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星巴克、COSTA在对中国咖啡市场的垄断、国人买涨买贵的消费心理以及中国巨大的消费潜力,使得星巴克们屡屡提价。
在北京著名地标金宝街一处大厦的底层,坐落着一家星巴克咖啡店。这家星巴克的位置绝佳,周围的几家酒店是涉外人士、国外首脑会晤的首选,2008年时马拉多纳就曾住在楼上,楼宇中还驻扎着如奥美、佳能等跨国公司。每天上午十点左右,是这家星巴克最忙碌的时候,刚上班不久的白领们和前来这些公司拜访的人们都聚集在这里,谈生意、上网,或者只拿着一杯咖啡坐在那里看着窗外发呆。
来这家喝咖啡的顾客,最少要消费17元人民币,这款价格最便宜的咖啡是国人不大知道也不怎么喜欢点的浓缩咖啡。这里卖得最好的拿铁、摩卡等品种,TALL杯(星巴克所称的中杯)都在27元以上,至于应季推出的新品拿铁、摩卡,价格就更高些,一般在30元以上。很多白领手中都会有类似于累计航空飞行旅程那样的卡,他们热衷于这里的各种积分和活动,至于偏高的价位,由于周边很难有这样环境的咖啡馆替代,消费数额也成为了一种默认和习惯。
金宝街这家星巴克是中国大陆700余家星巴克连锁店其中的一家。去年11月,成都、重庆等二线城市咖啡提价后看齐北京、上海一线城市,这已是星巴克一年内第二次提价,从而引发了星巴克在国内外价差和提价的巨大争议。
在中国大陆,星巴克对其价位的终极解释是:门店运营成本制约价格。然而,这一“万能”解释很难说服人均收入比日本、美国低很多的大陆消费者。那么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星巴克贵在哪里?
对于门店运营成本这一原因,记者采访了同为咖啡巨头的雀巢公司,该公司的品牌经理告诉记者:“雀巢掌握着很多咖啡的资源,但是这么多年从来没有涉足咖啡连锁领域,最大的原因就是门店运营成本。当然在中国就更是这样,这个成本不仅仅在于房租、水电,主要是需要打点的灰色领域太多。”
不过对于这点,市面上更为常见的一个说法是“税赋重”。那么,星巴克这样的外资咖啡企业到底要交多少税呢?
虽然星巴克在普通消费者眼中算是“奢侈品”,但在海关方面,星巴克的咖啡豆和法拉利跑车可不一样。在生产环节,中国海关对星巴克未烘焙的咖啡豆征收8%的关税、17%的增值税和10%的消费税,由此得出中国的关税略高于发达国家4%~5%的税率,消费税也略高一两个百分点;而在流通环节,还要有5%的营业税。
由此可见,税并不是一个主要原因。除经营成本和税收两个原因外,业内人士普遍持有的观点是“中国并非传统的咖啡消费国,星巴克对国内鲜煮咖啡连锁市场的垄断,从而获得了定价权”。
这一点对比越南的咖啡市场就可以得出。星巴克2012年才在越南开了第二家店面,这是因为越南本身就是传统的咖啡种植国和消费国。在胡志明市的大街小巷中,咖啡店到处都是,情韵十足。这些咖啡馆里贩卖的一般都是越南特色的滴漏咖啡,杯底放着炼乳,喝起来非常香滑,而价格一般只有几元人民币一杯。
至于欧洲、北美等拥有上百年咖啡历史的地方,星巴克的竞争对手就更多,因此这也直接地制约了它的海外高价格。但是与同类品牌相比,星巴克价格还是偏高。在欧洲,人们喝咖啡有着三四百年的历史,咖啡馆是市民娱乐生活的重要场所,叛逆的年轻人、热爱自由的学者、商人、文化人、城市中产阶级都是咖啡馆重要的顾客人群。1730年,仅在未来民主革命旋风中心的巴黎一地,就有大小咖啡馆近4000家!放眼别的地方,像伦敦、罗马、柏林和维也纳,人们已经来不及建造新的咖啡馆了,而是更多地把闹市区的饭店、酒馆甚至高级酒店直接改造成高大的巴洛克风格的咖啡馆。
