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代数入门的教学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zheng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代数是初中一门重要课程。虽然小学高年级已引入了一些代数的初步知识,但为了提高初中代数教学质量,有必要抓好初一代数入门教学。
  从初一代数教材看,知识结构出现了两大飞跃:一是负数的引入,完成了有理数域的建立;二是从具体的数过渡到以字母代表数,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的飞跃,其特点是概念多,基础性强,与小学相比内容较为抽象,方法更为灵活。
  从学生的思维看,小学生逻辑思维带有很大的具体性,习惯于具体数字的四则运算,习惯于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上又有过份的依赖性,如果教学中不注意引导,很难提高质量。
  基于上述原因,初一代数入门阶段教学,重要的是帮助和引导学生完成两个转变:一是由学习上的依赖性向主动性和独立性转变;二是由概念判断、推理的具体性和感性经验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转变。如果学生能适应这一转变,取得学习上主动权,就能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作了下面的尝试:
  一、多角度对比启发,激发“立体思维”意识
  在教学中,应教会学生能多角度、多层次观察分析问题,形成“立体思维”意识,拓宽思维的广度。
  比如,引入“相反数”这个概念,向学生例举零上5度与零下5度,要求学生用正、负数表示,即:+5,-5,接着启发学生用加法计算,取数中绝对值,将各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将结果对比,由学生归纳、总结出“相反数”的特点,如两数和为零,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在数轴上关于原点对称等等。并因势利导,提出在什么情况下有理数a和有理数b互为相反数等问题,最后让学生自己从数轴角度、加法角度及绝对值角度去描述“相反数”概念及其特点,这就训练了“立体思维”和归纳能力,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
  二、发挥迁移效应,培养思维灵活性
  思维定势习惯有两个方面,一是习惯思路与实际问题的解题途径相一致,能迅速地联想旧的知识和技能,利用迁移效应使问题迎刃而解。二是习惯思路与实际问题的解题途径相背或不完全吻合时,出现解题困难或错误。
  有效防止和克服学生出现思路不畅或负迁移效应的“思维定势”,是贯穿于整个代数教学入门阶段的核心问题。我通过以下方法加以诱导、训练:①正确揭示规律和展开多角度思维,防止单向思维,训练思维的灵活性;②防止“定势错觉”;③注意新旧知识、概念的对比融通,展示新旧知识的联系、差异及结构特征,防止旧知识痕迹干扰;④变化出题形式加强一题多解练习,防止模仿而形成的解题定势框架。
  三、抑制“单纯摹仿”,启迪“发散思维”
  在教学中,除对学生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知识综合判断等思维训练外,我还尝试用结构评分法,来启迪学生发散思维。
  结构评分法是将一份数学试卷分为五个部分来评分。
  1、理解分——即评定学生对题意及由试题所反映问题的理解程度如何,也即要求学生在解题之前,能回答两个问题:①出题意图是什么;②解题关键是什么。
  2、技巧分——即评定学生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如何,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解题捷径和巧解。
  3、多解分——评定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意在鼓励学生思考问题时不稳于归一,尽可能提出多种设想,寻求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进行一题多解。
  4、严谨分——即评定学生解题步骤的严谨与否,意在要求学生逻辑推理严密,思维清晰有条理。
  5、正确分——即评定解题结论的正确与否。
  该方法要求老师对习题及试题必须做精心的选择,要求对一题多解,并注意发挥解题技巧的弹性余地。
  通过以上尝试,再充分利用学生在小学时初步接触代数的基础,加强训练与指导,从而为学生学习初中代数打下基础。只有顺利入门,打牢基础才能够使学生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他文献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课堂教学在高层次的追求上形成了各自的教学特色,然而许多貌似优秀的课堂教学,其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发现根源就在于这些教学过程中及考后的处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误区,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下面我就浅谈以下这些误区及自己的看法。  一、忽视概念教学,造成学生不能正确的理解概念,不能把握准概念,不能灵活运用概念,形成了教学的第一误区。  (一)忽视概念的内
期刊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宏观而言,阅读和写作一样是没有“定法”的;但从微观来讲,学生阅读课文也和作文起步一样,又确实有“法”可依。下面就优化方法,提高能力,结合教学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比较性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体裁相同而主题不同的文章,主题相同而体裁不同的文章,同一体裁、主题而选材不同的文章,都可以通过比较性阅读来了解其内容,揣摩其技巧。如六年级的《小
期刊
教学过程既是一个可控的信息流通过程,又是完成数学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对教学过程中各种结构形成的优化制控与调节,则是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作为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应特别注重以下几点。   一、激发动机,培养学生思维意向品质  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和动力,心理学家布鲁纳把“动机原则”作为一个重要教学原则,认为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儿童是有个性的
期刊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数学是一门思考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所学知识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方面,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教学中注意探索教法——激趣  根据小学生爱新奇,好胜的心理特征,结合数学内容,不失时机地诱发学生
期刊
素质教育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巨大发展潜能和个性差异,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和道德感,为学生生活质量的提高建立必须具备的条件。为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注重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能力    学生的实际能力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
期刊
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简称数学学法指导,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数学学法指导问题是数学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数学学法指导是一个由非智力因素、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组成的动力系统、执行系统、控制系统、反馈系统的整体,对其中任何一个系统的忽视,都会直接影响学法指导整体功能的发挥。因此,应以系统整体的观点进行学法指导,以指导学生加强学习修养,激发学习动机,指导学
期刊
新授知识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一环,也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环节。新授知识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师讲解要生动有趣,善于提出思考性问题,充分运用直观教具,注意边讲边练。这些做法都能发展学生智力。  例如“发现法教学”就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发现法教学又称问题教学法。这种发现教学法是适应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需要,而在教学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这种教学法的一般过程是:a.提出问题,b.让学生根据教科书或教师
期刊
从应用题教学的发展过程看,低年级应用题是整个应用题教学的基础,其中最主要的是简单应用题教学。由于小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差,即使“朗朗上口”也不一定能掌握它的解法。有些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学过的就不加思索的做出来,如果稍加改动就不知如何下手,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加强“双基”教学的同时,抓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教学生学会审题,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应用题的难易不仅取决于数据的多少,往往
期刊
现代创新理论表明,创新意识是创造的前提和基础,它的获得不是靠传授或是手把手的教。而是在课堂教学中依靠潜移默化的熏陶方法,让学生在不断经历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加以培养得到的。在小学阶段,创新是小学生潜在具有的一种朦胧意识。那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的体会是:  一、在教学目标上, 做到“上不封顶”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充分体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有
期刊
很多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对各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有的学生上数学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这几乎成了七年级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长期以来,教师们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不懈努力。但师生双方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材,左右着教学改革和教学进程,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新教材内容安排新颖合理、生动活泼,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只要教师教法得当,就能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么,面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