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对物理概念形成的意义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w962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使初中学生顺利掌握物理基础知识的关键,是整个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物理概念的形成,大多是建立在观察物理实验的基础上抽象归纳出来的。
  实验可以将物理现象较直观地展示出来,直观性强的物理现象容易使学生形成深刻印象,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研究物理问题的习惯。所以,实验教学对物理概念形成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初中学生因受年龄和接受能力的局限,引导他们形成物理概念,必须首先从直观物理现象入手,在有了深刻的印象后,才逐渐形成物理概念而达到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因此,中学物理教学必须重视实验教学,突出实验教学,抓好实验教学。笔者认为,抓好实验教学,教师必须切实做到:
  
  一、注重演示实验教学
  
  物理实验的重要意义在于能够将抽象的物理概念转化成直观的具体的物理现象,给人脑形成深刻印象,使人对物理概念的认识能从直观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从而掌握物理知识。物理演示实验,是教师在向学生讲述析解物理概念时,精心地选择典型的,具有本质特征的实验或具体的事例,使学生对所研究的物理现象有一个清晰的直观认识,形成必要的深刻的感性认识,从而对事物的本质和特征形成理性的概念认识。教师为学生进行演示实验时,一定要做到正确操作,规范准确,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认真观察,仔细体会,深刻体验,理清思路并亲手实践,要注意把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引导到知识的掌握和能力上来,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注重引导学生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共同属性,启发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对事物形成完善的、具体的概念。进行演示教学时,教师必须认真注意避免学生只对实验产生新鲜、好奇的感情和只是凑热闹的现象,同时还必须避免仅追求现成的结论而不重视形成过程的简单作法。
  
  二、实验教学可尽量贴近生活
  
  物理现象广泛地存在实际生活中,只不过因熟视无睹而忽视了其中的物理意义,中学生已经具有了较丰富的实际生活经验和经历。熟知了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对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中学生一般都曾经经历过并有过一定程度的感性认识,若教师通过精心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密切联系的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作为演示实验教学的补充材料,学生不仅会感到亲切和实在,还有亲历的熟悉感受,乐于接受,容易接受,能够有效地强化概念的直观形象,有助于产生抽象思维,而自然形成物理概念。这样的生活实例太多太多,只须教师紧密配合教学内容,根据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接受能力,认真选择典型事例,引导启发学生细心体会,深刻感知和认真总结,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完成概念的形成。
  
