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野圭吾是日本的推理小说家,《嫌疑人X的献身》是其创作的“侦探伽利略系列”小说之一。本文首先简要论述东野圭吾与《嫌疑人X的献身》,然后分别探讨了《嫌疑人X的献身》中的崇高与悲剧,从美学的审美类型来评价其中的美育意义,感悟东野圭吾对人与社会的思考。
一、东野圭吾与《嫌疑人X的献身》
作为日本著名的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在“社会派”与“新社会派”的影响下进行文学创作。在其创作过程中,日本推理小说出现了“新本格派”,而东野圭吾在“新社会派”与“新本格派”中找到了自我定位,并创造出很多优秀作品。从《放学后》到《分身》再到《白夜行》《时生》《嫌疑人X的献身》等,东野圭吾在不断的突破中成长。
《嫌疑人X的献身》是东野圭吾创作的“侦探伽利略系列”之一。“侦探伽利略系列”主要人物都是汤川学,作为帝都大学教授,汤川学通过协助警察查案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伽利略”就汤川学的绰号。该系列一个有八本:《侦探伽利略》《预知梦》《嫌疑人X的献身》《圣女的救济》《伽利略的苦恼》《盛夏的方程式》《虚像的道化师》《禁断的魔术》。《嫌疑人X的献身》获得日本通俗小说权威奖项——第134届直木奖、第6届本格推理小说奖等奖项。作为“侦探伽利略系列”比较有名的代表作,故事背景为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主要讲述花岗靖子与女儿美里失手误杀了花岗靖子的第二任丈夫富樫慎二,被暗恋花岗靖子的数学天才石神发现,为了帮助花岗靖子,石神用缜密的逻辑思考,帮其瞒天过海,自己承担了所有罪行,但最终被汤川学识破。《嫌疑人X的献身》在中日韩都有改编电影,中国版《嫌疑人X的献身》由苏有朋导演,改编自东野圭吾的同名小说,于2017年3月31日在中国上映,获得4亿票房的好成绩;日本版《嫌疑人X的献身》由西谷弘导演,改编自东野圭吾的同名小说,于2008年在日本上映;韩国版《嫌疑人X的献身》由方恩珍导演,也改编自东野圭吾的同名小说,于2012年在韩国上映。从文字到影视作品,东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献身》都广受好评。
《嫌疑人X的献身》在情感冲突之下去展现悲剧的人生与永恒的人性。东野圭吾自己评价这本书时说:“这是我能想到最好的诡计,最纯粹的爱情。”在这种纯粹爱情的主动与被动的“献身”中,观者可以感受感性与理性的冲突;在《嫌疑人X的献身》的崇高与悲剧的审美类型中,挖掘属于东野圭吾的独特魅力。
二、崇高
崇高什么?这是从古至今哲学家一直讨论的问题。崇高进入美学领域是从朗吉努斯的《论崇高》开始的,虽然《论崇高》局限于修辞学领域,但它给很多美学家带来了启示。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和哲学家博克提出了美与崇高两个范畴的比较研究。德国古典哲学康德提出了崇高感的理性基础和道德性质,将美与崇高两个范畴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席勒也写了《论崇高》,并对康德的崇高思想进一步进行解读,提出了情感就是崇高感。崇高理论在不断变化中发展、演变,《美学原理》对崇高的研究概括为:“崇高是一种突出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的对立冲突,情感力度异常强烈,具有狂放、暴烈、无限、模糊、神秘等特性的审美类型。”
