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重得宜,增强形象性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8845319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各位老师好,我是一位话剧演员,话剧演员可能对朗读者要求在表演上多一点,所以在打分上就有点抠门。但是我们话剧演员和朗读有个共同的东西,都要说台词。台词,我们从锻炼的方面来讲就是朗诵。那么朗诵的要求无非就是三个方面:
  第一个是要求它的音乐性。音乐性就是说在他的朗诵里面有起有伏,有高有低。刚才听了这些老师的朗诵,我首先有个非常好的感觉,特别高兴,在语音上大家没有问题,虽然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但是每一位的语音都是标准的普通话。而且,经常容易犯的“jqx”的毛病我没有听到,这也是我听的这几届以来一个很大的进步。现在,我感觉到很多老师在读的时候,音乐性还比较差,这个应该有起有伏。我举个例子,刚才我们听到的最后一篇《北京的春节》,这篇文章写得非常有节日的气氛,有一种人情味,刚才这位老师读得就比较平。你比方说,我读一下子:“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你看,它的这个起伏就出来了,重音也就有了。现在有的选手读得还有些快,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就不一一举例了。还有的起伏比较差,有的重音不对。比如说读《推敲》一文的老师,“长安城”,在读的时候,读成了“长——安城”,是不是还有“短安城”啊?要对比的时候,才能突出“长”。“十——分好笑”,还有“九分好笑”?没有,是吧。比如“仪仗队”,他是讲“仪——仗队”,所以,这是一个重音的问题。还有的老师失重,就是他的语音前重后轻,前面的话讲得很重,后面的话吃进去了。所以,在读课文的时候,虽然我们要求字字清楚,但是也不能一样,大家都知道,大爷(ye)和大爷(yé)的意思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个重音对了,意思就对了。我们平常生活中讲话时,重音是非常准确的,可是一到朗读的时候,重音就被文字所限制,就常常忽略了这个问题。所以,我希望老师们在读课文的时候,语句上要有音乐性,要有起有伏,有重音,有高有低,有快有慢,这是一个要求。
  第二个要求,我希望大家注意语言的形象性。所谓形象性就是我们的语言在说出来的时候,要带着形象出来。比如说,“啊呀,今天真冷啊!”真冷啊!——这个“冷啊”,它就不是这么苍白的。另外,你给孩子讲课的时候,你只有把你的表情,把你的语言形象性地表现出来,才能抓住他,他就会喜欢你。再加上你面部的表情丰富一些,现在有的老师分数比较高的原因,除了他的声音比较好听,除了他读得有起伏,还有他面部的表情,他在读的时候,他的脸部表情就随着词的意思在动。所以,他的分数就会高一点。
  第三,如果将来要是站在舞台上朗诵的话,还要加上一个行动性。由于时间关系不细讲,所谓行动性的意思就是说,你站在舞台上,心里面有一个想法,就是说:我要讲给你听。就这么一个行动性,没有这个行动性的话,你的语言就是自娱自乐。
  (文稿由本刊记者徐琴根据讲话录像整理)
  (曹灿,著名表演艺术家、中国国家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
其他文献
什么是语文的情怀?它是对语文的浓厚兴趣和热爱,是对语文割舍不断的情愫;就如同宋朝大诗人黄庭坚所说的,“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的阅读情结;如同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的“土地”情缘……不仅如此,语文情怀甚至包含着对和语文相关事物的关注与喜爱,是对语文的心驰神往、真情投入。  语文情怀的价值在哪里?情怀不是知识,也不是能力,但比知识和能力更重要。就
期刊
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陶行知先生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可以说,让学生“学会学习”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与追求。可惜的是,几十年来一直落实得不如意,今天,很多学生仍不知如何更好地去学习,学习效率、教学效率低下。看来,有必要将“学会学习”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再进行重新审视。  一、 “学会学习”的理念分析  1. “学会学习”的不同读法与境界  “
期刊
一、(2011年版)语文“课标”的一个重点、亮点  强调加强小学生的写字教学,是2011年版“课标”的一个很明显、很突出的重点、亮点。关于写字教学,2011年版语文“课标”除了在“总体目标与内容”和“学段目标与内容”部分作了明确的规定以外,在“实施建议”中的“具体建议”部分,对写字教学不仅提出了许多具体的建议,而且具体、明确地提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
期刊
一、 导入课题,激发情感  师:有这样一位伟大的女性,她有着高远的目标、坚韧不拔的毅力。她用自己奋斗的一生,告诉世人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意义。请同学们响亮地、充满激情地喊出她的名字!  生:(大声齐读)海伦凯勒。  师:请大家轻轻地饱含感情地念出这个名字。  生:(含有感情地)海伦凯勒。  【评析】简短的导语,既介绍了文本的主角,又渗透了语感训练,而读名字,很自然地进行了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在心里印下
期刊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因此,从语言的角度去研究其背后的思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为什么要专门研究说明性课文背后的思维呢?想法有二:首先是因为在小学阅读教学的圈子里,重“叙”轻“说”的现象很普遍。所谓重“叙”轻“说”,就是过分偏重于叙事性课文的教学,而弱化或忽视了说明性课文的教学,所以,很想谈谈说明性课文拥有的思维魅力,以引起大家的关注。另外,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想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读说明性课文,扩大我们的
期刊
古诗虽然意象丰富,意境深刻,但由于年代久远,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怎样在古诗教学中把握循序渐进这个原则呢?我校范如刚老师精心准备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案例1】  师:(出示挂图)仔细看图,说说插图画了什么内容?  生:陆游在冬天的夜里教他的儿子子聿读书。  师:还画了什么?  生:翠竹、苍松。  师:你认为翠竹和苍松有什么特点?  生:坚强,有韧劲。  生:坚韧不
期刊
苏州市彩香实小周颖老师:  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教师为了能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想方设法地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机会和合作交流平台,课堂的教学也呈现出活跃的景象。然而有时效果却适得其反,如若教师过于按自己的主观愿望为学生设置学习的情境和学习流程,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创造未必能得到提高。其实学生的有效学习往往是个人化的、具有针对性的。为此,教师在竭力改变课堂教学结构的同时,更
期刊
学生习作是一个学习过程,更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既调动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又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习作素材。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和思考、学会选择恰当的方式表达。笔者想就中、高年级所进行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习作的促进作用谈些做法。  一、中年级活动——促积累  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我主要通过各种活动来进一步促进他们阅读的兴趣,丰富他们的习
期刊
一、凝聚共识:让每一个学生写好汉字  共识能够“让我们明白要求进行的改革到底是什么”。书法教育改革的共识,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写好汉字,力求能够规范、端正、整洁,并不断提高书写水平;让中国人都能写好中国字,这既是个人也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基本需求。  这一共识的要点有三:一是要求“每个学生”(没有例外),这种公正的前提至关重要,它体现的是教育公平,是改革的合法性;二是以写字为目标,在写字的过程中学习写字
期刊
一、动笔前,调身心  屏显:轻入座,纸毡平;合用砚,要细心;水先加,墨调匀;沿内侧,笔掭定;搁好笔,气息宁。(生目视字屏,自主达成)  做写字操:活动指、腕、臂。  写前检查:笔、墨、纸、砚、帖、毡的使用方法及摆放位置。  【点评】习练毛笔字,动笔前,准备工作要充分。文具用品摆放规范有序,针对课桌空间状况,指导学生共用砚台、笔架,先滴水,再调墨,控制用量,既减少碰撞、挤占的麻烦,又培养精细节俭的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