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英雄史诗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1hn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古代希腊两部伟大的史诗。最初形成大概在公元前九至八世纪。相传是荷马编辑而成。也称荷马史诗。
  《伊利亚特》描写的是特洛亚战争的故事。它歌颂了英雄的威武和功勋,歌颂了攻城夺垒的勇敢行为,反映了古代希腊民族的生活、思想、感情和理想。
  相传阿喀琉斯的父母举行婚礼时,没有邀请女神阿瑞斯。她来到席间扔下一个金苹果,上面刻着:“属于最美者”。赫拉、雅典娜和阿佛洛狄忒三位女神果然争夺起来这个苹果。宙斯要她们找特洛亚王子帕里斯评判。三位女神各许帕里斯以最大的好处,赫拉许她成为最伟大的君主,雅典娜许他成为最勇敢的战士,阿佛洛狄忒答应他娶一个最美丽的女子。帕里斯判定阿佛洛狄忒是最美丽的。他随后到斯巴达做客,拐走了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斯的妻子,美丽的海伦,并劫走大批财富。希腊各部落公推阿伽门农为首领,联合攻打特洛亚。战争进行了十年,终于攻陷了特洛亚。
  史诗集中描写了战争结束前几十天发生的事。联军统帅阿伽门农专横,夺走了阿喀琉斯的女俘,并使他当众受辱,阿喀琉斯是希腊军中武艺最高强的将领,他拒绝参战,因此希腊人屡遭败绩,阿伽门农赔礼谢罪,也遭拒绝。在危急的形势下,阿喀琉斯的好友帕特洛克罗斯借他的盔甲上阵,暂时换回了希腊人的危机。但后来,帕特洛克罗斯被特洛亚英雄赫托耳杀死。阿喀琉斯悲痛欲狂,宿怨顿消,上阵抱仇。杀死了赫克托耳,把他的尸体拖在战车后面泄恨。随后,特洛亚老王跪求尸体,史诗写到赫克托耳的葬礼为止。
  《伊利亚特》这部英雄史诗从各方面歌颂了氏族首领,特别是他们的勇敢精神。例如,安德洛玛刻劝赫托耳不要上战场,可是,赫克托耳却这样回答:
  “保卫特洛亚是我的职责,
  有关战争的一切,都是我分内的事。
  如果我赫克托耳像懦夫一样逃离战场,
  岂不要被特洛亚的英勇的儿子们
  和穿着长袍的特洛亚妇女所耻笑。
  我从少年时候起就练习做勇敢的人,
  在特洛亚人之中总是战斗在最前列,
  替我父亲和我自己赢得光荣。”
  当赫托耳预感到特洛亚注定要毁灭时,他对妻儿所面临的悲惨命运感到难过,心情沉重,但他控制住了自己的悲哀,毅然负起保卫祖国的责任。看,赫克托耳多么英勇!
  《伊利亚特》以英雄的业绩为中心,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人物的情绪都很激烈,全诗充满了英雄主义的气息。例如,阿喀琉斯的母亲曾经预言,他可能有两种命运,或是过和平生活而长寿,或是在战争中早死。阿喀琉斯为了得到荣誉,选择了第二种命运。当阿喀硫斯受辱时,他拒绝参战。后来,他看到自己的好友被战死,悲痛欲狂,宿怨顿消,上阵杀敌,大获全胜。看,阿喀琉斯多么勇猛!
