我真的不知道您在那里找到了怎么庞大的忍耐。”(此信是用中文写的,见下页)


  这位碧睛褐发的西方青年,用西方的思维方式,理解了东方女性的苦难,挖掘出来东北女作家的忍耐,且是庞大的忍耐。设如作为东西方文化沟通之点之线,可以说是起点不凡。
  使司密斯困惑的、不知道东北女作家从那里找到的“忍耐”,对生长在东北大地上的女作家(包括我在内)来说:既简单又明晰。我们这一代人,几乎是从有记忆的一天起,便是满洲国康德皇帝的臣民了。这个康德,除了他在诏书上使用的传国御玺之外,我们对他一无所知。当时,老百姓的柴米油盐,由满洲国的厚生省(相当于民政部)管。厚生省的主管是日本人,取暖的煤、裹腹的米,统统支援“大东亚圣战”去了。就是我们这些能读得起中学、属于上层社会的仕女,三餐中也有两餐半是高粱米,那半餐是苞米子、苞米面。幸而肥沃的黑土地能够收获土豆、萝卜,才免得我们吃草。白米,一般是朝鲜人种的,黑市价格高得吓死人。我一个同学的妈妈得了肠癌,渴望喝上一碗白米粥,却直到闭眼,也未能获得一撮白米。这种严酷的生存环境,“忍耐”伴着生命存在。
  我高中毕业后,曾在大同报短暂工作过,与女作家吴瑛同事。我俩是省女中的先后同学,她大我几岁,当时已是小有名气的女记者了。她在《青年文化》(康德10年10月号)杂志上发表的小说《鸣》,中有这样一段话:“你是一条狗,你夺去并占有了我的一切,你还想污辱我的肉体,你想用你慢性杀人的手段制服和剥夺我,我已经是一无所有了,我只剩下了一条命,我就用生命同你斗争吧!”
  就是这样一篇以家庭财产分割引起冲突为主线的小说,也上了日伪整肃的黑名单。在解放后公开了的日伪档案里查到了对《鸣》的剖析,结语是:文章暗示满洲人民已为日本剥夺了。
  当时东北社会的主流意识,仍是延续千年的男性中心。日帝进占以后,他们武士道的大男子神魂对此更是助纣为虐,雪上加霜。广大妇女成为男人发泄肉欲发泄愤懑的弱势群体,苦不堪言。吴瑛刊登在文选第一辑(1940年)的小说《翠红》,就鲜明地揭示了这个残酷的现实。这个以肉体换取生存的底层妓女,理直气壮地向调笑她的男人又讽又骂:“听着!都是为了吃饭呀!,我同你们一样是人,叫我疯娘们,我骑上你们的祖宗板,你们才是疯子呢……你们不也是低声下气地从人的脚底板下讨饭吃的吗?女人要是管嘛都牺牲了,一宿就能赚上你们好几天的工钱……”
  1986年,沈阳的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女作家的专辑《长夜萤火》(收录了吴瑛的三篇作品)。当代作家陈放读了之后,写下了这样几句意韵深长的话:“面对这些女性灵魂的自我发现:寻找、挣扎、困惑、抗争、呐喊,血一样的吻和冰一样的柔情……我们仿佛听到了九天玄女和女娲从另一个世界送来的歌声……(1987《追求》三期)
  推算起来,陈放怕也有五十岁了,在当代青年人眼中,是老陈了。当代青年看我们,怕更是朦胧了吧!我们盼望的只是理解。尽管我们的文字还没运用得十分得体、妥贴,思想、感情也没表达得淋漓尽致,我们反映的是一段历史,一段我们民族承受的苦涩、难堪、头悬杀身之祸的历史。和我们同一时空生活过的日本当时的《每日新闻》的记者(中园英助),在回忆、忏悔的名著《在北京饭店旧馆》(1992一版,1993四版,东京,筑摩书房,获读卖文学奖)中,用套红的大字书标写的是:“历史不容忘记。”
  1945年日帝投降,吴瑛为了逃脱汉奸之罪,悄悄离开了生于斯、长于斯的长春,隐姓埋名,在长江之滨的一个小城谋到了一个图书馆员的糊口之所,背岁着汉奸之枷,在有为之年黯然病逝。
  康濯同志主管1937—1949新文学大系的工作时,亲口告诉我,吴瑛的作品选进了大系。我欣喜之余便千方百计地寻找吴瑛亲人的下落。渴望把“历史承认了吴瑛,吴瑛不是汉奸”这一特大喜讯告诉他们。可是我没有找到他们,一点音讯也无,历史淹没了吴瑛和她的一家。我能做的,只有怅望冥冥九天了。
其他文献
罗振玉和王国维是中国近代两位承前启后的国学大师,是二十世纪中国学术界最有成就的少数学者中的两位,他们共同创立的“罗王之学”,以安阳之商朝甲骨、敦煌之汉魏简牍、千佛洞之唐宋典籍文书等出土新资料为研究对象,把中国历史向上推进一千余年,取得了让世人惊奇的卓越成果。罗在学术上识断过人,精力旺盛,多有开创之功,而王则承继其后,展开精密深邃的研究,以《观堂集林》的宏篇巨制考证古史,自创二重证据法,实现了重建上
期刊
别尔嘉耶夫对精神自由与独立的追求,通过拙文《一个俄国哲学家的遭遇》(载于《博览群书》2000年第8期)当可非常清楚,正是这种自由与独立的精神使他不囿于某一种学说和理论,而是在浩瀚的学海中博采众家之长,努力创造自己的学术体系。因而他对马克思主义也如对其他学术理论一样,把其当作一种非常重要的哲学和社会学理论,但并不把其神化、绝对化。  据统计,别尔嘉耶夫一生的学术论著近400种,其中著作在50种以上。
