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胡晓丹(1988-),山西太原人,新疆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
摘要:匈牙利著名哲学家、美学家、文学评论家和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者格奥尔格·卢卡奇(Georg Lucacs,1885-1971)在1923年《历史与阶级意识》中从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中提出了重要的物化理论,指出物化的本质就在于人的日常活动、劳动的产物成了不同于人并控制、支配、压制人的东西,人成为物的仆人。纵观和反思现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物化现象必然存在,甚至有蔓延趋势,因此本文前部分阐述物化理论及具体表现,并对物化理论从贡献性和局限性两方面进行评价,最后得出对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物化理论;贡献性;局限性;启示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这本书中通过对物化现象、物化意识、物化观念、物化理论几方面进行分析,并把这些理论与现实中的实际情况相联系,他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种种物化现象分析,最后得出想要完成对物化的超越只能由无产阶级完成这一目标。然而,历史发展到今天,无产阶级建立政权、巩固政权发展到今天,抵御了物化对我们的侵蚀了吗?我们完成这一历史使命了吗?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资本主义社会仍然发达的今天,我们该怎么面对发展的道路,怎么探索出更加适合我们的道路,怎么在鱼目混珠的理论中找到真正有价值的方案。
一、卢卡奇物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从商品的结构中洞悉资本主义的秘密,商品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最基本组成部分,所反映出的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情况,本质上就是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就包含了这一生产方式的秘密。首先,卢卡奇认为物化只有可能在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才能产生。“物化”就是指在资本主义的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物与物的关系所掩埋,因为这一物化事实,人自己的活动,人自己的劳动,作为某种客观的东西,某种通过人的自律性来控制人的东西,同人相对立。”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获得物的性质,并从而获得一种‘幽灵般的对象性’,这种对象性掩盖着它的基本本质,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所有印记。”②
从《历史与阶级意识》中不难看出,卢卡奇认为商品生产已经占据资本主义社会的支配地位,其本质特征及影响已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经济领域的物化、政治领域的物化和人的意识的物化。
经济活动中首先是主体客体化,在资本原则面前,人和物的地位基本相同,都只是其增值的工具和手段而已。“人无论是客观上还是在他对劳动过程的态度上都表现不出来是这个过程的真正主人,而是作为机械化的一部分被融合到某一机械系统中去。”③这种人的自我个体化,使人的功能变成商品,就是所说的商品关系的非人化。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领域作为整个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受到经济领域被物化的影响。合理化、机械化和可计算的原则遍及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这样,资本主义的发展就铸就了一种同它的需要相适应、在结构上适合于其结构的法律、一种相应的国家等。”④于是官僚统治的形成,标志着政治领域的彻底物化。
在人的意识领域必然也逃不脱被物化,在商品关系中,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物的关系被完全物化了,久而久之,人的意识也被禁锢在这种可计算的形式之中,安于现状,意识固化。
二、对物化理论的评价
从根本上说,物化是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阐述,所以如何评价物化理论不仅关乎物化意识理论本身,而且还关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异化理论的扬弃和人自身解放的问题。以及以此为基础实现对异化理论的扬弃和人自身解放的问题。
卢卡奇提出对物化理论的扬弃途径是通过总体性原则,而且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存在主义哲学家们普遍表示认同。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将物化由内而外,从物质领域深入到人的内心、人的精神世界、人的意识领域。由于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价值的失去和物的价值的攀升,人变得所剩无几,无法支配自己未来的命运:物成了主宰者,人成了它的奴隶。经济被看作是唯一决定性因素,忽视了政治、哲学、思想等上层建筑对经济的巨大反作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卢卡奇认为要挣脱物化意识的束缚,激发无产阶级创造历史的主动性和巨大热情,应该在思维方式方法上有个根本性的转变,也就是要回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法上去,即“总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卢卡奇把哲学批判的重心从社会政治领域转移到文化领域,它使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生命力在20世纪历史条件下充分发挥出来。
从以上分析来看,这一哲学批判对我国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局部现象,部分困惑找到了解决的方式和途径。
