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学科特点,教师需要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拓宽教学内容,挖掘丰富的生命教育素材;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升华生命教育的情感体验;整合广阔的教学资源,提高生命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生物教学渗透生命教育实践
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这门科学研究的对象就是地球上包括人在内的生命。社会发展、生物学本身的特点,决定了生物学在生命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根据学科特点,生物学科在培养人的生命意识和学生身心健康方面具有直接的作用和独特的优势,生物教师应责无旁贷地挑起这一重任,在传授生物学科知识的同时渗透生命教育,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生命观。
一、拓宽教学内容,挖掘丰富的生命教育素材
生物学是一门以理解生命、爱护生命、发展生命为主题的学科,有着开展生命教育的丰富素材。生物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围绕教学大纲,多方位拓展生物教学内容,除了能给生物教学带来无限生机,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还能促进学生生命质量的提高。
渗透生物史
生物史中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素材。科学史是一部思想史,是人类精神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能够揭示科学暗含的人性,有助于学生内化为自己的人文素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评价、欣赏科学事业,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热情。
揭示科学美
自然生物界物种繁多,形态各异,色彩斑斓,蕴含着丰富的美学价值,生物科学的直观生动使得这门课程成为最具有生命活力的生命教育的强大而鲜活的阵地。人类具有伟大的天赋——对自然界的审美感,生物学教学中挖掘、体现这种对自然界的审美感,能实现生命教育的认识生命、欣赏生命、热爱生命的具体目标,这是其他学科难以比拟的。
交流科技信息
中学生对周围世界具有积极的探求态度,对生物科学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结合有关章节,深入浅出地介绍仿生学、遗传工程、免疫学等方面的新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前景,还可以组织学生课堂五分钟演讲,及时交流层出不穷的科技新信息。在交流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讨论:面对各种现代生物科学发展的成果,人类该如何选择和取舍,该如何趋利避害?从而培养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人的责任心和对科学技术的决策能力。
关注身心健康
“有了健康的身体才有了生命的乐趣。”健康是个人发展的主要资源。通过健康知识的普及,帮助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正确对待友谊、爱情、家庭,培养自尊、自爱、自信、宽容的品德,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不断追求、挖掘生命的最大潜能,让生命之树结出成功的果实。在生物教学中,需要教师贴近生活渗透健康的行为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升华生命教育的情感体验
生命不仅需要学生去认识,更需要学生去体验。“真正的生命教育是触及心灵的教育,是感染灵魂的教育,而主要不是传授知识、技能的教育。所以生命教育必须通过体验教学来实施。”学生有了实际体验以后,就更能理解他人在某种情境下的需要,因而能更好地与他人共处,从而更加懂得珍惜生命和尊重生命。
在角色扮演中体验
教学中运用角色扮演,能让学生换位思考,获得生命感悟。
如:结合“胚胎发育”内容,教师可以安排了一个活动:《妈妈带我去散步》。所有学生将书包(育儿袋中的小宝宝)端放在腹部,扮演怀孕妈妈,在操场上走两圈,再上一趟厕所。以这样的角色扮演来让学生体验孕育生命的艰辛。
在资料分析中体验
生物学知识中实例和数据比比皆是。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巧用实例和数据,不仅加深学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还能启发学生感悟人生。
如在“动物行为”中,引用如下例子:松毛虫幼虫排成一路纵队,每一只尾随前面的那一只,由带头的幼虫率领去搜寻食物。法布尔有意将带头的幼虫放到最后一只幼虫之后,结果这些小虫不停地兜圈,累得动弹不了。由此学生很容易理解:动物的本能,一般有益其生存,但也可能是盲目的。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毛毛虫的愚蠢之处在于,没有明确的目标,只知道跟在别人屁股后面。在那么多的毛毛虫中,如果有一只与众不同,它就能改变命运,告别死亡。
在实践实验中体验
通过实验实践体验,能丰富学生的情感,提升人生境界。
平时的教学中,需要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可以采用同桌合作学习、课后学习搭档组合、课堂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培养合作精神,学会分享、沟通、理解尊重他人。
还需要教师从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引导学生对周围的环境现象及各种环境问题展开探究,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去亲身体验生物实验所带来的信息,从而利用自身已有的知识体系对实验现象进行思考和想象,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整合广阔的教学资源,提高生命教育的实效性
生命教育是一种开放式教育,应该将学校、家庭与社会的生命教育资源加以开发和整合,以提高生命教育的实效性。
家庭具有教育的优势环境,家校合作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家庭教育资源是学校开展生命教育不可或缺的条件。在“生殖发育”内容教学中,教师整合家庭教育资源,可以让学生更珍惜生命、更尊重父母……
城市里其他公共资源,都可以作为生命教育的场所和教材,包括:公园、社区、科技馆、博物馆、美术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媒体和网络等等。如在开展保护环境的行动实践中,可以充分利用社区、利用当地的旅游景区,做环保志愿者,捡游人扔下的垃圾;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在社区的菜场里检举卖青蛙的小贩;呼吁市民集中回收废电池……利用公共资源开展一系列的课外实践活动,使得学生不仅是环保的呼吁者,而且是环保的行动者!