期刊
“看到瓦尔帕拉伊索这个地名时,我陷入了梦幻之中:乐园之谷!可我对南美又知道多少呢?乐园之谷,这不就是阳光、白沙、棕榈和身着滑稽小裙可爱的褐色皮肤女郎吗?”(《第一章 多拉大饭店》)就是因为上任后即可去乐园之谷的机缘,彼德·魏德哈斯稀里糊涂地去了法兰克福书展就职。“瓦尔帕拉伊索符合我当时的生活感觉。”虽然他想先去乐园之谷,“然后再去完成更严肃一些的工作”,可是,人生就是那么容易被异化,在以后的几十
期刊
与年轻朋友聊起现代散文的话题,我常常会建议他们去阅读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民国名刊精选”丛书。此所言“名刊”,自然是指著名的文学期刊。这些文学杂志,无疑是中国现代散文发育成长的一个重要载体。而其创办者、编辑、主笔,如鲁迅、郭沫若、林语堂、周作人、徐志摩、郁达夫、胡适、茅盾、朱自清、老舍、柯灵、施蛰存等等,则多为当代或后来文坛的领袖、健将级人物。尤其在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坛颇为热闹,现代散文
期刊
无论从哪一方面看,二十世纪都是一个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的百年,它使以往的任何一个世纪都相形见绌。在世纪之交、千载之变的时候,回眸二十世纪,是非常有意义的。正因如此,各出版社推出一批被称为“本世纪末新概念图书”的图文有机结合的世纪题材图书。这其中,天津教育出版社的《20世纪回眸》堪称一大亮点。  《20世纪回眸》是引进版,原出版者为闻名世界的多灵坎德思雷公司(DK公司)。它以1700段文字、3500
期刊
人们形容这伙人或那帮人的阴狠毒辣流氓有产者的习气,常常会冒出一句“天下乌鸦一般黑!”的俗谚。可是据传媒报道,在新疆裕民县察汗托海牧场,一名哈萨克学生发现了一只白乌鸦。将它放在黑乌鸦窝里,黑鸦们群起叼咬,学生只好将这只白乌鸦放回大自然(7月12日《羊城晚报》第8版)。黑乌鸦是由于嫉妒心呢,还是由于排斥异己;白乌鸦是由于基因变异呢,还是一个新的品种;那只好留待专家予以论证了。  鲁迅自喻为猫头鹰,民间
期刊
刘兵的文风一直是我喜欢的,语言朴实、严谨、准确而又不失幽默。他不用过激的词语,但他的见解却有独到、深刻之处,给人以启发。刘兵的一个十分可贵的特点,就是他的文章中没有情绪化的东西,但却于冷静中投射出一种激情。我想这得益于他所受过的良好的科学训练和历史训练。  通览《触摸科学·刘兵学术自选集》,从科学哲学、科学史、科学家传记这些专深的论文到科学与艺术、书话、随笔、通俗易懂的评论,形成了一个谱系,虽然他
期刊
本刊在第八期上刊出潘际先生回忆与巴金先生交往的文章。付印前,收到唐振常先生悼念潘先生的文章,才知潘先生已于今年7月6日去世。现刊出唐先生的文章,共同表达我们的哀思。    编者  谓际曰彬彬君子,大约认识他的人都会同意。相交五十四年,虽然参商两地比聚首一堂多,每想起际,总是一副彬彬君子状貌,待人接物,礼数周到,从不疾言厉色。尤其有女士在座,他更表现得温文尔雅,言语柔和。不能说他是望之俨然,日
期刊
当我阅读由凌耀伦、熊甫主编,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作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卢作孚文集》(以下简称《文集》)之后,就被卢作孚在六七十前对中国现代化、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交通运输、乡村建设等问题长远而深邃的思考深深吸引住了,不由得从心底佩服卢作孚难能可贵的超前眼光。  卢作孚是何许人?今天的青年人恐怕对他已十分陌生了。他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是旧中国最大的民营航运企业——民生公
期刊
一    世纪交替之际,适逢身在北美,回顾中国20世纪文化袅袅烟云,心里感触一派苍凉,许多问题缠绕心灵。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胡适的文化价值太缺乏当代中国学术界的正确认识和公正评价。  我以为,20世纪政治界和文化界,为中国留下建设性积极影响的人物,首屈一指的是这样两位:孙中山和胡适。孙中山为中国社会转型和走入现代化,留下珍贵的政治遗产,胡适则为中国文化转型和走入现代化,留下珍贵的文化遗产。他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