崇高和美是密不可分的,作为一种特殊的表现方式,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它能引起一种敬意,产生一种崇高感。《美学原理》指出:“崇高类型以其巨大的威力和超常的体积,给审美主体以明显的威胁、压力。”这种体验可以来自人与自然,人的渺小与自然现象中出现的不可抗的力量之间的对比,让人产生畏惧感,从而体现出自然界的崇高。另外,不同的人格精神带给人們一种独特的价值感受。
在《嫌疑人X的献身》中,石神是一位天才数学家,具有极强的理想思考能力,却依旧被感性的情爱所牵制。每个人物都在感性与理想的对立冲突中徘徊:石神主动“献身”,花岗靖子“被动接受”,汤川学在友情与公正中犹豫不决,美里反抗,工藤相守。石神在发现花岗靖子与其女错杀前来纠错的富樫慎二,先询问花岗靖子是否要自首,并告诉她们自首他不反对,如果不想自首,他也会帮助她们。再确定二人想法之后,石神运用自己的智慧,推理出一套完美的解决方案。就像石神说的:“相信我,把一切交给我的逻辑思考。”在这一套完美的计划中,游民“技师”成为牺牲品,石神也将自己献祭,在罪与罚、生与死之中,带给读者一种压迫感,而汤川学也作为公正的化身、理性的思考者,站在另一处审视这发生的一切。受众在这种独特的体验中感悟人性,与那一瞬即逝的崇高。
《美学原理》认为,“独特的内容要求独特的形式,正是以冲突为基础的情感表现,使崇高型艺术具有了非和谐的形式因素”。崇高型艺术包括绘画、书法、小说、诗歌等艺术创造,在剧烈的情感表达之中展示的精神品质。在《嫌疑人X的献身》中,石神对花岗靖子的爱就是一种不和谐的单项行动,石神为保护花岗靖子母女而选择牺牲游民“技师”,这是一种生与死的矛盾冲突。工藤在妻子生病期间去找花岗靖子,在妻子去世之后反而消失,在电视报道中看到富樫慎二死后才再度出现,一度处于逃避状态,却成为最安稳的人物。不同人物带给受众不同的感悟,在不同的矛盾冲突之中,也让这种崇高型艺术更具感染力。
《美学原理》指出,“崇高是由于丑的渗入而导致美的和谐形式的破裂,最后又走向新的和谐的一种特殊形态,是美与丑在严重冲突中化合成的一种复杂的审美类型,而不是单纯的美自身进一步强化的结果”。《嫌疑人X的献身》中,石神为花岗靖子所付出的一切,虽然不符合法治社会的价值标准,但在小说的结尾,花岗靖子得知了一切的真相,最终选择与石神一同接受法律的制裁,就像她所说的“因为自己心中永无放晴之日。心如明镜不带丝毫阴霾的,世上只有石神”。如果她让石神独自承担一切,她会一直遭受内心的谴责,只有赎罪才能心安。《嫌疑人X的献身》在“献身”带给人们的压抑之中,用另外一种结局,展示出世间的正义与法治。
《美学原理》评价说,“崇高之感的产生,一方面是我们自觉无力,受到限制,不能掌握某一对象,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我们感到自己宏伟无比的力量,不怕任何限制,在精神上压抑迫使我们的感性能力屈服的东西”。《嫌疑人X的献身》通过小说人物展示出美与丑,通过矛盾冲突之中带给人不一样的精神体验——一种超乎寻常的爱,让人在不合理中主动或被动受感性影响去理解其行为,让主观感受在痛感之中得到成长与激励,在克服感情障碍之中走向理性思考,寻求人性的回归。 三、悲剧
亚里士多德用模仿者对悲剧进行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强调悲剧所模仿的是一种行动。人们通过悲剧的结局营造一种崇高的肯定,使其具有规范社会道德的功能。黑格尔将悲剧理论进一步完善,他认为:“悲剧行动的真正内容,是存在于人的愿望之中的一些实体性的,自身合理的力量所提供的。”从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从黑格尔再到叔本华、尼采和弗洛依德等,从古至今,悲剧不断衍变,不断发展。
