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的思考——浅论余华《活着》中的生命意识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活着》是余华在90年代后所创作出的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在余华的笔下,主人公福贵历经了坎坷的一生:早年荣华富贵潇洒浪荡,却一夜之间家徒四壁,悲剧也从此上演,除了生活的落魄之外,他还要一次又一次的面对家人的死去,到了晚年只有一头老牛与他相随,十分凄凉。文章从《活着》文本出发,探讨“我们应该怎样活着”,表现出个人在一定的生活环境中对活着的深刻体验和深沉思考。
  【关键词】活着;余华;生命意识
  在余华的很多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出“苦难”是其创作主题,为何余华的作品中人们总是在遭遇苦难?余华曾在他的文章中这样解释到:一个作家在他的作品中所表达出来的不应该是发泄、控述或者是揭露,而是高尚,这种高尚“不是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1而这样的文学观念,使余华的作品中一直充斥着苦难与悲剧以及对于人类遭遇苦难的描写。
  《活着》是余华在90年代后所创作出的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在《活着》中,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苦难和悲剧仍旧是他创作的切入点,但与之前的作品相比较,《活着》中不同的是小说人物遭遇苦难时所呈现出来的态度。面对纷至沓来的灾难,他选择了包容和宽厚,并用乐观的心态来面对,在人生的最后,即使只有一头老黄牛与他相随,他的心境也仍然是乐观的、豁达的。
  我以为,余华在《活着》中所描绘的生命意识,正是表达了他对于活着的独特思考:活着就只是活着,活着本身就是力量。
  一、《活着》中的生命意识
  (一)承受苦难
  余华笔下福贵的一生十分悲惨。年轻时的他风流浪荡,却一夜之间输光了家产,父亲被他气死,母亲也在他被抓夫期间离世,妻子家珍带着一双儿女承受着生活的艰辛,可惜女儿却成了哑巴。
  悲剧从此开始上演,生活潦倒;家珍患病;儿子被抽血过多而死;女儿也因难产死去;在凤霞死后的三个月,家珍也离开了人世;紧随着女婿也因意外事故而死;只留下年幼的苦根与福贵相依,然而爷孙俩的生活十分艰苦,常年饥荒,好不容易得到了一些豆子,福贵由于心疼苦根常常挨饿,便把豆子全部煮了给苦根吃,苦根却因贪吃而被胀死;最后只剩下一头老牛与福贵相陪。
  这就是“活着”,余华笔下福贵的一生总是在承受各种各样的苦难。
  (二)顽强地活着
  在故事的最后,福贵依然活着。
  余华笔下将无尽的困境写得云淡风轻,却无时无刻不压迫着福贵,但因其对生命的珍惜,他在命运和困境的压迫下奋力争扎。
  土改期间,龙二因不舍财产而中枪身亡;春生在文革时期因县长身份而自杀;与其相比,福贵就断然不同,面对苦难,福贵往往选择去跨越它。比如早期他被抓夫,在知道逃跑等同于死亡的时候,他踏踏实实的在战场上拉大炮,心中期盼着战争的早日结束,最终历尽千辛捡回了一条命;再后来,儿子、女儿先后离他而去,妻子家珍也随后离去,紧接着女婿也死了,即使后来苦根也离他而去,留下他独自一人面对凄凉的晚年,他也依然选择活着。
  对于福贵来说,他没有伟大的人生追求,从来就没有逃离过生存的底线;却在精神深处有着“对生命的本源性的留恋和执着。”2
  二、生存的思考
  (一)活着就只是活着
  人应该怎样活着?余华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3小说里福贵的一生都在诠释这句话。故事最后,只有一头老牛陪伴着福贵每天力所能及地田间劳作,晚景凄凉,但是他依然活着。
  也许你会疑惑,如此凄凉的晚景他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其实不然。故事开头,福贵腰缠万贯,父母宠他,妻子顺他,然而物质上的享受使他麻木;后来生活的变动,却让他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苦难之后实现了精神上的自我超越,面对贫穷的生活,他不感到愤怒,而是认为,至少自己还活着,那便是最好的。此时物质于他来说已不重要,他满足于家人对他的爱,满足于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而这些都是生命本身所拥有的。再后来,面对那些沉重的死亡,他便只是紧握他身上唯一不能被夺走的东西——活着的意志,此时,活着于他而言就只是活着本身,生命之外的一切都毫无意义。
  纵观眼下,经济快速发展,而轻视生命的现象却越来越严重,究其原因,我想便是人们日益膨胀的欲望所致。活着,应该保有一份满足之心,不为许多虚无缥缈的意义,理想、钱财与生命本身无关,生命本身是没有欲望的,人生只为活着本身而活。
  (二)活着本身就是力量
  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4这力量从何而来?余华就像一名画家,用他的笔刻画出其本来面貌。
  故事开头,福贵终日混迹于风华场所,却一夜之间输光家产,徐家的生活也越来越落魄;相比之下,龙二成为了新的地主老爷,连福贵也是其手下的佃户,这样一组贫穷与落后的对比十分强烈,可是我们会发现,我們没有被龙二处心积虑得到的财富所震撼;春生,和福贵相识于战场,俩人在战场上百般周折才捡回了一条命,而不同的是,春生回来后当上了县长,日子过得风生水起,福贵却依然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这样的对比也让是十分的强烈,而同样的,我们也并没有因春生的县长之职所震撼,相反,小说中龙二在文革时期为自己的财产而死,春生也为县长的身份而死,只有福贵,即使生活困苦亲人死去,却依然活着。而看到这里我们会发现,不知从何而来的力量居然让我们感到敬畏,我想,这便是活着本身的力量。与金钱、理想等一切人们一直所追求的生命之外的事物相比,我们会发现,原来我们一直忽视的生命本身是拥有巨大力量的。也正是这种力量支撑着我们的生命、生存、生活以及一切意义和财富。
  三、结语
  《活着》讲述了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故事,但这故事暗含的道理绝不是只适用于社会底层的人民。福贵的一生在余华笔下悲惨得让我们难以想象,但余华对福贵人生的刻画却又让我们感到真实。这部作品告诉我们,生活充斥着苦难,尽管我们无法逃避,但也无需逃避,我们应该直面苦难、跨越苦难,因为我们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而不是为了许多虚无缥缈的意义而活,理想、钱财这些都与生命本体无关,生命本身是没有欲望的,即使最后我们什么都没有,也应该活着。
  参考文献:
  [1]余华.《活着》[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年版.