三、卢卡奇物化理论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通过分析卢卡奇物化理论的贡献性和局限性,结合当前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人们的一切活动还会处于物的依赖下,也就是物化必然也会出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这也是历史阶段所必然出现的产物,以下基于对卢卡奇物化理论的评价总结出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第一,辩证的看待出现的物化现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对物的依赖关系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它使人得到了追求经济利益的基本动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进步,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过度看重物质带来的虚荣,“拜金主义”横行,“一切向钱看”思想蔓延,势必反作用于经济,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把握好“度”,有目的地充分利用物化对市场的刺激作用的同时抑制物化及物化意识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实现人的“总体性”全面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物化、固化和机械化的思想犹如一滩死水,不会激起半点波澜。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不是死板的、没有活力的。要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必须有总体的、长远的眼光,不能仅仅局限在眼前利益,例如为了对物质的贪欲,造成现代生态的失衡,忽视对未来前途的思考。
第三,建立科学的、人性的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治和文化制度。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不能只片面追求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应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必然的,商品关系会得到极大发展,随即一种与商品经济社会物化结构相适应的并且与价值理性相对立的观念,即工具理性也将会快速发展,会导致价值理性的现代性失聪,引发人的内在精神和价值的物化。慢慢导致人的主体性缺失,总体性沦丧,以至于与物化结构相适应的物化制度也随之增多。因此,我们必须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立总体性的文化观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国家制度,就会减少市场经济中物化现象对人们思想意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消极影响。(作者单位: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商务印书版,1999年版。
[2]葛伟阳、俞良早,卢卡奇物化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长江论坛,2012,02:19-22
[3]苟东风,在物化之后寻找人[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04:14-19
[4]沈斌,卢卡奇物化理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2012,06
注解:
①[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50页。
②[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47页。
③[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53-154页。
④[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61页。
摘要:匈牙利著名哲学家、美学家、文学评论家和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者格奥尔格·卢卡奇(Georg Lucacs,1885-1971)在1923年《历史与阶级意识》中从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中提出了重要的物化理论,指出物化的本质就在于人的日常活动、劳动的产物成了不同于人并控制、支配、压制人的东西,人成为物的仆人。纵观和反思现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物化现象必然存在,甚至有蔓延趋势,因此本文前部分阐述物化理论及具体表现,并对物化理论从贡献性和局限性两方面进行评价,最后得出对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物化理论;贡献性;局限性;启示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这本书中通过对物化现象、物化意识、物化观念、物化理论几方面进行分析,并把这些理论与现实中的实际情况相联系,他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种种物化现象分析,最后得出想要完成对物化的超越只能由无产阶级完成这一目标。然而,历史发展到今天,无产阶级建立政权、巩固政权发展到今天,抵御了物化对我们的侵蚀了吗?我们完成这一历史使命了吗?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资本主义社会仍然发达的今天,我们该怎么面对发展的道路,怎么探索出更加适合我们的道路,怎么在鱼目混珠的理论中找到真正有价值的方案。
一、卢卡奇物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从商品的结构中洞悉资本主义的秘密,商品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最基本组成部分,所反映出的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情况,本质上就是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就包含了这一生产方式的秘密。首先,卢卡奇认为物化只有可能在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才能产生。“物化”就是指在资本主义的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物与物的关系所掩埋,因为这一物化事实,人自己的活动,人自己的劳动,作为某种客观的东西,某种通过人的自律性来控制人的东西,同人相对立。”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获得物的性质,并从而获得一种‘幽灵般的对象性’,这种对象性掩盖着它的基本本质,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所有印记。”②
从《历史与阶级意识》中不难看出,卢卡奇认为商品生产已经占据资本主义社会的支配地位,其本质特征及影响已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经济领域的物化、政治领域的物化和人的意识的物化。