  三、认真上好实验课
  
  中学生因其智力因素的差异和非智力因素开发程度的不同,其接受能力必然参差不齐,所以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中,一定要将全体学生对事物进行分析、研究和认识的能力水平状况考虑进整个实验教学过程的设计安排中去,针对学生实际实施教学计划。具体说,要认真处理好以下几点:
  一要正确处理好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实验时,教师要教育学生重视对事物进行分析、研究,认真揭示事物的相互联系和内在规律,弄清楚事物之理的所在。若在实验过程中出现新的问题,要教育学生抱着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对待出现的新问题,认真研究、分析,查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不能盲目乱动,严肃认真地处理好实验出现的新问题,顺利地完成实验。
  二要尽可能努力使实验探索的过程直观化
  教师认真为学生做好演示实验,充分发挥其直观性效率。在进行实验教学前,教师可精心设计出实验探索过程示意图表。在实验过程中,边进行实验边填写表格,从实验过程中获取丰富表象,使实验探索过程明朗化、具体化、直观化、集中化。
  三要精心指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尽量减少实验的误差
  中学生一般实验操作能力都不强,所做实验往往误差较大。究其原因则在于学生对这种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做还没有弄懂。所以,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必须教育学生抱着严肃的科学态度进行实验,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坚持做到多动脑思考,做到手脑并用,正确操作,规范操作,减少误差,获取实验成动。
  四要重视实验创新,尽量使實验的手段简单化
  教学中会遇到很多物理概念,看来是很抽象不好理解的,但若采用手段简单的实验去给学生进行直观演示,则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学生很容易从简单操作的实验过程中认识理解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顺利形成物理概念,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416700湖南省永顺县石堤镇麻岔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21世紀将是一个知识创新的世纪,新世纪正在召唤大批高素质创造型人才。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中学数学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 创造性思维 培养 数学    创造性思维可以理解为主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驱使下,通过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运用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借助形象思维
期刊
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要掌握使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等交际活动的能力,即:“四会”。从学习的角度来说,“读”是其它“三会”的基础,因为在国内学习英语的环境中,听、说、写的机会较少,通常是通过大量阅读各种英语书报杂志来丰富我们的“语感”(Speech feeling),即:对英语的感性认识,扩大英语词汇量,提高英语理解和表达能力。实践证明,要想提高“听”、“说”、“写”的能力,应该首先提高“读”的能
期刊
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完成初中三年级数学教学任务之后的一个系统、完善、深化所学内容的关键环节。  重视并认真完成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不仅有利于升学学生巩固、消化、归纳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就业学生的实际运用。同时,是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达到查缺补漏,掌握教材内容的再学习。因此,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实施总复习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师的基本功之一。    一、紧扣大纲,精心编制复习计划 
期刊
有这样一道操作题:  将6×4(单位:厘米)的小方格矩形纸,沿着格线剪去一个正方形后,剩下来的新图形的周长与这张矩形纸的面积在数值上相等,而且新图形的面积与这张矩形纸的周长在数值上也相等,那么剪去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怎样剪法(试举一例)?  分析与解:因为矩形纸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周长是20厘米,据题意剪剩下来的新图形的周长应是24厘米,面积应是20平方厘米。所以剪去的正方形面积应是(24-20
期刊
对称问题是中学数学中常见的一类问题,抽象函数的对称问题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函数的对称问题又分为点对称问题和直线对称问题,下面,谈谈这两种对称问题。    一、点对称问题    所谓点对称问题,即:中心对称问题,其具体表现形式为:  1、若函数恒满足,则函数的图象关于点对称。  2、若函数的定义域为R,且是奇函数,则函数的图象关于点对称。  3、函数与函数的图象关于点对称。  例1、与直线关于点对
期刊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人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同学对它情有独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大量的事实和调查数据表明,随着数学内容的逐步深化,许多小学、初中数学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后,每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他们虽然很想学好数学,但数学成绩总提不高,数学能力逐渐下降,于是出现了他们越学越用功,却越学越吃力,最后
期刊
要上好一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根据青少年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敏锐,喜欢提问,敢想,敢创新的特点,我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对数学课的导入,浅谈几种常用的方法。    一、导入法    导入法是从与课题有关的趣味事例出发,导入新课。如:讲正数与负数时,向学生介绍早在15世纪,欧洲的商人在装货的箱子上画一个“十”号来表示超重,画一个“一”号表示不足。在数学上,最早采用这个符号的是15世纪德国数学家
期刊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它产生于需要和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愉快的情绪体现,从而引发进一步主动学习的动机,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才能入迷,入迷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达到高效,达到互动的目的。    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所谓创设情景,就是指由教师创设一种使学生产生疑问,渴望得到答案
期刊
Project 板块是译林牛津高中英语新教材中各单元的重点教学内容。这部分是一种开放性学习探究活动,通过小组协作,利用课外时间完成他们自己选定的课题。Project 分A﹑B两部分,A部分为阅读材料,为B部分提供范例或者引发课题内容,B部分是Project本身。  然而,在对该板块的实际教学中经常存在教师投入精力少,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等现象,教师仍是课堂的核心和控制者,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笔者认
期刊
一个合格的班主任老师,应该是学生的“良师”,更应该是学生的“益友”。只有如此,才能很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班主任老师如果不将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而是居高临下以训斥的口气与之谈话,则难以取得理想的谈话效果。    一、与学生谈话时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我们知道,事物的内容决定着事物的外在形式,但内容必须通过外在形式加以反映和深化。美国心理学家萨默的实验表明,两个人能进行轻松谈话的最佳距离不超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