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一觉江口梦

来源 :八小时以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81419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车从成都开出来,一到古镇黄龙溪,眼前的景色便秀美起来了:公路两边,地里的油菜花正狂热地吐放着金黄色的花蕾,逶迤的岷江在不远处时隐时现地流淌着;再远处,透过车窗极目望去,片片修竹与阡陌田地的尽头是座座绿色的小丘与山岭。在我的印象中,这应算是典型的川西坝子式的田原风光,与四川西部横断山脉中高山深谷的高原风光相比,它独有的那份安详与静谧中更多的是农耕的气息与汉地小家碧玉式的温柔;而与四川其他农耕地区景色相比,川西坝子中的田园风光,那树木与庄稼的浓墨,错落房舍与簇簇翠竹的淡彩,依蜿小河如骄龙般的点睛,这一切酣畅自然的青木秀水写意,在大自然的物造天化中,则更显蜀人与自然相依相伴中数千年累积而生的那份纤细与精致,那种豁达与内秀。
  从黄龙溪前行不到半小时,我们的车便驶出成都进入了彭山的地界,岷江与南河汇合处的巴蜀古镇江口,正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
  我们的车是从当地人俗称“下街”的地方进入江口镇的。在入口处,一个宽敞的平坝上,镇上的人正热闹地赶着场。这是全镇集中的一个商业贸易节日,街边堆放着待售的当地人用竹子编织而成的生活与生产用品:高高叠放着的竹背篓、箩筐;打油菜籽用的竹粮盖与犁田用的木推子和一堆扫帚胡乱码放在光秃秃的水泥地上,这些城市中现已鲜见的东西,对于今天小镇的居民而言,依然是日常生活或农事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帮手。赶场的平坝中,农人在地上随意铺上一层塑料布,一个贩卖蔬菜的摊位便算开张了;几个木头桩桩坐落在市场的一角,上面的吊钩上悬挂着大片大块的新鲜猪肉,这便算是贩卖肉类的摊点了;两旁高高的码放整齐的砖头,上面再放上一张竹篱笆,随意铺上一块布,一个出售衣服与百货的摊点便大功告成;更有甚者,在自行车或摩托车后座上横放着两根钢管,左右各装载着一个大的箩筐,里面放着蔬菜、水果和其他一些准备出售的商品。我们到达集市时,因时近中午,当地的“场”看样子也快赶完了。市场中人不算少,但大多是留下来的商贩,他们在不停往回收整着自家的商品。
  在江口下街的一条小巷内,我偶然找到了一间临江的茶馆。馆内一色的竹椅,几个喝茶的老人旁若无人地打着纸牌,桌前各自摆放着一些用来“物质刺激”的纸币,角角分分的,零散混乱。
  从江口崖墓博物馆走出来,司机指着河中心那一片滩头说道:“那便是传说中张献忠百万官银沉江的地方。”据清史记载,公元1644年,即清顺治三年,张献忠率大小战船上千艘退走江口,遭南明参将杨展伏击,战船大部击毁,沉入江口。而据民间传说,张献忠船上本携有他常年打劫而来的无数金银珠宝。三百多年来,这一传说越传越广,几认成史实,而江口镇也成为一些人淘金寻宝之地,然因沉银之地无法考证,这一传说变得神秘莫测。在离开江口前往彭山县的路上,妻子给我打了一个手机,通话中她兴奋地告诉我,就在我来江口的当天,《成都商报》登了一条重大新闻:“四川彭山江口‘老虎滩’挖出张献忠沉银。”此次挖掘出土的银锭,无论从银锭本身还是其外包装,都与史料记载相吻合,从而证实了张献忠三百多年前在此沉银之说完全符合史实。
  两天后,当我们离开彭山返回成都时,车过江口,我特意叫司机在传说中“张献忠沉银”的地方小停了一下。走下车来,落日清风下,但见府河波涛阵阵,浪花翻动,一群鸭子在滩头游来游去,一艘机动客船正向河的对岸驶去。对岸,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树丛与稻田间沉积着一层薄薄的轻烟,几间农舍被大团大团的绿叶、翠竹遮掩怀抱着。好一派恬静的田园风情。
  
  行车路线
  自驾车线路:
  线路一:成都→成乐高速→彭山→江口,全程约40分钟。
  线路二:成都→南延线→双华大道→古镇黄龙溪→江口。
  班车线路:
  首先到新南门客运站坐开往彭山方向的客车,票价14.5元;行程大约70分钟;到彭山后,如果是终点站下车,下车后需往回返大约500米,然后乘路过江口镇的中巴车即可,票价1.5元,行程大约20分钟。也可从成都坐到古镇黄龙溪的班车(新南门客运站每10分钟一班),游了黄龙溪,再从黄龙溪坐中巴车到江口,票价7元。
  旅行贴士
  推荐理由:江口为岷江主要水运集散码头之一,是岷江到成都的最后一个水运码头,至今遗韵犹存。解放后,虽经几次扩修改建,但仍保持着古镇的风貌。这里依山傍水,山清水秀,吊脚楼伸入江面,茶房酒肆比比皆是,为世界最早茶叶市场。1962年后,中央农业电影制片厂等单位曾专程来此,拍摄《世界茶叶发源地》、《武阳茶肆》等专题片和新闻纪录片。
  美食:漂汤是江口一绝,小镇一家名为“桥头堡”的饭店所售漂汤最为正宗。平均每人10元,荤素菜品一大锅,配上秘制蘸水,可谓天下一绝。
  住宿:推荐返回彭山县住宿。因交通方便,游览后直接返回成都,并顺道游览四川著名古镇黄龙溪。
其他文献