经济活动中首先是主体客体化,在资本原则面前,人和物的地位基本相同,都只是其增值的工具和手段而已。“人无论是客观上还是在他对劳动过程的态度上都表现不出来是这个过程的真正主人,而是作为机械化的一部分被融合到某一机械系统中去。”③这种人的自我个体化,使人的功能变成商品,就是所说的商品关系的非人化。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领域作为整个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受到经济领域被物化的影响。合理化、机械化和可计算的原则遍及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这样,资本主义的发展就铸就了一种同它的需要相适应、在结构上适合于其结构的法律、一种相应的国家等。”④于是官僚统治的形成,标志着政治领域的彻底物化。
在人的意识领域必然也逃不脱被物化,在商品关系中,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物的关系被完全物化了,久而久之,人的意识也被禁锢在这种可计算的形式之中,安于现状,意识固化。
二、对物化理论的评价
从根本上说,物化是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阐述,所以如何评价物化理论不仅关乎物化意识理论本身,而且还关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异化理论的扬弃和人自身解放的问题。以及以此为基础实现对异化理论的扬弃和人自身解放的问题。
卢卡奇提出对物化理论的扬弃途径是通过总体性原则,而且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存在主义哲学家们普遍表示认同。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将物化由内而外,从物质领域深入到人的内心、人的精神世界、人的意识领域。由于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价值的失去和物的价值的攀升,人变得所剩无几,无法支配自己未来的命运:物成了主宰者,人成了它的奴隶。经济被看作是唯一决定性因素,忽视了政治、哲学、思想等上层建筑对经济的巨大反作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卢卡奇认为要挣脱物化意识的束缚,激发无产阶级创造历史的主动性和巨大热情,应该在思维方式方法上有个根本性的转变,也就是要回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法上去,即“总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卢卡奇把哲学批判的重心从社会政治领域转移到文化领域,它使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生命力在20世纪历史条件下充分发挥出来。
从以上分析来看,这一哲学批判对我国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局部现象,部分困惑找到了解决的方式和途径。
三、卢卡奇物化理论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通过分析卢卡奇物化理论的贡献性和局限性,结合当前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人们的一切活动还会处于物的依赖下,也就是物化必然也会出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这也是历史阶段所必然出现的产物,以下基于对卢卡奇物化理论的评价总结出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第一,辩证的看待出现的物化现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对物的依赖关系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它使人得到了追求经济利益的基本动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进步,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过度看重物质带来的虚荣,“拜金主义”横行,“一切向钱看”思想蔓延,势必反作用于经济,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把握好“度”,有目的地充分利用物化对市场的刺激作用的同时抑制物化及物化意识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实现人的“总体性”全面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物化、固化和机械化的思想犹如一滩死水,不会激起半点波澜。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不是死板的、没有活力的。要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必须有总体的、长远的眼光,不能仅仅局限在眼前利益,例如为了对物质的贪欲,造成现代生态的失衡,忽视对未来前途的思考。
第三,建立科学的、人性的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治和文化制度。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不能只片面追求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应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必然的,商品关系会得到极大发展,随即一种与商品经济社会物化结构相适应的并且与价值理性相对立的观念,即工具理性也将会快速发展,会导致价值理性的现代性失聪,引发人的内在精神和价值的物化。慢慢导致人的主体性缺失,总体性沦丧,以至于与物化结构相适应的物化制度也随之增多。因此,我们必须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立总体性的文化观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国家制度,就会减少市场经济中物化现象对人们思想意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消极影响。(作者单位: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商务印书版,1999年版。
[2]葛伟阳、俞良早,卢卡奇物化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长江论坛,2012,02:19-22
[3]苟东风,在物化之后寻找人[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04:14-19
[4]沈斌,卢卡奇物化理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2012,06
注解:
①[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50页。
②[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47页。
③[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53-154页。
④[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6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