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国内时,常听人们议论,国外学习很轻松,下午三、四点钟就下课了,作业很少,课程简单。大学非常容易申请,不用考试。这对高考时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国人来说,自然具有不可抵挡的诱惑力。这些论点不能说它是完全错误的,但至少是片面的。
课程简单吗?的确,我上过一节高中数学课,它就是我们初二学过的内容。几乎不用听,那么简单的题,闭着眼睛也能算出来。在大学里,所有和计算有关的课,学起来很轻松。举一个很夸张的例子,我大二的“数学经济”因为老师讲得慢,我两、三节才去听一次,期中考试居然全部算对,拿到了一个罕见的满分。但这能证明我学得轻松吗?恰恰相反,从新学期一开始,我没有一天敢掉以轻心。几乎每天学到11、12点,尤其像《法律》课,不用说写作业了,就是书上的案例,我看起来都很费劲。当地人可能两小时就读完,我需要费时10个小时,是人家的5倍。到考试时,通宵不睡也是常有的事。
大学是很容易进,只要申请。但拿什么申请呢?合格的高中毕业成绩。只这一点,就把多少小留学生阻挡在大学门外。就算进了大学校门,说是三年,但是据官方统计,平均挂一门课以上的就达到了80%。大学三年读成四年是很平常的。这多出来的一年,又是将近20万人民币的费用。所以耍按时毕业,节省费用,惟一的办
考试过关有没有诀窍呢?其实最大的诀窍就是没有诀窍。按老师要求的做,每门课一周三个小时的课时,上课以前,平均要花两个小时预习,上课认真听讲,下来时,写作业、小组讨论占用近三个小时,要用二个小时消化课堂所讲的内容,一门课课下的功夫就是7个小时,一学期四门课又是多少呢?当然,有的课,是我们所擅长的,学起来很轻松,像《金融》、《统计》之类的课,我一周顶多三个小时搞定了。就是这么个笨办法,如果能一丝不苟地坚持下去,及格是没有问题的。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真没有那么容易。这一切没有任何人强迫监督你,一切都靠自觉,需要极强的自制力。
就说李涛吧,他是我CIC学院的同学。广州人,小伙子长得很清秀。在国内的基础并不差,高考时还上了二本的录取线。因为他报考的学校录取线比他的成绩高出两分,又不甘心上三本院校,就办了出国手续。到澳洲上了三个月的语言课程,直接上了大学。先学Diploma,是大专也相当于大一的课程,然后直升大二。但就这Diploma的八门课,他前前后后已挂了三门。八个月的课程,至今一年半过去了,还在CIC学院呆着呢。其实说起来,他是个上进心非常强的小孩,并不是那种混日子的。我到CIC学院时,从亚历山大转过来三门课,分数都比较高。李涛看了我的成绩单,颇不服气,雄心勃勃地说:“到期末考试时,如果我的‘管理会计’成绩能上来,和你还有一拼呢!”小孩子谁没有点好胜心,他这么一说,反倒激起了我的斗志,我可不想让别人超过我。那个学期,我们俩都很辛苦,每人报了四门课。每周打工时我上两个早班,一个夜班。他每天一下课,匆匆吃口东西,就跑到一家公司,做三个小时的清洁。周末两天,给一家搬家公司打工。他也想极力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我每次见他,他都紧锁眉头:“压力大得不行。”考试前在一起复习的时候,我发现他知识要点掌握得支离破碎的,我担忧地说:“马上就考试了,你这种程度怎么及格呢?”“没事,考试前一周,我就不打工了,突击一下就行了。”“你平时是不是从来不预习和复习呢?”他不耐烦:“我也想啊,但是可能吗?每天背着沉重的吸尘器,走来走去的,整整三个小时。晚上到家,累得就想往床上躺,能坚持听课就不错了。”
果真考试前他没有再打工。但我上课见他时,脸色更憔悴。他解释说:“昨晚熬了一夜。”我心里挺担心他的。澳洲的考试和国内有不一样的地方,它很注重平时的表现。平时不下功夫,连要点重点都抓不住,考前再刻苦也基本等于无用功。他的学习习惯、方法、技巧都有不小的问题。果不其然,成绩下来时,四门课挂了两门。挂两门,按当时的汇率,就是2万3千多人民币。比他一个学期的打工收入多多了,这才叫得不偿失。又不敢告诉家里,只能独自吞咽这颗苦果。
他终于算过帐来了。新的学期开始时,他宣布一个小时的工都不打了,把全部精力用在学习上。那段时间,我发现他的学习挺有效果的,但经济就有些紧张。就这样,不知怎么搞得,到期末时叉挂了一门。按照正常进度,他现在该读完大二了,但依旧在CIC学院呢,整整拖了一年。大二、大三,课程会越来越难,按他家的经济情况,会很吃力的,父母和他会承受更大的压力。现在他从来不说和我有一拼这句话了。我很怀念当初那个好胜的男孩,只是现在他已经斗志全无了。
