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擘路线图 精研时间表

来源 :产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Y5123553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对气候变化关乎全球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既有挑战也有机遇,需多方共同努力,推动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现已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提出“零碳”或“碳中和”目标。中国亦正积极融入应对全球氣候变暖的行列当中。
  自我国“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国家及地方政府等高度重视,积极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相继出台政策支持绿色产业发展。今年3月,国家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单位GDP能耗要下降13.5%、二氧化碳排放要下降18%。同时,提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
  作为处于快速发展中的国家,我国在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较高,降低碳排放与其他收入达到较高水平的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难度。据有关部门统计,2020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大约103亿吨,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排放达到95亿吨,这表明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为主。在当前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生产方式之下,要想实现“双碳”目标,推动低碳转型和新兴产业发展,仍有不小压力。
  有挑战就会有机遇。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也催生了诸多产业机会和想象空间。据《零碳中国绿色投资蓝皮书》预测,零碳中国将孕育可再生资源利用、能效提升、终端消费电气化、零碳发电技术、储能、氢能和数字化七大投资领域,撬动70万亿绿色产业投资机会。而前瞻产业研究院在综合清华大学和发改委价格检测中心测算后认为,“碳中和”带来的相关投资总额或达140万亿左右。随着碳排放市场范围逐步扩大,到2030年“碳达峰”累计交易额或将超过1000亿元。
  在挑战与机遇面前,如何结合我国实际,争取实现“碳中和”目标?一是通过推进水电、核电、光伏和风电等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发展,推动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实现新能源产业体系发展。二是淘汰落后产业、优化存量产能,推动钢铁、石化、化工等传统高耗能行业转型升级,实现节能减排产业链发展。三是推动能源高效合理配置,提升工业制造等能源利用效率。四是提升氢能、储能、碳捕捉、碳封存技术发展,推动数字化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创新融合。五是完善价格、财税等绿色金融政策,健全低碳发展体制机制。六是强化森林资源涵养,加强生态环境修复,增加生态碳汇。此外,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绿色交通和以环保材料为依托的绿色建筑等也是未来发展的主要领域。
  “双碳”目标催生产业新机遇,我们应正确认识“碳中和”目标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克服“太阳能、风能可以完全取代火电”等误区,擘画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蓝图,建立碳排放数据体系,设计路线方案,形成行动计划,运用高端技术,助推企业研发与成果转化应用,为“碳达峰、碳中和”的美好图景而努力奋斗。
其他文献
优质种子可为农业带来巨大变化,保障粮食安全不仅要保耕地,更要“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种子行业的研发周期长、技术含量高、见效益缓慢,为突破“种子论粒卖,国产种子论斤卖”的困局,长期不懈的科研蓄力任重道远。  当农业遭遇“卡脖子”的风险  “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成为2021年经济工作的八项重点任务之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期刊
“新经济孕育着经济发展潜能,能为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创造机遇。”西南财经大学教授、西财智库首席研究员汤继强表示,新经济已成为城市重要的发展道路和经济增长方式,是推动消费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也是各大城市开始瞄准的方向。对成都而言,新经济早已成为这座城市发展的关键词之一。今年,字节跳动创新业务中心落户成都高新区,阿里、腾訊等新经济头部企业也选择在成都纵深发展……“后疫情时代”,
期刊
科技改变生活,承载人类文明和科技发展进程的博物馆也喜迎形态、形式之变。面对庞杂的且还在不断扩容的博物馆资源,身处信息时代让我们另辟“赏博”蹊径有了诸般选择,当时新技术的融合与灵活运用撕去了海量藏品的沉闷面纱,似乎人人都可成为兴致满满的博物君,一尝花式研学之乐。  古今中外、虚拟现实一念间  基于实物与藏品从而复刻情境是博物馆的基础功能,而持续接纳新藏品的博物馆亦需接通当代信息的源头活水。有了新锐技
期刊
应对气候变化这项基于全球共识、涉及全人类的事业正深刻地影响每一个人的生活,其涵盖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考验着各方把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辩证关系的智慧与技巧,需要打开思路,运用系统思维和立体举措推动实现“双碳”预期目标。  当社会经济发展和“双碳”目标交互叠加,将提升GDP中的绿色含量,创造新业态开启新时代。于产业方面,其不限于传统产业的低碳转型与低碳产业的高速增长,还有大量相关产业处于
期刊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1200多年前唐代诗人李白笔下描绘的锦绣天府,正随着成都“公园城市”建设逐步呈现在世界面前。在10月24日举行的第二届公园城市论坛上,成都交出3年来在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方面的探索实践结果,包括《公园城市·成都实践》《公园城市发展报告(2020)》《公园城市·未来人居示范研究》《鹿溪智谷公园社区规划建设——公园城市首提地·天府新区实践探索》《公园城市指数
期刊
刚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第八部分明确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其中第29条进一步提出“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如何全面认识这个新表述,对于推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可以进一步落实为“1+4+6+7”区域经济布局框架。“1”是指“一带一路”开放型经济总体布局,也是构建国际大循环网络体系的重要依托。全国各省市
期刊
从造型新颖的新西兰纳尔逊机场航站楼,到线条流畅的卡塔尔哈德国际机场旅客航站楼综合体;從充满现代感的北京大兴机场,到充满雅致情怀的呼伦贝尔海拉尔机场……于一个个充满动感且极具标志性的机场,飞机伴着巨大的轰鸣声冲上万米高空,见证无数的团聚与诀别,承载关于远方的种种遐想。
期刊
扩大内需有两个方向,即消费和投资。因此,在未来五年或者更长时间里,消费和投资有哪些需要进一步支持的领域?这就是金融应当关注的重点方向。  在消费方面,消费升级是实现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撑。从国内经济增长的构成来看,消费在GDP中的占比非常高,已经超过了60%,远高于投资占GDP的比重,是维持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压舱石。所以,维持消费的可持续增长,是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重要基础。  在投资方面,重点是从
期刊
8月12日,成都召开全市经济运行调度会议,听取全市疫情防控情况和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汇报,分析研判当前经济运行形势,对下一步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进行再部署、再调度、再细化。“疫情防控、安全生产都是城市发展的‘底板’,要切实把该管的管住、该放的放活,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两战都要赢。”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凤朝出席会议并强调了这番话。  前7月,全市经济运行“稳”
期刊
8月19日,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突出创新驱动 强化功能支撑 以产业生态圈引领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会上,正式发布产业生态圈和产业功能区优化调整后名录,围绕支撑构建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成都将全市产业生态圈优化调整为12个。本次新设立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圈和先进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生态圈功能定位是什么?未来工作着力点在哪些方向?成都市经信局副局长朱健就此一一解答。  朱健指出,发展数
期刊