  [2]余华.《活着》[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年版,中文版自序.
  [3]相福庭.承受生命之轻——余华《活着》解读[J].名作欣赏,2002年第2期.
  注释:
  1.余华.《活着》[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年版,中文版自序。
  2.相福庭.承受生命之轻——余华《活着》解读[J].名作欣赏,2002年第1期
  3.余华.《活着》[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年版,中文版自序。
  4.余华.《活着》[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年版,韩文版自序。
其他文献
【摘 要】文化馆在群众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突出贡献,文化志愿者的存在能够扩大文化馆的影响,使文化建设深入人心。本文将对文化志愿者的组建和培训工作方法进行分析,为现代城市文化建设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  【关键词】文化馆;志愿者组建;志愿者培训;存在问题;措施  发展文化志愿者,是开展群众文化的有效途径,因此组建和培养文化志愿者是群众文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
期刊
【摘 要】在很早以前,青花山水就有了很好的发展。青花山水瓷韵是指将山水画在瓷器上,例如碗、花瓶等,然后再将这些画好的瓷器放在高温炉中加热而形成的一种韵味。国画山水墨韵是画家通过对真山真水的描绘来体现一种韵味,以此表达对我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这两种技艺有很多相似之处,两者结合在一起会相得益彰。本文就现代青花山水瓷韵与国画山水墨韵的结合进行探讨。  【关键词】现代青花山水瓷韵;国画山水墨韵;结合;探
期刊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为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中学音乐课堂教学得到了高度的重视。而加强师生互动对于提高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教学水平、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具有积极意义。所以本文针对现阶段中学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学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  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而良好的师生互动能够在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学
期刊
【摘 要】侯孝贤是台湾新电影的代表人物,他始终坚持用镜头说话,背后所体现的是他始終如一的艺术追求,即深邃而隽永的诗人底蕴。他也始终关注冷峻而渺小的人生,以及人在面对现实无情时的那种质朴的坚持和温情。可以说,他的作品一脉相承,共同汇聚成了他独一无二的影像世界。本文将其电影所呈现的“诗性风格”在当今社会的影响进行重新定位。  【关键词】侯孝贤;诗性风格  不可否认,侯孝贤在业内一直都是一个饱受赞誉的导
期刊
【摘 要】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机械制造技术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间科技竞争的重点,但机械制造技术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因此必须对我国机械制造业现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中外;差距对比;机械制造  一、中国机械制造行业现状  机械制造技术是研究产品设计、生产、加工制造、销售使用、维修服务乃至回收再生的整个过程的工程学科,是以提高质量、效益、竞争力为目
期刊
【摘 要】美术学习应该是快乐的学习,因为只有在课堂中充满了快乐,小学生对美术学习才会有兴趣,才容易打造小学美术活力课堂,才能够开阔小学生视野,启迪小学生的智慧,美中取乐,让学生爱上美术课。  【关键词】小学美术;活力课堂  传统的应试教育往往忽略美术课程的存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打造小学美术活力课堂是很多美术教师正在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谈谈如何 激趣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了提升小学书法课的具体教学策略: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要提供出彩的展示平台。  【关键词】小学;书法课;教学策略  书法艺术向来受到国人的青睐和重视,它能修心养性,陶冶情操,书法艺术这朵民族传统文化的奇葩正在焕发着青春,闪耀着夺目的光彩。而书法的教学便是传承和发扬书法艺术的一种载体,通过它,书法艺术源远流长,经久不息。而如何抓好书法课的教学呢?  一、要养成
期刊
孔夫子,他是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倡导“仁、义、礼、智、信”的古代文明與智慧,其中“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是孔子弟子对他的评价,儒家思想传承几千年传下来的文化瑰宝,孔夫子的精神中国的传统文化呈现生机勃勃的气息。从孔夫子弟子的评价当中我感受到的是一位老师大无畏的中庸思想,他生活中的智慧,还有在教育上的独特想法都深深的值得我们高中生学习。  一、“毋意”,即不主观臆测  臆测是凭借自己的思想去
期刊
【摘 要】本文从民乐合奏中指挥对吹管乐组的音准、音色、演奏法、技巧、音乐表达等方面提出演奏者应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通过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方案,使得演奏者在技术和音乐表达力上能够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指挥;中国民族;吹管乐器;演奏技法  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关于吹管乐器的演奏技法也不断的变化和发展。在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下,都会形成独特的吹管乐器演奏技法,但是气息
期刊
【摘 要】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为古代书家对书法毕其一生而孜孜以求,对书法的创作的心态和创作的动机进行了很多研究,本文通过古代书家有关书法创作的动机的文献进行综述,以期能为书法创作实践等方面带来一些指导意义。  【关键词】书论;书法创作;动机  书法是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发展而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作为书写汉字的传统文化艺术,书法蕴含着极其丰富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