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诊断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伴胆囊蛔虫1例

来源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k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儿,女,8岁.右上腹持续疼痛1月,近1周来疼痛加重并伴皮肤、巩膜黄染3天来我院就诊.该患儿曾于半年前因肠道蛔虫病在他院治疗.查体:右上腹压痛明显,莫菲氏征(+),其他未见异常.B超检查:空腹时,胆囊大小正常,壁厚0.5cm,腔内可见数条弯曲条索状强回声光带,后方不伴声影.肝内胆管均有不同程度扩张,胆囊下方,可见胆总管扩张明显,呈椭圆形,大小为4.8cm×3.4cm×2.8cm,其内可见多条弯曲条索状强回声光带,后方不伴声影(图1).固定探头,静止观察,胆囊及胆总管内强回声光带均固定不动.脂餐后,胆囊体积缩小,胆总管囊性扩张增大为6.4cm×5.1cm×4.0cm(图2).胰腺回声正常.B超诊断:1.胆囊炎,胆囊蛔虫;2.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伴蛔虫(残骸).手术所见:胆囊大小正常,胆囊壁厚,粗糙,腔内可见数条蛔虫残骸,胆总管呈囊性扩张,其大小为6.2cm×4.8cm×4.5cm,穿刺抽出310ml棕褐色胆汁,内有多条蛔虫残骸.rn
其他文献
病例1:患者,男性,45岁.因下腹部阵发性胀痛,便秘与腹泻交替,大便不畅5月而入院.直肠指检发现直肠上段明显狭窄.钡灌肠见直肠上段约5cm长的范围内明显狭窄,直径约1.5cm,狭窄以
例1,女性,73岁.主因间断性右上腹痛8年,加重伴黄染3天入院.2年前曾于当地医院做B超、CT提示“胆总管结石”.查:体温38℃,巩膜黄染,右上腹压痛明显,Murphy征阳性.入院后两小时
患者,男性,38岁,因胸闷气短6年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气管居中,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血压:110/80mmHg。心率80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通气
目的研究过量碘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本实验分为三组,适碘组、过碘Ⅰ组,过碘Ⅱ组,分别以含碘量为50μg/L、5000μg/L、10μg/L蒸馏水及普通饲料喂养豚鼠6个月,分别测定大脑皮质及海马组织一氧
患者,女性,47岁。左上腹隐痛1年,加重2个月。B超检查:脾脏长12cm,厚4.8cm,脾实质内可见 3.4cm × 2.6cm,2.6cm ×1.7cm低均质回声团,边缘不规则,后方回声无明显增强效应,瘤壁
玻璃体混浊为眼科常见病之一,临床上常用安妥碘肌肉注射进行治疗。作者遇见1例应用安妥碘治疗玻璃体混浊,引起碘源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1例,现将报告如下。 患者,女,55岁,以双眼前出现黑
患者,女性,40岁.主因腹泻、便血伴右中腹疼痛,体重下降2个月入院.曾以“菌痢”行抗菌治疗,效果欠佳来诊.查体:一般情况尚可,心肺未见异常.右中腹触及条索状包块,质中等,活动
患者,男性,38岁.以左季肋区突发性疼痛进行性加重就诊.查体:左季肋部压痛、反跳痛.超声检查显示:脾脏明显增厚约6.6cm,长径约14.5cm,脾指数为25cm2.包膜光整,于脾实质内近脾
患者,男性,44岁.以阵发性腹痛、呕吐2天,于2001年12月15日按“肠梗阻”收住院.2天前晚上11点左右,患者突然腹痛,呈阵发性加重,伴恶心呕吐,无大便及排气,经输液、抗生素、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