在美国,诞生于西雅图的另一家咖啡连锁品牌叫做“西雅图最佳”,这家企业并没有像星巴克一样把店面开到全世界,而是立足美国本土,它和麦当劳的Mcafe都是美国人喜爱消费的品牌。
而在中国大陆,也只有上海拥有历史比较久“迪欧咖啡”,北京近些年涌现的“上岛”、“雕刻时光”等咖啡品牌因服务和咖啡品质的关系还很难与星巴克、COSTA这样的洋品牌咖啡连锁店竞争。
目前亚太地区已成为星巴克利润增幅最快的市场。星巴克2012财年三季报显示,三季度美国与欧洲国家地区营业收入增幅分别为14%和负47%,而中国/亚太地区的营业收入增幅则达到37%,营业毛利更高达32.4%,远远高于美国地区的19.8%和欧洲地区的1.9%。星巴克中国计划在目前700家店的基础上,到2013财年增加到1000家。
“涨价是一种病”
在美国本土,星巴克每次提价都会引来颇多关注。在2012年年初的一次提价中,《赫芬顿邮报》就以“你能接受一杯4美元(1美元约合6.3元人民币)的拿铁吗,涨价是星巴克的一种病”评论它的提价举动;而星巴克的溢价定价策略,曾被《福布斯》和《金融时报》详细分析过,他们认为“星巴克的便利性、环境、食物的多元化是其定价高的三大主要原因,但同样是价格高也阻拦了很多人消费这个品牌”。
美国专家桑普森·李在一份客户体验项目中,曾经把全球消费者做为调查对象,在收回来的3865份有效问卷中,他发现星巴克的价格因素仍是他们的“疼痛最高峰”,也就是他们喝咖啡时最在乎的因素。其次是咖啡店的便利性和店内浓厚的咖啡氛围。
这位位于美国南部居民的看法可能最能反映这一点:“在我家周围有五家星巴克,我不经常去,因为价格太高了,我讨厌一杯价格超过3美元的咖啡。”
在北京著名地标金宝街一处大厦的底层,坐落着一家星巴克咖啡店。这家星巴克的位置绝佳,周围的几家酒店是涉外人士、国外首脑会晤的首选,2008年时马拉多纳就曾住在楼上,楼宇中还驻扎着如奥美、佳能等跨国公司。每天上午十点左右,是这家星巴克最忙碌的时候,刚上班不久的白领们和前来这些公司拜访的人们都聚集在这里,谈生意、上网,或者只拿着一杯咖啡坐在那里看着窗外发呆。
来这家喝咖啡的顾客,最少要消费17元人民币,这款价格最便宜的咖啡是国人不大知道也不怎么喜欢点的浓缩咖啡。这里卖得最好的拿铁、摩卡等品种,TALL杯(星巴克所称的中杯)都在27元以上,至于应季推出的新品拿铁、摩卡,价格就更高些,一般在30元以上。很多白领手中都会有类似于累计航空飞行旅程那样的卡,他们热衷于这里的各种积分和活动,至于偏高的价位,由于周边很难有这样环境的咖啡馆替代,消费数额也成为了一种默认和习惯。
金宝街这家星巴克是中国大陆700余家星巴克连锁店其中的一家。去年11月,成都、重庆等二线城市咖啡提价后看齐北京、上海一线城市,这已是星巴克一年内第二次提价,从而引发了星巴克在国内外价差和提价的巨大争议。
在中国大陆,星巴克对其价位的终极解释是:门店运营成本制约价格。然而,这一“万能”解释很难说服人均收入比日本、美国低很多的大陆消费者。那么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星巴克贵在哪里?
对于门店运营成本这一原因,记者采访了同为咖啡巨头的雀巢公司,该公司的品牌经理告诉记者:“雀巢掌握着很多咖啡的资源,但是这么多年从来没有涉足咖啡连锁领域,最大的原因就是门店运营成本。当然在中国就更是这样,这个成本不仅仅在于房租、水电,主要是需要打点的灰色领域太多。”
不过对于这点,市面上更为常见的一个说法是“税赋重”。那么,星巴克这样的外资咖啡企业到底要交多少税呢?
