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前全球竞争加剧,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我国会计准则逐步实现国际趋同的新形势下,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在实务操作技能、职业判断能力、道德素质、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均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高职会计教学应结合会计学科特点,推动会计学教学全面改革创新,探索专业技能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对会计人才的新要求。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会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5020101
1 当前高职院校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课程设置不合理
部分高职院校依据本科教育、中职教育、基础教育等的培养目标对会计教育定位,导致培养目标定位过高、过低、过宽或过窄,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高职会计专业由于缺乏明确清晰的会计教育培养目标,致使课程设置不合理、不科学,忽视了对学生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对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知识、技能的新要求。
1.2 实践教学缺乏系统性,实践技能训练不足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要求不仅要具备专业理论知识,更需多方面综合职业能力。与其他学科相比,会计学科具有更强的社会实践性。这就要求高职会计教育在理论讲授的基础上更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融合。目前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的内容和范围狭窄,实践教学安排上缺乏整体考虑。在确定教学目标和整个教学过程中仅仅重视理论知识点,从而忽视对学生团队合作、创新能力等其他关键能力的培养。
1.3 教师自身素质及知识背景欠缺,教学水平和能力有限
教师是实施、推进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的实践和主力军。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是由职业技术学院合并升格而成,其教师自身理论知识体系与高职院校教师存有差距。教学中,由于教师对所教授知识的认识理解不够深入,缺乏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可能成为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的障碍。
1.4 教学评价单一,考核制度不完善
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评价由教师作为评价主体,沿用普通教育的传统的评价方法,主要以期末理论笔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忽略了对学生实践和职业能力的考核。这种方式评价方式,会误导学生在学习中片面偏向教材内容,注重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需求不符,致使考核评价失准。
2 高等职业院校会计教学改革的途径
2.1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会计教学理念
树立知识与传授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新型教学观。在会计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要因材施教,采用实验教学、启发式教学和行为导向型教学等现代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在专业能力培养方面,要在会计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上增加注重实践技能、应用技能培养,开发多元化课程,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及其他综合素质的培养。
2.2 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一是构建新的理论教学体系。课程的设置力求突出职业岗位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体现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和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二是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单项技能训练与分岗综合实训相结合,校内实训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加强校内实验室建设和模拟仿真实训,模拟操作课程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关注国内外会计发展的新动向,及时更新知识。结合会计实务中经济业务发展的新动向,增开一些选修课和讲座等,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及时掌握有关新的会计制度和政策的变化。
2.3 提高会计教师的实践技能,培养“双师型”教师
一是加强会计教师的继续教育。通过岗前培训、继续教育、在线学习和职业生涯开发等多种途径,提高教师个人基本素质。另外,定期或不定期轮流选派遣教师去企业实践锻炼,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造就既有较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功底,又有较强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二是积极引进企业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应深入企业向企事业单位、会计事务所聘请财务总监、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担任客座教授,对在校教师进行会计教学工作指导,同时从事会计课程教学,从而提高会计教师的业务水平,弥补教师实践知识不足等问题。
2.4 加强实践性教学的考评,完善考试评价体系改革
规范与完善实践性教学考试考核改革,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检验实践性教学成果。实践性教学环节多样,内容丰富,因此要求实践性教学考评也应是多样化的。考评制度上,变静态、单一、应试式的考评制度为系统、动态、多样化的考评制度。在考试方式上,不断探索建立综合有效的实践考核机制,把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均作为评价与监控的指标,形成实践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对学生实训课程的成绩评定实行以学分制形式的考试方式及记分办法,引导和培养学生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高素质高技能的技能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韩宗宾,李荣.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模式新探[J].财会通讯·综合(下),2009,(9).
[2]邓金娥,周荛阳.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基于“411”工学结合模式[J].财会通讯·学术,2008,(11).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会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5020101
1 当前高职院校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课程设置不合理
部分高职院校依据本科教育、中职教育、基础教育等的培养目标对会计教育定位,导致培养目标定位过高、过低、过宽或过窄,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高职会计专业由于缺乏明确清晰的会计教育培养目标,致使课程设置不合理、不科学,忽视了对学生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对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知识、技能的新要求。
1.2 实践教学缺乏系统性,实践技能训练不足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要求不仅要具备专业理论知识,更需多方面综合职业能力。与其他学科相比,会计学科具有更强的社会实践性。这就要求高职会计教育在理论讲授的基础上更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融合。目前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的内容和范围狭窄,实践教学安排上缺乏整体考虑。在确定教学目标和整个教学过程中仅仅重视理论知识点,从而忽视对学生团队合作、创新能力等其他关键能力的培养。
1.3 教师自身素质及知识背景欠缺,教学水平和能力有限
教师是实施、推进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的实践和主力军。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是由职业技术学院合并升格而成,其教师自身理论知识体系与高职院校教师存有差距。教学中,由于教师对所教授知识的认识理解不够深入,缺乏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可能成为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的障碍。
1.4 教学评价单一,考核制度不完善
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评价由教师作为评价主体,沿用普通教育的传统的评价方法,主要以期末理论笔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忽略了对学生实践和职业能力的考核。这种方式评价方式,会误导学生在学习中片面偏向教材内容,注重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需求不符,致使考核评价失准。
2 高等职业院校会计教学改革的途径
2.1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会计教学理念
树立知识与传授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新型教学观。在会计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要因材施教,采用实验教学、启发式教学和行为导向型教学等现代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在专业能力培养方面,要在会计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上增加注重实践技能、应用技能培养,开发多元化课程,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及其他综合素质的培养。
2.2 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一是构建新的理论教学体系。课程的设置力求突出职业岗位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体现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和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二是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单项技能训练与分岗综合实训相结合,校内实训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加强校内实验室建设和模拟仿真实训,模拟操作课程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关注国内外会计发展的新动向,及时更新知识。结合会计实务中经济业务发展的新动向,增开一些选修课和讲座等,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及时掌握有关新的会计制度和政策的变化。
2.3 提高会计教师的实践技能,培养“双师型”教师
一是加强会计教师的继续教育。通过岗前培训、继续教育、在线学习和职业生涯开发等多种途径,提高教师个人基本素质。另外,定期或不定期轮流选派遣教师去企业实践锻炼,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造就既有较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功底,又有较强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二是积极引进企业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应深入企业向企事业单位、会计事务所聘请财务总监、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担任客座教授,对在校教师进行会计教学工作指导,同时从事会计课程教学,从而提高会计教师的业务水平,弥补教师实践知识不足等问题。
2.4 加强实践性教学的考评,完善考试评价体系改革
规范与完善实践性教学考试考核改革,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检验实践性教学成果。实践性教学环节多样,内容丰富,因此要求实践性教学考评也应是多样化的。考评制度上,变静态、单一、应试式的考评制度为系统、动态、多样化的考评制度。在考试方式上,不断探索建立综合有效的实践考核机制,把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均作为评价与监控的指标,形成实践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对学生实训课程的成绩评定实行以学分制形式的考试方式及记分办法,引导和培养学生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高素质高技能的技能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韩宗宾,李荣.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模式新探[J].财会通讯·综合(下),2009,(9).
[2]邓金娥,周荛阳.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基于“411”工学结合模式[J].财会通讯·学术,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