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微生态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潜在联系

来源 :临床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jtzn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狼疮性肾炎(LN)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了解,目前认为多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近年来,有学者开始关注肠道微生态对SLE发病机制的影响,肠道微生态的组成和菌群失调与自身抗体产生、B细胞的调控、不同辅助性T细胞(Th)群体内稳态的调节和调节性T细胞(Treg)的平衡以及不同Th17亚群的调节密切相关.肠道微生态的破坏称为生态失调,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展紧密联系.该文将重点介绍遗传、表观遗传和环境因素对微生态和免疫系统影响的新发现,以及它们的变化对SLE和LN的发病机制的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评估加温加湿高流量氧疗在重症患者脱机-拔管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拟脱机且神志清楚的187例危重患者(呼吸系统65例,神经系统39例,消化系统22例,循环系统18例,泌尿系统25例,妇产科18例).前瞻性分为4组,A组(49例):脱机后,给予加温加湿高流量氧疗后再行气管拔管;B组(43例):拔管后,给予加温加湿高流量氧疗;C组(48例):脱机后,给予鼻导管氧疗后再行气管拔管;D组(47例):拔管后,给予鼻导管氧疗.观察比较各组患者在拔管脱机治疗72 h后舒适度和再插管率.舒适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下称热毒宁)辅助治疗对急性胆囊炎术后患者炎症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2020年6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热毒宁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手术及预防性抗感染等常规治疗,热毒宁干预组患者加用热毒宁注射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体温改善时长、炎症指标、淋巴细胞亚群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热毒宁干预组患者更快恢复至正常体温(P<0.05).热毒宁干预组患者治疗2 d后,血液中CD3+、CD4+淋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伴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前后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与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年4月-2020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PCI治疗的AMI伴CKD患者56例,设为CKD组;另选取同期行PCI治疗的不伴CKD的AMI患者60例设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分别于患者入院时、PCI术后24~48 h内测定血清Ang-2水平,于入院时、PCI术后72 h测定患者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估计肾
1病历摘要rn患者男,67岁.1年半前发现左侧口腔颌面部肤色米粒大肿物,自行外用药物(具体不详)治疗后皮损未减小.2018年5月8日于外院临床诊断为皮脂腺囊肿,未行组织病理检查,予切除,术后外用药物(具体不详)按摩,形成结节样皮肤肿块.2018年10月10日于外院临床诊断为皮脂腺囊肿,并行手术切除,取出5~6个相连在一起的结节,行组织病理检查后外院诊断为皮肤炎性肉芽肿.2018年12月18日行第3次切除术,皮损未行组织病理检查.为明确诊断,于2019年3月8日来我院皮肤科诊治.既往史和个人史均无特殊,家族
脓毒症(sepsis)被定义为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导致的器官功能障碍,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特点,给全球医疗卫生体系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1].迄今为止,脓毒症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临床上关于其治疗也缺乏有效的干预措施,因此亟需寻找新的有针对性的治疗策略.Rho是Ras基因同源家族蛋白,充当细胞内信号传导的分子开关,可激活其下游蛋白Rho激酶(Rho associ-ated coiled-coil kinase,ROCK),在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免疫调节、凝血和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
目的:探讨血浆长链非编码RNA-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异种核核糖核蛋白L(lncRNA THRIL)、核富集转录本1(lncRNA NEAT1)表达水平与脓毒症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关系.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5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10例,根据其是否合并ARDS分成ARDS组(n=42)、非ARDS组(n=68).比较两组血浆lncRNA THRIL、lncRNA NEAT1表达水平,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患者发生ARDS的危险因素.根据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住院期间
特应性皮炎(AD)是多种因素共同参与致病且容易病情反复迁延不愈的疾病,白细胞介素(IL)-4、IL-13、IL-17、IL-31和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AD的病理和生理进程,在不同阶段和程度上影响着表皮屏障功能、皮肤免疫功能、瘙痒形成和皮肤微生物组的改变.针对细胞因子的研究可以为AD患者免疫学分类提供指导依据,从而为不同免疫亚型的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免疫靶向治疗,为未来AD治疗理念提供新的发展方向.该文从皮肤屏障功能、免疫学异常、瘙痒和微生物组改变4个主要方面就AD相关细胞因子作一综述.
创伤性凝血病(trauma induced coagulopathy,TIC),引起的不可控出血仍然是多发伤中最常见的可避免的死亡原因.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创伤性出血合并既往抗凝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即使在比较规范的创伤中心,此类患者是否早期手术、如何应用止血药物也没有统一的方案.根据病理生理学的概念,创伤后大出血和组织损伤会激活凝血、纤溶和抗凝途径,出现急性凝血功能紊乱,伴随着纤溶亢进,导致几乎所有严重创伤患者均会出现凝血功能紊乱[1-2].尽管创伤患者的治疗有所改善,但活动性出血和凝血病仍然是一个常见的临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及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共收治的100例脓毒症患者,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床边心脏超声,并根据患者入院24 h内的左心室射分数(LVEF),分为LVEF<50%组(57例)和LVEF≥50%组(43例),另取抽取同期我院体检的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的cTnⅠ和IMA指标表达情况.并根据患者入院28 d是否存活与死亡分为存活组(n=37)和死亡组(n=63),对比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各
患者女,62岁.因右侧鼻翼红褐色结节20余年,增大1个月,于2018年4月24日来我院就诊.患者20余年前发现右侧鼻翼一绿豆大丘疹,无痒痛等不适,未予诊治,近1个月发现皮损逐渐增大,偶感瘙痒.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rn体格检查:各系统检查均正常.皮肤科检查:右侧鼻翼一约绿豆大半透明结节,质硬,中央肤色,边缘可见珍珠状隆起,其内可见黑褐色团块(图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