《美学原理》对悲剧的研究概括如下:“悲剧以社会力量之间的冲突为基础,以具有正面价值的人的不幸、毁灭为特征,是一种由悲伤、怜悯、恐惧的痛感过渡上升到惊赞、振奋的快感的复杂感受,其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艺术形态之中。”《嫌疑人X的献身》中,石神“献身”是一种悲剧,花岗靖子与美里的被迫反抗也是一种悲剧,这不只是人物的个人悲剧,还是时代折射出来的悲剧。故事背景是20世纪90年代,日本正处于经济萧条阶段。经济萧条,公司裁剪员工,导致大批失业人员出现,精神信仰逐渐消失殆尽,信仰的缺失就没有了被前定的生存境遇,少了被许诺的人生方向,也缺少一种无法抗拒的文化习俗,失去了“灵魂”,也失去了“我”存在的合理性。
石神把数学看作一切,但数学在当时日本环境中的在场性不高,导致石神的精神皈依崩塌。在遇见花岗靖子母女之前,石神打算在家中自杀,花岗靖子母女敲响了石神家的大门,同時又再次打开了石神心灵窗户,给他带来光。就如同石神所说:“怎么会有眼睛如此美丽的母女?在那之前,他从未被任何东西的美丽吸引、感动过,也不了解艺术的意义。然而这一瞬间,他全都懂了,他发觉这和求解数学的美感在本质上乃是殊途同归。”花岗靖子母女成为他的精神皈依,为了帮助他的精神皈依,他不惜献出自己,精神信仰的缺失也是导致石神悲剧的主要缘由。花岗靖子作为日本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曾经作为一名陪酒女,与前夫富樫慎二相识、结婚后,日子有所转变,但富樫慎二给予花岗靖子的一切来源于公款,富樫慎二被开除后,把家庭责任全部丢给花岗靖子,花岗靖子无奈之下只好选择离婚,却依旧遭受富樫慎二的纠缠。富樫慎二把注意打到花岗靖子女儿身上,在一次又一次的纠缠后,作为女儿的美里先起身反抗,最终为了保护女儿不受伤害,两人合力将其杀害。花岗靖子母女两人杀害富樫慎二,有个人原因,也有时代原因。花岗靖子在遭受前夫一次又一次的骚扰后找过警察,却未得到帮助。小说写道:“你报,随便。我来见前妻有哪点犯法?警察又能怎么的?富樫说得并不离谱,之前她也曾找过警察,但他们从来不帮她。”在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冲击之下,法律道德也存在极大的漏洞。在求助无果的情况下,花岗靖子母女的反抗呈现出时代的悲剧。
无论是石神最初想通过“死亡”去探索生的价值,还是把花岗靖子当作精神皈依,为帮助她而杀害无辜的游民,在没有精神寄托的石神身上,注定会发生悲剧。花岗靖子母女在求助无果的社会中只能以自救的方式寻求生存的机会。在人情淡漠的社会中,游民与游民看似一同生活在新大桥周围,却互不关心,当游民“技师”消失之后,没有人注意他的消失,就像原本没有存在过一样。法治的缺失、人情的淡漠、信仰的消逝都是《嫌疑人X的献身》中悲剧发生的重要缘由,东野圭吾通过悲剧性事件去引发人们对社会现状的思考。
四、结语
《美学原理》认为,“崇高教育具有改善人的生存质量的积极意义。悲剧可以唤醒人的自觉的人生意识,认识人生存在的各种不可调和的矛盾,帮助人克服盲目乐观或消极悲观的情绪,提高人的道德感和精神力量,培养人为实现美好理想不懈斗争的勇气和激情。”通过崇高和悲剧的美育意义去更好地改造“人”,去探寻人的价值与本质,在崇高和悲剧之中去寻找不同的人生哲理与生存意义。
《美学原理》指出,“崇高和悲剧属于同一序列的审美类型,它们都侧重审美中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的矛盾冲突,具有由不和谐到和谐、由痛感到快感的过渡性、双重性,是以痛感、压抑感为基础的复杂的情感体验”。通过分析《嫌疑人X的献身》中崇高与悲剧这两个重要的审美类型,其中的美育意义变得更加清晰。献身在日本是给人最高敬意的方式,石神既然愿意献身,那么小说最初就赋予石神一种敬意,石神献身这场悲剧不仅仅是一次推理剧,还反映出东野圭吾在《嫌疑人X的献身》背后对时代、社会、个人的反思,悲剧之后带来的阵痛期也是进行反思的最佳时期。东野圭吾通过分析社会经济萧条下信仰的消逝、社会的淡漠、精神世界的崩塌,引导人们重视并思考人的生存现状所引发的危机。