  但是,史诗中的英雄主要是为了掠夺和加强个人的权势而战斗的。史诗中的英雄观念也和氏族中的等级观念相适应。这些英雄已和英雄传说中的英雄不同,后者多是群众的理想和经验的化身,前者则是高踞于群众之上的骄横的贵族,仗势欺压本部落的平民。阿伽们门农和阿喀琉斯等人就是这种英雄代表。
  河北省乐亭县王滩初级中学(063600)
其他文献
《〈陈毅市长〉选场》情节完整,故事性强。化学家齐仰之从开始拒绝接待陈毅到后来与陈毅“秉烛夜谈”,两人之间的关系围绕着矛盾不断发展变化,极富戏剧色彩。在这个过程中,陈毅作为市长不仅以一位政治家的诚恳真挚、博大胸襟感化了“多年不问政治”的“老朽”齐仰之,更用一位军事家的智慧谋略化解矛盾,最终使齐仰之心悦诚服,欣然“出山”。依照矛盾的发展,按照军事策略来解读《〈陈毅市长〉选场》,可以更好地理解此剧的艺术
期刊
文言文学习一直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所在,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学生们普遍面临课文背诵困难、文意理解困难、态度恐惧厌烦等问题,要想让学生走出这种困境,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建立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下面我们以大家熟悉的《木兰诗》为例,做以具体的讨论与探究。  木兰从军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其事见于《木兰诗》。全诗讲述了木兰代父从军、征战沙场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具有非凡气概的古代杰出的巾帼英雄的形象,赞扬了木兰不怕
期刊
提起和谐社会,人们就会想到1600年前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何谓和谐?从字面上看:“和”,左边是个“禾”字,“禾者,嘉谷也。二月始生,八月而熟,得时之中,故谓之禾。”右边是“口”,“口者,人所以言食也。”“禾”与“口”结合起来,可以解释为人有饭吃而内心平和。“谐”,左边是“言”字,说话谓之言;右边是“皆”,“皆者,俱词也。”两者合起来就是所有的人都能开口说话,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概而言之,“和
期刊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强调“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当有助于这种方式的形成”。  布鲁纳提醒我们,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
期刊
小镇上有两种声音一样的寂寥:  白天是算命锣,  夜里是梆子。  敲不破别人的梦,  做着梦似的,  瞎子在街上走,  一步又一步。  他知道哪一块石头低,  哪一块石头高,  哪一家姑娘有多大年纪。  敲沉了别人的梦,  做着梦似的,  更夫在街上走,  一步又一步。  他知道哪一块石头低,  哪一块石头高,  哪一家门户关得最严密。  “三更了,你听哪,  毛儿的爸爸,  这小子吵得人睡不成觉
期刊
这是一篇回忆性记叙散文。作者回忆起“孩提时”“上了小学”“自己做了母亲”和“如今”等四个不同历史时期农历过年拜年的乐事趣事。  作者这份人家家规倒也有点特别,过年不许小孩到亲戚家拜年,连外婆家也不例外。惟一可以去拜年的是对门而居的阿婆家,站在门槛边,双手合十,祝你老健手健脚,长命百岁。图的是她家的一点零食:七八根蕃薯条、十来只荸荠和一把爆米花。然而,带上这点零食就“欢天喜地”地回家了。这事“就这么
期刊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苏轼的《赤壁赋》,远在直接阅读原作之前,我们其实早就通过明朝魏学洢的《核舟记》而接触并掌握了其中的名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和“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从对联创作角度言,苏轼《赤壁赋》名言在此之出场,用专业名称来讲就是“集句联”。所谓“集句联”,就是摘取前人作品中的词
期刊
陶渊明本名潜,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杰出诗人。其诗恬淡自然,感情浓烈,又富于真实,语言质朴而精炼,时称田园诗。陶渊明乃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表现田园风情的诗人。正如丘琼荪在  《诗赋词曲概论》中指出“义熙文学,陶谢并称,渊明之诗,多歌咏田园,冲和恬澹,为千古一大诗人。”其散文和辞赋流畅自如,著名的《桃花源记》、《归去来辞》就出自其笔。而《五柳先生传》是他的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文章。  传记一般总
期刊
《观沧海》是曹操写的乐府歌辞《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这首诗写曹操登临碣石山,俯瞰大海所见到的壮观景象,气势恢弘,想象雄伟,是古代诗歌中以写景为主的名作。  这是一首四言诗。头两句起得很平稳,“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说明自己登上碣石山俯视大海。(原来的碣石山在现在的河北省昌黎县的北面。)下两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写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澹澹”,是形容海水摇摇晃晃的样子;“何”,这里作
期刊
在回忆性散文《阿长与》中,鲁迅先生用“从记忆中抄出来的”(见《朝花夕拾·小引》)事实,通过肖像、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手法的运用,成功塑造了劳动妇女阿长的形象。在这多种描写手法中,人物的语言描写,显示了鲁迅先生的匠心独运的艺术造诣。  老舍说过:语言“是人物性格的索隐,就是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这,可从“阿长的话”中得到准确、鲜明而具体的印证。  在《阿长与》中,“我”虽然“最讨厌的是(阿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