虽然星巴克在普通消费者眼中算是“奢侈品”,但在海关方面,星巴克的咖啡豆和法拉利跑车可不一样。在生产环节,中国海关对星巴克未烘焙的咖啡豆征收8%的关税、17%的增值税和10%的消费税,由此得出中国的关税略高于发达国家4%~5%的税率,消费税也略高一两个百分点;而在流通环节,还要有5%的营业税。
由此可见,税并不是一个主要原因。除经营成本和税收两个原因外,业内人士普遍持有的观点是“中国并非传统的咖啡消费国,星巴克对国内鲜煮咖啡连锁市场的垄断,从而获得了定价权”。
这一点对比越南的咖啡市场就可以得出。星巴克2012年才在越南开了第二家店面,这是因为越南本身就是传统的咖啡种植国和消费国。在胡志明市的大街小巷中,咖啡店到处都是,情韵十足。这些咖啡馆里贩卖的一般都是越南特色的滴漏咖啡,杯底放着炼乳,喝起来非常香滑,而价格一般只有几元人民币一杯。
至于欧洲、北美等拥有上百年咖啡历史的地方,星巴克的竞争对手就更多,因此这也直接地制约了它的海外高价格。但是与同类品牌相比,星巴克价格还是偏高。在欧洲,人们喝咖啡有着三四百年的历史,咖啡馆是市民娱乐生活的重要场所,叛逆的年轻人、热爱自由的学者、商人、文化人、城市中产阶级都是咖啡馆重要的顾客人群。1730年,仅在未来民主革命旋风中心的巴黎一地,就有大小咖啡馆近4000家!放眼别的地方,像伦敦、罗马、柏林和维也纳,人们已经来不及建造新的咖啡馆了,而是更多地把闹市区的饭店、酒馆甚至高级酒店直接改造成高大的巴洛克风格的咖啡馆。
在美国,诞生于西雅图的另一家咖啡连锁品牌叫做“西雅图最佳”,这家企业并没有像星巴克一样把店面开到全世界,而是立足美国本土,它和麦当劳的Mcafe都是美国人喜爱消费的品牌。
而在中国大陆,也只有上海拥有历史比较久“迪欧咖啡”,北京近些年涌现的“上岛”、“雕刻时光”等咖啡品牌因服务和咖啡品质的关系还很难与星巴克、COSTA这样的洋品牌咖啡连锁店竞争。
目前亚太地区已成为星巴克利润增幅最快的市场。星巴克2012财年三季报显示,三季度美国与欧洲国家地区营业收入增幅分别为14%和负47%,而中国/亚太地区的营业收入增幅则达到37%,营业毛利更高达32.4%,远远高于美国地区的19.8%和欧洲地区的1.9%。星巴克中国计划在目前700家店的基础上,到2013财年增加到1000家。
“涨价是一种病”
在美国本土,星巴克每次提价都会引来颇多关注。在2012年年初的一次提价中,《赫芬顿邮报》就以“你能接受一杯4美元(1美元约合6.3元人民币)的拿铁吗,涨价是星巴克的一种病”评论它的提价举动;而星巴克的溢价定价策略,曾被《福布斯》和《金融时报》详细分析过,他们认为“星巴克的便利性、环境、食物的多元化是其定价高的三大主要原因,但同样是价格高也阻拦了很多人消费这个品牌”。
美国专家桑普森·李在一份客户体验项目中,曾经把全球消费者做为调查对象,在收回来的3865份有效问卷中,他发现星巴克的价格因素仍是他们的“疼痛最高峰”,也就是他们喝咖啡时最在乎的因素。其次是咖啡店的便利性和店内浓厚的咖啡氛围。
这位位于美国南部居民的看法可能最能反映这一点:“在我家周围有五家星巴克,我不经常去,因为价格太高了,我讨厌一杯价格超过3美元的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