小雪,IT工程师。  小雪来倾诉,是因为丈夫出轨。但在近一个小时的倾听中,我发现这个高学历、高智商、高收入的女人在遭遇丈夫出轨事件之前,已经遭受了多年的婚内暴力,其间,她居然一直没想过离婚!在下笔写这篇倾诉之前,我刻意上了一下小雪的博客,其申有这样的句子: “我曾放弃一切去为这份爱付出,得到的却是无尽的伤害,我迷失了自己……”“他无数次抱着我说和那个狗女人不再有任何干系,可是最近我却发现他们又约
期刊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撼动了全中国;四个月后。华尔街崩盘正式引发的“金融地震”则震撼了全世界。一个天灾,一个人祸,2008注定会作为本世纪最“震撼”的一年被永记史册!  “天灾”关乎人的生命,这场“人祸”则关乎全球经济的“生命”,不过说到底还是关乎人的生命。如今,汶川地震的受灾群众已经开始了重建家园。曾经背着妻子尸体的“摩托车大哥”,已经娶了新媳妇;失踪的亲人已经与家人团聚;明亮宽敞的新教
期刊
寂寞情感游戏    两年前的“十一”,同学们都放长假回家了,我一个人在寝室里无聊地上网。QQ上,一个青蛙的图像在加我,我看了看他的个人资料:男,27岁,单身,计算机人员,于是顺手一点,加他为好友。  这个青蛙就是朱峰。他是个殷勤的男人,笑话连篇,嘴也很甜。我嘴角一撇,心里冷笑,看来这又是哄小女生的高手啊!没过几天,他约我出来见面。我并不渴望,但也没有拒绝,那时,我刚和一个男生闹分手,一个人也无聊得
期刊
我是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所有家务全是妻子做,我一向不闻不问。我认为“男主外女主内”是天经地义的事。男人嘛,就应该干大事!而多年来妻子好像也习惯了我的这种大男子主义,默默忍受着我的霸道。  但美中不足的是,和妻子结婚六年来,我们之间的关系总是平平淡淡,好像一潭死水。不像邻居张三和他的妻子,虽然结婚八年了,可是无论何时见到他俩,他俩都是亲亲密密的,好像新婚夫妇。我打心底里羡慕他们。  我向张三请教
期刊
我当初在加拿大一个小镇买干洗店的时候发现屋顶有点漏水。当时正是夏季,换屋顶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了。我的买房经纪人曾向我介绍了一家专业公司,我翻出名片给他们打了电话,当天就来了一位四五十岁的老板一样的人,是个意大利人后裔。  他进门后就问我老板在哪儿,我告诉他我就是老板。他像是没听见一样又问我:“你老公呢?”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他找我老公干什么。我告诉他老公在学校以后,他接着问:“那他什么时候回
期刊
当丈夫薛凯再一次用恶毒的言语诋毁我之后,第N次提出离婚,我不能相信这是当年那个抱着我,说即便沧海变了桑田也会爱我的男人。我的心好似被赤裸裸扔进了外面呼啸的北风,既羞耻又悲伤。  任我怎样容忍,甚至不顾廉耻一再退让,两人的关系再也无法维持。可是,我无比悲愤的是,事到如今,他不仅全盘否定了当年我身心所受伤害全是他所为,却以此做为离婚的理由,向我索要“生育权”。  离婚,可以。在你索要生育权之前,却必须
期刊
2008年春节前夕,“中美太空少年计划”活动在鞭炮声和贺岁声中落幕。14岁的女孩姚依晨从美国回到北京,作为参加本次活动的唯一一位初中生,她送给父母一件特别的新年礼物——一张火星照片,这张照片是她在美国亲自给火星探测器发指令拍照的……    总决赛里的小初中生    2007年10月15日,姚依晨的妈妈像往常一样打开女儿的博客,访客名单里出现了一个陌生网址,点击该网址,发现一条有关“中美太空少年计划
期刊
初到巴黎的第二天早上,儿子请了假,兴致勃勃地带我们去香榭丽舍大道游玩购物。可惜天公不作美,出门时忽然下起了雨,我们只能撑伞前往。  香榭丽舍大道堪称“世界上最美丽的步行大道”,它东起协和广场,西至戴高乐广场,全长1800米。在这里,自然风光与高级商业区相得益彰,是法国最具景观效应和人文内涵的大道。因为下雨,在外游玩的人不是很多。儿子带着我们走进了一家大型购物商场,我一下子发愁了,不知道手里这湿淋淋
期刊
近日,73岁的马大爷在川大华西第四医院白内障治疗中心接受眼部手术。手术前,他的视力是:0.02,接近失明。原本他的度数并不这么高,只是因为他的“老顽童”性格,近视度数在8年里骤升了近1000度。虽然平时他戴着比酒瓶底还厚的眼镜,视力极差,但马大爷却一直痴迷于电脑。马大爷说,1999年他初次接触电脑时,就“一见钟情”,上网、软件、平面设计、视频编辑、硬件组装……直到现在,他已经能够自诩为“成都玩视频
期刊
遇见芷蕾,是2003年4月。  芷蕾穿着一件白色的棉布连衣裙,穿过大片繁盛的香铃草。她低着头一跳一跳地走,努力避开香铃草的花朵,几乎与我撞了个满怀。我们四目相对,一切瞬间静止——喧闹的花朵、淘气的风、很远地方的火车轰鸣,只有我们的眼神,说着无数热切的问候:嗨,你好吗?你从哪儿来,到哪儿去?  芷蕾的寝室有六个馋嘴的姑娘,每个周末,都派人到学校旁边的草莓基地去买草莓。石头剪子布,谁输了谁去。那天,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