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审美教育在苏轼作品中的体现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all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苏轼是中国宋代豪放派著名词人,表现在他作品中的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影响着后世人,联系他的生平可以发现,他的人格魅力在今天依然放光。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选取了三首苏轼的作品,本文试图结合这三首作品来探讨苏轼及其作品中体现的语文审美教育。
  关键词:苏轼;高中语文;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190-01
  德国的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强调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而审美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教育来实现。“个别身体的精神力量的紧张努力虽然可以造就出特殊才人才,然而只有各种精神力量的协调一致才能够造就幸福而完美的人。”①审美教育是以美学和审美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心理结构和审美创造能力,塑造全面发展的个性,通过各种美的形态所进行的教育。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认为培养人才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培养受教育者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意志,达到人全面健康的发展。
  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他创作的诗词歌赋为文学史上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笔,然而他的人生却是坎坷不平的,甚至有时候堕入灰暗的境地,但是苏轼的人生没有灰暗,他是一个天生的乐天派,用儒释道的精神来消解苦难、超脱苦难,但是又始终保持着独立的主体人格精神。他的诗词中表现出的精英意识,豪放旷达的秉性和苦难意识是值得中学生学习的。
  一、社会精英意识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人历来朝廷的附庸,从屈原开始,开创了中国士大夫肩负国家朝廷使命的先河。苏轼作为中国文人的一个典型,他受到了宋朝三代君主的重视,这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嘉祐元年,他与弟弟苏辙一同出蜀寻求仕途,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入京不久,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年轻有为的苏轼不仅成了朝中的一颗明星,他文学上的才能也获得了皇帝的欣赏。《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有记载:“当其(神宗)饮食而停箸看文字,则内人比曰:此苏轼文字也。神宗每时称曰:奇才,奇才!但未及用学士,而上仙耳”。他上书中说:“臣荷先帝之遇,保全之恩,又蒙陛下非次拔擢,思慕感涕,不知所报,冒昧进计。”在封建社会能够受到封建朝廷如此重视的,是非常罕见的,怀着对朝廷的知遇之恩,他可谓“其九死而未悔”②。
  《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于元丰五年(1082年),此时的苏轼正因“乌台诗案”贬于黄州已三年,距那场政治风暴已经过去了许多时日。在词中,苏轼面对壮阔的江水,思绪万千,睹物思人,他想到了历史上的三国,想到了周瑜。“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风流人物名燥一时,多么令人向往。作为当朝的官员追求功名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此时的他却是被贬之身,没有任何权力,甚至在经济上只能够维持基本的生存,如何理解作者的思想呢?笔者认为这是一种社会精英意识。
  苏轼并不因为自身的遭遇而放弃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这种经营意识深刻的体现在他身上。担任杭州太守时,疏浚茅山、盐桥二河,修六井,筑西湖堤,后被其命名为“苏公堤”;在惠州,向太守建议捐资修建惠州东、西两座铁索桥;在儋州,传学与海南学子,其学生姜唐佐考中海南历史上第一个进士…… 这种精英意识就是苏轼既能够居于庙堂之高又能处于江湖之远的原因,他既能够在朝廷中不断进取,被贬后又能以旷达的心态为社会做贡献,实现社会理想,又能超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获得心灵的一方净土。
  二、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
  苏轼的豪放来自他广阔的世界观和自信的性情,他有豪放的人生理想也有豪放的自然情怀,他的旷达体现在对待苦难上的顺应和对人生悲欢离合的超脱。
  《赤壁赋》是他刚刚经历了“乌台诗案”的时期,“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的历经还萦绕在记忆之中。陷入政治改革和朋党相争的他成了牺牲品,在监狱中都做好了迎接死亡的准备。但是他的才气和为人让很多人折服,甚至是他的政敌王安石也为他求情,终于逃脱了这一劫。
  《赤壁赋》前半部分叙述了他与客人游赤壁的情景,后半部分面对自然的美景客人却发出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哀叹。苏轼以大自然的江水和江上的明月作比,得出了这样的一个哲学结论,“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孔子面对着江水发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月的阴晴圆缺也常常牵动文人敏感的心。这些都是客观的自然现象,苏轼从哲学的层面给出了一个响亮的回答:面对客观的事物人要保持自己的主体性,事物从任何一个侧面看过去都有不同的感受,所以长与短都是相对而言的。“苏轼的歌唱中固然也如实地带有悲哀的声调,但最终却是悲哀的扬弃”。③