参考文献
[1]阮海洋,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6.1
[2]朱小颖等,在生命科学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生物学教学,2007.6
[3]濮涛,在生物学教学中体验生命教育[J],生物学教学,2006.11
[4]周俊,开展探究教学、强化生命教育[J],生物学杂志,2003.12
[5]汪忠,生物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刘德华,科学教育的人文价值[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生物教学渗透生命教育实践
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这门科学研究的对象就是地球上包括人在内的生命。社会发展、生物学本身的特点,决定了生物学在生命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根据学科特点,生物学科在培养人的生命意识和学生身心健康方面具有直接的作用和独特的优势,生物教师应责无旁贷地挑起这一重任,在传授生物学科知识的同时渗透生命教育,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生命观。
一、拓宽教学内容,挖掘丰富的生命教育素材
生物学是一门以理解生命、爱护生命、发展生命为主题的学科,有着开展生命教育的丰富素材。生物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围绕教学大纲,多方位拓展生物教学内容,除了能给生物教学带来无限生机,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还能促进学生生命质量的提高。
渗透生物史
生物史中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素材。科学史是一部思想史,是人类精神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能够揭示科学暗含的人性,有助于学生内化为自己的人文素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评价、欣赏科学事业,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热情。
揭示科学美
自然生物界物种繁多,形态各异,色彩斑斓,蕴含着丰富的美学价值,生物科学的直观生动使得这门课程成为最具有生命活力的生命教育的强大而鲜活的阵地。人类具有伟大的天赋——对自然界的审美感,生物学教学中挖掘、体现这种对自然界的审美感,能实现生命教育的认识生命、欣赏生命、热爱生命的具体目标,这是其他学科难以比拟的。
交流科技信息
中学生对周围世界具有积极的探求态度,对生物科学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结合有关章节,深入浅出地介绍仿生学、遗传工程、免疫学等方面的新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前景,还可以组织学生课堂五分钟演讲,及时交流层出不穷的科技新信息。在交流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讨论:面对各种现代生物科学发展的成果,人类该如何选择和取舍,该如何趋利避害?从而培养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人的责任心和对科学技术的决策能力。
关注身心健康
“有了健康的身体才有了生命的乐趣。”健康是个人发展的主要资源。通过健康知识的普及,帮助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正确对待友谊、爱情、家庭,培养自尊、自爱、自信、宽容的品德,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不断追求、挖掘生命的最大潜能,让生命之树结出成功的果实。在生物教学中,需要教师贴近生活渗透健康的行为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升华生命教育的情感体验
生命不仅需要学生去认识,更需要学生去体验。“真正的生命教育是触及心灵的教育,是感染灵魂的教育,而主要不是传授知识、技能的教育。所以生命教育必须通过体验教学来实施。”学生有了实际体验以后,就更能理解他人在某种情境下的需要,因而能更好地与他人共处,从而更加懂得珍惜生命和尊重生命。
在角色扮演中体验
教学中运用角色扮演,能让学生换位思考,获得生命感悟。
如:结合“胚胎发育”内容,教师可以安排了一个活动:《妈妈带我去散步》。所有学生将书包(育儿袋中的小宝宝)端放在腹部,扮演怀孕妈妈,在操场上走两圈,再上一趟厕所。以这样的角色扮演来让学生体验孕育生命的艰辛。
在资料分析中体验
生物学知识中实例和数据比比皆是。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巧用实例和数据,不仅加深学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还能启发学生感悟人生。
如在“动物行为”中,引用如下例子:松毛虫幼虫排成一路纵队,每一只尾随前面的那一只,由带头的幼虫率领去搜寻食物。法布尔有意将带头的幼虫放到最后一只幼虫之后,结果这些小虫不停地兜圈,累得动弹不了。由此学生很容易理解:动物的本能,一般有益其生存,但也可能是盲目的。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毛毛虫的愚蠢之处在于,没有明确的目标,只知道跟在别人屁股后面。在那么多的毛毛虫中,如果有一只与众不同,它就能改变命运,告别死亡。
在实践实验中体验
通过实验实践体验,能丰富学生的情感,提升人生境界。
平时的教学中,需要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可以采用同桌合作学习、课后学习搭档组合、课堂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培养合作精神,学会分享、沟通、理解尊重他人。
还需要教师从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引导学生对周围的环境现象及各种环境问题展开探究,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去亲身体验生物实验所带来的信息,从而利用自身已有的知识体系对实验现象进行思考和想象,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整合广阔的教学资源,提高生命教育的实效性
生命教育是一种开放式教育,应该将学校、家庭与社会的生命教育资源加以开发和整合,以提高生命教育的实效性。
家庭具有教育的优势环境,家校合作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家庭教育资源是学校开展生命教育不可或缺的条件。在“生殖发育”内容教学中,教师整合家庭教育资源,可以让学生更珍惜生命、更尊重父母……
城市里其他公共资源,都可以作为生命教育的场所和教材,包括:公园、社区、科技馆、博物馆、美术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媒体和网络等等。如在开展保护环境的行动实践中,可以充分利用社区、利用当地的旅游景区,做环保志愿者,捡游人扔下的垃圾;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在社区的菜场里检举卖青蛙的小贩;呼吁市民集中回收废电池……利用公共资源开展一系列的课外实践活动,使得学生不仅是环保的呼吁者,而且是环保的行动者!
参考文献
[1]阮海洋,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6.1
[2]朱小颖等,在生命科学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生物学教学,2007.6
[3]濮涛,在生物学教学中体验生命教育[J],生物学教学,2006.11
[4]周俊,开展探究教学、强化生命教育[J],生物学杂志,2003.12
[5]汪忠,生物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刘德华,科学教育的人文价值[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