(北方民族大学)
作者简介:赵荣婕(1995-),女,贵州黎平人,硕士,研究方向:当代文学与影视文化。
一、东野圭吾与《嫌疑人X的献身》
作为日本著名的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在“社会派”与“新社会派”的影响下进行文学创作。在其创作过程中,日本推理小说出现了“新本格派”,而东野圭吾在“新社会派”与“新本格派”中找到了自我定位,并创造出很多优秀作品。从《放学后》到《分身》再到《白夜行》《时生》《嫌疑人X的献身》等,东野圭吾在不断的突破中成长。
《嫌疑人X的献身》是东野圭吾创作的“侦探伽利略系列”之一。“侦探伽利略系列”主要人物都是汤川学,作为帝都大学教授,汤川学通过协助警察查案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伽利略”就汤川学的绰号。该系列一个有八本:《侦探伽利略》《预知梦》《嫌疑人X的献身》《圣女的救济》《伽利略的苦恼》《盛夏的方程式》《虚像的道化师》《禁断的魔术》。《嫌疑人X的献身》获得日本通俗小说权威奖项——第134届直木奖、第6届本格推理小说奖等奖项。作为“侦探伽利略系列”比较有名的代表作,故事背景为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主要讲述花岗靖子与女儿美里失手误杀了花岗靖子的第二任丈夫富樫慎二,被暗恋花岗靖子的数学天才石神发现,为了帮助花岗靖子,石神用缜密的逻辑思考,帮其瞒天过海,自己承担了所有罪行,但最终被汤川学识破。《嫌疑人X的献身》在中日韩都有改编电影,中国版《嫌疑人X的献身》由苏有朋导演,改编自东野圭吾的同名小说,于2017年3月31日在中国上映,获得4亿票房的好成绩;日本版《嫌疑人X的献身》由西谷弘导演,改编自东野圭吾的同名小说,于2008年在日本上映;韩国版《嫌疑人X的献身》由方恩珍导演,也改编自东野圭吾的同名小说,于2012年在韩国上映。从文字到影视作品,东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献身》都广受好评。
《嫌疑人X的献身》在情感冲突之下去展现悲剧的人生与永恒的人性。东野圭吾自己评价这本书时说:“这是我能想到最好的诡计,最纯粹的爱情。”在这种纯粹爱情的主动与被动的“献身”中,观者可以感受感性与理性的冲突;在《嫌疑人X的献身》的崇高与悲剧的审美类型中,挖掘属于东野圭吾的独特魅力。
二、崇高
崇高什么?这是从古至今哲学家一直讨论的问题。崇高进入美学领域是从朗吉努斯的《论崇高》开始的,虽然《论崇高》局限于修辞学领域,但它给很多美学家带来了启示。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和哲学家博克提出了美与崇高两个范畴的比较研究。德国古典哲学康德提出了崇高感的理性基础和道德性质,将美与崇高两个范畴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席勒也写了《论崇高》,并对康德的崇高思想进一步进行解读,提出了情感就是崇高感。崇高理论在不断变化中发展、演变,《美学原理》对崇高的研究概括为:“崇高是一种突出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的对立冲突,情感力度异常强烈,具有狂放、暴烈、无限、模糊、神秘等特性的审美类型。”
崇高和美是密不可分的,作为一种特殊的表现方式,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它能引起一种敬意,产生一种崇高感。《美学原理》指出:“崇高类型以其巨大的威力和超常的体积,给审美主体以明显的威胁、压力。”这种体验可以来自人与自然,人的渺小与自然现象中出现的不可抗的力量之间的对比,让人产生畏惧感,从而体现出自然界的崇高。另外,不同的人格精神带给人們一种独特的价值感受。