  更深刻的在于,苏轼对人生和万物的一种达观的态度,万物有主,如果不是自己的一丝一毫都不能享用,“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而现在的人对自然的索取无度,太贪心,没有一颗敬畏之心,苏轼尊重自然的态度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三、苦难意识
  苏轼的苦难意识来自对人生无常的切身体会,他经历了“三起三落”的大悲大喜,祸福、穷达、得失之间的反差如此巨大,经历了常人所不能承受的祸福。但是,苏轼并没有被命运打败, “他在吸收传统人生的思想和个人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苦难——醒悟——超越’的思路。”④虽然苏轼似乎在顺应苦难,但是他苦难的出路是超脱。这种超脱不是远离现实,而是一种对苦难的了悟,看透了一切仍然相信生活,并回复到本真的状态。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同作于元丰五年,作者记叙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突降大雨,没有雨具,同行的人都狼狈而逃,只有他一个人在雨中踽踽独行。在这场雨中作者领悟到自然中的大雨亦等同于人生中的大雨,“何妨吟啸且徐行”?在词人心里此时的荣辱、穷达、苦乐都像那急雨,不用刻意去逃避,而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生而为人苦乐都有,只有经历了人生的风雨,才有回首向来的一路风景,最后带着“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心态恢复到生命的本真。这是怎样的一种豁达的人生?
  综上所述,我们不仅要学习苏轼的诗词,而且更要理解苏轼的人生及其人生态度,他的社会精英意识,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和苦难意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很有意义。
  注释:
  ①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18
  ② 赵冬梅,苗田.苏轼的人生基质及审美向度[J].齐鲁学刊,2002(2):45—48
  ③ 王水照.当代名家学术思想文库:王水照卷[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1:204
  ④王水照. 当代名家学术思想文库:王水照卷[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1:203
  
  作者简介:甘新(1990-),女,汉族,湖北武汉,教育硕士,单位:贵州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其他文献
【正】 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1866—1944)是一位俄国画家。抽象派创始人之一。生于莫斯科,主要在德国和法国从事创作活动。1893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
医院药学是医院卫生事业系统的重要要素之一,是整个卫生事业进步与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医院科学中医学、护理、药学三大骨干学科之一,也是医院经济效益的来源之一。随着医疗制
最近几年,关于空间计量的经济学迅速发展起来,它主要是对空间的相关性和特异性的研究,在数据的驱动下快速发展起来。空间的计量经济学以非常迅速的姿态发展成为计量经济学的主流
社会福利是指一个社会全体成员的个人福利的总和或个人福利的集合。经济福利是指在社会福利中,能够直接或间接用货币来衡量的那部分社会福利。经济福利就是福利经济学的研究对
根据美术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教学进程中,要转变教师行为由单纯的讲授变为设问、解答、指导等多种行为的总和;课堂信息传输也由单向面对学生讲授变成了双向师生交流。但是,教学中传
2002年8月15—18日,第六届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这次会议由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主办,云集了医药产业权威管理人士、学术界、企业界、
护理学作为对专业操作与实践有极强要求的学科之一,其两大基本特点为必须严格遵循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以患者身心健康为中心的人文关怀。妇产科护理学是在护理学专业中占有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强,实践教学是促进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的有效环节。本文分析了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以期促进中职旅游
<正> 急性结膜炎是眼科常见的传染性眼病,它以明显的结膜充血、粘液性脓分泌物增多为主要特点,多见于春、秋季节,流行于学校等集体场所。祖国医学称天行赤眼、暴发火眼。因猝
摘要: 著作权不能缺少权利穷竭制度,否则将导致著作权人和社会大众为了自身利益而发生严重的冲突。现在,大多数国家都通过立法使著作权穷竭制度符合法律规定,但是我国还没有做出规定。  关键词:权利穷竭原则;适用范围  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070-01  一、发行权能不能适合使用著作权权利穷竭原则  发行权,指著作权人自己或允许他人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