高宇峰完全属于另一种类型的学生。他在国内学习成绩一般,父母是做生意的。当初送出来时,家里人希望他学士、硕士、博士一路读下来。他刚到珀斯时一切都很顺利。不到十天就找了份工,后来又找了个网管的活,税后工资14块呢,还能捎带着玩玩游戏,挺美的。小家伙踌躇满志第一年就要申请西澳大学的预科。妈妈羡慕地说:“高字锋真强,适应环境能力强,还能上西澳大学这样的名校,比在国内强多了。”我当时也想,如果他真申请成功了,我也能步其后尘,缩短高中和预科时间。但是,天不遂人愿,他因为偶尔迟到,上课睡觉,对学习的热情并没有保持多久,成绩每况愈下。高中毕业拖了一个学期又一个学期,无奈后来上了Tafe课程。
我是幸运的,没有挂过课。有时候运气好,还能拿个全年级最高成绩证。除了自己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辛苦,还有一个很有用的小窍门。一到新学期选课的时候,我选两门自己感觉最吃力,最不擅长的科目,像《信息技术》或《法律》。而像《公司法》这样号称我们会计和金融专业的魔鬼课程,通过率极低,只有48%。学姐学长的经验,把它放在暑期课程里,容易过。即使万一挂了,也不记入档案。我真的这样做了,效果挺好的。而在正常学期里,选课程时,可以考虑两门自己发怵的课,配两门轻松的课,这样到期末复习时,不至于手忙脚乱。因为两门简单的课,平时的作业、报告已经拿到了40多分,期末及格是没有什么悬念了。发挥好一点,都可以拿80分。这样就能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啃的骨头上,可以集中优势兵力打攻坚战。像《法律》课,我学习时,教科书、重点和老师要求的部分,几乎都要看五遍。第一遍,不知道它说了些什么;再看第二遍,好像知道大概意思了,第三遍基本能看懂:看到这份上,人早已是头晕眼花了。这时候我要在图书馆时,往往到一楼要杯咖啡提提神,或者找一处僻静的草地闭目养神一会儿。在家里的话呢,就吃点东西,看一会儿好笑的碟片放松一下。看第四遍进行记忆,最后一遍分析、归纳总结,找出内在关系。整个过程枯燥之极,稍有一点松懈,就很容易放弃了。三十多门课,就这样一门门拼,真的不轻松。
课程简单吗?的确,我上过一节高中数学课,它就是我们初二学过的内容。几乎不用听,那么简单的题,闭着眼睛也能算出来。在大学里,所有和计算有关的课,学起来很轻松。举一个很夸张的例子,我大二的“数学经济”因为老师讲得慢,我两、三节才去听一次,期中考试居然全部算对,拿到了一个罕见的满分。但这能证明我学得轻松吗?恰恰相反,从新学期一开始,我没有一天敢掉以轻心。几乎每天学到11、12点,尤其像《法律》课,不用说写作业了,就是书上的案例,我看起来都很费劲。当地人可能两小时就读完,我需要费时10个小时,是人家的5倍。到考试时,通宵不睡也是常有的事。
大学是很容易进,只要申请。但拿什么申请呢?合格的高中毕业成绩。只这一点,就把多少小留学生阻挡在大学门外。就算进了大学校门,说是三年,但是据官方统计,平均挂一门课以上的就达到了80%。大学三年读成四年是很平常的。这多出来的一年,又是将近20万人民币的费用。所以耍按时毕业,节省费用,惟一的办
考试过关有没有诀窍呢?其实最大的诀窍就是没有诀窍。按老师要求的做,每门课一周三个小时的课时,上课以前,平均要花两个小时预习,上课认真听讲,下来时,写作业、小组讨论占用近三个小时,要用二个小时消化课堂所讲的内容,一门课课下的功夫就是7个小时,一学期四门课又是多少呢?当然,有的课,是我们所擅长的,学起来很轻松,像《金融》、《统计》之类的课,我一周顶多三个小时搞定了。就是这么个笨办法,如果能一丝不苟地坚持下去,及格是没有问题的。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真没有那么容易。这一切没有任何人强迫监督你,一切都靠自觉,需要极强的自制力。