在《嫌疑人X的献身》中,石神是一位天才数学家,具有极强的理想思考能力,却依旧被感性的情爱所牵制。每个人物都在感性与理想的对立冲突中徘徊:石神主动“献身”,花岗靖子“被动接受”,汤川学在友情与公正中犹豫不决,美里反抗,工藤相守。石神在发现花岗靖子与其女错杀前来纠错的富樫慎二,先询问花岗靖子是否要自首,并告诉她们自首他不反对,如果不想自首,他也会帮助她们。再确定二人想法之后,石神运用自己的智慧,推理出一套完美的解决方案。就像石神说的:“相信我,把一切交给我的逻辑思考。”在这一套完美的计划中,游民“技师”成为牺牲品,石神也将自己献祭,在罪与罚、生与死之中,带给读者一种压迫感,而汤川学也作为公正的化身、理性的思考者,站在另一处审视这发生的一切。受众在这种独特的体验中感悟人性,与那一瞬即逝的崇高。
《美学原理》认为,“独特的内容要求独特的形式,正是以冲突为基础的情感表现,使崇高型艺术具有了非和谐的形式因素”。崇高型艺术包括绘画、书法、小说、诗歌等艺术创造,在剧烈的情感表达之中展示的精神品质。在《嫌疑人X的献身》中,石神对花岗靖子的爱就是一种不和谐的单项行动,石神为保护花岗靖子母女而选择牺牲游民“技师”,这是一种生与死的矛盾冲突。工藤在妻子生病期间去找花岗靖子,在妻子去世之后反而消失,在电视报道中看到富樫慎二死后才再度出现,一度处于逃避状态,却成为最安稳的人物。不同人物带给受众不同的感悟,在不同的矛盾冲突之中,也让这种崇高型艺术更具感染力。
《美学原理》指出,“崇高是由于丑的渗入而导致美的和谐形式的破裂,最后又走向新的和谐的一种特殊形态,是美与丑在严重冲突中化合成的一种复杂的审美类型,而不是单纯的美自身进一步强化的结果”。《嫌疑人X的献身》中,石神为花岗靖子所付出的一切,虽然不符合法治社会的价值标准,但在小说的结尾,花岗靖子得知了一切的真相,最终选择与石神一同接受法律的制裁,就像她所说的“因为自己心中永无放晴之日。心如明镜不带丝毫阴霾的,世上只有石神”。如果她让石神独自承担一切,她会一直遭受内心的谴责,只有赎罪才能心安。《嫌疑人X的献身》在“献身”带给人们的压抑之中,用另外一种结局,展示出世间的正义与法治。
《美学原理》评价说,“崇高之感的产生,一方面是我们自觉无力,受到限制,不能掌握某一对象,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我们感到自己宏伟无比的力量,不怕任何限制,在精神上压抑迫使我们的感性能力屈服的东西”。《嫌疑人X的献身》通过小说人物展示出美与丑,通过矛盾冲突之中带给人不一样的精神体验——一种超乎寻常的爱,让人在不合理中主动或被动受感性影响去理解其行为,让主观感受在痛感之中得到成长与激励,在克服感情障碍之中走向理性思考,寻求人性的回归。 三、悲剧
亚里士多德用模仿者对悲剧进行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强调悲剧所模仿的是一种行动。人们通过悲剧的结局营造一种崇高的肯定,使其具有规范社会道德的功能。黑格尔将悲剧理论进一步完善,他认为:“悲剧行动的真正内容,是存在于人的愿望之中的一些实体性的,自身合理的力量所提供的。”从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从黑格尔再到叔本华、尼采和弗洛依德等,从古至今,悲剧不断衍变,不断发展。
《美学原理》对悲剧的研究概括如下:“悲剧以社会力量之间的冲突为基础,以具有正面价值的人的不幸、毁灭为特征,是一种由悲伤、怜悯、恐惧的痛感过渡上升到惊赞、振奋的快感的复杂感受,其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艺术形态之中。”《嫌疑人X的献身》中,石神“献身”是一种悲剧,花岗靖子与美里的被迫反抗也是一种悲剧,这不只是人物的个人悲剧,还是时代折射出来的悲剧。故事背景是20世纪90年代,日本正处于经济萧条阶段。经济萧条,公司裁剪员工,导致大批失业人员出现,精神信仰逐渐消失殆尽,信仰的缺失就没有了被前定的生存境遇,少了被许诺的人生方向,也缺少一种无法抗拒的文化习俗,失去了“灵魂”,也失去了“我”存在的合理性。
石神把数学看作一切,但数学在当时日本环境中的在场性不高,导致石神的精神皈依崩塌。在遇见花岗靖子母女之前,石神打算在家中自杀,花岗靖子母女敲响了石神家的大门,同時又再次打开了石神心灵窗户,给他带来光。就如同石神所说:“怎么会有眼睛如此美丽的母女?在那之前,他从未被任何东西的美丽吸引、感动过,也不了解艺术的意义。然而这一瞬间,他全都懂了,他发觉这和求解数学的美感在本质上乃是殊途同归。”花岗靖子母女成为他的精神皈依,为了帮助他的精神皈依,他不惜献出自己,精神信仰的缺失也是导致石神悲剧的主要缘由。花岗靖子作为日本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曾经作为一名陪酒女,与前夫富樫慎二相识、结婚后,日子有所转变,但富樫慎二给予花岗靖子的一切来源于公款,富樫慎二被开除后,把家庭责任全部丢给花岗靖子,花岗靖子无奈之下只好选择离婚,却依旧遭受富樫慎二的纠缠。富樫慎二把注意打到花岗靖子女儿身上,在一次又一次的纠缠后,作为女儿的美里先起身反抗,最终为了保护女儿不受伤害,两人合力将其杀害。花岗靖子母女两人杀害富樫慎二,有个人原因,也有时代原因。花岗靖子在遭受前夫一次又一次的骚扰后找过警察,却未得到帮助。小说写道:“你报,随便。我来见前妻有哪点犯法?警察又能怎么的?富樫说得并不离谱,之前她也曾找过警察,但他们从来不帮她。”在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冲击之下,法律道德也存在极大的漏洞。在求助无果的情况下,花岗靖子母女的反抗呈现出时代的悲剧。
无论是石神最初想通过“死亡”去探索生的价值,还是把花岗靖子当作精神皈依,为帮助她而杀害无辜的游民,在没有精神寄托的石神身上,注定会发生悲剧。花岗靖子母女在求助无果的社会中只能以自救的方式寻求生存的机会。在人情淡漠的社会中,游民与游民看似一同生活在新大桥周围,却互不关心,当游民“技师”消失之后,没有人注意他的消失,就像原本没有存在过一样。法治的缺失、人情的淡漠、信仰的消逝都是《嫌疑人X的献身》中悲剧发生的重要缘由,东野圭吾通过悲剧性事件去引发人们对社会现状的思考。
四、结语
《美学原理》认为,“崇高教育具有改善人的生存质量的积极意义。悲剧可以唤醒人的自觉的人生意识,认识人生存在的各种不可调和的矛盾,帮助人克服盲目乐观或消极悲观的情绪,提高人的道德感和精神力量,培养人为实现美好理想不懈斗争的勇气和激情。”通过崇高和悲剧的美育意义去更好地改造“人”,去探寻人的价值与本质,在崇高和悲剧之中去寻找不同的人生哲理与生存意义。
《美学原理》指出,“崇高和悲剧属于同一序列的审美类型,它们都侧重审美中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的矛盾冲突,具有由不和谐到和谐、由痛感到快感的过渡性、双重性,是以痛感、压抑感为基础的复杂的情感体验”。通过分析《嫌疑人X的献身》中崇高与悲剧这两个重要的审美类型,其中的美育意义变得更加清晰。献身在日本是给人最高敬意的方式,石神既然愿意献身,那么小说最初就赋予石神一种敬意,石神献身这场悲剧不仅仅是一次推理剧,还反映出东野圭吾在《嫌疑人X的献身》背后对时代、社会、个人的反思,悲剧之后带来的阵痛期也是进行反思的最佳时期。东野圭吾通过分析社会经济萧条下信仰的消逝、社会的淡漠、精神世界的崩塌,引导人们重视并思考人的生存现状所引发的危机。
(北方民族大学)
作者简介:赵荣婕(1995-),女,贵州黎平人,硕士,研究方向:当代文学与影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