就说李涛吧,他是我CIC学院的同学。广州人,小伙子长得很清秀。在国内的基础并不差,高考时还上了二本的录取线。因为他报考的学校录取线比他的成绩高出两分,又不甘心上三本院校,就办了出国手续。到澳洲上了三个月的语言课程,直接上了大学。先学Diploma,是大专也相当于大一的课程,然后直升大二。但就这Diploma的八门课,他前前后后已挂了三门。八个月的课程,至今一年半过去了,还在CIC学院呆着呢。其实说起来,他是个上进心非常强的小孩,并不是那种混日子的。我到CIC学院时,从亚历山大转过来三门课,分数都比较高。李涛看了我的成绩单,颇不服气,雄心勃勃地说:“到期末考试时,如果我的‘管理会计’成绩能上来,和你还有一拼呢!”小孩子谁没有点好胜心,他这么一说,反倒激起了我的斗志,我可不想让别人超过我。那个学期,我们俩都很辛苦,每人报了四门课。每周打工时我上两个早班,一个夜班。他每天一下课,匆匆吃口东西,就跑到一家公司,做三个小时的清洁。周末两天,给一家搬家公司打工。他也想极力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我每次见他,他都紧锁眉头:“压力大得不行。”考试前在一起复习的时候,我发现他知识要点掌握得支离破碎的,我担忧地说:“马上就考试了,你这种程度怎么及格呢?”“没事,考试前一周,我就不打工了,突击一下就行了。”“你平时是不是从来不预习和复习呢?”他不耐烦:“我也想啊,但是可能吗?每天背着沉重的吸尘器,走来走去的,整整三个小时。晚上到家,累得就想往床上躺,能坚持听课就不错了。”
果真考试前他没有再打工。但我上课见他时,脸色更憔悴。他解释说:“昨晚熬了一夜。”我心里挺担心他的。澳洲的考试和国内有不一样的地方,它很注重平时的表现。平时不下功夫,连要点重点都抓不住,考前再刻苦也基本等于无用功。他的学习习惯、方法、技巧都有不小的问题。果不其然,成绩下来时,四门课挂了两门。挂两门,按当时的汇率,就是2万3千多人民币。比他一个学期的打工收入多多了,这才叫得不偿失。又不敢告诉家里,只能独自吞咽这颗苦果。
他终于算过帐来了。新的学期开始时,他宣布一个小时的工都不打了,把全部精力用在学习上。那段时间,我发现他的学习挺有效果的,但经济就有些紧张。就这样,不知怎么搞得,到期末时叉挂了一门。按照正常进度,他现在该读完大二了,但依旧在CIC学院呢,整整拖了一年。大二、大三,课程会越来越难,按他家的经济情况,会很吃力的,父母和他会承受更大的压力。现在他从来不说和我有一拼这句话了。我很怀念当初那个好胜的男孩,只是现在他已经斗志全无了。
高宇峰完全属于另一种类型的学生。他在国内学习成绩一般,父母是做生意的。当初送出来时,家里人希望他学士、硕士、博士一路读下来。他刚到珀斯时一切都很顺利。不到十天就找了份工,后来又找了个网管的活,税后工资14块呢,还能捎带着玩玩游戏,挺美的。小家伙踌躇满志第一年就要申请西澳大学的预科。妈妈羡慕地说:“高字锋真强,适应环境能力强,还能上西澳大学这样的名校,比在国内强多了。”我当时也想,如果他真申请成功了,我也能步其后尘,缩短高中和预科时间。但是,天不遂人愿,他因为偶尔迟到,上课睡觉,对学习的热情并没有保持多久,成绩每况愈下。高中毕业拖了一个学期又一个学期,无奈后来上了Tafe课程。
我是幸运的,没有挂过课。有时候运气好,还能拿个全年级最高成绩证。除了自己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辛苦,还有一个很有用的小窍门。一到新学期选课的时候,我选两门自己感觉最吃力,最不擅长的科目,像《信息技术》或《法律》。而像《公司法》这样号称我们会计和金融专业的魔鬼课程,通过率极低,只有48%。学姐学长的经验,把它放在暑期课程里,容易过。即使万一挂了,也不记入档案。我真的这样做了,效果挺好的。而在正常学期里,选课程时,可以考虑两门自己发怵的课,配两门轻松的课,这样到期末复习时,不至于手忙脚乱。因为两门简单的课,平时的作业、报告已经拿到了40多分,期末及格是没有什么悬念了。发挥好一点,都可以拿80分。这样就能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啃的骨头上,可以集中优势兵力打攻坚战。像《法律》课,我学习时,教科书、重点和老师要求的部分,几乎都要看五遍。第一遍,不知道它说了些什么;再看第二遍,好像知道大概意思了,第三遍基本能看懂:看到这份上,人早已是头晕眼花了。这时候我要在图书馆时,往往到一楼要杯咖啡提提神,或者找一处僻静的草地闭目养神一会儿。在家里的话呢,就吃点东西,看一会儿好笑的碟片放松一下。看第四遍进行记忆,最后一遍分析、归纳总结,找出内在关系。整个过程枯燥之极,稍有一点松懈,就很容易放弃了。三十多门课,就这样一门门拼,真的不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